• 新民说·重新发现中国:大均衡+治城+陌生的熟人+亦城亦乡+流变的家庭+压舱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民说·重新发现中国:大均衡+治城+陌生的熟人+亦城亦乡+流变的家庭+压舱石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90.47 6.3折 301 全新

库存4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贺雪峰 王德福 杨华 夏柱智 李永萍 桂华,新民说出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43708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01元

货号29487587

上书时间2024-11-03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这套丛书是由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贺雪峰及其主要由青年学者组成的学术团队完成的大型原创学术随笔作品。贺雪峰领衔的学术团队多年来坚持以田野社会学的理念和方法,从事中国乡村问题的研究及现代社会学在中国的理论实验和探索。“重新发现中国”,就是由这样一个有着卓越学术成就并有着相当社会影响力的学术团队,在治学心得、社会思考、民生观察等诸多内容层面的首次大型结集出版。

    丛书不拘泥于严谨、刻板的学术架构与表述,而是更多地以开放、生动兼具私人视角的笔触,书写自己的学术理想及对包括城市、乡村在内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是一套有温度有情怀的优质学术随笔作品,对读者而言有着更亲和的阅读界面。

 

    《大均衡》:在本书中,作者围绕当代农民愿否返乡、能否返乡以及如何返乡这一紧迫的社会课题,展开了全方位的历史判断和制度性思考。作者还对“进城与返乡”这一历史命题加以延伸,对中国当前社会的土地制度、城市化路径、贫富差距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立体而深入的田野观察与学术解读,以期为当前的乡村振兴政策提供启示,为关心“三农”问题和中国现代化前途的读者提供崭新的视角。

 

    《治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在基层的城市社区里,如何治理发生在居民身边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事情?本书聚焦城市社区治理,通过作者在全国十余个城市二十多个社区的实地调研,对社区治理研究和实践领域中的主要经典议题进行再讨论,为认识中国城市社区和社区治理、提炼中国基层治理经验、推进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陌生的熟人》: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冲击着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熟人社会,“人情”“面子”等观念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塑了我国农村的新面貌和新常态。作者以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结合观察与发现,深入思考,重新审视过去学者所提出的种种有关中国农村研究的论点,并试图就目前农村产生的现实治理问题予以探索和解答。

 

    《亦城亦乡》:当前,中国农村正处在转型之中。尤自新世纪以来,城市化成为转型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乡村治理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等是转型的体制、机制因素,传统文化和农村社会形态则构成了转型的社会因素。中国社会结构亦由此呈现出城乡互构、亦城亦乡的中间特征。对于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作者不生搬硬套外来的理论来解释,也认为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或行政的力量来解决。他走访考察全国多地,分析和总结各地经验之得失,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的道路。

 

    《流变的家庭》:随着现代化和市场化力量不断渗入村庄,农民日益嵌入市场,且与之发生深度互动。作者通过驻村调研考察,挖掘潜藏于乡野日常下农民的生活逻辑及家庭的内在机制,以大量的手材料为依据,抽丝剥茧地梳理了转型期中国农民家庭秩序的嬗变。此书所论聚焦于家庭领域的具体现象,如婚姻模式、代际关系、养老问题等,并由之延伸至村庄、市场等场域,剖析相互间丰富而幽微的联动关系。流变的家庭既是社会从传统至现代转型的产物,亦是其发展变迁的见证。

 

    《压舱石》:在过去,空船航行时,船民一般会用压舱石来降低船只重心,以保持船体稳定。而在我国的政策语境中,“三农”无疑就具有压舱石的地位。作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发展,除了继续将主要资源投向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同时还要将乡村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后方,以应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震荡,从而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本书中,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田野调查的经验,紧紧围绕“三农”问题中的城乡关系、土地制度、农民工流动、社会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一套符合国情、农情的方案,以期建设面向未来的乡村。



作者简介

贺雪峰,1968年生,湖北荆门人。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乡村治理研究和乡村建设实践,学术研究上主张“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是“华中乡土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新乡土中国》《村治的逻辑》《后一公里乡村》《治村》《在野之学》等多部学术著作。


王德福,1984年生,山东临邑人。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城乡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研究,著有《做人之道:熟人社会里的自我实现》《乡土中国再认识》等。


杨华,1981年生,湖南郴州人。社会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农民阶层分化和县乡治理研究。


夏柱智,1987年生,湖北黄石人。社会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土地制度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中国乡村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李永萍,1987年生,四川宜宾人。武汉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家庭社会学和农村社会学研究。近年在《青年研究》《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村观察》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桂华,1985年生,河南信阳人。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基层治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中国家庭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在《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开放时代》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大均衡》


代 序 


回不去的乡村? / 1


一 进城还是返乡 


务工、务农与创业 / 3


返乡创业的逻辑 / 11


农民家庭劳动力如何配置 / 15


进城还是留守 / 23


农民为什么愿意回村居住 / 35


熟人社会的养老 / 40


互助养老值得重视 / 45


从新冠疫情认识农民退路的重要性 / 50


二 农村区域差异 


代际责任与自由恋爱 / 57


性别失衡与代际关系 / 63


老年人储蓄的区域差异 / 75


北方农村兄弟关系更容易紧张 / 81


农村老年人瘫痪了还能活很多年 / 86


负担不重的家庭 / 90


半市场中心地带 / 99


晋西北农村性质 / 104


村庄秩序的条件 / 109


云贵川与鲁豫皖 / 114


文化核心区与边缘区 / 126


三 农业用地制度 


中国的粮食安全有没有问题? / 133


武汉郊区的土地抛荒 / 137


北京郊区的蔬菜种植 / 144


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 155


农地三权分置问题 / 162


皖河农场的经营体制及其优势 / 176


保护耕地也要考虑代价 / 192


四 建设用地制度 


沿海土地利用的先行劣势 / 197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警惕负债 / 202


宅基地改革的核心是“居有其屋” / 206


征地拆迁与农民的地权意识 / 218


五 “三农”政策对话 


“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问题 / 233


乡村振兴战略的辩证法 / 237


城乡收入差距为什么会拉大? / 256


城市发展战略的若干想法 / 264


城乡融合发展彰显中国制度优势 / 274


从开发扶贫到精准扶贫——中国农民的脱贫之路 / 280


农民如何城市化 / 291


国土空间规划的几个问题 / 297


乡村振兴规划中的四类村庄 / 304


未来15年乡村建设重点在于保底 / 310


“合村并居”何必拆农民房子 / 314


“合村并居”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 / 320


后 记 / 323


 


 


《治城》


序 言 


所谓“城市”


——换个视角看中国城市治理空间的深刻重组 / 1


一 发现城市 


集合式居住 / 3


也说“社区” / 15


老城:生活有机体 / 25


二 多元主体 


主辅结构 / 37


社工更替 / 49


自组织:“简”而“小” / 60


社会组织 / 68


积极分子 / 79


消极分子 / 90


业主自治中的政府角色 / 98


激活老年人 / 111


三 小事治理 


业主合作的理性选择 / 117


物业纠纷的三种类型及其高发因素 / 126


邻里纠纷 / 137


陌生人社会的激励机制 / 144


环境治理,小事难办也得办 / 151


居家养老:为何花钱还得背锅 / 162


煤气瓶的政治任务 / 173


从包饺子看社区参与之难 / 182


倒积水与末端应急能力 / 192


老旧小区的难题 / 203


四 破局之路 


社区行政化 / 211


全科社工 / 222


社区减负 / 232


居站分设 / 240


动态社会的治理 / 250


精细治理 / 257


创新,创新! / 266


社区关联有机化 / 274


用自主权激活自治权 / 282


社区治理现代化 / 293


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 300


大国小事(代后记) / 303


 


《陌生的熟人》


序言 


一 熟人社会什么样子? 


家族、公私观念与村庄主体性建构 / 9


“血缘共同体”与“关系共同体” / 17


为什么南方农民“不看新闻联播”? / 25


熟人社会交往的公共性问题 / 33


无主体熟人社会的想象 / 43


二 农民交往如何展开? 


农村人情值多少钱?/ 59


怎样才能成为“自己人” / 69


“气”与农村老年人自杀 / 88


三 农民活着为哪般? 


南方村落为什么很少杂姓村民? / 97


村落生活中的面子 / 105


农民要怎么“过日子” / 115


农民怎样使日子过下去? / 125


四 农村妇女怎样生活? 


婆媳关系几回合 / 133


农村妇女要怎样活着? / 148


婚姻中的归属与爱情 / 158


农村妇女为自己“立法” / 170


那些涂脂抹粉的农村中年妇女 / 180


农村留守妇女不弱势 / 186


一个农村年轻女性自杀的个案分析 / 193


五 乡土社会往哪变化? 


熟人社会在陌生化 / 201


传统仪式在衰弱 / 209


代际关系何以失衡 / 217


农村纠纷性质在变化 / 225


“自己人”的纠纷怎么调解 / 233


农民何以迎法下乡 / 243


六 农民家庭怎么分化? 


兄弟为什么会竞争 / 253


竞争压力何以传到老人身上? / 262


农村血缘地缘关系在瓦解 / 271


不同地区农民分化的差异 / 275


农村中的去阶层分化现象 / 284


后记


 


《亦城亦乡》


篇 中国的城市化


城市关系的阶段 / 3


小农体系和渐进城镇化 / 11


中国城市有贫民窟吗? / 19


进城落户问题 / 25


“四化同步”的困境 / 33


第二篇 小农体系


小农户: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体 / 41


江汉平原的典型农户 / 48


山区的小农经济 / 52


适度规模经营再认识 / 63


流动时代的彩礼变革 / 72


消费性贫困 / 79


第三篇 农民工群体


人口流动和一家三制 / 87


一个村庄的农民工素描 / 93


农村青年的能动性 / 99


农民工厂长及普通农民工 / 106


社保和分层 / 115


第四篇 工业化农村


工业化农村地区的分化模式 / 123


上海农民的市民化 / 135


北京远郊村的农民生计模式 / 143


浙江的农民企业家 / 153


浙江的仪式性人情 / 161


第五篇 乡村治理模式


苏南的乡镇政权 / 169


珠三角的村集体性质 / 178


人口大镇的“总支” / 187


乡镇干部的激励 / 191


乡村两级的非正规财政 / 196


土地和基层治理能力 / 201


社区和乡村治理现代化 / 206



  • 乡村振兴


土地整治和乡村振兴 / 217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效益、问题和出路 / 223


赋能基层:人居环境整治的“峨山模式” / 230


余江宅改经验 / 237


民主化村级公共品供给 / 245


公共品供给的效率问题 / 249


后备干部助力组织振兴 / 255


老年人协会的优势 / 261


第七篇 土地制度改革


苏州“和谐拆迁”的秘密 / 267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类型 / 276


义乌实践:从旧村改造到宅基地改革 / 285


理解宅基地退出问题 / 292


 


《流变的家庭》


序言 / 1 


一 婚姻与家庭秩序 


婚姻模式的变迁与光棍成因的历史分析 / 3


老实人为何更容易成为光棍? / 8


东北农村的离婚与婚外情 / 15


华北农村的本地婚姻市场与高额彩礼 / 22


农民的生育观念及其转变动力 / 31


论分家的区域差异及其对老年人的影响 / 38


转型期当家权的变迁 / 44


情感性家庭何以可能? / 49


情感性家庭及其区域差异 / 56


宗族性村庄妇女在家庭中的自主性与依附性 / 61


民间信仰与妇女的生活意义 / 68


二 代际关系与养老 


家庭政治的现代演变 / 77


中国农村的老龄化为何没有成为一个问题? / 82


新三代家庭 / 88


弹性代际责任与有主体性的老年生活 / 93


老人种田的故事 / 97


代际关系与养老预期 / 101


人地关系与养老秩序 / 108


女儿为何参与养老? / 117


为什么珠三角农村的老年人可以将“小病看成大病”? / 121


老年夫妻分开管钱的逻辑 / 128


农村老年人闲暇的正当性与可能性 / 131


阶层分化下的老年人生活 / 142


店口农村的老年人协会为什么是维持性的? / 147


老有所为:农村老年人协会的运行逻辑 / 155


三 社会竞争与家庭发展 


村庄竞争与熟人社会的异化 / 173


农民遭孽:贫穷,还是竞争? / 179


农民收入、教育竞争与“啃老” / 183


依附性社会竞争 / 189


熟人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与阶层秩序 / 196


回归,还是再出发? / 203


维持型家庭的内在机制 / 210


论农民的家庭发展能力 / 215


四 村庄中的家庭生活 


家庭的低积累与高社会支持的应对机制 / 227


无压力社会与消遣式生活方式 / 238


家庭发展压力与村庄公共性的缺失 / 245


熟人社会关系的性质及其变迁 / 251


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化与农民闲暇 / 257


半公共空间与公私关系 / 263


隐秘的公共性 / 269


村庄经济关联与村庄社会关联 / 274


东北农村的社会关系 / 282


原子化地区人情的建构性 / 290


办酒席为何不收礼? / 295


五 市场化与家庭策略 

  • 新民说·重新发现中国:大均衡+治城+陌生的熟人+亦城亦乡+流变的家庭+压舱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