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塞尔文集:文章与书评(1890—1910年)
  • 胡塞尔文集:文章与书评(1890—1910年)
  • 胡塞尔文集:文章与书评(1890—1910年)
  • 胡塞尔文集:文章与书评(1890—1910年)
  • 胡塞尔文集:文章与书评(1890—1910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胡塞尔文集:文章与书评(1890—1910年)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24.91 7.1折 175 全新

库存2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Husserl) 著 倪梁康 编 高松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01292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75元

货号29417853

上书时间2024-11-03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随着胡塞尔1900年发表《逻辑研究》以来,现象学自始创至今已百年有余。“面对实事本身”的治学态度、本质直观的方法原则以及“工作哲学”的操作方法赋予了胡塞尔的现象学以一种特殊的气质。“现象学”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二十世纪欧洲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或思潮的称号,由胡塞尔首创,而后扩展至以德法哲学为代表的欧陆哲学,进而再遍及整个世界哲学领域;而是应当在留意作为哲学流派的“现象学”的同时也关注“现象学”的一个更为根本的含义:作为思维方式的现象学。胡塞尔的现象学如今已经成为历史的经典。但由于他的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而且也因为他所给出的意识现象学的研究结果极为丰富,所以当代人仍然在不断地向他的思想回溯,一再地尝试从中获得新的启示。
  胡塞尔著作等身,除生前出版的著作外,由于他长期的研究中始终以笔思维,以速记稿的方式几乎记下了他毕生所思,因此他去世后留下了四万页的速记手稿。出于对当时纳粹统治者的担心,这些手稿随后被人秘密带至比利时鲁汶隐藏起来,二次大战后才由设在比利时鲁汶大学的胡塞尔文库陆续编辑整理,作为考证版《胡塞尔全集》(Husserliana)于1950年出版了卷,现已刊行四十多卷。而另一包含十卷本《胡塞尔书信集》以及《胡塞尔年谱》等文献在内的《胡塞尔全集-文献编》(Husserliana-Dokumente)至此也已出版十多卷。此外,胡塞尔的另外一些讲稿和手稿还被收到《胡塞尔全集-资料编》(Husserliana-Materialien)中,这个系列目前也已出版了八卷。如今还有多卷胡塞尔的文稿正在编辑之中。伽达默尔认为:“正是这一系列伟大著作的出版使得人们对胡塞尔思想的哲学兴趣经久不衰。”可以预见,胡塞尔研究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都会成为国际-国内哲学界所关注的一个课题。
  汉语领域对胡塞尔思想的介绍由来已久,尤其是自八十年代以来,在大陆和台湾陆续出版了一批胡塞尔的译著和关于胡塞尔思想的研究著作。近几年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关于胡塞尔现象学的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完成和发表,而且许多迹象表明,这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对此,胡塞尔文字的中译已经提供了并且还应当进一步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2012年,由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组织实施、由笔者担任首席专家的“《胡塞尔文集》中译”项目被立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里陆续出版的胡塞尔主要著作集便是这个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相信并祝愿这些著作的出版可以对汉语学界的现象学研究起到实实在在的推进作用!



导语摘要

本卷是胡塞尔全集第22卷,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算术哲学》和《逻辑研究》之间胡塞尔文献方面的空缺。它囊括了胡塞尔1890至1910年间在杂志上发表的所有文章,并添加了胡塞尔遗稿中在本卷中发表的若干文字。原则上,只有胡塞尔自己希望发表在杂志上的手稿,或者是与他实际发表的著作有直接关系的手稿收入了“出自遗稿的增补文本”部分。按照这一规划,本卷不可能要求对胡塞尔在1890年至1910年这整个基础性的时间段中的思想进行平均的展示。毋宁说,1890年至1896年间出现的文本占有明显的优势。其原因主要在于在此付印的所有体系性论文都来自90年代初期。本卷中的后期文字基本都是书评,在哲学上通常不如纯粹体系性的文字工作有分量,此外,由于课题的特殊性,它们鲜能让我们瞥见胡塞尔哲学在1895年之后的形成与变化过程。同样,应对90年代初期至中叶出现的体系性论文进行补充的附录也主要从这一时期的手稿中选出。因此本卷相当完整地反映了胡塞尔在90年代初紧接着《算术哲学》发表之后的思想状态。本卷所收录的有关胡塞尔思想的这些早期文档可以按课题分成了三个自成一体的小组:关于逻辑演算的文字、关于逻辑语义学的文字和关于描述现象学的文字。



商品简介

本卷是胡塞尔全集第22卷,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算术哲学》和《逻辑研究》之间胡塞尔文献方面的空缺。它囊括了胡塞尔1890至1910年间在杂志上发表的所有文章,并添加了胡塞尔遗稿中在本卷中发表的若干文字。原则上,只有胡塞尔自己希望发表在杂志上的手稿,或者是与他实际发表的著作有直接关系的手稿收入了“出自遗稿的增补文本”部分。按照这一规划,本卷不可能要求对胡塞尔在1890年至1910年这整个基础性的时间段中的思想进行平均的展示。毋宁说,1890年至1896年间出现的文本占有明显的优势。其原因主要在于在此付印的所有体系性论文都来自90年代初期。本卷中的后期文字基本都是书评,在哲学上通常不如纯粹体系性的文字工作有分量,此外,由于课题的特殊性,它们鲜能让我们瞥见胡塞尔哲学在1895年之后的形成与变化过程。同样,应对90年代初期至中叶出现的体系性论文进行补充的附录也主要从这一时期的手稿中选出。因此本卷相当完整地反映了胡塞尔在90年代初紧接着《算术哲学》发表之后的思想状态。本卷所收录的有关胡塞尔思想的这些早期文档可以按课题分成了三个自成一体的小组:关于逻辑演算的文字、关于逻辑语义学的文字和关于描述现象学的文字。



作者简介

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著名德国哲学家,其开创的现象学运动,极大地影响了二十世纪欧陆哲学的走向。曾任教于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与弗莱堡大学。主要著作有《逻辑研究》《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等。


译者简介:


高松,哲学博士。发表论文多篇,承担的科研项目:1.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当代德语哲学译介与研究”(13&ZD069)子课题“英美分析哲学在当代德语世界”负责人。2.“弗雷格与胡塞尔意义理论比较研究”,J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20013)。



目录




























































































内容摘要

本卷是胡塞尔全集第22卷,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算术哲学》和《逻辑研究》之间胡塞尔文献方面的空缺。它囊括了胡塞尔1890至1910年间在杂志上发表的所有文章,并添加了胡塞尔遗稿中在本卷中发表的若干文字。原则上,只有胡塞尔自己希望发表在杂志上的手稿,或者是与他实际发表的著作有直接关系的手稿收入了“出自遗稿的增补文本”部分。按照这一规划,本卷不可能要求对胡塞尔在1890年至1910年这整个基础性的时间段中的思想进行平均的展示。毋宁说,1890年至1896年间出现的文本占有明显的优势。其原因主要在于在此付印的所有体系性论文都来自90年代初期。本卷中的后期文字基本都是书评,在哲学上通常不如纯粹体系性的文字工作有分量,此外,由于课题的特殊性,它们鲜能让我们瞥见胡塞尔哲学在1895年之后的形成与变化过程。同样,应对90年代初期至中叶出现的体系性论文进行补充的附录也主要从这一时期的手稿中选出。因此本卷相当完整地反映了胡塞尔在90年代初紧接着《算术哲学》发表之后的思想状态。本卷所收录的有关胡塞尔思想的这些早期文档可以按课题分成了三个自成一体的小组:关于逻辑演算的文字、关于逻辑语义学的文字和关于描述现象学的文字。



主编推荐

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著名德国哲学家,其开创的现象学运动,极大地影响了二十世纪欧陆哲学的走向。曾任教于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与弗莱堡大学。主要著作有《逻辑研究》《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等。

译者简介:

高松,哲学博士。发表论文多篇,承担的科研项目:1.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当代德语哲学译介与研究”(13&ZD069)子课题“英美分析哲学在当代德语世界”负责人。2.“弗雷格与胡塞尔意义理论比较研究”,J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20013)。



精彩内容

《胡塞尔文集:文章与书评(1890—1910年)》:

    为了获得直观概念与代现概念的恰当界定,好先做一番考察,以便说明“直观”这个词的实际应用范围及其诸含义间值得注意的细微差别。

原初意义上的直观是看,因此是对可见客体的感知。所以有时我们会听到人们说:我想看看这幢房子、那幅画,等等。由于视觉表象在所有外感知中占有优势地位,这一用法得到了扩展,直观被等同于外感知;紧接着直观又进一步被等同于“感知一般”。所以,例如冯特会将二者用作同义词。为了服务于特定的心理学兴趣,迈农獉獉希望将为现实或可能的感知判断奠基的感知表象定义为直观;这样一来,幻觉——不仅是具有迷惑性的幻觉,而且还有已被揭露的幻觉——也被包括在直观概念之中了。

如果我们想要坚守如此界定的直观概念,那么心理学家就会提醒我们不要在通常的意义上理解感知。他们会告诉我们,我们在不经反思的观看中认为自己感知到的东西并非全是实际被感知到的。某些比较性判断就会揭露这一点,在这些判断的质料中,相等或不相等被 “表象”,而在实际在场的感知表象之内容中却并无与之相应的基底。我们自以为看见了被感知的立方体的各个面的相等性,尽管实际所看到的各个面是不相等的。感知判断并未将感知表象的实际内容提升至客观意识之中,毋宁说,在这一内容中——确切而言是在它的某些

因素中——存在着感知判断的偶因。然而,不把它叫作感知表象——这个名称显得很自然——也有不便之处,因为这里所发生的其实是一种“认之为真”,认在它之中(即便是非本真的)被表象者为真,在一般情况下甚至就直接“认之为真”。(在获取判断质料上的间接性,从符号到被指称者之间的过渡——哪怕真的发生了这种过渡——绝不会使判断成为间接的。)有鉴于此,人们感到很有必要区分感知表象的直观内涵和它的被意向的、完整的内涵。这一区分的基本思想很清楚:人们会说,自然意识之所以会将感知表象看作直观,是因为它以为感知表象在其自身中拥有内在客体,而事实上这只是感知表象仅仅意向的、因而在完全不同的意义上“表象”的东西。如果我看见了我们的剧院,我就有了一个对我们的剧院的直观;因为对于“我们的剧院”这一表达每次所意指的东西,以及当我没有亲眼看见它时只能通过一种概念性的或图像性的表象所指称、规定或代表的东西,我现在相信自己拥有了它的真实表象。自然意识相信它在一个简单的直观行为中一下子就如其所是、如其被意向地把握到了客观事物本身,把握到了这个统一的杂多。我们知道,这只是个假象。在我们自以为直观到的东西之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被直观的;在实际内容中只有些许特征,它们如何在以这一内容为中介的事物表象中被意向,如何真正在“事物本身”中共存,就如何处于直观之中。只有在一个持续的内容流中,事物表象的完整内涵才是直观的,与此相关的是些特定的心理行为,它们与突出的部分直观之序列相伴,以指向这些部分直观的方式相互关涉地认定它们,并行进在一个持续的行为之中,塑造出客观统一。由于大多数感知表象是否是完全的、本真的直观受到了这样的质疑,我们就只有追随这一术语的活生生的意向了,就那些被错误地算作直观的情况而言,这一意向也很管用,大约可以这样来说明它:直观不是那种非本真意义上的“表象”,如以块片、图像、符号等来“仅仅代表”,或是借助于特征来“仅仅规定”,通过这些中介,事实上被表象者完全没有被放置在我们面前;直观是本真意义上的表象,它真的将其对象放置在我们面前,以至于它本身就是心理活动的基底。这样一来,下面这点也清楚了:尽管日常的感知并不是对这个事物的直观,但从另一种视角出发,即换一种兴趣方向,仍然可以被称为直观。如果一种特殊的兴趣——例如心理学兴趣——朝向片刻的当下内容,朝向如其所是的一个单面,那么我们就有了关于这一单面的直观。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