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台上的中国
  • 戏台上的中国
  • 戏台上的中国
  • 戏台上的中国
  • 戏台上的中国
  • 戏台上的中国
  • 戏台上的中国
  • 戏台上的中国
  • 戏台上的中国
  • 戏台上的中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戏台上的中国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9.85 4.1折 98 全新

库存8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廖奔、廖琳达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71113643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392308

上书时间2024-11-03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中国人有一个癖好:看戏。

从古到今,从南方到北方,从山林到旷野,从乡村到城市,从普通百姓到文人墨客,从达官贵人到宫廷皇族,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精英名士、芸芸众生,大多都好这一口儿。

说来也怪,许多人生下来是不爱看戏的,长着长着,不定哪一天看了一个戏,许是就听了一嗓子唱,一下子就迷进去了。还有人年轻时看见唱戏就烦,听见吊嗓子就腻,一遇锣鼓弦子闹喧天掉头就走,到后来经了事,受了挫折,遭了白眼鄙夷,历了沟坎起伏,尝了离乡背井,品了悲欢离合,转回头来再看戏时,听见了幼时熟悉的乡音俗曲,心中一时间七荤八素、翻江倒海、苦辣酸辛、五味杂陈,“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唐张祜《宫词》),终究又溺到里头。

于是,爱戏的人就越积越多。日日天天攒下去,岁岁年年攒下去,世世代代攒下去,中国就成了一个爱看戏的国度。

早年间还不这样,周公、孔子的时代,辛勤耕作的人们岁月艰难、糊口不易,还只在一年里农活忙完了的时候,祭神庆丰搞搞迎神赛社,吹拉弹唱地放松放松。到后来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他们玩诗,一下子把唐宋搞成了诗词的国度,“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李忱《吊白居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使得诗人歌伎、贩夫走卒都会吟诗作赋,让外国来宾个个羡慕嫉妒恨,艳羡天朝的文化丰厚。

谁知从那以后又转了风向,人们开始青睐锣鼓弦子,明清大地上到处搭的都是戏台子,戏子们走路挑担乘车坐船四处赶场,终日里奔波,到一个地方扁担一撂戏箱一卸,匀脸勾眉粉扑墨描一扮,霸王虞姬吕布貂蝉们就铿锵登场、咿呀开唱,唱得你心旌摇曳、热耳酸心,唱得你凄清悲咽、涕泪涟涟,唱得你努舌瞠目、血脉偾张。那一刻,千人万人同悲同乐,大地长天齐笑齐哭,九州万方敛心动容!

戏曲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曾在中华大地上长期演绎流传,催生了宋元明清至今地负海涵的民俗文化。于是乎,就把国人都耽在了里头。

国人都耽在戏里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本来是好事,愉情悦性嘛,休息放松嘛,生活一张一弛,才能调剂人生紧张的奔命节奏。何况看了戏,目不识丁的人也都懂得了些唐尧虞舜、水浒三国、忠贞节义、子孝妻贤,知道了些历史人生的道理,提高了文化水平。普通百姓也都从歌调弦音里得到了审美愉悦。

人和猫狗牛马猪羊不同就在于,人有娱乐渴望、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人更希望获得知识和见解。这些都能从戏台上获取,因而中华文脉在戏台上延伸。

但是,如果一味耽情耽性、沉浸在戏里,忘记了人生的真实目的,甚至像清末的遗老遗少那样,海岸线上炮火连天听不见,清政府接连割地赔款不干我事,终日里只知道泡戏园子消遣寻开心,那就成了让人痛恨的事了。

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青年们就把戏曲看成了堕落艺术,一度欲灭之而后快。当然,百姓艺术是不会湮灭的,中华文脉也是不会断绝的,于是人们又试着探讨戏曲改良,一直发展到后来的戏曲改革,倒是获得不少成功,创作出许多人们爱看的新戏。

不管怎么说,看戏是中国人熟悉的一件事。

但是,你真正了解它吗?你真懂它吗?你知道它里面有多少故事和内涵吗?或许,这些值得聊一聊。

笔者不揣浅陋,就以自己所知,把它的历史和故事跟你絮叨絮叨,由我们充任导游,咱们一起在它的崇山峻岭里周游一圈,也许你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起些什么,总会有所收获的。

让我们开始。



导语摘要

本书由戏剧史研究名家,文化学者廖奔先生带领我们从戏曲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艺术、舞台演出、戏台、演员生活、戏曲故事、名角、唱腔、行当、戏衣、脸谱、声腔剧种、乡音乡愁、世界传播、域外影响、艺术价值、生存现状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细致解读戏曲对人民生活中的深入影响、走向世界的脚步、面临的生存困境及出路。本书通过展现戏曲文化,追踪其源流、触扪其筋骨、探索其精神,力图调动人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让读者感受到中华文脉在戏曲舞台上的延展。  



商品简介

本书由戏剧史研究名家,文化学者廖奔先生带领我们从戏曲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艺术、舞台演出、戏台、演员生活、戏曲故事、名角、唱腔、行当、戏衣、脸谱、声腔剧种、乡音乡愁、世界传播、域外影响、艺术价值、生存现状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细致解读戏曲对人民生活中的深入影响、走向世界的脚步、面临的生存困境及出路。本书通过展现戏曲文化,追踪其源流、触扪其筋骨、探索其精神,力图调动人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让读者感受到中华文脉在戏曲舞台上的延展。 



作者简介

廖奔:戏剧史研究名家,文化学者,作家。先后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副主席,有著作三十余种。  


廖琳达:英国布鲁奈尔大学传媒专业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跨文化戏曲研究专业博士。



目录

引子  1


唱戏  7


戏史  35


演戏  73


看戏  121


戏班  165


戏子  203


戏台  239


写戏  269


《窦娥冤》  301


《西厢记》  311


《琵琶记》  329


《牡丹亭》  341


《长生殿》  357


《桃花扇》  369


梅兰芳  381


尾声  433



内容摘要

本书由戏剧史研究名家,文化学者廖奔先生带领我们从戏曲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艺术、舞台演出、戏台、演员生活、戏曲故事、名角、唱腔、行当、戏衣、脸谱、声腔剧种、乡音乡愁、世界传播、域外影响、艺术价值、生存现状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细致解读戏曲对人民生活中的深入影响、走向世界的脚步、面临的生存困境及出路。本书通过展现戏曲文化,追踪其源流、触扪其筋骨、探索其精神,力图调动人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让读者感受到中华文脉在戏曲舞台上的延展。  



主编推荐

廖奔:戏剧史研究名家,文化学者,作家。先后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副主席,有著作三十余种。  

廖琳达:英国布鲁奈尔大学传媒专业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跨文化戏曲研究专业博士。



精彩内容

古往今来,名演员千千万万,其中一些艺人的绝艺,在历史上传为永久的佳话。

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位叫陈明智的昆曲演员,演技极其出色,留下一个生动的故事。

陈明智是江苏长洲人,演大净行当,就是装扮项羽、张飞、尉迟恭一类历史英雄的。他初在一个乡下戏班里挑大梁,只在农村庙戏上演出,没有名气,城里人都不知道他。当时苏州城里有许多戏班,有名的是寒香班、凝碧班、妙观班、雅存班四个,士绅富户设宴演戏,不是这四个戏班的戏不看。有一次,寒香班到一家人家演戏,临时班里的净脚病了,班主马上派管衣箱的人到其他戏班去请人代替。那人找遍了城中戏班,人家的净脚都有戏演,没法替补。正在百般无奈之时,正好遇到陈明智进城,有认识的介绍给管衣箱的,就临时拉他来替补。

到了地方,班主和其他演员见陈明智身材矮小、形容萎琐、衣裳破烂,嘴里又不会讲话,都十分不满意,也不跟陈明智打招呼,一起诟骂管衣箱的人,说:“你会找人不会,什么人都拉过来凑数?”陈明智也不吭气。

可是马上就要开演了,也只好如此。大家还抱着一点儿侥幸,心说:“我们班里生旦末丑都齐全,只要主人家不点净脚的戏,就没太大关系。”

主人家传唤过来,班主过去呈上戏折子,让人家点戏。谁知人家千不点万不点,偏偏点了一出《千金记》,正是净脚戏,而且表演难度极大。

全班一片恐慌,大家只好对陈明智说:“《千金记》你能不能演?不能演别逞强。要是真不能演,咱们就去求主人换一出戏,戏钱照样付给你。”

陈明智说:“这个戏我常演,就是不知道演得好不好。”

也没别的办法了,大家只好忐忑地等着他装扮,盼着他登台别露丑就行。

陈明智用墨和颜料把脸画得显大了一圈,又从包袱里掏出自己带的棉抱肚穿在身上,套上项羽穿的大靠,一下显得壮实多了。再穿上自己带来的厚底靴,一下增高了不少。

他提上霸王枪,昂首阔步,俨然就是一个魁梧雄壮的楚霸王项羽!戏班里的人看了,心里稍稍安稳了一些。

于是,陈明智振臂登场,在戏台上龙跳虎跃,旁边执旗帜的兵丁都手忙脚乱跟不上他的步伐。

然后陈明智放开嗓子高歌一曲,声如黄钟大吕,震得梁上的尘土扑簌簌往下掉,直掉到了客人们吃的杯盘菜肴里。

座客一个个惊得屏息静气、面色如土,大气也不敢出地观看。

等到他一出戏唱完,客人们一片连声地叫好,纷纷称赞他的绝技如神。直到这时,戏班里的人才彻底放下了心。

过后,寒香班全体演员为陈明智摆酒赔罪,并邀请他加入寒香班,陈明智从此成为寒香班的挑梁净脚。

后来康熙皇帝南巡,苏州织造署贡献寒香班给皇上演戏。康熙看了陈明智的表演,特别赏识,把他征入宫廷,在升平署里当戏曲教习,一当当了 20 年,清宫戏班的演员许多都是他的徒弟。(清焦循《剧说》引《菊庄新话》)

陈明智从一个先天身形条件不好的乡村戏子,到在苏州唱

出大名,并一直当到内廷教习,是因为他会合理地利用装扮技术来弥补自己的缺陷,并极度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演技,所谓勤能补拙。

另外一个生动的例子,是南京名班兴化班的主角马锦在生活中刻苦练艺的故事。

一 次,兴化班和 另一个戏班华林班唱对台戏,都演《鸣凤记》,兴化班的马锦和华林

班的李伶都扮演奸相严嵩。

唱着唱着,比出高低来了,马锦戏台下面的观众慢慢都被吸引到李伶台下去了。马锦觉得很丢人,戏还没演完就溜走了,戏班里的人从此再也找不着他了。

三年之后的一天,马锦忽然回来了,找到华林班的李伶,要求再比一次。

这一次的对台戏,马锦的演技大长,把严嵩演得活灵活现,台下的观众齐声喝彩,李伶那边的观众也全部都跑到了马锦台下来观看。

过后李伶匍匐在地,对马锦自称弟子,询问他演技为何增长如此之大。

马锦说:“我听说如今的宰相顾秉谦,是和严嵩一样的人,于是去往京城,找门路给顾相国当了三年门卒。每天伺候他,观察他的行为举止,聆听他说话的口气,细心琢磨,注意模仿他的一举一动,久而久之,就得到了他的神韵。”(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卷五《马伶传》)

原来,为了提高演技,马锦竟然给人当了三年仆人!

马锦的事迹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则练艺佳话而久远流传。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