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面的世界(海天译丛)
  • 外面的世界(海天译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外面的世界(海天译丛)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5.63 3.5折 45 全新

库存4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 奥利维埃·罗兰 著 林苑 译

出版社深圳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0731370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29387755

上书时间2024-11-03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旅行,阅读,相遇,爱情……作者在这本号称小说实为散文的作品中,讲述了自己三十多年来,带着心爱的书本,游走世界的一个个新奇故事。追寻前辈作家的足迹,重温过去的旧梦,邂逅绝色美人,哪怕行走在死亡边缘,也要前往难以抵达的“别处”。

他想描绘的,是世界在他身上留下的、所以只属于他的一生;他想怀念的,是在无数旅途中擦肩而过、萍水相逢、交换过眼神、一起喝过一杯、赶过一趟路、分享过或长或短的时光、说了“你好,再见”就永远不会再见的人们。



商品简介

旅行,阅读,相遇,爱情……作者在这本号称小说实为散文的作品中,讲述了自己三十多年来,带着心爱的书本,游走世界的一个个新奇故事。追寻前辈作家的足迹,重温过去的旧梦,邂逅绝色美人,哪怕行走在死亡边缘,也要前往难以抵达的“别处”。

 

他想描绘的,是世界在他身上留下的、所以只属于他的一生;他想怀念的,是在无数旅途中擦肩而过、萍水相逢、交换过眼神、一起喝过一杯、赶过一趟路、分享过或长或短的时光、说了“你好,再见”就永远不会再见的人们。



作者简介

奥利维埃•罗兰(Olivier Rolin,1947-  ), 法国著名作家,童年在塞内加尔度过,后在巴黎路易大帝中学和高等师范学校就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积极参加社会政治运动;游历世界,旅途中总是带着笔记本;已出版小说、随笔20多部,主要作品有《梅罗埃》《水晶酒店的套房》《猎狮》《巴库,后的日子》《世界的创造》等,1994年他凭《苏丹港》获费米娜奖,2003年凭《纸老虎》获法兰西文化奖。



目录
《外面的世界》无目录

内容摘要

旅行,阅读,相遇,爱情……作者在这本号称小说实为散文的作品中,讲述了自己三十多年来,带着心爱的书本,游走世界的一个个新奇故事。追寻前辈作家的足迹,重温过去的旧梦,邂逅绝色美人,哪怕行走在死亡边缘,也要前往难以抵达的“别处”。


他想描绘的,是世界在他身上留下的、所以只属于他的一生;他想怀念的,是在无数旅途中擦肩而过、萍水相逢、交换过眼神、一起喝过一杯、赶过一趟路、分享过或长或短的时光、说了“你好,再见”就永远不会再见的人们。



主编推荐

奥利维埃•罗兰(Olivier Rolin,1947-  ), 法国著名作家,童年在塞内加尔度过,后在巴黎路易大帝中学和高等师范学校就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积极参加社会政治运动;游历世界,旅途中总是带着笔记本;已出版小说、随笔20多部,主要作品有《梅罗埃》《水晶酒店的套房》《猎狮》《巴库,后的日子》《世界的创造》等,1994年他凭《苏丹港》获费米娜奖,2003年凭《纸老虎》获法兰西文化奖。



精彩内容

节选一

在上海,有两个家伙,两个年轻人,在地铁里给我让座。见鬼!个,实际上我都没注意到是男是女,因为我完全愣住了;第二个是个光头,有着迷人的微笑。好吧,反正得适应。我曾下决心靠双脚走遍上海,一天又一天,试着丈量地图上的一小片。不可能的任务,那是当然,但唯有这样才叫人兴奋。对于书本也一样:“文学的生存,全靠宏伟的目标,包括超越一切实现的可能性的那些。”我很喜欢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里的这句话,喜欢到在我荒诞的书的后记里引用。但我很是执着,每天搭地铁到一个新的地方,好是还有老上海遗迹的地方。我重读《人的境遇》 这部对我的青年时代有过重要影响的小说(重读之日它早已过时)。这部小说属于那种为华丽辞藻、警句格言和传颂颇广的深度对话而存在的书。这样的书,已经不适合我。但书里不乏一些美好时刻,据点被奇袭,给出去的又弄丢了的氰化物胶囊的故事……我记忆中有意思的人物是克拉皮克男爵。不管怎么说,还是比颁给勒·克莱齐奥的那个童子军的诺贝尔奖要厚重一些。在福佑路的市场,我花了二十元买了一只放大镜。由于我的两个衣兜一个放着一副眼镜一个放着小本子,每到一个十字路口,我基本上都需要从我那个“为人民服务”的布包里拽出地图,艰难地在风中或人流中展开,拿着放大镜对着端详。总而言之,不排除为街头贡献滑稽一幕的可能。毕竟,在这个年头,全世界人民,尤其在中国,就算不用联网的手表找路,也都是在手机上查看地图。但我很执着,每天步行五六个小时,我在上海也没什么事情可做,除了时不时和当地作协开个催人入睡的会。晚上,回到我位于轻轨中山公园站之上的酒店房间,我心满意足地用马克笔标出一小簇街道。耐心,会轮到其他街道的。说到底,有点像一本书。一本书里面有多少个句子?然而,还是得从句写起,然后是第二句,第十句,一页,坚信能写到底(也许也没那么坚信吧,但依然继续写下去)。

 

节选二

 

那么,就在杭州那座老桥后面,有一间咖啡馆,在水边,垂柳之下。店主是女诗人舒羽,她有着全世界漂亮的耳朵、手和嘴唇,还有一双埃及人的眼睛。使她显得不太优雅的活动,是吸食淡水螺:她的示范动作熟练到令人咂舌的地步,轻轻一吸溜,那软体动物就被吞进嘴里了,而其他人还在笨拙地试图往外抠(漫不经心地,只是出于礼貌,那东西在我看来相当恶心)。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也无法认同她时刻都在手机上点戳,手指就像蜘蛛腿一样。她的生活在微信上直播,这与我想象的诗歌尤其是中国诗歌相去甚远。不过除了这些,她就是魅力本人,而且魅力不仅限于她边念诗边拉二胡的时候,这种中国传统“小提琴”只有两根弦,琴杆细长。她的咖啡馆里满是书。夜晚,那是一个叫人不想离开的地方。黑色的平底驳船从中间的桥洞穿过,快速交会,有时会发生剐蹭,发出悠长的金属刮擦声。船上装载着煤、砂砾、废铁或沙子(柔和的白色弧线从船底露出,让人想到月光下的乳房),运河波光粼粼,对面的河岸上人们成双成对跳着舞。

 

节选三

我见了好几个在丹麦和塞利纳打过交道的人,各种身份头衔的人都有:珀尔·费德斯皮尔,抵抗分子,曾经是1943年哥本哈根犹太人往瑞典撤退行动的组织者之一,解放后当了“特别事务部部长”,任职期间接到过法国政府引渡塞利纳的要求。“材料送到我办公室的时候,”他对我说,“我放到了暖气片上,然后告诉秘书,就放在那里,等司法部提第三次要求再说。要是掉到暖气片后面去了,那就说弄丢了。但我后来没有再接到引渡要求。”前特别事务部部长在他的书房里,被书包围着。从窗户看出去,黑色的松枝在积雪的重压下颤抖。他讲得一口流利的法语、英语、德语,旧花呢上装透着漫不经心的优雅,散发着有教养、宽厚的北方有钱人低调的魅力。塞利纳的反面,不管从人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跟他谈过很多,”他对我说,“我感觉他的个性我不是很喜欢。他反对一切,说话就像雷劈,像爆炸。但,他也可以谈论树木。一个戏剧化的人,充满激情……”在法国等待他的可能是行刑队。为了让他免于此等待遇,部长将他送进了监狱。部长对我说,他可不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作家被执行死刑的责任人。原来经营法国书店的书商托马森夫人的态度则很不同。她一直没能读到《长夜行》,却毫不掩饰她对抨击类小书的喜爱:“《略施杀戮》 我读得津津有味。”瞧啊……出人意料的是,她职业生涯中收到的美的赞誉,在她看来,来自约瑟·柯尔蒂(塞利纳的小书在约瑟·柯尔蒂看来应该不见得那么有意思):“有天他抱住我,称我是‘斯堪的纳维亚的灯塔’。”她记忆中的塞利纳是个谎话连篇的家伙,有些虚荣,“糙得跟粗麦面包似的”,对帮助他的丹麦人忘恩负义。“他就那么走了,连声‘再见’或‘谢谢’都没说。”她给他往法国去过信,他从来没回过。她心存苦涩。“他精神有点不太正常。”至少可以这么说吧。



媒体评论

这位作家重新翻开笔记本,想从三十多年来周游世界的旅行中找到“外界”的实质。结果呢,一幅活动的自画像,邀请大家重读他的作品,重新发现某些不变的形象。

——《世界报》

 

读者手握船票,登上了奥利维埃•罗兰的后一班轮船。但船长也不知道船将前往何方。

——《解放报》

对作者来说,偏僻的那些角落就是天堂的碎片,那里的女人会让男人跌落,美好的邂逅永未完结。

————《费加罗文学报》

这是一本慷慨而内在的书,一幅在他者的镜子中映照出来的中空的自画像,半个世纪的旅途,用来讲述外面的世界,却克制地对自己的世界闭口不谈。

——《新文学杂志》

作者身处幻化成万花筒的自己的生活碎片中央,在他自己的脉搏震颤里。这个要把世界打造成精细器皿的家伙就是奥利维埃·罗兰,而且他以高超的文学技艺做到了。

——《费加罗文学报》

他不过是在回顾,分类然后拆散,手指着地图,地图上的边界有时已被忘却。人们在那里重新找到了这个世界尽头的所有末端。

——《法国图书周刊》

这是一曲流浪之歌,歌唱着世界之美,有时能从中发现惠特曼的语气……对作者来说,偏僻的地方就是天堂一角,那里的女人会让男人失足,美好的邂逅在不倦地等待着你。

——《费加罗文学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