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经验(增订本)
  • 历史的经验(增订本)
  • 历史的经验(增订本)
  • 历史的经验(增订本)
  • 历史的经验(增订本)
  • 历史的经验(增订本)
  • 历史的经验(增订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的经验(增订本)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7.18 4.1折 42 全新

库存9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11487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29350826

上书时间2024-11-03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引赵蕤《长短经》,讲述仁爱、仗义、讲礼、乐乐、名器、法制、刑赏、学识、尚贤等的流弊,由历史上的实例,说明正反相生的道理,证明天地间的人情、事理、物象不是固定不变的,更讲透了人生舞台所上演的循环往复的因果。又加以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等经典,由苏秦、张仪的故事分析人才与世局的关系;以“六正”(即圣臣、大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来讲为臣之道;借“七恕”(为人君的七种恕臣之道)来讲为君之道;举反派六臣(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国之臣)来讲防邪之道;后列举众多史事讲忠奸之辨,说透了君臣关系和君臣相待的道理。后新增一篇《对日抗战的点点滴滴》,是二〇〇三年南先生关于纪录片《去大后方》拍摄前的谈话,甚是珍贵。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出身于温州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自青年时代立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志向后,南怀瑾先生讲学六十余年不辍。他以“经史合参”的方法,讲授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典籍,讲解不受教派、门户的限制,打通各家学说,纵横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又每每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轨,让人受益匪浅,深受海内外各界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目录




出版说明


校订版说明


前言


 


话题


神谋鬼谋


春秋多权谋


正反相生(《长短经·反经第十三》)


古今无定法


仁爱的流弊


仗义的流弊


讲礼的流弊


乐乐的流弊


名器的流弊


重法制的流弊


刑赏的流弊


学识的流弊


福利社会的事


尚贤的流弊


不能善用所长的五反


姜太公论三明


专权与嫉妒


文武兼资论


倡廉的流弊


忠孝的流弊


庄子的著作权被盗


圣法的流弊


圣盗同源


苏秦的历史时代


远见抵不住现实的短视


苏秦受到反教育


药不对症的言论


人情千古重多金


雏燕初飞


反复波澜的人世


人才与时代历史


牵涉到商鞅


外才与内用


张仪的故事


刺激的教育


山梁雌雉时哉!时哉!


引用历史的经验


长短纵横


人臣之道


六种正臣的典范


恕臣之道


反派臣道的型态


防邪之道


忠奸之辨


对日抗战的点点滴滴


附录一:《对日抗战的点点滴滴》前言  刘雨虹


附录二:《去大后方》纪录片前言  南怀瑾







内容摘要




本书引赵蕤《长短经》,讲述仁爱、仗义、讲礼、乐乐、名器、法制、刑赏、学识、尚贤等的流弊,由历史上的实例,说明正反相生的道理,证明天地间的人情、事理、物象不是固定不变的,更讲透了人生舞台所上演的循环往复的因果。又加以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等经典,由苏秦、张仪的故事分析人才与世局的关系;以“六正”(即圣臣、大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来讲为臣之道;借“七恕”(为人君的七种恕臣之道)来讲为君之道;举反派六臣(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国之臣)来讲防邪之道;后列举众多史事讲忠奸之辨,说透了君臣关系和君臣相待的道理。后新增一篇《对日抗战的点点滴滴》,是二〇〇三年南先生关于纪录片《去大后方》拍摄前的谈话,甚是珍贵。







主编推荐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出身于温州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自青年时代立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志向后,南怀瑾先生讲学六十余年不辍。他以“经史合参”的方法,讲授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典籍,讲解不受教派、门户的限制,打通各家学说,纵横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又每每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轨,让人受益匪浅,深受海内外各界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精彩内容

“历史的经验”这个题目,是贵会负责人出的,大得无可比拟。若想要就这个题目研究,同时可走几种路线:一个是应用的方面,怎样用得上历史的经验。一个是纯粹的推论,研究学理的一方面,这是历史学家的事。现在大学中的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大概向这一方面走,偏重研究学理,不大讲应用。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性质,是要偏重于讲应用的。

历史的经验,如果我们以逻辑的立场来看,这个题目的本身就是答案,因为历史的本身就是经验。如果我们以学术的观点看历史,所谓历史,全部不过是两个问题:一个人的问题,一个事的问题。历史的记载,不外人与事。从人的方面来讲,大概又分两个方向来立论,拿旧的观念说:一个是经,一个是权。经是大原则,不能变动,权又叫作权变,就是运用的方法。从事的方面来讲,中国文化绵绵流长,已经上下五千年了,所看到的事,似乎有现代与古代的不同,假使我们对历史有真的了解,就没有什么不同了。“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浅深。”宇宙没有什么过去、现在、未来的太多不同,它永远是这样的太阳、这样的月亮、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只是人的思想观念上感受不同,发生了情感、思想上不同的形态,我们中国人用文学的表达,就成了这样的诗句。古人主张多读书,就是在于吸收历史上许多经验。

今日我们讲“历史的经验”这个课程,应该向哪一方面讲?这就要先有一个立场了。应该先问问我们今日工作上、业务上需要的是什么?就在这个观点去找历史的经验,这是一个立场。假如我们是在大学里,从学术的立场去看历史的经验,又是另外一个讲法。因此,今日我们以应用的立场来讲历史的经验就相当地复杂了。当商量决定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觉得好玩,就一口答应下来。我有一大毛病,到老改不了“童心未泯”,始终贪玩。等到真正临讲以前,一个星期以来心情非常沉重,因为没有东西可讲;这是一个创新的课程,国内外各大学,还没有这样一门课程,无成规可循。其次包括的资料太多,假使编一本书,一定很有趣,编得现代化一点,销路一定不坏。但没有这个准备和时间,它的范围牵涉到二十五史内外许多学问,什么都用得上,这是个精神上感到负担很重的地方。其次站在这个立场来讲这个题目,责任上有一个很重的负担,这里要讲的“历史的经验”,实际上就是讲“谋略”,看到现在学校里专讲“谋略学”的,我觉得很有趣的,七十二变、三十六计都拿出来了,还有人专门写这类的书。但我觉得讲“谋略学”必须要严格地负责,因为“谋略”是一把刀,它的本身没有善恶,用得好是救人的,用不好,的确是害人的。我们受旧文化的影响很深,因果的观念根深柢固,去不了的。假使有人听了以后,用来做了一件好事,或者害了别人,自己好像就会背上很大的因果责任,良心上很难受,所以觉得负担很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