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7.68 4.7折 ¥ 59 全新
库存48件
作者李开元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1712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29277332
上书时间2024-11-03
秦汉之际的短短二十年,风云际会,英雄辈出。楚汉争霸,刘邦胜出,由此开启两汉四百年的历史。但在刘邦称帝的几年中,君臣矛盾升级,匈奴南下觊觎,吕氏专权跋扈,宗室蠢蠢欲动,直至代王刘恒入继大统,汉朝才从兴起逐渐走向兴盛。
本书是历史学家李开元先生历史叙事三部曲的终结篇。多年来,李先生始终坚持踏访历史现场,始终坚持讲述历史故事。在李先生的讲述中,秦汉之际那段历史,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生动活泼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李开元,四川成都人,1982年北大历史系毕业,留校协助田余庆先生任教。1989年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秦汉史。本书是作者复活型历史叙事三部曲之一,其余两种是《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楚亡:从项羽到韩信》。此外,还著有《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等。
序 言 历史是人的故事
章 建设汉帝国
节 千年古问
第二节 齐国田氏之优生多育
第三节 王者田横之死
第四节 新统治的根基:军功受益阶层
第五节 娄敬的建议:建设新都长安
第六节 燕王臧荼一族的吊诡命运
第七节 难以决断的韩信
第八节 亲贤并举大分封
第九节 秦楚汉间的儒生:坑儒伪史的活见证
第十节 当皇帝的滋味
第二章 修枝剪叶
节 末代韩王韩信
第二节 匈奴的兴起
第三节 白登之围
第四节 和亲匈奴
第五节 迁徙六国贵族:田南的故事
第六节 废除赵王张敖:贯高田叔的故事
第七节 游侠陈豨的成败人生
第八节 陈豨之乱始末
第九节 从晋阳马邑到平城
第三章 群雄的末日
节 韩信之死
第二节 彭越之死
第三节 南越建国
第四节 陆贾出使
第五节 逼反英布
第六节 更换太子的风波
第七节 亲征淮南
第八节 大风歌沛县情
第九节 燕王卢绾的苦境
第十节 刘邦之死
第十一节 环绕鄱阳寻英布
第四章 无为而治新时代
节 戚夫人母子的悲惨命运
第二节 仁弱的汉惠帝
第三节 万世之功萧相国
第四节 战战兢兢老丞相
第五节 曹相国治齐用黄老
第六节 盖公说曹参
第七节 萧规曹随
第八节 吴氏长沙国
第九节 长沙国里寻故旧
第五章 吕氏政权的兴亡
节 女皇吕雉一族
第二节 戆丞相王陵
第三节 男宠审食其
第四节 新分封的政治平衡
第五节 刘吕联姻的成败得失
第六节 陈平的深念
第七节 齐王刘襄起兵
第八节 诛吕之变
第九节 齐王一系失意
第十节 代王刘恒进京即位
第十一节 长安城未央宫
第六章 盛世仁君
节 刘恒的身世
第二节 重建政治平衡
第三节 丞相周勃
第四节 政论家贾谊
第五节 计相张苍
第六节 来自匈奴的国书
第七节 单于谋臣中行说
第八节 匈奴的汉人部落
第九节 名医淳于意
第十节 行医的风险
第十一节 公正执法张释之
第十二节 整肃亲家、弟弟和舅舅
第十三节 盖棺论定汉文帝
尾声 后战国时代
结 语
附 录
西汉初年汉与列国大事年表(上)
西汉初年汉与列国大事年表(中)
西汉初年汉与列国大事年表(下)
吕雉年表
刘恒年表
参考论著举要
秦汉之际的短短二十年,风云际会,英雄辈出。楚汉争霸,刘邦胜出,由此开启两汉四百年的历史。但在刘邦称帝的几年中,君臣矛盾升级,匈奴南下觊觎,吕氏专权跋扈,宗室蠢蠢欲动,直至代王刘恒入继大统,汉朝才从兴起逐渐走向兴盛。
本书是历史学家李开元先生历史叙事三部曲的终结篇。多年来,李先生始终坚持踏访历史现场,始终坚持讲述历史故事。在李先生的讲述中,秦汉之际那段历史,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生动活泼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李开元,四川成都人,1982年北大历史系毕业,留校协助田余庆先生任教。1989年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秦汉史。本书是作者复活型历史叙事三部曲之一,其余两种是《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楚亡:从项羽到韩信》。此外,还著有《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等。
我整理历史,写《秦崩》《楚亡》《汉兴》,叙事从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于楚国沛县开始,结束于公元前157 年,汉文帝刘恒病故长安。时间的跨度,整整一百年。
百年历史,风云突变。华夏大地,经历了战国、帝国和后战国三个时代。
战国时代,若从公元前453 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七国争雄的局面形成开始,到公元前221 年,秦灭六国,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大约经历了230 年。
公元前256 年,以秦国的历法计,是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这一年,秦国灭掉了东周,天下失去了挂名的天子。争雄的七国中,秦国成为的超级大国,国势强大,步步向东扩张,统一天下的大势已经形成。 以此为界,历史进入战国后期。战国后期的历史,自有其特点。我曾经简略地概括如下:一、天下局势:多国并立相争,一国称雄独霸。二、政治体制:从世卿世禄向官僚制过渡,君权强化。三、社会类型:由封建领主制下的宗法社会,向郡县制下的编户齐民社会过渡。四、统治方式:间接统治的封建原理,与直接统治的人头原理并用。五、经济形态:从基于氏族共同体的井田制,向基于核心家族的小农经济过渡。六、文化思想:诸子百家争鸣。七、社会风尚:养士之风、游侠盛行。
这种历史特点,是一种升华了的历史感,是通过历史研究提炼出来的一种时代精神。《秦崩》中,我以刘邦和张耳的游侠经历为线索,复活战国后期的风土人情,力图将这种时代精神具现出几分来。
公元前221 年,以秦国的历法计,是秦王政二十六年。这一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列国并立的战国时代结束,秦王朝建立。历史,进入秦帝国时代。
秦帝国的历史,也自有其特点。我曾经简略概括如下:一、天下局势:天下的国家——大一统的秦帝国,无国际无外交的独国世界。二、政治体制:皇权官僚集权体制建立,独天下的皇权。三、社会类型:郡县制下的编户齐民社会。四、统治方式:直接统治的人头原理。五、经济形态:与军功爵制配合的名田制,基于核心家族的小农经济。六、文化思想:以吏为师,焚书尊法,诸子百家消亡。七、社会风尚:家无私客,游侠灭绝。
《秦崩》中,大厦将倾,天下大乱的叙事,是这种历史特点在国家政府层面上的体现。体现在民间下层,有亭长刘邦的人际交往,陈国后裔陈胜的坎坷人生,韩国后人张良的复仇隐逸……《楚亡》中,有王孙韩信的淮阴生活,英国后裔英布的逃役亡命,贫民陈平的乡里社稷……在《汉兴》中,以叔孙通为主线的儒生群体之遭遇,更是思想文化层面上的真实写照。
然而,在笔者之复活型历史叙事三部曲中,战国后期和秦帝国时代,都不过是前史背景,《秦崩》《楚亡》《汉兴》所叙述的历史,集中在后战国时代。
后战国时代,起源于秦楚汉间。所谓秦楚汉间,即司马迁于《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所截取的八年时间,始于秦末乱起的秦二世元年(前209),终于汉王朝建立之高帝五年(前202)。其时间虽然短暂,历史变动却非常剧烈,秦王朝在此期间崩溃,战国七国在此期间复活,项羽在此期间称霸天下,分封十九国。刘邦也在此期间战胜项羽,接受楚、韩、淮南、梁、衡山、赵、燕等七国国王的推举即皇帝位,建立了汉王朝。
在秦楚汉间,尽管历史变动纷繁剧烈,历史运动的方向和脉络却清楚明了。在这个时段中,秦帝国在战国复国运动中崩溃,历史向战国方向回转。但是,向战国方向回转的历史无法绕开秦帝国,于是出现了一个战国和帝国两个时代的历史特点混合同在的新时代。西汉王朝建立以后,沿袭了秦楚汉间的历史特点,不久,以同姓王取代异姓王的变通形式,将这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稳定下来,一直持续到景帝末年。
对于后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我曾经简略地概括如下:一、天下局势:汉朝一强主持天下,与多个王国、众多侯国并立共存之联合帝国出现。二、政治体制:宫廷与政府分权共治,汉朝与诸侯国划界分治,侯国自治。三、社会类型:郡县制下的编户齐民社会,与王国侯国制下的封建领主社会并存。四、统治方式:直接统治之人头原理,与间接统治之封建原理并存。五、经济形态:配套军功爵的名田制,基于核心家族的小农经济,与封建领主经济并存。六、文化思想:黄老道家主导下的诸子复兴,
百家融合。七、社会风尚:养士之风又来,游侠再盛。
汉朝一强主持天下,与多个王国、众多侯国并立共存之联合帝国的出现,在高帝五年。这年,以汉王刘邦为首的多国连横联盟,击败了以楚王项羽为首的多国合纵联盟。称霸天下的汉王刘邦,接受六国诸侯王的拥戴,即皇帝位,建立起以汉朝为宗主国的联合帝国。这一重大变局,正如《楚亡》第五章八“刘邦定陶即皇帝位”所道及,由楚王韩信领头,联名韩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前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共同上疏,拥戴汉王刘邦即皇帝位。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联合帝国之汉帝国时代。
汉帝国建立后,逐一消灭异姓诸侯王国,将刘姓汉朝与异姓诸侯王国并存的联合帝国,改造成以汉朝为大宗,以多个刘姓诸侯王国为小宗的刘氏联合帝国。同时,在确保非刘姓不王的条件下,确立了非功臣不侯的原则。一百多位功臣的分封,一百多个侯国的建立,成为联合帝国内又一等级的自治实体,突出地体现了支撑汉帝国的社会基础——军功受益阶层的存在。这一重大变局的节点,就是本书第三章十“刘邦之死”中所叙述的白马之盟。从此以后,天下局势稳定下来。
宫廷与政府分权共治的典范,是萧规曹随。萧何曹参先后继任相国,独立施政,君臣制衡,开启黄老之治的新政局。延续萧曹之治,丞相由功臣选任,独立施政的传统,一直持续到后战国时代的终结。至于汉朝与诸侯国划界分治,侯国自治的特点,可见于文帝继位以后,恢复汉朝与诸侯王国的疆界划分,遣送列侯回国治理国土臣民。短寿的贾谊,他一生长太息的事情,多在汉王朝与王国和侯国的关系上。
名医淳于意命运坎坷,他在汉朝、齐国和阳虚侯国间的辗转经历,能体现郡县制下的编户齐民社会,与王国侯国制下的封建领主社会并存的叠层空间。齐国女子田南的爱情悲剧,既是汉朝与王国划界而治的写照,也反映了编户齐民社会中小人物的无奈。
直接统治之人头原理,与间接统治之封建原理并存的特点,可以从本书第二章六“废黜赵王张敖:贯高田叔的故事”中读到。赵国是汉朝的封国,赵王张敖效忠于皇帝刘邦。但是,赵相赵午贯高,赵臣田叔孟舒,他们是赵王的臣属,他们效忠的对象是赵王张敖,而非皇帝刘邦。他们为了维护赵王的尊严,策划了暗杀皇帝的密谋。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通行古今中外的封建原理留下的政治空间,是我们解读这个历史故事的钥匙。
与军功爵配套的名田制,是汉帝国得以建立与稳定的经济基础。在本书章四“新统治的根基:军功受益阶层”中,依据的出土文物,描述了这个制度的细节及其施行的结果。有心的读者,如果关注到唐代的关陇军功集团与均田制,再联系到历朝历代建立之初,新的统治阶层和新的统治基础如何建立,将会打开眼界,获得一种贯通中华帝国两千年历史的普遍意义。
黄老之学,是后战国时代的思想主流。黄老之学,以老子的道论为哲学基础,融入齐法家的刑名法度思想,成就一兼容并包、经世致用的思想流派。文景之治的国势升平,诸子融合的文化复兴,都得益于黄老之学的涵养。在本书第四章五“曹相国黄老治齐”、六“盖公说黄老之学”中,我结合新出土的文献,对黄老之学经世致用的精要,做了简要的概括:守道、依法、均衡、知变、求无为。就是以道为思想本源,以法为制度架构,以均衡为施行方针,以知变为改进方法,以无为为目标境界。源远流长,意境深远。
我写代相陈豨的积习做派,我写丞相王陵的特立独行,我写朱建与陆贾为审食其策划脱祸之策,都可以看到养士之风又来、游侠再盛的社会风尚。至于直谏敢言的袁盎和公正执法的张释之,他们的人格风貌,也都需要放在侠士的精神中理解。后战国时代的养士和游侠之风,是战国时代的流风余韵,其风貌特点的贯通概述,见于《秦崩》章七“战国时代的游侠风尚”。后战国时代,是秦帝国崩溃后的历史断裂与历史转型。时间虽然短暂,意义却很深远。其深远的意义,不仅显现在秦末汉初的六十年间,更隐现在中华帝国两千年历史的背后。为了将这种隐现的意义彰显出来,我从历史理念的抽象上,对后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做了长时态的归纳:1.新贵族主义:功臣和亲族的分封世袭。2.分权主义:分散权力和注意权力的平衡,统一法制下的分权自治。3.保守主义:不扰民乱民,政府尽可能少干预民间事务,尽可能减少民众的负担。4.调和主义:不做思想管制,不高挂信念理想,在调和与模糊中留下百家共存的宽容的思想环境。
在传统的意义上解读这个时代,可以用“文景之治”的黄金时代来概括;在现代的意义上重新诠释这个时代,可能是中华帝国两千年王朝循环的历史中,一次在体制上出现了新的转型之可能性的时代。这个新的转型的方向,就是脱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一帝国体制,逐步走向统一法制下的分权政治体制。
历史叙事,是历史学的源头活水。丧失叙事能力,是近代历史学的弊病。在李开元教授的复活型历史叙事三部曲《秦崩》《楚亡》《汉兴》中,我不但看到了历史学家重振叙事的卓越努力,就历史应由谁来书写的提问,我也听到了明确的回答。
台湾“中央研究院” 郉义田院士
李开元先生是历史的行者。多年以来,我们是一道行走历史的走友。他叙述匈奴围困刘邦君臣的白登之围,跟随历史从晋阳(太原)、马邑(朔州)走到平城(大同),正是我们追踪史迹,复活历史的共同经历。
日本爱媛大学 藤田胜久教授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曾经回忆说,他对历史的兴趣,来自少年时阅读的历史故事。《汉兴》是李开元教授的非虚构系列作品之一,书中既有精彩的历史故事,也有深入的学术探寻。作者笔下浓墨重彩的人物和事件,已经触及到中国历史演进的深层秘境。我相信,本书一定会启发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探索历史奥秘的梦想。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彭小瑜教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