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枚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袁枚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1.32 5.9折 36 全新

库存19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英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1638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29216627

上书时间2024-11-03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刚读过王英志同志《袁枚诗选评》的《前言》,我的脑际不禁浮现起三十年前的往事。这段往事说明这位性灵派大师之于我是亲切的,1955年高校系科调整,我和江苏师院中文系全部师生浩浩荡荡地从苏州转到南京师院(现为南京师大)来。而南京师院校园恰恰位于袁枚随园的旧址。袁枚是我早已为之心折的诗人。虽说我个人写旧诗的路子略近于王渔洋而远于袁才子,但从时代的弄潮儿来说,我对他是敬仰的。他迸绝封建桎梏,追求个性自由,承传和发扬了晚明文艺启蒙运动消沉已久的遗绪,对晚清的地主开明派、资产阶级改良派,以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真性情论,一直都起了开拓作用。出于这一种敬仰之情,刚安排好住处不久,我就走到寓所偏南不远的随家仓广场去凭吊遗址。作为随园的历史见证,仅仅留下茕然孤立的一块石碑了,上面刻着  “清袁随园先生墓道”八字。暮色苍茫,归鸦点点。我沉吟四顾了一番,什么都没有了。诗人诗文中欣然为之点染的什么“随其夹涧为之桥,随之湍流为之舟”,什么小栖霞,什么“二十四景”,一切一切,园林的胜迹,都化为诗人笔底的菁英,成为我们今天的心灵供养。

在随园故址教书,在随园故址安家,在缅怀诗人謦咳的同时,我感到袁枚对我吸引力的是崇尚人情、揣摩人情、珍惜人情、歌咏人情,而“尊情”亦即合理。他这一种文艺思想的核心,分明是从明代李贽、汤显祖和公安派三袁承传而来的,顺乎时代的潮流,得到东南沃土的孕育,在晚明的春雷一度发生强烈震撼后,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的星星火花,只留下一些小说和戏曲了。由于生产力破坏而带来的市民经济枯竭,人性、人情的呼声早已转为低沉。在诗文领域中,出现像袁枚这样强烈的反儒传统和人性复苏的光彩,不能不说是十分珍贵了。

为了勾画下作为中国市民经济和资本主义嫩芽的文艺奇葩,为了探索晚明之后文艺思潮究竟是体现为一段什么样的流程,我近年来经常注意与此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我写下了几篇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章,还初步考虑了一个整体的构制,也许可以不揣冒昧地写成一本《中国文艺启蒙思潮》吧。那么,在这本书中,为十八世纪初期个性复苏的人唱赞歌,我是不会忘记几乎是同时的文坛双星——曹雪芹和袁枚的。

出于这种心情的我,读到《袁枚诗选评》后的高兴是可想而知的。大约是三十年代,我曾经读过一本薄薄的《袁蒋诗选》,但作为袁氏专集的诗选还不曾见过,更不必说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去选评的了。英志同志的这一手笔,确乎是嘉惠士林,而对我的从文艺启蒙角度来写历史说来,更是大有启迪了。

去粗取精,是要有眼力的。要能从四千多首诗篇中,探龙取珠,斟酌各篇特点,阐发它们的思想或艺术的优长,移步换形,互不雷同,谈何容易!特别是在“点评”中,能联系袁枚的性灵说作为印证,力求创作与理论相结合,这对读者就更有帮助,使他们对诗歌的意蕴和技法的领略更为深化。英志同志研究古代文论有素,而于子才性灵说又早有专门著述。在这点上,对于我们的心灵中的“随园”任导游之职,是更多一层有利的条件的。

让我们从选评者的指引中走进这一位“不失其赤子之心”(《随园诗话》卷三)诗人的心灵世界吧。鄙视道学之情,流连山川风物之情,离别相思之情,特别是哀悼骨肉和亡友的沥血之情,因为“得其真”  (《寄程鱼门之五》)而深深印着自我,孕育了一切出自肺腑的诗篇。精华所在,都成为我们深切领悟这一位性灵派大诗人的绝妙印证了。

可以保证,我们这次的心灵漫游,不会漏去任何一个非游不可的、代表性的佳景,而且是可以获得此中佳趣的,因为我们很幸运,有这么一位杰出的导游者。



导语摘要

本书为乾隆诗坛盟主、“性灵派”主将袁枚诗歌的选注本,由袁枚研究专家王英志先生选注。本书在诗歌的选择上独具慧眼,艺术性与思想性并重;对诗歌的解读遣词清雅、准确得当;注释简明扼要,于典故的出处尽量加以注明,前言部分还对袁枚的生平、思想、诗论以及诗歌思想与艺术特点作了恰如其分的介绍,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全面掌握袁枚诗歌艺术风貌,理解袁枚诗歌内容深意的优秀选本。 



商品简介

作者简介

王英志,(1944-2021),原《苏州大学学报》编审,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导。著作有《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清代编)《清人诗论研究》《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新探》《古典美学传统与诗论》《性灵派研究》《袁枚评传》《袁枚全集》《李清照集》等约20种。



目录

 



前言


 


钱塘江怀古


琵琶亭


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


别常宁


黄鹤楼


题柳毅祠


汉江遇风


黄金台


举京兆


释褐


入翰林


陇上作


新燕篇


西施(二一)


张丽华(二一)


意有所得辄书数句(四一)


改官白下留别诸同年(四一)


良乡雾


落花(十五一)


抵金陵(二一)


谒长吏毕归而作诗(二一)


苦灾行


淮上中秋对月


署中感兴


捕蝗曲


留须


征漕叹


分校


李昌谷有《马诗二十一首》,余仿之作剑诗(二十二二)


沭阳移知江宁,别吏民于黄河岸上


府中趋


扬州回泊燕子矶登亭望雪(二一)


偶见


晚坐


春日郊行


元旦后二日过牛首宿丛云楼(二一)


挂冠(四一)


洲上寄南台



解组归随园(二一)


归家即事


正月十七夜


江中看月作


芟竹


偕香亭、豫庭登永庆寺塔有作


读书(二一)


宿白土不寐


好作古文苦无题目,寻春辄不如意,戏题一首


老将行


七月二十日夜


杂诗八首(选二)


南楼观雨歌


水西亭夜坐


对日歌


葛岭遇雪


元夕过关山岭雪不止


大风过凤阳


茅店


峡石望二陵


沙沟


山泥


阌乡道中


寄聪娘(六二)


马嵬(四一)


登华山


古意(四二)


再题马嵬驿(四一)


边歌


温泉


归随园后陶西圃需次长安,入山道别(三一)


山居绝句(十一二)


以琴与古林禅师易竹



雨后步水西亭


瘗梓人诗


南楼独坐(二一)


题竹垞《风怀》诗后有序


买梅


白衣山人画梅歌赠李晴江


登峰


削园竹为杖


秋夜杂诗并序(十五一)


病起六首(选一)


午倦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二一)


即事


编得(二一)


还武林出城作(二一)


过葵巷旧宅


题柳如是画像


咏钱(六一)


偶然作(十三三)


书所见(六一)


客至


投郑板桥明府


推窗


子才子歌示庄念农


春日杂诗(十二二)


哭三妹五十韵


起早


明月



夜立阶下


除夕望山尚书赐荷囊、胡饼、鹿肉,戏谢四绝句(选一)


自嘲


九月十一日夜


偶作


送鱼门舍人入都(四一)


嫁女词四首(选一)


早开梅冻伤矣,慰之以诗


春日杂诗(十二二)


虎丘悬一鱼头,长三丈,询其被获情节,为作巨鱼歌


小仆琴书事我有年,今年赎券去,跪辞泪下,作诗


送之



病中赠内


偶作五绝句(选一)


雨过湖州


题史阁部遗像有序(四二)


除夕读蒋苕生编修诗即仿效其体奉题三首(选一)


二月十六日苏州信来,道孀女病危,余买舟往视,


至丹阳闻讣


续诗品三十二首(选四)


落日


渡江大风


还杭州五首(选二)


在邓尉忆家中梅花,莞然有作


苦旱



升沉


题宋人诗话


所见


玩月


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选三)


施将军庙


湖上杂诗(二十一二)


谢赵耘松观察见访湖上,兼题其所著《瓯北集》(二首


选一)


西湖小竹枝词(五一)


自题


遣兴杂诗(七一)


仿元遗山论诗(三十八一)


新昌道中


斑竹小住


从国清寺到高明寺看一路山色


山行


黄岩道中


观大龙湫作歌


卓笔峰(二一)


山行杂咏(六一)


看山有得作诗示霞裳


太白楼


从慈光寺步行穿石洞上木梯到文殊院


土人能负客游山者号曰“海马”,作歌赠之


悼松


小心坡


品画


登小姑山


从端江到桂林,一路山水奇绝,有突过天台、雁荡者,赋六


言九章,恐未足形容,终抱歉于山灵也(九二)


独秀峰


舟中遣怀四首(选一)


兴安


日日


新正十一日还山(六一)


遣怀杂诗(二十四一)


哭蒋心馀太史(二一)


憎蝇


渔梁道上作六绝句(选一)


在舟中回望天游一览楼已在天上


雨过


春日偶吟(十三二)


对书叹


庚戌春暮寓西湖孙氏宝石山庄,临行赋诗纪事(十二首


选一)


遣兴(二十四四)


纸鸢


高青士、左兰城两生远送江口,依依不舍,不能无诗


(二一)


成败


二闺秀诗


重阳


笔不老


记得


歌者天然官索诗(二一)


嘲守岁者


杂书十一绝句(选二)


示儿(二一)


诗城诗(四二)


病剧作绝命词留别诸故人


再作诗留别随园


 


[附录]


袁枚传记(选四种)


随园先生年谱方濬师编纂王英志校注


袁枚年谱简编王英志撰


袁枚评论


一览表(二种)王英志编制


我与袁枚的因缘王英志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为乾隆诗坛盟主、“性灵派”主将袁枚诗歌的选注本,由袁枚研究专家王英志先生选注。本书在诗歌的选择上独具慧眼,艺术性与思想性并重;对诗歌的解读遣词清雅、准确得当;注释简明扼要,于典故的出处尽量加以注明,前言部分还对袁枚的生平、思想、诗论以及诗歌思想与艺术特点作了恰如其分的介绍,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全面掌握袁枚诗歌艺术风貌,理解袁枚诗歌内容深意的优秀选本。 



主编推荐

王英志,(1944-2021),原《苏州大学学报》编审,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导。著作有《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清代编)《清人诗论研究》《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新探》《古典美学传统与诗论》《性灵派研究》《袁枚评传》《袁枚全集》《李清照集》等约20种。



精彩内容

钱塘江怀古〔1〕

江上钱王旧迹多〔2〕,我来重唱《百年歌》〔3〕。劝王妙选三千弩〔4〕,不射江潮射汴河〔5〕。

 

〔1〕此诗作于乾隆元年(1736),原见《小仓山房诗集》卷一。《小仓山房诗集》以此诗为起始。诗即景怀古,郁勃着一股豪气,年轻诗人于射潮治海塘与射朱温图帝业之间,倾慕后者,可见其当时政治上的雄心壮志。钱塘江:旧称浙江。此处钱塘江乃专指由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一段,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钱塘潮。怀古,追念古昔之事。张衡《东京赋》:“望先帝之旧墟,慨长思而怀古。”

〔2〕钱王:指五代时吴越国建立者钱镠(852—932),其在位期间曾征发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

〔3〕《百年歌》:乐曲名。据《旧五代史·庄宗纪》一:唐末李克用破孟方立后,置酒于三垂岗,乐作,伶人奏《百年歌》,陈其衰老之状,声调凄苦。克用引满,捋须指李存勖曰:“老夫壮心未已,二十年后,此子必战于此。”作者借此表达设想激励钱王“壮心”之意。

〔4〕三千弩(nǔ努):苏轼《八月十五看潮五绝》其五:“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原注:吴越王尝以弓弩射潮头与海神战,自尔水进城。)弩,用机括发射的箭。

〔5〕汴(biàn变)河:唐宋时称隋代所开古运河通济渠之东段为汴河。汴河经汴京(今河南开封),故指代建都汴京的后梁太祖朱温。唐开平元年(907)罗隐曾劝钱镠讨伐后梁,但未被采纳。

琵琶亭〔1〕

孤亭月落九江秋〔2〕,弹过琵琶水尚愁〔3〕。今日芦花笑词客〔4〕:不曾老大已飘流〔5〕!

 

〔1〕此诗作于乾隆元年(1736),原见《小仓山房诗集》卷一。是年作者迫于生计由杭州赴广西探望叔父,途经江西九江。诗触景生情,思古慨今,油然而生天涯沦落之感,词句中浸染着感伤的情调。琵琶亭,在江西九江西大江之滨,唐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年(815)贬官九江郡司马,十一年(816)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问其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命曰《琵琶行》(据《琵琶行·序》),后人因以名亭。

〔2〕九江:在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明、清为九江府治。

〔3〕弹过琵琶:指《琵琶行》所写商人妇当年在江舟上弹过琵琶。水:即九江边之浔阳江水。

〔4〕芦花:《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荻花即芦花。词客:诗人自称。

〔5〕老大:年长。《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飘流:背井离乡,飘泊在外。

同金十一沛恩

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1〕奇山不入中原界〔2〕,走入穷边才逞怪〔3〕。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我来六月游栖霞,天风拂面吹霜花〔4〕。一轮白日忽不见,高空都被芙蓉遮〔5〕。山腰有洞五里许〔6〕,秉火直入冲乌鸦。怪石成形千百种,见人欲动争谽谺〔7〕。万古不知风雨色,一群仙鼠依为家〔8〕。出穴登高望众山,茫茫云海坠眼前。疑是盘古死后不肯化〔9〕,头目手足骨节相钩连;又疑女娲氏一日七十有二变〔10〕,青红隐现随云烟。蚩尤喷妖雾〔11〕,尸罗袒右肩〔12〕,猛士植竿发〔13〕,鬼母戏青莲〔14〕。我知混沌以前乾坤毁〔15〕,水沙激荡风轮颠〔16〕。山川人物熔在一炉内,精灵腾踔有万千〔17〕,彼此游戏相爱怜。忽然刚风一吹化为石〔18〕,清气既散浊气坚〔19〕。至今欲活不得、欲去不能,只得奇形诡状蹲人间。不然造化纵有千手眼〔20〕,亦难一一施雕镌〔21〕。而况唐突真宰岂无罪〔22〕,何以耿耿群飞欲刺天〔23〕?金台公子酌我酒〔24〕,听我狂言呼否否〔25〕;更指奇峰印证之,出入白云乱招手。几阵南风吹落日,骑马同归醉兀兀〔26〕。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27〕。

 

〔1〕此诗作于乾隆元年(1736),原见《小仓山房诗集》卷一。时袁枚已抵广西桂林。诗写桂林诸山,驱遣古代神话与佛道典籍人物,使大自然万物灵动而富生气,充满神奇的历史感,造成磅礴飞动的气势,反映了诗人壮阔无羁的心境。金十一沛恩:姓金,名沛恩,排行第十一,当为广西巡抚金之子。栖霞寺,在广西桂林城外栖霞山上。寺后有栖霞洞,即七星岩,洞雄伟深邃,瑰丽多彩。

〔2〕中原:泛指黄河流域。......



媒体评论

寂寞的名山事业——纪念“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面世六十年

(作者:尚晓岚)

 

*近,《红楼梦》的作者署名忽然成了热门话题,“无名氏续”挑战了高鹗作为续书者的“常识”。实际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署名早在2008年就已发生变动,此后一直延续,如今竟随着“四大名著珍藏版”的推出发酵成了“新闻”。

    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出版,或许就是这般“炒冷饭”的事业。年复一年,修订、再版、加印,署名也好校注也罢,即使细小变化的背后,都可能有大量研究成果甚至学术争论,但读者和媒体对此并不敏感,能像《红楼梦》署名这样传播开的,极少。正是这寂寞的事业,构筑了传统与经典的坚固大厦。

    在《红楼梦》署名问题沸沸扬扬之际,人文社悄然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版*辑。实际上,该社的“四大名著”,按传统亦属于这套丛书,数十年来堪称*通行、读者认知度*的版本。古典文学的阅读,绕不开读本丛书,而丛书的故事,要从六十年前讲起。

    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面向普通读者

    朝内大街166号,人文社所在地,破旧得令人倍感亲切。在书和资料足以把人埋起来的古典编辑室,青阅读记者看到了一份1958年9月的油印材料——《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年出版规划草案(中国古典部分)》,内容是三套古典文学书系的选目和基本方针,其中就包括“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涵盖历代的诗词文曲小说等等,共五十种,还详细列出了丛书序言或后记的写作要求。

 

    “读本丛书,是请有影响力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编选、标点、注释。所谓‘读本’,就是以大众普及为目的,供大家阅读用的一个版本。”长期主持古典部工作的人文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说,“1958年,读本丛书被正式命名,它的历史还可以向前追溯。”

    1951年,冯雪峰主持创建人文社,从全国招纳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古典部主任是聂绀弩,还有王利器、顾学颉、陈迩冬、舒芜、周绍良、周汝昌等等。建社初期,为满足社会上对古籍的需要,先是快速影印了一批书。“那时候国家图书馆的宋元善本很容易借出来,我们的《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等都是根据宋版书影印的。”与此同时,社里开始规划和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

    “1952年我们出版了七十一回本《水浒》,影响特别大,它实际上标志着新中国整理出版古籍的开始。”周绚隆说。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不是学界的自说自话,而是面向读者的,要选择优秀的底本,加新式标点,校勘注释,形成一个可供普及的版本,“供给广大人民群众阅读”。1958年是出版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不仅人文社做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丛书”“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的详尽规划,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也在这一年启动,甚至商务印书馆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