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9.64 4.0折 ¥ 49 全新
库存25件
作者蒋竹山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7629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29200813
上书时间2024-11-03
我的“电影与社会”课小史
为什么会出一本“看电影,学历史”的书?
这可要从十四年前我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电影与社会”谈起。 “电影与社会”是我上过久的一门课,至今已迈入第十四个年头。大多数时候修课的人数会超过一百,有时更达到一百五十,这些年累计下来可能有近三千人听过这门课。在这个过程中,每周批改同学网上提交的心得是有收获的时候。由于来自不同学院,大家的专攻不同,思维方式不太一样,因此常有意想不到的互动与心得回馈,这些都是在历史系教专业课程不太会有的特别经验。
那些年我教过的电影课
记得早开这门课是2003年的秋天,那时候我还只是东华大学的兼任讲师,原本只想在课堂上谈性别电影,并将每年12月的国际女性影展花莲巡回场列入课程活动。头一年开设时,就吸引一百多位同学修课。每周一的晚上,我们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看影片及讨论,一学期下来,大约能看八部电影,有《对她说》《弗里达》《油炸绿番茄》《末路狂花》《时时刻刻》《夜幕低垂》《光猪六壮士》及《钢琴教师》。
除了课堂上的老师讲解外,我们还会分组报告及讨论电影。到了期末,则会要求同学到市区的电影院参加一连三天的女性影展,并选一部纪录片当作期末报告的写作题材。由于影展多为和性别有关的纪录片,一般不太有机会在院线上映,所以利用这个机会现场参与,是非常难得的。
头两年的课上,我们还看了《奥兰多》《喜宴》《情人》《愈爱愈美丽》《烈火情人》《蓝白红三部曲之白》《男孩别哭》《潮浪王子》等性别电影。两年之后,也就是2005年,我将课程做了一些调整,除了性别之外,还加入族群、殖民、多元文化等议题,增加的电影有《香蕉天堂》《太平天国》《勇者无惧》。
2006年之后,我正式成为东华大学历史系的专任助理教授,除系里的专业课程之外,仍继续开设这门通识电影课。相较以往,又增加了医学、科幻、城市、全球化、生命教育、环境等不同主题的电影,像是《梦想起飞的季节》《西班牙公寓》《天才瑞普利》《乌龟也会飞》《无主之地》《香料共和国》《替天行道三人行》《海上钢琴师》《医院风云》《2001太空漫游》《想飞的钢琴少年》《难以忽视的真相》《永不妥协》。
2008 年,课程的主题更为明确,分为了几个专题:“影像、医疗与社会”“性别、科技与社会”“全球化、阶级与抗争”“性别、认同与社会”“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移民、国家与底层社会”及“城市、性别与国族论述”,在这个阶段,又增加了《三峡好人》《烽烟岁月》《香港有个荷里活》。到了下学期,主题则调整为“身份与认同”“性别与社会”“规训与救赎”“族群与社会”“多元文化与社会”“医疗与社会”“科技与社会”“历史与记忆”,这一时期新增的影片有《肖申克的救赎》《卢旺达饭店》《罗伦佐的油》《银翼杀手》及《在一起》。
2011年之后,影片的主题大概就基本定型了,不外乎性别、全球化、记忆与乡愁、战争与媒体、国家与社会、族群认同等议题。2014年课程有个比较大的变动,就是时间从两小时增加至三小时,这可是争取了多年才有的结果。优点是不用到下周才讨论看过的电影,当天看完影片就可以立刻引导同学进行讨论。这么一来, 每学期大概可以增加四部电影,这期间新增的影片有《浪潮》《再见列宁》《情书》《测量世界》。若算上下学期的影片调整,大概还新增了《圣诞快乐》《世界是平的》及《天才瑞普利》。
上述这许多影片所累积下来的教学经验,自然成了我撰写此书的主要动力。毕竟用影像来讨论社会议题,只是课堂上针对不同学院设计的通识构想,如何将电影结合历史,谈出我的专业“历史”, 才是我的期待。
看电影学历史
有了上述经历,才有了《看电影学历史》这本书。 这不是一本影评专著,这个时代网络上已经有太多影评了,随便搜索一下,几乎没有找不到的心得或影评。 由于本书关注的主题是历史,在取材上自然就不可能照单全收。
在上述这么多电影中,较符合我写作方向的约有十五部,后选出了十一部,分别是《浪潮》《再见列宁》《香料共和国》《替天行道三人行》《测量世界》《烽烟岁月》《钢琴课》《圣诞快乐》《世界是平的》《永不妥协》和《三峡好人》。
而早的写作计划,又存在当代研究资料过少,一时难以准备周全,或是太多人研究过,甚至主题不太熟悉等问题,终删除了以下影片:《巴黎春梦》《测量世界》《烽烟岁月》《天国王朝》《乌龟也会飞》《城市广场》《伊丽莎白》《三峡好人》《勇者无惧》 及《聚焦》。
本书的片单中新增的则有《荒野猎人》《海洋深处》《小小的家》《和食之神》《希特勒回来了》《伊本•白图泰》《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荷兰)》《爱国者》《鸦片战争》《天皇》《昔日的我》《霸王别姬》《风华再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艺术的力量》,共十五部影片。
六大主题
若以主题来分,书中的二十三部电影可大略分为“物质文化 与日常生活”“饮食、感官与历史记忆”“全球史与全球化”“抗争、 战争与革命”“性别与环境”及“艺术与大众史学”。这样的主题规划,一方面呼应电影中的历史知识与历史事实,另外一方面则通过相关历史课题延伸出当前历史研究的成果与趋势。书中涉及的相关课题有:物质文化史、食物史、历史记忆、全球史、海洋史、全球视野下的历史教学、战争史、微观史、马克思主义史学、性别史及环境史。除了关注当代学院的历史研究之外,我们也通过纪录片、大众史作品对艺术对象、图像及影像的重现来呈现大众史学的发展。
基本上,本书的初阶目标在于让读者通过看电影学到历史。然而,学历史不只是让读者看到“过去”。历史不是只有历史叙事与历史事实而已,我们还希望将电影当作一个窗口,引导读者进行一些有关历史问题的思辨,培养分析与理解事物的技巧;此外,还希望读者能认识到,看待历史不应用现代的观点,而是要回溯当时的脉络,立足于当时的经验与看法,采以“神入”(即同理心,Empathy)方式。
阅读电影的几种方法
因此,本书每章的架构分为四部分:“电影本事”“电影里没说的历史”“像史家一样阅读”及“用历想想”。
在“电影本事”这部分,读者可以很快地了解到这部电影的基本故事,当然,里头不会有太多的电影人物、导演及拍摄细节,只是提纲掣领地将影片重点呈现出来。
对电影有了基本认识之后,读者会来到第二部分“电影里没说的历史”。这个部分是每章的重头戏,占的篇幅,但每篇的写法不尽相同。有的是抽出几个电影里提到的历史片段,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例如《荒野猎人》中的海狸与毛皮贸易,《寻访千利休》中丰臣秀吉与千利休的关系,《香料共和国》中的希腊土耳其交恶与塞浦路斯的互动,《天皇》里的天皇退位问题,《昔日的我》里的安田讲堂事件,《替天行道三人行》里的反跨国资本剥削,《1942》 中的灾荒与媒体报道,以及《永不妥协》里受污染的辛克利小镇的真实情况。有的篇章则将议题延伸出去,不是在文本上打转,而是谈出一些新的话题,像是《海洋深处》谈捕鲸的全球史,《和食之神》的鲜昧与昧精,《希特勒回来了》中的战后德国的历史记忆,《伊本•白图泰》中的“亚洲即世界”,《爱国者》谈美国历史教学的全球视野,《圣诞快乐》的“一战”书写,《霸王别姬》谈戏曲与近代中国,《艺术的力量》则提到当代英国大众接触历史的几种途径。
第三部分“像史家一样阅读”则援引数则当代史家的作品或历史文献,并进行导读。经由实际资料的阅读,读者可以学习如何像史家一样地思考问题,提出对论述、叙事或理解的看法。有的地方则会刻意安排立场或观点不同的资料让读者进行思辨,例如《鸦片战争》中提到的有关这一事件的历史书写的转变;或者比较原著小说及不同类型文本作品的呈现与电影内容的异同,像是《荒野猎人》《小小的家》《希特勒回来了》《昔日的我》及《钢琴课》。 后一部分“用历想想”则是问题讨论。其中有针对电影文本设计的基础问题,也有进阶讨论第二部分“电影里没说的历史”所延伸出来的历史议题;或者难度再大一些,以第三部分“像史家一样阅读”的核心文献来设计问题,让读者进行深度思考;更有请读者看过电影之后,试着比较电影与核心文献陈述的文本内容有何差异。
影视史学
本书绝非本强调用电影学历史、教历史的著作。近来类似的西文著作相当多,但大多是从历史教学或历史思维的角度看电影与历史的关系,像是《用电影教历史》(Teaching History with Film)就特别强调如何在中学教育中用电影来锻炼学生的历 史 思 维 能 力(叙事、神入、理解、思辨、认识过去)。在西方,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后现代史家海登•怀特(Hayden White)于 1988 年发表的《书写史学与影视史学》。周梁楷教授于 1993 年早将这篇文章翻译发表在《当代》杂志上,正式将影视史学的概念引进中文世界。
,怀特创造了一个和“书写历史”(Historiography)相对应的单词 Historiophoty,中译 为“影视史学”,沿用至今;第二,电影和电视确实比书写更能表现某些历史现象,像是风光景物、环境,以及复杂多变的冲突、群体、情绪等;第三,选择以视觉影像呈现历史人物、事件、过程,也就决定了独特的视觉语言,这与通过书写所呈现的意义不同;第四,无论书写还是影视形态的历史作品,都无法将有意陈述的部分完整地传达出来;第五,书写史学与影视史学的差别在于传播媒介的不同,但两者都经过了浓缩、象征与修饰,都难免有虚构的成分。对于“影视史学”的概念,周梁楷教授继怀特之后有更进一步的延伸诠释。他认为这个名词不仅指影视,还包括了视觉影像,像是静态的照片、图像、立体雕塑、建筑,以及远古时代的岩画等,只要能呈现某种历史论述,就都是影视史学研究的对象。
电影像是一扇窗
然而,对“影视史学”的论述比较偏向历史思维及历史意识的探讨,本书虽深受启发,但并不特别强调“影视史学”的概念。我比较倾向于类似著名历史学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维米尔的帽子》(Vermeer’s Hat: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Dawn of the Global World )的研究方法,将绘画中的对象当作观看过去的一扇窗,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描绘 17 世纪的全球贸易。本书讨论的二十三部电影亦是如此,它们就像一条引领我们进入过去的时光隧道,通过每章安排的叙事、史实、论述、当代研究、史料及问题探讨,让读者既可以轻松地阅读电影,又能从中学到历史,并认识历史学的各个重要课题。正如有的学者所说,阅读电影的方式有千百种,在这个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写出自己的一番心得,人人都是影评家。
所以这本书不是在写影评,更像是一本历史深度导览。希望不管是学生、一般大众还是学校老师,都能把本书当作历史之旅的起点,在里头找到阅读这二十三部电影的历史新视角。 后,本书得以完成,要感谢家人的包容,让我能无后顾之忧地在暑假期间埋首书斋完稿;谢谢协助查找各种影评与信息的助理林宇娟、林芳羽,以及蔚蓝文化编辑翰德在文字上的润饰及可乐总编在出版时给予的各种协助;后要致谢的是历年选修“电影与社会”课的同学,没有大家的热烈参与和心得书写,我在这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灵感。
2016.9.28
花莲 紫竹斋书房
《荒野猎人》中小李子舍命捕猎的海狸,是昙花一现的时尚风潮,也是北美殖民地早期的经济命脉?《和食之神》结尾一闪而过的味精才是日本料理传遍世界、日本化工全球化的真正功臣?谈论全球化现象的经管畅销书《世界是平的》,如何改编成一部爱情喜剧?《鸦片战争》考究的场景细节,暗含了哪些书写鸦片战争史的新取向?
致力新文化史、全球史研究的学者蒋竹山,以电影为引子,展开二十三堂生动的历史课。时而抽绎历史片段,探究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感官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关系;时而延伸触角,聚焦全球史、战争史、性别、环境、大众史等前沿热点。透过五光十色的影像本事,探索电影里没说的历史,教你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理解、思辨。
蒋竹山,台湾“中央大学”历史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医疗文化史、当代西方史学理论、新文化史、全球史等。主要著作有《当代史学研究的趋势、方法与实践:从新文化到全球史》《岛屿浮世绘》《人参帝国:清代人参的生产、消费与医疗》等。
前言 我的“电影与社会”课小史/1
编 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11
《荒野猎人》/北美的毛皮贸易、白人与原住民/13
《海洋深处》/跟着捕鲸猎人抓怪去/25
《寻访千利休》/美,我说了算!/37
《小小的家》/回到那美好的昭和时代/49
第二编 饮食、感官与历史记忆65
《香料共和国》/饮食、乡愁与记忆/67
《和食之神》/饮食就是人生/77
《希特勒回来了》/战后德国的历史记忆光谱/97
第三编 全球史与全球化111
《伊本·白图泰》/横跨亚洲世界的中世纪旅行者/113
《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荷兰)》/看得见的城市/131
《世界是平的》/一张图看懂全球史出版市场/149
《爱国者》/美国独立战争书写的“全球转向”/163
第四编 抗争、战争与革命181
《鸦片战争》/打破国族神话的迷思/183
《圣诞快乐》/从军事史到个人生命史的“一战”书写/197
《天皇》/从神到人的天皇退位危机/213
《昔日的我》/当时我们以为可以改变世界/231
《替天行道三人行》/30岁以前不信左派没心肝,30岁以后还信左派没大脑/245
第五编 性别与环境257
《钢琴课》/我的意志,决定我的人生/259
《霸王别姬》/从戏曲看近代中国/271
《一九四二》/这场饥荒是天灾还是人祸?/287
《永不妥协》/小虾米对抗大财团的水污染事件/297
第六编 艺术与大众史学307
《风华再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在荷兰遇见亚洲/309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跟着维米尔看世界/325
《艺术的力量》/英国大众接触历史的几种渠道/343
延伸阅读书目367
《荒野猎人》中小李子舍命捕猎的海狸,是昙花一现的时尚风潮,也是北美殖民地早期的经济命脉?《和食之神》结尾一闪而过的味精才是日本料理传遍世界、日本化工全球化的真正功臣?谈论全球化现象的经管畅销书《世界是平的》,如何改编成一部爱情喜剧?《鸦片战争》考究的场景细节,暗含了哪些书写鸦片战争史的新取向?
致力新文化史、全球史研究的学者蒋竹山,以电影为引子,展开二十三堂生动的历史课。时而抽绎历史片段,探究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感官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关系;时而延伸触角,聚焦全球史、战争史、性别、环境、大众史等前沿热点。透过五光十色的影像本事,探索电影里没说的历史,教你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理解、思辨。
蒋竹山,台湾“中央大学”历史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医疗文化史、当代西方史学理论、新文化史、全球史等。主要著作有《当代史学研究的趋势、方法与实践:从新文化到全球史》《岛屿浮世绘》《人参帝国:清代人参的生产、消费与医疗》等。
作者以电影作为媒介,引领读者探究相关的历史议题,其多元的书写方式颇令人激赏。在此一层次的书写来看,作者并不满足于进行电影背景的介绍,所以本书“不是在写影评,比较像是在进行一本历史深度导览”,因此电影如同一扇窗户,但真正映入读者眼中的景色则常常超脱电影的内容,并常延伸至相关的书籍与议题,这样的写法大大提高了本书的可读性,同时拓展了书写内容的多样性。
——台湾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刊
电影,有时候比文字,更能传达人类世界无所不在的符码意涵,本书作者透过“影视史学”(Historiophoty),为我们筑起了一座座知识花园的迷宫。当你看完了电影、走过书中密室,不知不觉中,已经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思考框架。
——“故事StoryStudio”“说书”专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