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55.93 6.4折 ¥ 8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邢变变 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9264314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28992562
上书时间2024-11-03
我们生活在一个影响力无处不在的时代,大家觉得世界很小,就是一个家庭。当然,只要说到“共同体”就一定离不开“认同”以及由此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在这个方面,科学共同体的经验对于希望“弯道超车”的人们颇有借鉴意义,邢变变博士的论著正是探讨中国档案科学共同体的代表作之一。
据邢变变博士考证,早明确使用科学共同体概念的是英国的波兰尼,科学共同体概念成为科学社会学家普遍应用的概念则是在库恩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之后。在对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学说明中,默顿和库恩的著作代表了这个领域研究和发展的主流,并建构了两个基本范式——默顿模式和库恩模式。相对于宏观社会环境,科学共同体强调自主性。相对于科学家个人,科学共同体重在交流。而邢变变博士的论著则是侧重从群体结构、运行机制、研究活动等三个方面对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展开研究,并探索进一步拓展中国档案学的发展空间。
就在2017年10月28日“第四届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上,我借助需要点评的文章三篇文章(《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艰辛与责任》《中国当代档案学的危机与发展》《基于范式理论当代发展的档案学范式研究评析》) 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即篇文章优势的在于现状、第二篇文章优势在于问题、第三篇文章优势在于出路。也就是说,至少目前我还是这样认为,范式作为一种鉴别科学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状态的理论形态,无论其推导过程和应用前景如何,其基本界定还是在于科学共同体及其价值观。科学研究就是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价值观和信仰,这种“价值观和信仰”只能用其学术成就来展示和表达。而是否存在这种“身份认同”或者“信仰”则是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存在的标志。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新技术的发展会给档案学理论带来“科学革命式的冲击”,是档案学进入“新范式”的重要变量。其实,新技术的问题只是一个环境问题,新技术的着力点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会带来档案管理工作的变化,但并不能动摇包括档案学在内的科学体系基本的东西。如果一个学科会轻易地受到技术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那么只能说明这个学科是还不够成熟的。“不够成熟”就是没有其科学共同体,而一个没有属于共同体(信仰)的人就会轻易相信(信仰)任何事情。这就是学界许多乱象的根本原因。
有鉴于此,科学共同体对于一个学科的形成、发展乃至完善非常重要。这个道理自然涵盖中国档案学科及其共同体。于是,研究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就成为中国档案学的希望之路。也许,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毫无疑问,邢变变博士一定是走在探寻“中国档案科学共同体”道路上的人(之一)。在《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研究》出版的时候,作者已经成为一位年轻的母亲。她的事业和追求,已经有了后来者。我衷心地祝福,有更多的“后来者”走在探寻“中国档案科学共同体”的道路上!
本书以科学社会学的科学共同体理论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计量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群体结构、运行机制、研究活动等三个方面对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展开研究,考察档案学共同体的内部规律、学术和学科功能、现状等,探究其对推动中国档案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作用,并为进一步拓展中国档案学的发展空间进行探索。
邢变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郑州大学直聘副教授、校级青年骨干教师,现担任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信息传播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各1项,编著图书1部,发表论文20余篇。
第1章 绪论
1.1研究缘起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综述
1.2.1外文文献分析
1.2.2中文文献分析
1.3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默顿模式与库恩模式
1.3.2科学共同体
1.3.3档案学共同体
1.4研究方法
1.4.1调查法
1.4.2文献研究法
1.4.3实证研究法
1.5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逻辑联系
1.5.1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研究的逻辑联系
1.6可能的创新之处及存在的困难
1.6.1可能的创新之处
1.6.2存在的困难
第2章 科学共同体的适用性及基本认知
2.1科学共同体在档案学中的适用性
2.1.1档案学是科学吗?
2.1.2科学社会学的“社会”之义
2.2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认知
2.2.1从“什么是科学社会学”谈起
2.2.2科学共同体概念的演进
2.2.3科学共同体研究的两种模式
2.2.4科学共同体的含义解读
2.2.5科学共同体的分析框架
第3章 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群体结构
3.1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基本问题
3.1.1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形成与否
3.1.2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概念界定
3.1.3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问题分析
3.2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历史回顾
3.2.1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孕育阶段(20世纪30年代—1949年)
3.2.2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雏形阶段(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1976年)
3.2.3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形成阶段(1976年—1987年)
3.2.4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成长阶段(1988年至今)
3.3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分层结构
3.3.1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分层研究考察
3.3.2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社会分层
第4章 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4.1中国档案学共同体运行机制的核心——学术承认
4.2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运行趋势——马太效应
4.2.1马太效应的必然出现
4.2.2马太效应的作用结果
4.2.3马太效应的作用效果
4.3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现实运行——动力形式
4.3.1自主权利
4.3.2集体权利
4.3.3外部权利
4.4经验分析:基于对高校档案学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
4.4.1调查背景及基本情况
4.4.2调查数据梳理与分析
第5章 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研究活动
5.1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研究行为
5.1.1合作行为
5.1.2投稿行为
5.1.3评价行为
5.2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研究内容
5.2.1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5.2.2内容分析与规律总结
第6章 基于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档案学发展空间再寻找
6.1中国档案学的功能与实现
6.1.1分析背景——科学学的求索历程
6.1.2前提论证——中国档案学与科学的关系阐释
6.1.3基本功能——社会体制的中国档案学
6.1.4功能实现——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学术活动
6.2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
6.2.1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学术研究的普遍主义
6.2.2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学术研究的公有性
6.2.3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学术研究的非谋利性
6.2.4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学术研究的有组织的怀疑主义
本书以科学社会学的科学共同体理论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计量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群体结构、运行机制、研究活动等三个方面对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展开研究,考察档案学共同体的内部规律、学术和学科功能、现状等,探究其对推动中国档案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作用,并为进一步拓展中国档案学的发展空间进行探索。
邢变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郑州大学直聘副教授、校级青年骨干教师,现担任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信息传播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各1项,编著图书1部,发表论文20余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