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0.4 5.2折 ¥ 39 全新
库存40件
作者周忠玉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87294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8994630
上书时间2024-11-03
本书以部编版新教材古诗文教学为切入点,致力于探索群诗词整合和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及操作路径;致力于探究打通古人与今人,诗词与生活,学生与作者,文本与生命成长的教学方法,努力将中华古典文化和青春语文教学追求相融,,探索出生命幸福之道,引领学生努力做一个情趣生活、精神明亮、灵魂高贵的人。13例都很好体现了教师的“导”,对初中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周忠玉,笔名鹤乡玉。1976年生,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县初中语文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县“鹤乡教育英才”,市教坛新秀。语文湿地青春课堂主编,王君青春语文工作室成员。施云康名师工作室成员。青春语文及古诗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者。微课视频获一等奖,“一师一优课”获省优称号,省“名师课堂”开设直播课。曾在湖北、河北、浙江等地开设公开课及讲座。青春语文原创课例约30个,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江苏教育》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文章30多篇。积累文字约百万。参与、主持省市级课题3个。
从乡村到县城,前13年一个人在迷茫中蜗行摸索;近10年跟着一群人在明亮中肆意奔跑。用热情点亮青春,用课堂唤醒灵魂,用勤勉传播文化,用执着做好接力。
序1 忠玉与“终于”王君1
序2 同在鹤乡的土地上成长施云康6
辑群诗整合教学课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临”群诗《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人生无时无处不明媚
——《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晚春》《村居》教学实录
万古情怀此登临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教学实录
美西湖
——《钱塘湖春行》《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
似曾相识燕归来
——《相见欢》《虞美人》《浣溪沙》《采桑子》教学实录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教学实录
谁是唐人之冠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群诗教学实录
第二辑文言文教学课例
咏絮之才谢道韫
——《咏雪》教学实录
诸葛亮的教子之法正是他的活法
——《诫子书》教学实录
一篇有情怀的文章背后一定站着一位有情怀的作家
——《治水必躬亲》教学实录
独钓寒江雪
——《小石潭记》《石渠记》《石涧记》整合教学实录
一个人的成功因素有哪些
——《愚公移山》教学实录(课时)
愚公精神万代传
——《愚公移山》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跋 一路欢歌一路情
——谨以此书献给我生命中的贵人、亲人和我所深爱的语文
本书以部编版新教材古诗文教学为切入点,致力于探索群诗词整合和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及操作路径;致力于探究打通古人与今人,诗词与生活,学生与作者,文本与生命成长的教学方法,努力将中华古典文化和青春语文教学追求相融,,探索出生命幸福之道,引领学生努力做一个情趣生活、精神明亮、灵魂高贵的人。13例都很好体现了教师的“导”,对初中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周忠玉,笔名鹤乡玉。1976年生,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县初中语文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县“鹤乡教育英才”,市教坛新秀。语文湿地青春课堂主编,王君青春语文工作室成员。施云康名师工作室成员。青春语文及古诗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者。微课视频获一等奖,“一师一优课”获省优称号,省“名师课堂”开设直播课。曾在湖北、河北、浙江等地开设公开课及讲座。青春语文原创课例约30个,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江苏教育》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文章30多篇。积累文字约百万。参与、主持省市级课题3个。
从乡村到县城,前13年一个人在迷茫中蜗行摸索;近10年跟着一群人在明亮中肆意奔跑。用热情点亮青春,用课堂唤醒灵魂,用勤勉传播文化,用执着做好接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临”群诗《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设计意图】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望岳》选自部编版教材七下第五单元,是初唐和盛唐登临诗的代表作。《登鹳雀楼》是小学必背古诗,是盛唐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也是登临诗的代表作。
盛唐诗歌为兴盛,选择初唐的一首、盛唐的两首,意图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三首诗歌的内涵,从而了解登临诗的奥秘。
青春语文倡导教法即活法。诗歌来源于生活,课堂植根于生活。初唐、盛唐诗人的登高抒怀与我们现代生活如何勾连?这就需要联想迁移。“第二名杀了名,我就是名”的悲剧、高考失利跳楼事件都曾震颤我的灵魂。他们都是选择向下的人生,结果放弃的是生命。因此,我们要将课堂生活化,让语文生命化。要依据学生成长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我们不仅教语文,也要点燃学生的生命。生命自然的、美好的状态,其实就是“登高”,就是向上走。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向上,向上,再向上。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其实,登临诗的境界是诗人的家国情怀。如果课堂有更多的时间,我除了在朗读指导和“山水之壮美”品读环节强化、细化,还会拓展诵读唐代杜甫的《登高》、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元代的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不仅是唐代文人有这样积极向上的家国情怀,历代文人都有这样的情怀。我们也要做胸怀天下的人。
【教学过程】
部分:诵读求同
师:同学们好,老师们好,我们已经在海波老师和同学们的课堂中领略到“诗意三中”,朗诵果然不同凡响。接下来,我们继续做“诗意三中”的代言人,好吗?
如果说,词是宋代文学的主要样式,那么,在整个文学艺苑中,唐诗更是一枝奇葩,她绚烂、明亮。唐代诗人写的登临诗更是璀璨的。下面请同学们从朗诵开始,做“诗意三中”的代言人。
哪位同学特别想去校园广播站朗诵诗歌?请举手。有没有?
(多名学生举手)
师:想去是吗?好的,有请。你也想去,好的。我们把这三读一首。
(生读《登鹳雀楼》,吐字清晰,发音响亮,声情并茂)
师:好!你读得字正腔圆,非常适合做代言人。谁继续来做代言人?
师:刚才举手的那位女孩子,你来读。
(生读《望岳》,台上、台下师生自发为女孩鼓掌)
师:你读出诗人攀登泰山、极目远眺的身临其境;读出远望、近望泰山时的赞叹;读出登至山腰时的陶醉;读出将要攀登绝顶的豪情。读得是真好!
(又有学生举手)
师:你的眼神很有期待感,有请!
(生读《登幽州台歌》)
师:好,你读出了不见贤明君王的苍茫孤独。刚才三位同学主动举手把这三首诗读过了,它们都有共同的点。你们发现共同点是什么呢?
生:登高怀远。
师:都是登高怀远诗,这就叫登临诗。
登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屏显】
登临诗,是指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山、亭、楼、阁等)而情思涌动,赋诗兴叹,抒发自己的胸怀的诗。
师:像这样的诗词有很多,举个例子。
(生沉思中)
师:提示一下,如《观沧海》《登飞来峰》等。
生(背诵):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师:好,你对《观沧海》还是比较熟悉的,这是曹操登上碣石山,借写观赏大海之景而抒发雄心壮志的诗。请坐。刚才同学们在诵读登临诗的过程中,我已经初步感受到同学们读诗的底蕴。特别是在个人展示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充分展示出“诗意三中”的魅力。你们都能做“诗意三中”的代言人啊!
第二部分:山水之壮美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
盛唐诗人在登高过程中,因为登高而望远,视野变得更加阔大。
【屏显】
三首登临诗均艺术地再现了自然山水之壮美(即“阳刚之美”,表现为数量与力量上的巨大无穷)。请结合具体的诗句或关键词品味。
师:与阳刚之美相对应的就是阴柔之美。本节课重点探讨自然山水之壮美,即阳刚之美。请同学们再读诗歌。
(生静默思考中)
师:自己再出声地读一读,体会一下。刚才读得太好了。
(生小声诵读、思考约1分钟)
师:好,有请。
生:《登鹳雀楼》中,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两个数字词:“千里目”和“一层楼”,“千”和“一”,一个数字很大,一个数字很小,这样形成一个对比,可以抒发作者的情感。
师:你在《登鹳雀楼》里面看到“千里目”和“一层楼”的对比,“千里”和“一层”,这个大数字的夸张和小数字的对比,更能突出鹳雀楼的什么呢?
生:高耸。
师:对,更能突出的是鹳雀楼的高耸。你是从数量词的对比中发现的,真棒!继续。
(又发现主动读诗的男孩踊跃举手)
师:(由衷欣赏地走到男孩跟前,并把话筒交给他)你今天很想表现哦!
生:我从《登鹳雀楼》的“白日依山尽”中,读到了远山的壮丽之美。因为“依”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仿佛落日像一个小女孩一样依靠着大山,反衬出大自然的阳刚之美。
师:好,你这是从动词的传神方面来说的。一般情况下,写自然山水之壮美,诗人偏向于选用动词,写山河的动态之美。
好,还有吗?
生: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欲”字,“欲”是想要的意思,说明诗人王之涣想要开阔视野,然后——(生欲言又止)
师:(用提示口吻引导)开阔视野,会看到——
生:放眼长望,看到对未来的憧憬。
师:对未来的憧憬,这是引到哲理上。同时,还可以说,看到的是更广阔的山河。好,继续。
(生举手)
师:好,请你。这三首都可以说。
生:《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众”中,体现了——(考虑中)
师:体现了什么山的什么特点?
生:体现了泰山的高大。就是在山顶上一眼望去,众山就在脚下的那一种。
师:一眼望去,众山都在脚下,自己瞬间就跟泰山一样高大了,而众山又变得十分小。好,请坐。继续。
好,这边请。(惊喜地发现举手的学生)
生:我从《登幽州台歌》的“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读到环境的空旷。因为它在的地方,周围没有什么能挡住他的视野。
师:什么环境呢?刚才说了,是天,是地,是天地一样辽阔空旷。好,请坐。
是的,我们在体会自然山水壮美的时候,还要选择像天地、泰山一样的意象。好,继续。
(一生手举得很高)
师:好,真主动,你来。
生:我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里面体会到泰山的高大、壮丽、秀美。
师:能再具体一点吗?
生:“造化钟神秀”就感觉到泰山那种秀气、秀美。
师:我们是探讨壮美的,哪一位同学来体会一下泰山的壮美呢?
生:(固执地)造化钟神秀。
师:有同学有不同的想法。
生:“阴阳割昏晓。”因为北边是阴,南边是阳,一个“割”字将自然分成明显的界线,看出泰山的巍峨。
师:这个北边南边一定要说清楚。
生:山南水北是阳,山北水南是阴。
师:那么,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泰山,泰山的南面为?
生:阴。
师:想好啦?其他同学来告诉他。
生:阳。
师: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是吧?好,请坐下。
好,这里头也是从动词的传神来感受泰山之壮美。好,还有?
师:你来。
生:“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齐鲁青未了”中“青未了”写了齐鲁大地上,绿色绵延不绝,这体现自然之壮美。
师:在极其夸张的数量词对照上体现山水“阳刚之美”,老师也发现了一些。请齐读——
【屏显】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千里”和“一层”是用数量词的对比,来极显诗人登上鹳雀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的壮美。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天地”与“独”是用天地之辽阔与“我”之渺小,形成巨大的对比,在苍茫的宇宙中,感受到“我”的独一无二,仿佛与天地合二为一,物我相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一”与“众”的小;“我”与群山对照,体现与物同在、与天地相连之伟大。
师:现在我们小结一下:在探寻三首诗自然山水之壮美时,我们感受到的是——
【屏显】
在意象选择上,是太阳,是黄河,是远山,是天地,那宏大辽远的姿态,纵横交错的构造,透露出的是一种强悍的美学意识。
从动势上看,偏向于选择动词,偏于动态,表现出一种山河的内在的生命律动,像黄河的奔腾,像泰山的高耸。
从境界和气韵上看,阔大宏伟,奔放雄壮,荡气回肠,如天风般浩浩荡荡,群山般莽莽苍苍。
(教者注:此处解读参考陈文《从中国古代山水诗看自然之优美与壮美》)
(、第二点教师总结读,第三点指名学生读)
师:好,你的朗读也很有气势。请坐。
第三部分:心境之开阔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
【屏显】
极目远眺,江山如画。随着视野的开阔,心境也随之变得阔大。那么,三位诗人登临名山胜川之前,他们的心境又是怎样的呢?
请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浏览一下,找找他们的心境的相同点,也可以找找他们的不同点。
【屏显】
王之涣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30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35岁。
杜甫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24岁的诗人离开长安,开始过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去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落第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落第的杜甫根本没觉得这是打击,他在洛阳住不久便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后来用《壮游》诗来形容他次漫游的情形:“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陈子昂
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24岁时举进士,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直言敢谏,但建议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受株连而下狱。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击,壮志难酬的陈子昂38岁辞职还乡,后被奸人陷害,冤死狱中,年仅41岁。
一生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
这首诗写于第二次从军,即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他抱病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东北讨伐契丹,以右拾遗任武攸宜帐下参谋。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人攻陷营州。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迎击契丹,武攸宜不允。几天后,陈子昂亲眼目睹了武攸宜的指挥能力,看着唐军以优势的兵力却一败再败,他忍无可忍了,又一次慷慨激昂地请战,却激怒了武攸宜这个公子哥,将他贬为军曹。
师:王之涣早年及第,但不久又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30岁的王之涣就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是年轻的时候,只有35岁。这是一种豁达与自在。
陈子昂呢,请你来说说。他当时的心境怎样?
生:陈子昂直言劝谏,但其建议没有被采纳,还遭贬谪,然后他就很生气,来到这个幽州台。幽州台就是君王招贤纳士的地方。然后,他自然怀才不遇。
师:刚才说了一个“很生气”,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述他遭贬谪的心境?
生:悲愤。
师:悲愤这个词就比“生气”恰当多了,是不是?
好,你来。
生:杜甫24岁的时候离开长安,开始过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去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落第时,写出了杜甫有上进心。
师:好,杜甫跟他们不一样,他虽然落第,但是积极进取,是吧?你要是再自信一点就更好了。
师:同学们,三位诗人的心境之美也是略有区别的。
【屏显】
王之涣、杜甫虽遭挫折却不悲伤,选择漫游大好河山,这是一种雄壮之美。
陈子昂不被重用虽孤独悲愤,但能在“悠悠”天地间寻觅到永恒,这是一种悲壮之美。
师:朱良志教授在《美学十五讲》中这样阐述人观察崇高的对象的心理感受——步因物的伟大而有意无意地见出自己的渺小。
比如,在泰山面前,在我们温岭的雁荡山面前,人是不是瞬间变小了?可是,当我们登上雁荡山之顶或者泰山之顶的时候,感受就会变化。即
第二步就因物的伟大而有意无意地幻觉到自己的伟大。
这也是潘知常教授在《中国美学精神》说的:
与物沉浮,物大我亦大,物小我亦小。
那么,登高的过程,其实就是什么呀?
【屏显】
登高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
生1:登高的过程,就是重拾信心的过程。
生2:登高的过程,就是看到未来的过程。
生3:登高的过程,就是寻找自我的过程。
生4:登高的过程,就是生发豪情壮志的过程。
生5:登高的过程,就是走向乐观旷达的过程。
师:太棒了!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老师对登高过程的体会。
【屏显】
登高的过程,
就是
亲近自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