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条十年(1955—196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条十年(1955—1964)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4.24 4.3折 56 全新

库存13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珩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39679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6元

货号27914102

上书时间2024-11-03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共同的回忆(代序)

吴丽娱

没有想到,赵珩在他的《二条十年》杀青之际,竟“钦定”我为他的这本回忆文集作序。熟悉我们生活状况的朋友都知道,我俩虽然住在同一屋檐下,但在平日里的大多数时间中,都是对门而居,在各自的书房里忙忙碌碌,可谓各不相扰。专业、兴趣、爱好南辕北辙,写出来的东西不但内容大相径庭,也风格迥异。何况我不懂浪漫,让我为他的文集作序,岂非强人所难?但转念一想,我们毕竟是认识六十六年的“发小”,共同生活将近四十五年的夫妻,青梅竹马,非虚论也。现在周围的人中,也许只有我对他的为人和过往是熟悉的——我是他生活的见证和经历的一部分。而所有的一切之外,留存下来宝贵的则是记忆。因为只有共同的回忆可以穿越时空,穿越年龄,伴随着我们的过去和未来,温暖着我们彼此的人生。想来这就是赵珩让我写序的原因罢。由此,我终接受了他的提议。

二条七号是一座我熟悉的院落。四岁时次被母亲带到这里,对所见的一切充满了好奇。院子里的鸟语花香,杏树海棠,人来客往的热闹场景,还有那几只或炉边鼾卧或蹿上跳下的肥猫,都让我觉得新鲜。后来每次去,奶奶按例颁发的糖果,还有赵伯母(我后来的婆婆)亲切的笑容,也都让我觉得欢喜和心安。而每次去都会见到那个神气活现、扛枪挎刀、嬉皮笑脸的小男孩。我至今还记得他摆在书房桌子上的小兵,和他拿来骗我,说是“从地下出土”的图章。记得他一会儿对我说:“我封你做黄袍公主吧!”不过一会儿,又和他那几个龇牙咧嘴的同伴一起嘲笑我说:“哈哈,我骗你的,什么黄袍公主,你是黄毛公主呀!”我还见过他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见过他的小人书和各色各样奇怪的小玩意儿……总之每次都有层出不穷的主意和玩法,还有一个小男孩想得出来的精致淘气,让我不知不觉就成了他诸般杂耍的看客。印象颇深的还有那些古色古香的家具和过道中他睡的窄窄的小床——“美人榻”。我后来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人生怎么会和这张小床的主人搅在了一道呢!

从二条延伸出去,就是我们小时候共同生活过的街区——东四、猪市大街、王府井。他家住在二条,我家住在礼士胡同,都在东四,两家距离不过一站路。从礼士胡同,向西穿过报房胡同,再走不远就是我们共同的幼儿园和小学。这些旧址今天还在,而周边的环境有些我也非常熟悉,例如东四卖糕点和食品、冷饮的商店,还有电影院、高台阶的香蜡铺等等,还有上学必经的首都剧场。几乎每日都要驻足观看的那些剧照,从《骆驼祥子》、《茶馆》、《北京人》,到赵珩所说的“察文姬”(《蔡文姬》)、“怪客人”(《悭吝人》)无一漏过。当然还有王府井的东安市场和百货大楼。东安市场里昏黄的巷子和珠宝首饰、工艺制品的各色小柜台,让我觉得神秘,跑来跑去迷了路,辨不清子午卯酉。而那夹豆沙的糖葫芦、核桃糖和四角镶着山楂糕的豌豆黄是小时候的爱,味道至今不忘!

赵珩的《二条十年》让我们回到了六十年前的世界,他所描绘的人和物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令我一下就想起了曾经熟悉的一切。只不过,我的回忆是零碎的,断续的,这本书关于生活场景和人物的描写却是有序的,相对完整的,带着昨天的气息,昨天的风情,昨天的味道,给了我们一个生动的、全方位的复原。像是炭笔的白描,照着所说的次序,也许就可以恢复那些鳞次栉比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东四大街和隆福寺,还有北京的“香榭丽舍”王府井。至于人物也更是鲜活了起来。那些人物中,有我见过的,也有没见过的。但无论他们是否有过传奇人生,在彼时是顺应潮流还是被时代抛弃,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们的风貌、神态仿佛都重新出现在我眼前,我觉得赵珩写活了那个时代,也写活了那些人。虽然他们也许被今天的人们所忽略甚至遗忘,但他们毕竟存在过,他们是曾经的社会的一部分。从他们身上可以见出旧日生活的似水流年,但更重要的是,人们所不了解的、过去被诸多纪实文学作品极少关注的某些内容,在这部书中或多或少能有所体现。

赵珩小时候正像他自己说的,过着与我们其他小孩儿很不相同的生活。他的人生、他的教育,都在社会主流之外。对于一个文人来说,他的经历也许是好的。人们会说能够写出这样的书来,都是由于他小时候相对自由的空间、复杂的人文环境,和他见人见事的丰富人生阅历。但我相信无论赵珩今天成功与否,没有一个父母敢于放任孩子这样进行自我教育,至少在我这一辈人中,赵珩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另类和例外。我觉得赵珩成就他自己,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赵家爸妈虽没有像今天的父母那样严格地管束孩子、限制孩子,但他们给了早熟的赵珩方向性的指导,使赵珩自小便从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什么是价值所在,什么是高尚的追求和情操。其次就是他所处的环境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无论是书本、唱片还是其他,乃至父母亲属、家中来客,都以其人生阅历、知识见地,给赵珩以影响。因此赵珩虽然好吃好玩,却没有变成纨绔。而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由,自觉地汲取营养,获得知识,追逐着自己的爱。

我所了解的赵珩,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人,与他生活在一起我非常开心。赵珩性格上的一个特点是非常阳光,非常快乐,热爱生活,这一点也感染了周围的人。他追求每一个节日,在意每一件细微的小事,会让我们的生活永远有滋有味。他会在春节给每一个房间门上贴上自撰的春联,并送给朋友们对联和福字。他会注意屋中每一个角落的布置,按节令买来装点房间的鲜花。他自己从不羡慕别人,更不嫉妒别人,从来真心真意地以为得到的就是好的,绝不会为了没有得到什么而自寻烦恼,也不会在意别人都会追逐的东西,而永远按照自己本能的方式去生活。“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我喜欢他待人接物的彬彬有礼和容止有度。虽然他花钱比较小气,又比较跋扈,喜欢支配和掌管我的生活,但他温和厚道,总体上对我的坏脾气相当宽容。所以我们在一起虽不免争吵,但总是快乐的。不懂的事情可以问他,随便一问就是滔滔不绝。我们之间也总是有的说,有的聊,曾经的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财富。而越老,我们的生活就越丰富,越精彩,我们的追求也更单纯,更明确。

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谈过这本书,这也是一本我期望他写的书。我希望他能写出那段人们已在忘却的时光,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以及人们不了解的一种社会、一些场景和蕴含于其中的人文沧桑。现在看来,这个目的是达到了。赵珩能写此书除了他的个人阅历之外,更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他的记忆力超群。他说过他写书的方式是“调胶片法”,就是写到什么,让记忆像电影胶片那样从脑子里跃然而出。这对我来说不可想象。因为我的记忆力不行,所以我说他的长处是掌故学,而我的思维是逻辑型。逻辑追求的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成因,而掌故记录的却是人生的经验和真实的历史。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历史的记忆也许是难得、稀缺和可贵的。

因此,尽管这本书很小,书中场景只是北京旧时生活的一小部分,书中的那些人在当时既非主流,写作的角度也并非完全从新旧社会触及个人生活的变化出发,但终究显露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的一个角落,带给今人所不了解的那些时代记忆,也会启发人们的无尽遐想。赵珩喜欢、读得多的一本书是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与之相配直观的又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人们正是从这部书和图中了解北宋高度的社会文明和市民生活的繁华。我想赵珩今天的所为也是为曾经的北京历史留影和画图,假如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和对过往真实的追求,那么这本书就在某些方面留住了历史,也就体现了它的价值所在。

今年我和书的主人都已年逾古稀,我希望和他重温旧事,也希望和他再共度七十年。

 

2019年7月



导语摘要
 本书是赵珩先生的新作。作者追忆自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居住在东四二条的十年生活,为那个时代的北京留影和画图,虽然写的是一地一城,却折射出那个时代普遍发生的历史变迁。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家事,从曾祖一辈到祖父定居北京讲起,回忆家中老辈亲人、个人少年时光以及周围的生活场景(隆福寺、王府井、东安市场等)。下篇主要描写家中往来的亲友、学界师友(如宋云彬、贺次君等)与形形色色的客人(如张君秋、溥佐、奚啸伯等),展现了当时北京文化界部分中上层人物的生活侧面。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字具有特别的表现力,描摹场景、刻画人物、记叙事件都有独到的功力,令人读之不忍释卷。

 



作者简介

赵珩,生于1948年,北京人。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编审、总编辑。著有《逝者如斯》、《故人故事》、《旧时风物》、《老饕漫笔》等。



目录

共同的回忆(代序)/吴丽娱


自序


上篇  我在二条的生活


一、我的家在北京


祖辈荫泽


颠沛


栖居东北


赵尔巽的去世


再度定居北平


离开“幻园”后的日子


二、二条胡同七号院


二条七号院的历史沿革


四合院里的邻居们


我家在西跨院


一枝一叶总关情


二条的佣人


厨子冯祺


女佣淑贤和春华


福妈


男佣老夏


与福建祥一起凑合的那五年


三、我与我的老祖母


暂居烧酒胡同的南弓匠营


老祖母的溺爱


再次搬家


老祖母的旧日情怀


四、七号院门外的世界


二条胡同


东四牌楼南北东西大街的记忆


博氏幼儿园


我的小学——培元小学


上学放学的路上


每天必逛的隆福寺


五、在二条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校园里的“非主流”孩子


下馆子、看戏、集邮


我的刀枪剑戟


儿时的玩具——小兵人


少年时代的阅读


我和家中的猫


我爱画画


我与唱片


儿时的体育运动


六、记忆中的东安市场和王府井


魂牵梦萦的东安市场


北京的香榭丽舍——王府井


下篇  二条七号院往来的各色人物


七、家中往来的亲友


我的外公外婆


十六外公


我的姑姑和伯母


母亲的兄弟姐妹


八、父母的师友与客人


文史学家宋云彬


北大西语系教授杨善荃


关于贺次君


钱景贤、蔡文庆夫妇


父亲的同事邹德璋


Nancy


九、二条上房里形形色色的来客


八爷溥佐


朱三爷与朱二太太


陶良五、李家祯夫妇


朱海北、张学铭郎舅


懋隆洋行的金世煜


张君秋旧事


王绯丽其人


我所知道的傅士达


杨厚安父女


桀骜不驯的老田


小顾


老茹


和祖母在区政协一起活动的朋友们


恽慰甘的胡琴


“湖南公主”与两位“四郎”


三格格金蕊秀和郭布罗·润麒夫妇


北京饭店资方经理邵宝元


往来于二条的几位古玩珠宝行生意人


精明绝顶的徐震伯


文珍斋的刘云普


补记何山药


万聚兴老葛


修钟表的李坦


廊坊头条的老铁


几位梨园界来客


命运多舛的华慧麟


爱说爱笑的奚啸伯


息影舞台的雪艳琴


福建祥的偶像——叶盛兰


我的数学家教王祖荣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赵珩先生的新作。作者追忆自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居住在东四二条的十年生活,为那个时代的北京留影和画图,虽然写的是一地一城,却折射出那个时代普遍发生的历史变迁。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家事,从曾祖一辈到祖父定居北京讲起,回忆家中老辈亲人、个人少年时光以及周围的生活场景(隆福寺、王府井、东安市场等)。下篇主要描写家中往来的亲友、学界师友(如宋云彬、贺次君等)与形形色色的客人(如张君秋、溥佐、奚啸伯等),展现了当时北京文化界部分中上层人物的生活侧面。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字具有特别的表现力,描摹场景、刻画人物、记叙事件都有独到的功力,令人读之不忍释卷。

 



主编推荐

赵珩,生于1948年,北京人。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编审、总编辑。著有《逝者如斯》、《故人故事》、《旧时风物》、《老饕漫笔》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