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0.2 4.2折 ¥ 4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张邻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43978195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7856522
上书时间2024-11-03
章 中华上古建筑文明的曙光——先秦建筑
/ 1
有巢氏—— 一个真实的神话 / 3
中华城 / 10
中国个王朝都城疑云 / 13
中国建筑工匠的祖师爷——鲁班 / 15
世界建筑学的经典著作——《考工记》 / 19
第二章 中国建筑的个高峰——秦汉建筑
/ 21
秦帝国的皇家宫殿群 / 22
世界长的军事防御工程 / 26
揭秘“汉三宫”奇局 / 31
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 37
第三章 中国建筑风格的重大转变——魏晋南北朝建筑
/ 41
崭新的宫殿建筑格局 / 42
“六代豪华”的都城 / 46
一千五百年前的绝品建筑 / 51
中华艺术之宫——四大石窟 / 55
天下巨观——空中寺院 / 65
第四章 中国建筑成熟的华彩乐章——隋唐建筑
/ 68
梦幻跨度——天下桥 / 70
大唐帝国的建筑符号 / 73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瑰宝 / 78
中日建筑文化交流的印记——唐招提寺 / 87
中印建筑文化交流的结晶——大雁塔 / 90
世界屋脊上的城堡 / 93
第五章 中国建筑的缤纷多彩——宋辽金元建筑
/ 96
北宋东京城宫殿 / 99
国宝建筑圣母殿 / 102
中国古代建筑学的重要典籍——《营造法式》 / 105
中国南方古代建筑的典范 / 108
蕴藏千古器灵的奇塔 / 113
蕴含诗意的“独乐晨光” / 116
中华塔 / 121
元大都的胡同 / 124
奇特罕见的广胜寺 / 127
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后辉煌——明清建筑
/ 131
紫禁城屹立六百年密码 / 131
中国国家建筑的文法课本——《工程做法》 / 137
中国砖石建筑的杰作——无梁殿 / 139
中国古代建筑的史诗巨著——《鲁班经》 / 141
世界造园学的早名著——《园冶》 / 143
五岳庙 / 148
苏州园林甲天下 / 152
清末民国建筑特色 / 157
中华上古建筑文明的曙光——先秦建筑
中国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延续时间长、分布地域广,且有着特殊风格和建构体系的造型艺术。中华文明建筑体系显露曙光,逐渐走向发展的文明之光,包括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整个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中华文明建筑体系的曙光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原始文明的星火遍布中华大地,仰韶(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在公元前
5000—前3000年)、龙山(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距今约4000—4600年)、河姆渡(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余姚市,距今3000—5000年,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摇篮),良渚(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距今4300—5300年)等文化创造的木骨泥墙、木结构榫卯、地面式建筑、干栏式建筑等建筑技术和样式,代表着人类从栖息于穴与巢,进步到有意识地建造房屋,为伟大的中华文明建筑体系的萌生播下了种子。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夏(公元前2070—前1600)、商(公元前1600—前1046)、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时期,建筑技术明显提高。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铸造青铜器(铜加锡的合金)的技术。青铜可以制造锐利的工具,容易将木、石原料加工为更为适用的建筑构件,从而促进了建筑的发展。这时,还有一位著名的工官叫“垂”,他发明了古代建筑施工中基本的工具——“规”(圆规)、“矩”(直角尺)和“准绳”(水平尺),对于古代建筑的逐渐规范化贡献很大。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夏商时期早期宫殿遗址,其中1号宫殿,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商朝末年,商纣王大兴土木,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
西周时,宫殿建筑已经比商朝进步,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屋顶结构,一般是先铺芦苇和小木条,再用陶制板瓦和筒瓦盖住屋脊和屋檐,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漏水问题,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周朝建筑布局对称严谨,此后历代宫殿、坛庙、住宅、方格网城市等建筑群体的布局原则基本遵从周制。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战国(公元前475—前221)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铁制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的普遍应用,大大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经过规划而建成的列国都城,像雨后春笋似地矗立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的吴楚地区,同时还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建筑师和总结建筑经验的书籍。这一时期的建筑外观还追求高大、华丽和宏伟,之后瓦、砖、斗拱、高台建筑也出现了。夯土技术、木结构技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以及色彩、装饰的使用,都已步入中国古代建筑的萌芽阶段,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