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与世界文明(全两卷)(汉译名著本1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印度与世界文明(全两卷)(汉译名著本17)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79.09 6.9折 115 全新

库存5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D.P.辛加尔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67932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15元

货号26490644

上书时间2024-11-03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辛加尔教授的两卷本《印度与世界文明》,特点是内容广博、时空跨度很大。作者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综合了近代以来西方和东方学者从科学、哲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角度,对印度文化与东亚文化、东南亚文化、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世纪及近代欧洲文化等主要文化中心相互交往和影响方面所做研究的主要成果,清晰地展现了印度思想、文化在现代、当代与世界、特别是西方的交往与碰撞以及在碰撞中产生的作用。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印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及其在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 



作者简介

D.P.辛加尔教授,伦敦皇家历史学会和亚洲学会会员。曾在新加坡大学、昆士兰大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执教,曾任印度史学会主席。辛加尔是20世纪后半期印度史学界活跃而多产的著名学者。他的主要著作有:《现代印度的社会与文化》(1980年)、《英国的外交政策与吞并上缅甸》(1981年)、《吉卜赛人:流浪中的印度人》(1982年)、《东亚佛教》(1984年)等。


译者简介:庄万友,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南亚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85”规划项目“印度当代宗教研究”;合作主持中华社科基金项目:《殖民地印度综论》(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上册
  前言
  第一章  哈拉巴到雅典
  第二章  征服引起的联系
  第三章  结合的时代
  第四章  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和平,文化的河床
  第五章  古代印度的自然主义和科学
  第六章  神话、寓言、音乐和游戏
  第七章  罗马尼人:开放国土的主人
  第八章  中亚皈依佛教
  第九章  菩提树下之龙
  注释
  索引
下册
  第一章  佛教的东部发展水平
  第二章  红色印第安人或者亚美人——太平洋波浪中的印度浪花
  第三章  苏伐刺蒲迷:印度文化的亚洲化
  第四章  伊斯兰教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第五章  欧洲发现印度
  第六章  西方对近代印度的反应
  第七章  印度对现代欧洲的反应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辛加尔教授的两卷本《印度与世界文明》,特点是内容广博、时空跨度很大。作者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综合了近代以来西方和东方学者从科学、哲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角度,对印度文化与东亚文化、东南亚文化、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世纪及近代欧洲文化等主要文化中心相互交往和影响方面所做研究的主要成果,清晰地展现了印度思想、文化在现代、当代与世界、特别是西方的交往与碰撞以及在碰撞中产生的作用。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印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及其在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 



主编推荐

D.P.辛加尔教授,伦敦皇家历史学会和亚洲学会会员。曾在新加坡大学、昆士兰大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执教,曾任印度史学会主席。辛加尔是20世纪后半期印度史学界活跃而多产的著名学者。他的主要著作有:《现代印度的社会与文化》(1980年)、《英国的外交政策与吞并上缅甸》(1981年)、《吉卜赛人:流浪中的印度人》(1982年)、《东亚佛教》(1984年)等。

译者简介:庄万友,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南亚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85”规划项目“印度当代宗教研究”;合作主持中华社科基金项目:《殖民地印度综论》(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精彩内容
 第一章哈拉巴到雅典人类比文明要古老得多。构成历史基础的文字记载仅仅展示我们过去的片断;这个片断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
是不完整的,在最坏的情况下则是混乱无序的。然而,在相对新近的考古学科的帮助下,对历史的追忆已被从约五千年扩展到约二十五万年,这使文化这一拼板玩具的各处不同部分呈现出稍微连贯一些的形式,虽然拼板的众多重大部分仍然下落不明。人类像其他动物一样生活有千万年之久。但是,尽管人类是所有动物中最软弱者之一,却只有他们能使自己适应环境,并且改造环境使之适应人的要
求。在包括欧洲在内的许多地区,人类仅仅使自己的习惯适应自然环境,在其他地区则向自然进攻。所以,到公元前七千纪时,人类已开始在有雨水、不封冻的河流和内陆湖泊浇灌的地区定居,开始耕种土地、饲养家畜,并与自己的同类相对和睦地相处。
文明的最初迹象出现在由印度河流域绵延向西越过西亚、沿着北非海岸直到大西洋、向东直到长江流域的诸多地区。恰当组织的村社生活,很快在这些地区发展起来。
得到改进的农业技术和日益增加的稳定性,产生每一个人为集体利益而放弃自己部分自由的更为紧密的社会组织。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具有城市文明全部复杂性的大城市。最早的著名文明在印度、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几乎同时创建。
尽管证据缺乏,但仍足以证明:人类总是汇集知识,即使是在文明的拂晓时期,也有社会之间的经常接触以及思想与艺术技巧的频繁交流。与人的器官的进化速度相比,文化演进的速度如此惊人地迅速,以致“看起来是由于人类所特有的向自己邻居学习的能力;一个社会为适应特殊环境而进行的创造发明,能被另一个社会采用,以满足其相当不同的需要”。因此,印度与其他文明的接触与历史本身一样悠久并不足为奇。
其他古代文明早已不复存在,而印度文明尽管经历革命性的变革却仍在发展。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的各古代文明没有幸存下来,它们现在的文化不再构成联结过去与现在的完整链条,例如现代埃及人几乎完全与几千年前尼罗河畔的繁荣文明失去联系。但是在今日印度,印度教徒从那些与其祖先最初提出时相差无几的概念中寻求灵感。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语言与文学,远比甚至希腊和意大利的这一切更有延续性。印度文明的古老性本身或许是值得怀疑的长处,但是它继续存在的事实意味着它具有非同一般的活力和自身永久存在的特质,除中国文明可以大概与之相提并论之外,其他文明均望尘莫及。除了这种内在活力之外,印度文明的延续性还主要由于其适应外国文明优点、调和矛盾和吸收新思想的能力。没有哪个国家比印度更加频繁地遭受外国人入侵和占领,可是没有哪一
种文明在古代能像印度文明那样在国外广泛传播。印度因此在世界各文化中占有中心地位,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印度与西方世界的接触,可追溯到史前时代。以民族迁徙作为先导的贸易关系必然发展为文化关系。这种观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