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5.84 3.8折 ¥ 68 全新
库存157件
作者才华烨 主编,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72743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6444977
上书时间2024-11-03
登天漫道:深锁于高山隘口和大江峡谷间的进藏路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 李栓科
青藏高原高奇险峻,进藏之路宛若登天。从古至今,人们走出了哪几条入藏道路?它们在哪儿,地理分布又有什么玄机?每条道路的特色景观和独到体验是什么?旅行者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这些是很多想进藏的人都会有的疑问,我也曾经被这样问过很多次。这本《入藏八线》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做的一次总解答。
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大的闭合空间,它的闭合来自山脉的阻隔:青藏高原西南紧倚喜马拉雅山脉,西部的喀喇昆仑山紧连帕米尔高原,这使得青藏高原的西、南两界,成为世界上突兀、明晰的自然边界;青藏高原北部的昆仑山脉处在更深的内陆,边界作用比喜马拉雅更强烈,更何况在昆仑山的东北,阿尔金和祁连两座大山脉又给高原加上了一道“隔离保险”呢!只有东边的横断山区稍显柔软,没有那么刚硬,但又以“横断东西交通”而得名,并闻名于世。
为了进出这个四面闭合之地,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人,不畏艰险地顺应山川地势,寻找着山的缺口与河的津渡。正因为根本别无选择,所以进出高原的古道与今日的公路,大多走向相差无几。
川藏和滇藏公路——盘绕在横断山脉的深切河谷之中
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几组高大的山脉和深切的峡谷造就了中国崎岖不平的一块国土。这里“水无不怒石,山有欲飞峰”“上山云里站,下山到河边,对山唤得应,走路要一天”,如此状况对往来交通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不过,这里的河谷海拔较低,人口相对密集。
穿越横断山区的路是历悠久的进藏之路。从四川入藏,要横切横断山区的山川,翻山越岭,穿越垭口,西进至藏区腹地;从云南入藏,先沿着横断山的走势顺着河谷而上,再折向西行,进入藏区。
在这里,高山和河谷是几乎无法打破的束缚。今天从川、滇两地进入高原的几条公路,大体上都继承了古时川藏驿道、茶马古道的走向。经过一而再、再而三地优化以后,今日川藏南北线和滇藏线都成了藏区交通的主动脉,在一些险峻的段落,甚至直接打穿了山腹,让地势极度崎岖的横断山不再成为障碍。
川藏南线、川藏北线、滇藏线和丙察察线,都穿越在中国景观美的腹心地带,跌宕起伏,被形容为“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的路线。
青藏公路与铁路——追寻着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的垭口
青藏之间的交通路线受到了一位著名女性——文成公主的影响。文成公主远嫁高原,和亲吐蕃,她的进藏之路穿越了从青海南部到西藏北部的辽阔草原及草甸地带,中途人迹罕至,相当荒凉。虽然这条道路海拔高度相差不大,但行走亦相当艰辛。
地处黄河与湟水流域肥沃三角地带的河湟谷地,是早有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也是青藏高原边缘地带与中原地区相距近的地方,堪称两地之间交往的天然枢纽。当代进藏的主要通道——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都同样是从河湟谷地出发,经青海高原前往西藏拉萨,不过并没有完全延续唐蕃古道的走向,而是直接取道更便捷、相对平缓的可可西里无人区。
青藏公路道路平整,一年四季都适合出行,沿路以长时间缺少变化的大比例尺景观为主,气势恢宏。可可西里腹地的无人区与新疆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连为一体,青藏公路有250 千米沿着可可西里东缘经过,所以在青藏线上看见成群的藏羚羊、野牦牛和藏野驴的机会会很多。青藏公路与青藏铁路并行,这一点也十分独特。青藏线从西宁出发,全程1900多千米,是所有进藏公路中易行的。但五道梁和不冻泉是两个重要节点,受当地独特的环境条件影响,高山反应会在这两地加剧。
新藏线、克里雅古道——无法逃脱西昆仑山垭口的束缚
昆仑山是中国长的山脉。昆仑山脉西段是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界,塔里木盆地和藏北高原相邻,生活在塔里木绿洲里的人们同样有着出行需求,哪怕中间隔着巍巍昆仑,也有先驱者开辟出一条通往藏北的道路。已经被历史烟尘淹没的克里雅古道就是这样的道路。
现在的新藏公路,也沿沟谷前行,翻越了昆仑山,把新疆的绿洲与青藏高原西端的阿里地区联结起来。这条路线堪称世界上海拔的公路,沿线与几座8000 米高峰同行,高海拔将是很大的挑战。
切穿喜马拉雅山脉的沟谷——成就了唐竺古道
乍看起来,高不可攀的喜马拉雅山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从西南方向阻隔了青藏高原与域外的联系。但是在五条河流的侵蚀切穿作用下,山脉中形成了既适宜人居,也能与外界往来的天然沟谷。古往今来,它们都是青藏高原与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各国之间往来的必经孔道,其中有名的就是经过吉隆沟的唐竺古道,这是唐朝时期从中原地区通往南亚便捷的国际通道。喜马拉雅山脉南北两侧的海拔相差很大,因而沿途景观多样,从高原雪山到亚热带风光,并存于这条路上。
关于本书
这本书的主编才华烨,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副社长,她用15 年的时间,奔波在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的藏区,对青藏高原饱含深情,一直希望把青藏高原美的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奉献给读者。
《入藏八线》重新挖掘了三条历史古道:鲜为人知的克里雅古道、清朝的官道川藏驿道、文成公主入藏与唐朝外交官王玄策出访的国际线路唐竺古道,以期让古道新生,辉煌重现;同时,对传统入藏线路,如川藏南线、川藏北线、青藏线、滇藏线和新藏线进行了梳理,将各线路特点及沿途每一站的精彩,悉数奉献给读者。
地图一直都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多张原创线路图极具观赏性和指导性,具有收藏价值。
本书作者谢罡、杨欣、杨勇、张帆、陈志文、老鱼和王众志,都是《中国国家地理》常年合作的作者和摄影师,更是熟悉各条入藏路线的专业人士。大家共同努力,倾心打造,推出了这本内容全面、专业翔实、贴心、实用的入藏路书,希望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挖掘入藏的八条路线的旅游图书。青藏高原高奇险峻,进藏之路宛若登天。从古至今,人们走出了哪几条入藏道路?它们在哪儿,地理分布又有什么玄机?每条道路的特色景观和独到体验是什么?旅行者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本书重新挖掘了三条入藏历史古道:鲜为人知的克里雅古道,清朝的官道——川藏驿道,文成公主入藏与唐朝外交官王玄策出藏的国际线路——唐竺古道,让古道重生,璀璨重现;同时对5条传统入藏线路——川藏南线、川藏北线、青藏线、滇藏线和新藏线进行了梳理,将各线路特点及沿途每一站的精彩,悉数奉献给读者。
才华烨,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共产党员,现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新媒体CEO,富有20多年新闻媒体从业经验,15年媒体企业高层管理经验。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15年期间,对青藏高原情有独钟,足迹遍布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藏区,曾经三次带队深入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内极少数抵达阿尔金无人区三大湖泊的女性媒体人,并多次行走在进藏的各条路线上。
序言
登天漫道:深锁于高山隘口和大江峡谷间的进藏路 李栓科 VI
上篇 古道新生,辉煌重现
01 人类遗产巡礼之路
唐竺古道,与大唐同行 陈志文 004
02 秘境徒步穿越之路
克里雅古道,隐藏在昆仑山深处的密道 王众志 046
03 古代官道探索之路
川藏驿道,鲜为人知的隐秘之境 杨勇 072
下篇 传统进藏路线
04 野生动物寻踪之路
“天路”青藏线,大气磅礴的进藏之路 杨欣 096
05 绚丽色彩行摄之路
川藏南线318 国道,穿越岭谷的景观大道 杨勇 130
06 峡谷冰川考察之路
川藏北线317 国道, 你知道的那些美之地大多在她的沿线 杨勇 156
07 多元文化体验之路
滇藏线,纵贯横断山的风景线 谢罡 178
“丙察察”:年轻的进藏公路,沿着怒江进西藏 张帆 198
08 海拔穿行之路
新藏线219 国道,全世界海拔的公路向你发出入藏挑战 老鱼 218
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挖掘入藏的八条路线的旅游图书。青藏高原高奇险峻,进藏之路宛若登天。从古至今,人们走出了哪几条入藏道路?它们在哪儿,地理分布又有什么玄机?每条道路的特色景观和独到体验是什么?旅行者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本书重新挖掘了三条入藏历史古道:鲜为人知的克里雅古道,清朝的官道——川藏驿道,文成公主入藏与唐朝外交官王玄策出藏的国际线路——唐竺古道,让古道重生,璀璨重现;同时对5条传统入藏线路——川藏南线、川藏北线、青藏线、滇藏线和新藏线进行了梳理,将各线路特点及沿途每一站的精彩,悉数奉献给读者。
才华烨,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共产党员,现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新媒体CEO,富有20多年新闻媒体从业经验,15年媒体企业高层管理经验。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15年期间,对青藏高原情有独钟,足迹遍布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藏区,曾经三次带队深入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内极少数抵达阿尔金无人区三大湖泊的女性媒体人,并多次行走在进藏的各条路线上。
多元文化体验之路
“丙察察”:年轻的进藏公路,沿着怒江进西藏
文 张帆
丙察察线是滇藏新通道中的一段。它从怒江上游云南省境内的后一个乡丙中洛出发,经过西藏境内的个乡察瓦龙,再到察隅县城,因而得名。从察隅县城继续前进,通过察然公路到达波密县的然乌镇,就接上了318国道。
丙察察是近年来颇为热门的一条自驾进藏路线,走过丙察察的人说,这条线路是“中国美自驾公路”之一,但相对早已变成通衢的传统滇藏公路(214 国道),这里也可谓极尽艰险,有“身在地狱,眼在天堂”之感。
①昔日,止步丙中洛的进藏梦想
1991 年,我跟随中国香港探险学会会长黄效文等人从昆明出发,沿着当时云南的进藏公路214 国道,经德钦、芒康、昌都到达拉萨,用了24 天。那是我的次进藏探险考察,虽然一路艰险,但那一路上的美景和经历只属于那个年代,属于那些像我一样从事野外考察的少数人。
在随后的二十多年中,我们多次从不同的路线到达西藏,或穿过西藏到新疆、青海、甘肃进行探险考察,目睹和体验着这些年来藏区公路的巨大变化。当年只有专业越野车才能通行的214 国道,如今自驾游客开着普通的私家轿车就能驾驭,几天之内即可从昆明到达拉萨。作为经历过过去的“老滇藏人”,我在感慨时代进步的同时多少也有些个人的失落感:曾经被誉为越野探险的线路就这么“失传”了?
老滇藏线跨越金沙江和澜沧江两大水系,而在滇西北著名的“三江并流”区域,还有一条藏在深山中的怒江,从地理条件上看,这其实也可以作为一条天然入藏通道。以前,云南地理研究所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长年开展各种科考项目,我与所里的不少同事都有过徒步3 天进入当时尚不通公路的独龙江河谷的经历,因此我对那里倒也不算陌生。长期以来,一直很想沿着怒江峡谷继续北上,进到西藏去看看,但每次我们的探索脚步到了贡山县的丙中洛乡便止住了,因为公路在此戛然而止,而前方的马帮小道依旧道阻且长,一般人难于深入。
中国香港探险学会近的两次探险活动是在2017 年的5 月和10 月进行的,考查人员两次前往西藏的察隅县探寻伊洛瓦底—独龙江水系的源头,这是探险学会将在青藏高原上探访的第五个江河源头。因为这两趟行程,刚刚开通的滇藏新通道——丙察察公路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②通途初现,但只适合越野车和老司机
丙察察线全程270 千米,其中从丙中洛至察瓦龙约90 千米,被自驾者形容为“虐人”的就是这段路。在2000 年之前,丙察察还只是一条与汽车无缘、只有骡马能通行的马帮道。让这三个地点成为可以让车辆通行的丙察察公路,是2009 年随着丙—察段公路和2011 年察—察段公路的建成才有的事。
虽然贯通,但初建成的丙察察线仍是一条时通时断的简易道路,甚至还不足以称其为“公路”。2015 年开始,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丙察察公路进行为期两年半的改造工程。2016 年4 月,正在改建中的云南贡山县境内的路段发生了特大的岩石崩塌灾害,将一百多米长的路基完全损毁,后经艰苦的抢修才得以通车。从六库经福贡到贡山县城的既有公路,在雨季也经常因塌方而中断。
丙察察线有“两有两无”和“三起三落”的说法:“两有”是指丙—察段有两处险要路段, 一段是在悬崖上凿出来的又窄又弯的悬崖土路,路肩下就是滔滔怒江;另一段是被称之为“大流沙”的地质灾害点,那里的地表极度不稳定,稍有风吹草动就能引发坡体滑落。“两无”说的是一无加油站,二无手机信号。丙察察线上只有在两端的贡山县城和察隅县城才有国营加油站。有些车辆在其中一端加满一箱油可以勉强跑到另一端,不过为了防备途中的意外情况,察瓦龙镇上的小加油站是个不可或缺的补给点。“三起三落”指的是从察瓦龙到察隅的途中,需要上上下下翻越齐马拉山、金拉山和折拉山3座海拔超过4500 米的雪山。
改造后的丙察察少了一些惊险与艰苦,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是怒江峡谷的地质结构条件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道路时通时断的情况或许还将继续,这是丙察察的常态。不过这里依旧是越野车展示性能的良好舞台,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是它们的好搭档。如果车不够好、技术不够娴熟,那么还是先放弃一下驾驭的快感吧,毕竟安全才是位的。
③从丙中洛出发,怒江大峡谷中的精华在此浓缩
同样从昆明出发,走丙察察到达拉萨,比走老滇藏公路的路程缩短了约260 千米。丙察察线是路程短、平均海拔的进藏路线,不过重要的是,丙察察浓缩了怒江大峡谷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精华。
行走于丙察察线上,实际上是浏览一部经典的青藏高原地貌与演化史大片的过程。如果你要更好地欣赏大峡谷的自然风光以获得好的旅游体验,那么在行走丙察察之前,你还真需要做一些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功课准备。虽然我们不都是地质学家或生物学家,但毕竟我们选择这条路线出来自驾旅行,不仅仅是为了来检验勇气和车辆性能的。
高黎贡山山脉、碧罗雪山山脉与奔流其间的怒江所构成的怒江大峡谷,几乎包含了青藏高原所有的地质地貌景观,如大江、深切峡谷、雪山、高山草甸与湖泊、现代冰川与古冰川遗迹,以及完整的高山垂直带自然景观等。怒江峡谷地貌景观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得源于大峡谷复杂而多样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与地形条件,这也造就了为特殊的大峡谷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怒江大峡谷既是一个收藏了丰富的地质岩石标本的地质博物馆,也是一个保存物种多的基因库。
丙察察线的起点丙中洛镇,位于怒江大峡谷的中间段,是一块面积仅约15 平方千米的峡谷台地,海拔1750 米。丙中洛距离贡山县城43 千米,著名的“怒江湾”和桃花岛、贡当神山就在镇子的南面。怒江的这个弯转了几乎270 度,合围成了一个水滴状的半岛。花开时节的桃花岛美丽异常,即使是用手机拍摄出来的照片,也会美得如同幻境。
小小的丙中洛“绿洲”上汇集了生活在大峡谷的怒族、独龙族、傈僳族、藏族、白族等民族和它们的文化风情,这里也是东方宗教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相争相容的交会地,代表藏传佛教的普化寺和代表天主教的重丁教堂都很著名,并且很容易到达。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三教并存于一村之中,这在空间极度狭窄和重叠的怒江峡谷中并不罕见。
外人了解不多的仙女洞,则在怒族的民族宗教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高黎贡山一侧的贡当神山是丙中洛当地的神山,整个山体的岩石为羊脂玉般的白色大理石,仙女洞就位于贡当神山的山坡上。每年农历三月十五的“仙女节”,怒族群众都会手捧鲜花前往仙女洞举行祭祀活动,所以也称“鲜花节”。怒族人相信,洞穴里的钟乳石渗透滴下的水,是怒族传说中的仙女阿茸的乳汁,若得饮此圣水,便可以得到仙女的保佑,安康幸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祀仪式中要先献花,然后由一位女孩进洞去接出圣水,再出来分享给众人。“仙女节”于2007 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出丙中洛镇4 千米,见到雄伟的石门关,就意味着正式地走上了丙察察线。
石门关是怒江上一处地标性的峡谷景观。在这里,怒江东、西两岸高七八十米的岩壁垂直对峙,如同一道想要关住江面宽度仅约90 米滔滔江水的巨型石门。过了石门关再往前一点,就到了朝红桥,这是离开丙中洛后的座桥,过了桥往左即是去往西藏的路。不过,几乎所有过了桥的人都会先往右转,因为那里有一条古人在江面的悬崖上人工开凿出来的古栈道,雄奇无比。
沿着这条古栈道走到头,就到了堪称丙中洛美村子的雾里村。雾里村是个怒族村子,三十来幢木头屋子错落有致地搭建在怒江边的绿色山坡上,犹如一幅田园牧歌风情的油画。原本静谧的雾里村和古栈道近年来成为一些电影、电视的外景地,从而声名远扬,吸引着无数外来者探访的脚步。
回到朝红桥继续北上,沿着怒江在峡谷中行走十多千米,便是怒江大峡谷中属于云南省的后一个村——秋那桶。由于地处滇、藏的交界,这里设有公安检查站,对来往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按照规定,外国人不能前进了,只有中国公民才能继续享受丙察察这场视觉和身心的盛宴。
人们通常提到的漂亮村庄秋那桶,其实是一个与村委会同名的自然村落,在距村委会约3千米的山坡高处。传统的木楞房结构和石片瓦顶,衬托着远处的雪山和峡谷,使得这个怒族小村子的风景优美异常。
……
……
有机会一定要多进藏,尽量多走几条进藏路线。这是一本好书,可以参考它选择路线,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演员 陈坤
我喜欢探险,曾登顶过7 座8000 米以上高峰和地球上七大洲的*峰。每一位探险者都有西藏情结,心中都有一条自己的进藏线。我喜欢新藏线:一路上不但可以看见乔戈里峰等3 座8000 米以上的著名大山,行经的还是全世界海拔*的公路。《入藏八线》,条条大路通西藏,条条线路皆精彩,总有一条适合你。
————探路者创始人、登山探险家 王静
雪域高原,神秘辽远,走近它进而亲近它,不容易,即便在交通愈发便捷的今天,仍需要一个好向导。《入藏八线》可以是这个好向导,好在用心,好在贴心,好在这是一本真爱西藏的人记录下的真爱的足迹。
————主持人 康辉
进藏道路把中国西部诸省*奇伟瑰怪的景观地带串联在一起,铺展出险峻高原上连绵不绝的山水长卷,《入藏八线》便是这幅画卷*好的解说指南。路线、地图、解说、贴士等全面实用的信息,为读者解答进藏之路的种种疑惑。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 李栓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