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伯与比较古典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道伯与比较古典学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9.8 6.1折 49 全新

库存7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娄林 主编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90603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24177421

上书时间2024-11-03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道伯(David Daube,1909—1999),法学家、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亦是罗马法学家、宗教和文化学家。道伯的很多研究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比较,即法、故事、思想结构之间的比较,对犹太、希腊、罗马文本进行比较研究,同样对法学、宗教、哲学文本进行比较解释——在这方面,道伯毫无疑问堪称本世纪的大师,一位孤独的大师。

本期“古典作品研究”栏目《论六家要旨》、“旧文新刊”栏目《<春秋>孟氏學》与《朱子對於古籍訓釋之見解》都关涉中国古典学术枢机性的问题,“思想史发微”栏目两篇则分别关涉神学政治与历史主义问题。“评论”部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前世今生》将我国*重要的学术出版工程细致介绍,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娄林(1979—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方古典学,古希腊诗歌,著有《必歌九德——品达第八首皮托凯歌释义》,主要译作有《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合译)、《幽暗的诱惑:品达、晦涩和古典传统》《尼采的教诲:<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解释一种》。



目录

论题 道伯与比较古典学(徐戬 策划  黄江 等译)


2 道伯学述………………福根


29 拉比式解经法与希腊化修辞术……………………道伯


56 亚历山大里亚解经法与犹太拉比……………………道伯


82 罗马法和犹太法中的文本与解释……………………道伯


122 法垂千古:道伯的著作及贡献……………………罗杰爵士


古典作品研究


148 《論六家要指》中的儒家、道家和形神問題………………吳小鋒


思想史发微


166泛神论之争与神学-政治批判


——阿尔特曼与施特劳斯关于门德尔松的理论分歧………雅法(高山奎
译)


189 现代性与历史主义……………………李明坤


旧文新刊


232 《春秋》孟氏學………………柳屺生0.5万


242 朱子對於古籍訓釋之見解………………胡楚生1.1万


评 论


262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前生今世 


——纪念“蓝皮书”诞生60周年……………………刘训练



内容摘要
道伯(David Daube,1909—1999),法学家、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亦是罗马法学家、宗教和文化学家。道伯的很多研究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比较,即法、故事、思想结构之间的比较,对犹太、希腊、罗马文本进行比较研究,同样对法学、宗教、哲学文本进行比较解释——在这方面,道伯毫无疑问堪称本世纪的大师,一位孤独的大师。


本期“古典作品研究”栏目《论六家要旨》、“旧文新刊”栏目《<春秋>孟氏學》与《朱子對於古籍訓釋之見解》都关涉中国古典学术枢机性的问题,“思想史发微”栏目两篇则分别关涉神学政治与历史主义问题。“评论”部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前世今生》将我国*重要的学术出版工程细致介绍,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主编推荐
丛书主编,娄林(1979—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方古典学,古希腊诗歌,著有《必歌九德——品达第八首皮托凯歌释义》,主要译作有《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合译)、《幽暗的诱惑:品达、晦涩和古典传统》《尼采的教诲:<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解释一种》。



精彩内容
《論六家要指》中的儒家、道家和形神問題

吳小鋒

 

 

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指》,在中國學術史上算得上一篇分量極重的文章,保存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文章討論了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在學問上的優劣。值得注意的是:在討論完六家之後,又反過頭再次談論儒家;本來,談六家學問優劣,輪到道家時,竟滿是優點,沒有一點批評;文章討論六家學問,後卻落腳在形神問題,似乎與學問關係不大,這寫問題都讓讀者難以思議。本文嘗試細讀《論六家要指》的相關部分,初步分析司馬遷如此書寫的意圖。

 

  

 

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

 

“儒”,解釋很多。《說文》云:“儒,柔也,術士之偁。从人需聲。”以“柔”訓“儒”,段玉裁引鄭玄云:“儒之言,優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是說儒者的話優柔有理,能定人心志。儒,“術士之稱”,不要看到術士就想到迷信。術,本義是“邑中道”。邑,是古代的國,或更直接地說,是人聚居的地方,好比如今的城市。由於人口聚居,邑中開出道路讓人交通,這些道路就是術。在邑中居住的人,各有各的生活道路。可是,人應該怎麼走,怎麼生活,並非每個人都清楚。術士,簡單來說,就是憑藉某方面的見識引導人的人(焚書坑儒,坑的就是術士,而非後來意義上的儒生)。由於人的生活有多種層次和可能性,可供選擇的道路也很多,相應,也就有很多類型的術士。道,有大道有小道。術,有道術和方術。道術,出入無疾,所有的路都走得通。方術,局部的路走得通。

儒家後來從術士中別出,有不同於其他術士的獨特一面。儒字,从人,从需。人之所需者,儒也。儒和人,有極密切的關係。需,放在《周易》中看,水天為需(?),雲上於天之象。“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周易•需•象》),雲上於天,前路有險,君子為什麼要飲食宴樂。按《周易•序卦》之次,乾坤之後是屯蒙,接著是需訟。乾坤是陰陽之母,屯是陰陽始交,蒙是陰陽交通之後萬物始生,“蒙者,蒙也,物之穉(幼小)也”。萬物剛剛萌生,期望天降雨露,春雨貴如油。《序卦》云:“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之道,就是養育之道。需,講的是如何養育萬物的事,於人而言,是君子如何養育萬民。《說文》云“民者,眾萌也”,在人世秩序中,民眾是需要養育的幼苗。需,不僅有渴望飲食滋養的意思,需者須也,也有等待的意思。為什麼要等待,因為對飲食的渴求,很可能遭遇危險。內卦為乾,內在需求很強烈,外卦為坎,坎是水源,也是危險。有過務農經驗的人都知道,給幼苗澆水,尤其講究,少了養不活,多了淹死。前面有險,需要等一等。等一等的這段時間,是為涉險做好準備,研究好分寸。國家剛剛建立(屯),一切事情尚未就緒,百業待興(蒙),不適合大躍進(漢初休養生息七十年)。需卦內健,本身又冒險的衝動。若鋌而走險,會犯下大錯誤,欲速不達。此時,緩一緩,等一等,認清楚目標和困難,採取必要的準備措施,方能剛健而不陷,利涉大川。

孔子說:“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論語•子路》)。需時,君子做的事是“飲食宴樂”。君子以飲食宴樂,往小處說,是養君子自己,“飲食以養其氣體,宴樂以和其心志,所謂居易以俟命也”。往大處說,以飲食是下以養民,以宴樂是上以享神。不管是下以養民,還是上以享神,關鍵在於利用飲食宴樂之際,融入禮義教化。夫子云:“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禮記•禮運》),教化之功在日用飲食與祭祀告神之間。為什麼禮起於飲食之道,《序卦》言“飲食必有訟”,為爭取有限的生產生活資料,人與人必定發生衝突。對人的規範與教化,要從他們基本的飲食需求上講求。需,講的是禮的起源。從《序卦》結構來看,屯是建國,蒙是教育。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具體分為禮法,需講禮的起源,訟講法的起源。儒,是以禮化人的擔綱者。《漢書•藝文志》說儒家出於司徒之官,主教化,精確不磨。司徒的職責,在協調和規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國之中,基本的人際關係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倫),司徒的教化,要讓“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在太史談看來,儒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這是社會基本的人際關係,是整個社會的根基,不可動搖。

儒者,人之所需,重在研究人道,核心在仁義問題(《周易•說卦》“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漢書•藝文志》說儒家“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為高。”儒家奉六經為經典,對古史的認識從堯舜開始,效法文王和武王,以孔子為宗師。《漢書•藝文志》緊接著說“以重其言”,意思是儒家標榜堯舜、文武和孔子,是為了增加他們學說的分量。是否真的宗師仲尼,還有討論空間。

“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儒家雖然研習六藝,不過重點關注其中的仁義問題,或說關注人道問題。儒家雖然宗師仲尼,但是否得其全部,仍待考察。孔門弟子中,具體而微者顏子,可惜早卒。其餘優秀者各得一體,以至於後來儒分為八,彰顯出儒門內部問題。孔子之學能涵蓋儒家,儒家之學雖傳自孔子,似不能窮盡孔子之學。“性與天道”不可聞,這是孔子在時,儒學的隱約界限。進一步追究性與天道,於儒學為上出。《漢書•藝文志》說儒家“於道為高”,是《漢書•藝文志》出於時代風氣的判斷,與獨尊儒術有關。孔子“不復夢見周公”(《論語•述而》),其精神已由周公上出。儒家學問,規模與周公相應,重制禮作樂,然“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論語•陽貨》),更深入到禮樂背後。

儒家雖以六藝為經典,對六藝的把握,因其精神境界的局限,雖反復討論,仍難以由博返約。加上後來設立五經博士,繁文褥說層出不窮。據桓譚《新論•正經》記,“秦近君能说《尧典》,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言。但说‘曰若稽古’,三万言。”孔子講,“辭達而已”。不過,要真正做到辭達,一兩句話把問題說透徹,還是精神境界的問題。儒家為國家制度,“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禮記•禮器》),有時實在過於繁瑣。所以太史談說“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在司馬遷看來,儒學亦不能代表孔子之學,真正能夠等量孔子之學的,是六藝。儒家雖以六藝為主,但各守師門成說,容易師悖。所以,以孔子為師的司馬遷,志在“厥協六經異傳”。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