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5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4.21 5.9折 58 全新

库存5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未都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7621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4145124

上书时间2024-11-03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自序

(马未都)

此套书已出版八册,曾写过两序。事隔几年重读旧序,仍觉得话说得份量已足,再说都是赘言。新瓶旧酒,越久越醇;赏的是瓶,品的是酒。对于读者,饮之通泰为上上;对于作者,观之欢愉则为中上,均为人生之快事也。

人生快事自古多样。明末清初有个文学批评家叫金圣叹,名字是他自己改的,听着古怪,含义很深。他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都有过批评,尤其对《水浒传》和《西厢记》的评点详尽且细致入微,眼光独特犀利,同时代乃至后时代的学者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连顺治皇帝都说“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但金圣叹命运不济,因冤问斩,刑前畅饮,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由此可见痛快之事因人认知而不同。写作为先,饮酒为后,《醉文明》丛书基于此才有“醉”字。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沉淀厚重,享受容易解释难。几千年来,国人在此文化的滋润下,享受其果,忽略其因,而我们仅是解释其因、养护其果而已。因果之间相生相灭,亦可以看成因果互为,所以佛教说:无为无因果。

这书不是写出来的,是说出来的,故自由随意。说出来的书比写出来的书多一分自由,少一分拘谨。想想四大名著,前三部《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都是说出来再落成文字的。三部巨著流传甚广,缘于初始的自由,提炼的随意。自由与随意就成了书籍的某一种状态,于是就有了这部《醉文明》。

看书、读书、说书、著书乃古之四事,此四事于观者介于看读之间,于作者介于说著之间,其中差距微妙,感受奇特。看书之看为阅,读书之读为学;说书之说为泄,著书之著为垒;阅、学、泄、垒乃四种与书相关之状态,勾连你我,组成了这个纷杂的世界。

值得赞叹的是,我们所处的世界积累了先人的文化遗存,我们仅是继承者,坐享其成,无法言谢。

是为序。

马未都

2016年11月19日凌晨



导语摘要

皇帝大婚都用什么瓷器?衣冠禽兽一词,竟然来源于古代官员朝服上的补子?《醉文明5》展现了清朝康乾盛世时期以及其他主要朝代官窑瓷器的特色,介绍了古人日常的生活乐趣和各种体育活动,同时对相关常见汉字词汇的来源做了通俗生动的阐释,读来妙趣横生,独具特色。正如马先生所说,五千年文明延续未断,文化物证随处可取,生在这样一块文化土壤,不知不觉中受到滋养,何其幸也。



作者简介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马未都先后出版了《马说陶瓷》、《明清笔筒》、《中国古代门窗》、《马未都说收藏》、《马未都说》、《坐具的文明》、《百盒
千合 万和》、《茶当酒集》、《醉文明》、《瓷之色》、《瓷之纹》、《玉之器》等著作。


- 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创立了新中国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在杭州(2003)、厦门(2005)、上海(2016)、深圳等地开设地方馆。


- 2008年,马未都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授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 2010年至今,广西卫视为马未都先生量身定做,打造全新节目《收藏马未都》。


- 2014年11月,马氏风格个人脱口秀节目《都嘟》于优酷上线。


- 2015年12月,《都嘟》全新升级为《观复嘟嘟》,优酷平台全新推出。



目录

目录


 


自序


且看月涌大江流 


隽秀尔雅雍正瓷 


华丽繁缛乾隆瓷


盛世遗风嘉庆瓷


崇俭去奢道光瓷


中兴流彩同治瓷


昙花一现光绪瓷


扑朔迷离民国瓷


水中冰上话古嬉


刚毅霸气赞力量


动静相宜得养生


更快更远说田径


自娱自乐话民俗


愉悦身心说球艺


妙趣横生婴戏纹


仪态万方说仕女


闲情逸致雅士纹


料得梨园处处景


变化万千神仙纹


铁马金戈说战争


瑞由心起瑞兽纹


盛世太平说瑞兽


野阔林深访兽迹


农耕文化话家畜


禽戏鸟语纹色里


怡情逸性说鱼趣



内容摘要

皇帝大婚都用什么瓷器?衣冠禽兽一词,竟然来源于古代官员朝服上的补子?《醉文明5》展现了清朝康乾盛世时期以及其他主要朝代官窑瓷器的特色,介绍了古人日常的生活乐趣和各种体育活动,同时对相关常见汉字词汇的来源做了通俗生动的阐释,读来妙趣横生,独具特色。正如马先生所说,五千年文明延续未断,文化物证随处可取,生在这样一块文化土壤,不知不觉中受到滋养,何其幸也。



主编推荐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马未都先后出版了《马说陶瓷》、《明清笔筒》、《中国古代门窗》、《马未都说收藏》、《马未都说》、《坐具的文明》、《百盒千合 万和》、《茶当酒集》、《醉文明》、《瓷之色》、《瓷之纹》、《玉之器》等著作。

- 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创立了新中国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在杭州(2003)、厦门(2005)、上海(2016)、深圳等地开设地方馆。

- 2008年,马未都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授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 2010年至今,广西卫视为马未都先生量身定做,打造全新节目《收藏马未都》。

- 2014年11月,马氏风格个人脱口秀节目《都嘟》于优酷上线。

- 2015年12月,《都嘟》全新升级为《观复嘟嘟》,优酷平台全新推出。



精彩内容

且看月涌大江流

瓷器是收藏中庞杂博大的一支,瓷器一旦被冠以“官窑”的名头,就会身价倍增。那么到底什么是官窑?不同时期的官窑又呈现出怎样的风采呢?

官窑的历史很长,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唐玄宗时期,“百宝大盈库”中就有“盈”字款的邢窑作品,这可以视为早的官窑。“官窑”之所以得名主要源自它是宫廷使用的瓷器,包括唐代晚期的秘色瓷,这是宫廷使用的特殊瓷器。到了晚唐五代以至宋代,定窑、越窑生产的瓷器往往都写有“官”字,代表了早期宫廷用瓷的水平,也可以视为一种官窑。到了元代后期,统辖全国贡瓷的官方管理机构——浮梁瓷局作为一种宫廷或者说国家标准,主要负责设置窑口,这可以说是明清官窑的前身。

进入明代以后,洪武二年(1369年)就开始设立官窑,从此成为一个制度沿袭下来。我们今天所论的官窑一般情况下都以瓷器的底款为准,历史上次把官窑生产的年代题写在瓷器上,是在永乐年间。故宫博物院藏有永乐年制的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题款就写着“永乐年制”,这是官窑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到了宣德时期,这样的题款就十分常见了,题写的位置也比较随意,有写在口沿上的,有写在器底的,也有写在肩部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写,表明那时的官窑制度没有后来那么严格。

进入清代以后,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这10个时期,都有官窑存世。清代的官窑制度非常严格,而且传世作品非常多。今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官窑”,主要就是指明清两代的官窑。

顺治官窑存世不多,品种比较简单,我们就从康熙一朝说起。康熙时期是清代打下江山以后的一个初始阶段,当时国家百废待兴,国势逐渐向上走,国力也越来越强。这时就有大量的官窑品种重新出现,复烧的品种很多。所以康熙瓷器主要以颜色釉的成就为,在青花、五彩等其他方面反而逊色很多。历史上,烧颜色釉比烧彩瓷要困难。

康熙时期的颜色釉有很多种,比较著名的有红釉、绿釉、青釉和蓝釉。红釉中又以郎窑红著称,这是以督陶官郎廷极的名字命名的。下图这件穿带瓶,颜色亮丽饱满,口是灯草口,有一圈白边儿。釉在高温下是流淌的,郎窑红的烧制水平极高,能控制釉流淌到足部就不再流,所以叫“脱口,垂足,郎不流”。

红釉的烧造在历朝历代都比较困难。真正意义上的红釉,也就是高温红釉,应该是指元代烧出来的釉里红,只是元代烧造的数量不太多。明初宣德时期,红釉也烧得炉火纯青,但是此后一直到明末,红釉都烧造得不太好。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派了督陶官郎廷极专门督理陶事,可见宫廷的重视。所有的窑工一起努力,成功创烧了“郎窑红”并风靡天下。在康熙官窑所有的颜色釉当中,红釉首屈一指。而红釉中,郎窑红为有名。其次是豇豆红,它的颜色跟郎窑红比起来,不突出它的热烈,而是突出它的柔婉、柔嫩。和豇豆一样,豇豆红的瓷器身上也有斑点,这是很写实的。此外还有霁红,它是高温红釉,烧制时温度高达1 300摄氏度,颜色非常沉稳、匀净。霁红是很收敛的颜色,它去掉了郎窑红中常见的玻璃感。

下图就是一个清康熙时期的郎窑红盘子。背面的苹果青显得有点儿偏黄,有灯草口,玻璃感很强。郎窑红的颜色一般不是匀的,匀的反而不好,这上面的斑点状像山楂糕。目前所见的郎窑红以大件器物居多,比如观音瓶、直颈瓶等,盘子相对来说比较少。20多年前,我在天津的地摊上就看到过郎窑红的盘子,当时跟人家砍价(其实也就几百元)没砍下来,就没买着。这是我事隔多年后,以地摊上100倍的价格在香港买的。

郎窑红初的意图是仿永宣时期的红釉,当时的学者称这种永宣时期的红釉为“如初凝之牛血”,就是杀死牛以后,牛血接下来刚刚凝固时的颜色。生活中很难看到这样一种红颜色,这种东西斑点状很重,玻璃感很强。300年前的中国人能够在官方不计成本的支持下,烧造这么难烧的红釉瓷器,而且如此精美,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而今天我们的红釉反而是很匀的。

这是一件清康熙时期的官窑作品,其造型是中国瓷器中的造型——梅瓶。它的瓷质有极强的玻璃感,颜色非常漂亮,瓶底闪一点儿苹果青,这就是著名的郎窑绿。郎窑红当时烧造的数量比较多,相比而言郎窑绿的数量就特别少。有意思的是,郎窑红和郎窑绿使用的是同一种呈色剂——铜。瓷器的颜色取决于金属呈色剂,红和绿两种颜色都是用铜烧造出的,依靠窑工控制窑炉的气氛来形成。所谓气氛,就是烧造过程中的含氧量,这会决定成品的颜色,这种技术即便在今天也是很难的。

郎窑绿的作品并不多,它比郎窑红更有价值。民国时期有很多藏家在搜寻绿釉,有个别的瓷器是用康熙年间的旧胎挂上绿釉重烧的。今天由于化学工业的发达,我们能比几百年前的人多看到更多种颜色,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是幸福的。但是反过来说,我们又是不幸的,因为这些颜色大部分是化工颜料染出来的,我们的感官被强烈地刺激过,现在再看古代作品上精湛的工艺就有些麻木。康熙一朝的人们,包括康熙皇帝,看到这么漂亮的瓶子时,其感受和我们今天的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文明进程当中,有所得就有所失,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丢掉的东西尽可能捡拾起来,展现给大家。

 

•观复学堂•

1.《康熙字典》共收录了多少个汉字?

马未都评:《康熙字典》一共收录了47 035个汉字。说到字典,我们生活中都离不开它。中国发行量的一部字典是《新华字典》,部《新华字典》收录了大约8 000个汉字,是《康熙字典》的1/6。8 000个汉字对我们来说已经完全够用了,一般人认识的汉字量大约是3 300~3 500个。认识汉字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准确的读音,至少要做到读音是对的;二是基本字义,就是说对某个字的基本意思是懂的。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200多个英文词的缩写,曾引发公众对“英文入汉典”的热议,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坚守自己的文化,尽管这次进入汉典的英文都是用的缩写,比如“WTO”、“NBA”,但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影响。外来词刚开始进入的时候,灌输什么,民众就接受什么,结果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就出现了:有了“NBA”,我们就自造了一个词叫“CBA”。如果这样的文化渗入我们的字典里,我们的文化就会一点一点地改变特性。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就是汉字,我们5 000年的历史传承下来仍是一个大国,就是源于我们使用共同的汉字。

外文入中国字典一定要改成中国字,就是译音。我们有很多译音译得很好,比如“模特”这个词,它是从英文“model”译过来的。按照汉语的意思,“模”是“模范”的意思,“特”是“特别”的意思,所以“模特”是指一类特殊的人的工作。汉语的表达能力很强,非常广阔,是表现力丰富的语言,所以在翻译时要充分运用。

2. 康熙时期有粉彩官窑吗?

马未都评:康熙年间引进了珐琅彩,这早是西方人画在铜胎上的。康熙皇帝下令把珐琅彩移植到瓷器、玻璃器上,于是就创烧了驰名中外的珐琅彩。珐琅彩首先是瓷胎的,其次是铜胎的,后是玻璃胎的。珐琅彩本是宫廷独有的,因为制作成本太高,不适合在民间普及。为了让每一个中国百姓都能够用得上,珐琅彩就逐渐国产化,到康熙晚期出现了一个品种,当时叫作洋彩,后来到了晚清才被称作粉彩。

粉彩一开始比较简陋,比如下页的这件康熙时期的粉彩花蝶纹盘,中间只画了瓜果和两只蝴蝶、三朵栀子花,但这简单的粉彩官窑正预示了后来粉彩的辉煌。而这件粉彩花蝶纹水丞,寥寥几笔,也预示了后来粉彩的丰富。青花瓷器诞生以后,700年来没有对手,而粉彩出现以后,打破了青花一枝独秀的地位,形成了青花与粉彩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

康熙皇帝一直对西方文化很感兴趣,可以说他是中国古代皇帝里有西学思想的一位。他积极学习和了解科技知识,很喜欢玩手摇的计算机,还对天文学、数学、水利学、医学等科学的引入大开方便之门。珐琅彩的引进也是他大力主张从西方学来的,并且不遗余力地去推广,这一点在中国封建帝王当中是非常难得的。

 

•古玩门诊•

古玩一

这样的瓷器在生活中不多见,跟我们常见的瓷器截然不同。历史上有一段时期比较流行这类瓷器,大江南北都有出土。这件东西有一个专业的名字,叫作仰覆莲花尊,就是仰莲一朵、覆莲一朵,而莲花跟佛教有关。仰覆莲花尊在我国较大的博物馆里,比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都有收藏,很多都是当地出土的,比如故宫博物院的仰覆莲花尊都是河北出土的,南京博物院里的都是江苏出土的。

这种仰覆莲花尊出现较多的时候,一定是佛教流行的时候。杜牧有一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时期佛教非常流行,北方出土的都是北朝时期的,南方出土的都是南朝时期的。这类东西的器型往往都偏大,非常壮观,是南北朝时期青瓷的重要作品。这种东西山东也有出土,只是颜色偏黄,而北方河北和南方江苏出土的,颜色都是青绿的。

由于当时佛教盛兴,这种特殊造型的器皿才得以流行。我们目前看到的这类作品应该都是供器或者随葬用的。这件东西是陶胎的,声音跟敲砖头的声音差不多;釉色比较暗淡;在工艺方面,意思做到了,但跟南北朝时期的东西差距比较大。南北朝时期的东西都是瓷胎的,烧结温度比这个要高很多,做得也要更华丽,所以这件东西是个仿品。

 

古玩二

这是一件小号的玉壶春瓶,上面画的是松、竹、梅“岁寒三友”图,背面还画有芭蕉。它是一件典型的“小品大样”,按照大的器型去做,只是规格比较小。过去家里桌案上会摆上小多宝格,放上各种“小品大样”,非常有情趣。

这件玉壶春瓶底足做得很好,比较深,它的年代不难分辨,大约是在清代康熙后期或雍正时期。康、雍、乾三朝,玉壶春瓶一般都比较大,像这么小的其实并不多见。我想也可能是出于当时人的特殊要求,有人专门想要小个儿的,摆在桌子上好看。这类东西当时有一定的量,但是留存下来的并不多,而且能这么完整、这么精致,画的又是松、竹、梅,确实难得。

古玩三

这是一件唐代北方地区的褐色釉双系盘口瓶。器形做得很完美,以造型而论,这件东西应该是装酒用的。一般情况下,区分瓶和罐要看能否把手放进去,手能放进去的都叫罐,手塞不进去的都称为瓶。这件瓶上边有一点点窑变,有点儿像鲁山窑,但不一定是鲁山窑。鲁山窑瓷器一般都有色斑,而地子一般是黑色、褐色或深咖啡色的。这件东西应该就是北方的,即今天河南、河北一带,但不能证明是鲁山窑的。釉色不是特别漂亮,因为时间久了土沁使颜色都没了,这一块色斑看着就比较跳,表明了当时中国人对美的追求。

 

 

且看月涌大江流

瓷器是收藏中庞杂博大的一支,瓷器一旦被冠以“官窑”的名头,就会身价倍增。那么到底什么是官窑?不同时期的官窑又呈现出怎样的风采呢?

官窑的历史很长,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唐玄宗时期,“百宝大盈库”中就有“盈”字款的邢窑作品,这可以视为早的官窑。“官窑”之所以得名主要源自它是宫廷使用的瓷器,包括唐代晚期的秘色瓷,这是宫廷使用的特殊瓷器。到了晚唐五代以至宋代,定窑、越窑生产的瓷器往往都写有“官”字,代表了早期宫廷用瓷的水平,也可以视为一种官窑。到了元代后期,统辖全国贡瓷的官方管理机构——浮梁瓷局作为一种宫廷或者说国家标准,主要负责设置窑口,这可以说是明清官窑的前身。

进入明代以后,洪武二年(1369年)就开始设立官窑,从此成为一个制度沿袭下来。我们今天所论的官窑一般情况下都以瓷器的底款为准,历史上次把官窑生产的年代题写在瓷器上,是在永乐年间。故宫博物院藏有永乐年制的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题款就写着“永乐年制”,这是官窑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到了宣德时期,这样的题款就十分常见了,题写的位置也比较随意,有写在口沿上的,有写在器底的,也有写在肩部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写,表明那时的官窑制度没有后来那么严格。

进入清代以后,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这10个时期,都有官窑存世。清代的官窑制度非常严格,而且传世作品非常多。今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官窑”,主要就是指明清两代的官窑。

顺治官窑存世不多,品种比较简单,我们就从康熙一朝说起。康熙时期是清代打下江山以后的一个初始阶段,当时国家百废待兴,国势逐渐向上走,国力也越来越强。这时就有大量的官窑品种重新出现,复烧的品种很多。所以康熙瓷器主要以颜色釉的成就为,在青花、五彩等其他方面反而逊色很多。历史上,烧颜色釉比烧彩瓷要困难。

康熙时期的颜色釉有很多种,比较著名的有红釉、绿釉、青釉和蓝釉。红釉中又以郎窑红著称,这是以督陶官郎廷极的名字命名的。下图这件穿带瓶,颜色亮丽饱满,口是灯草口,有一圈白边儿。釉在高温下是流淌的,郎窑红的烧制水平极高,能控制釉流淌到足部就不再流,所以叫“脱口,垂足,郎不流”。

红釉的烧造在历朝历代都比较困难。真正意义上的红釉,也就是高温红釉,应该是指元代烧出来的釉里红,只是元代烧造的数量不太多。明初宣德时期,红釉也烧得炉火纯青,但是此后一直到明末,红釉都烧造得不太好。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派了督陶官郎廷极专门督理陶事,可见宫廷的重视。所有的窑工一起努力,成功创烧了“郎窑红”并风靡天下。在康熙官窑所有的颜色釉当中,红釉首屈一指。而红釉中,郎窑红为有名。其次是豇豆红,它的颜色跟郎窑红比起来,不突出它的热烈,而是突出它的柔婉、柔嫩。和豇豆一样,豇豆红的瓷器身上也有斑点,这是很写实的。此外还有霁红,它是高温红釉,烧制时温度高达1 300摄氏度,颜色非常沉稳、匀净。霁红是很收敛的颜色,它去掉了郎窑红中常见的玻璃感。

下图就是一个清康熙时期的郎窑红盘子。背面的苹果青显得有点儿偏黄,有灯草口,玻璃感很强。郎窑红的颜色一般不是匀的,匀的反而不好,这上面的斑点状像山楂糕。目前所见的郎窑红以大件器物居多,比如观音瓶、直颈瓶等,盘子相对来说比较少。20多年前,我在天津的地摊上就看到过郎窑红的盘子,当时跟人家砍价(其实也就几百元)没砍下来,就没买着。这是我事隔多年后,以地摊上100倍的价格在香港买的。

郎窑红初的意图是仿永宣时期的红釉,当时的学者称这种永宣时期的红釉为“如初凝之牛血”,就是杀死牛以后,牛血接下来刚刚凝固时的颜色。生活中很难看到这样一种红颜色,这种东西斑点状很重,玻璃感很强。300年前的中国人能够在官方不计成本的支持下,烧造这么难烧的红釉瓷器,而且如此精美,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而今天我们的红釉反而是很匀的。

这是一件清康熙时期的官窑作品,其造型是中国瓷器中的造型——梅瓶。它的瓷质有极强的玻璃感,颜色非常漂亮,瓶底闪一点儿苹果青,这就是著名的郎窑绿。郎窑红当时烧造的数量比较多,相比而言郎窑绿的数量就特别少。有意思的是,郎窑红和郎窑绿使用的是同一种呈色剂——铜。瓷器的颜色取决于金属呈色剂,红和绿两种颜色都是用铜烧造出的,依靠窑工控制窑炉的气氛来形成。所谓气氛,就是烧造过程中的含氧量,这会决定成品的颜色,这种技术即便在今天也是很难的。

郎窑绿的作品并不多,它比郎窑红更有价值。民国时期有很多藏家在搜寻绿釉,有个别的瓷器是用康熙年间的旧胎挂上绿釉重烧的。今天由于化学工业的发达,我们能比几百年前的人多看到更多种颜色,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是幸福的。但是反过来说,我们又是不幸的,因为这些颜色大部分是化工颜料染出来的,我们的感官被强烈地刺激过,现在再看古代作品上精湛的工艺就有些麻木。康熙一朝的人们,包括康熙皇帝,看到这么漂亮的瓶子时,其感受和我们今天的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文明进程当中,有所得就有所失,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丢掉的东西尽可能捡拾起来,展现给大家。

 

•观复学堂•

1.《康熙字典》共收录了多少个汉字?

马未都评:《康熙字典》一共收录了47 035个汉字。说到字典,我们生活中都离不开它。中国发行量的一部字典是《新华字典》,部《新华字典》收录了大约8 000个汉字,是《康熙字典》的1/6。8 000个汉字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