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2.05 3.4折 ¥ 35 全新
库存15件
作者蔡礼旭,双螺旋文化 出品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802579194
出版时间2016-05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23956347
上书时间2024-11-03
本系列共分四部,依据不同的主题,选择相应的古文,每部独立出版。
“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系列讲座,以孝悌忠信为主题。
蔡礼旭老师在讲解文言经典的同时,深入浅出阐述了修身、治学、齐家、为政的精髓,涵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方面。并且撷取历史故事,从孝顺、和睦、慈教、宽下、劝化、救济、交财、奢俭、性行、敬圣和存心等方面,阐述了祸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以此劝导世人向善。
孝悌忠信,这是性德,是人人本具的。对父母要懂得尽孝,对兄弟要懂得尽悌,对国家、对人民要知道尽忠,对一切人要知道用信,不能够欺骗。孝悌忠信,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可以超越这个范围。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的标准。
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学习古文经典名篇,夯实做人的根基,掌握立于不败的人生智慧!
蔡礼旭老师
1973年出生于台湾,现任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指导老师、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海南省监狱劳教系统特聘德育讲师、云南省道德大讲堂顾问。
2003年年底起,与爱心人士共同创建“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并担任主讲教师。
2006至2008年,在安徽主讲“幸福人生讲座”30多期,获得热烈反响,逐渐带动了海内外各界人士在各自领域中,实际运用中华文化,营造幸福人生。
2009年,蔡老师受邀担任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中心主讲教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世界安定和平”,是该文化中心的宗旨,亦是蔡老师毕生的努力方向。
本系列共分四部,依据不同的主题,选择相应的古文,每部独立出版。
“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系列讲座,以孝悌忠信为主题。
蔡礼旭老师在讲解文言经典的同时,深入浅出阐述了修身、治学、齐家、为政的精髓,涵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方面。并且撷取历史故事,从孝顺、和睦、慈教、宽下、劝化、救济、交财、奢俭、性行、敬圣和存心等方面,阐述了祸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以此劝导世人向善。
孝悌忠信,这是性德,是人人本具的。对父母要懂得尽孝,对兄弟要懂得尽悌,对国家、对人民要知道尽忠,对一切人要知道用信,不能够欺骗。孝悌忠信,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可以超越这个范围。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的标准。
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学习古文经典名篇,夯实做人的根基,掌握立于不败的人生智慧!
蔡礼旭老师
1973年出生于台湾,现任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指导老师、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海南省监狱劳教系统特聘德育讲师、云南省道德大讲堂顾问。
2003年年底起,与爱心人士共同创建“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并担任主讲教师。
2006至2008年,在安徽主讲“幸福人生讲座”30多期,获得热烈反响,逐渐带动了海内外各界人士在各自领域中,实际运用中华文化,营造幸福人生。
2009年,蔡老师受邀担任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中心主讲教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世界安定和平”,是该文化中心的宗旨,亦是蔡老师毕生的努力方向。
精彩书摘一
◆孝悌为本,人生无碍
在《诗经》里面讲,“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代表“君子”爱护人民就像爱护亲人一样。“弟有顺逊义”,所以“弟”有恭顺、逊让、谦逊、礼让的意思在里面。“故善事兄长为弟”,一个人很恭敬地去侍奉他的兄长,这就是做到弟。而这个弟是用心去做,所以接下来讲“增作悌,示人以心中不忘先后次弟、须顺而逊也”。加个心字旁,那就昭示我们,心中不能忘记长幼尊卑,对兄长、对长辈,都要有恭顺、谦逊的态度。我们很熟悉的《三字经》里有一句话,“融四岁,能让梨”,就是说孔融懂得顺逊的态度。可能讲到这里,很多人有点不平衡, “当大哥真好,当弟弟的都得恭敬他。”告诉大家,其实哥哥的责任更重。像我父母那一辈,当哥哥、当姐姐的,有的六七岁就开始煮饭。我的一个同事说,他五岁就开始做饭了。他是老大,得照顾弟弟妹妹。
“善事兄长”,“善”是体恤备至。宋朝有一位名相司马光, 为当世及后世的人所尊敬。司马光主编了一部非常好的历史书籍《资治通鉴》,用了十九年。他怕自己睡太多,就拿了一个木头做的枕头,那是个圆形的枕头,稍微动一下,头就会滑下来。所以古人做任何事情,都相当尽心。司马光的哥哥年龄比他大很多,他哥哥八十岁的时候,司马光年龄应该是五六十岁,也是老人了,他“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侍奉哥哥就像侍奉自己的父亲一样,保护哥哥就像保护婴孩一样。确确实实,照顾老人就像照顾小孩一样,老人生活上有很多需要,我们要去体察。给老人吃东西,不能吃凉的,不能吃太硬的,还不能催他,要让他慢慢吃,不然会消化不良。比如今天开饭稍微晚了一点儿,司马光会对哥哥说,“大哥,抱歉,是不是让您饿着了?”天气稍微变化了,降温了,他就赶紧抚摸哥哥的背,“大哥,衣服够不够?会不会冷?”嘘寒问暖。其实古人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就是虽然都是生活的小动作,但每一个动作都是从他的至性至情,很自然流露出来的。
接下来举例《孝经》的教诲。“君子事兄悌”,一个人在家中面对长辈、兄长,都能非常地礼敬、恭顺。“故顺可移于长”, “故”就是所以,自然而然,这种恭顺的态度内化了。所以一个人的德行、人格的形成,重要的是在他的家庭,“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假如你是老板、企业家,要找好的人才,要找有家教的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学而》篇讲,“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做人的根本在孝悌。所以找好的下属、员工, 找好的对象,一定要以孝悌为本。
古人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要懂得从这里看。“男怕入错行”,老板怕选错下属,但是只要懂得从孝悌去看, 就不会偏差太多。大家看一看,现在女孩子找对象,有没有去调查他孝不孝顺?有没有去看他会不会跟兄弟打架?都没有。那恐怕在劫难逃。要决定这些人生大事,都要用理智判断,不能凭一时的感觉。告诉大家,重视感觉的地方,就是离婚率的地方。情愈深,智愈不见,这叫欲令智迷、利令智昏、情生智隔,情感一出来都是好恶,都看不准。人一喜欢这个人, 他有什么缺点就看不到了;人一讨厌那个人,他有什么好处也看不到了。所以要学理智,还得从经典当中学。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
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到,经典里谈的都是根本,都是人性很自然的发展。因为他在家里对兄弟这么恭敬,内化了,就变成自然了,他到学校、到社会,看到年龄比他长的,自然也是这个态度。假如我们现在会跟人吵架,想一想,小时候是不是都跟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吵架?先要把这个根扎好。不管我们现在年龄多大,没把孝悌的根扎稳,德行就很难上去,因为它是本。没有这个根本,我们学再多的经典,都是没根的花,就是花瓶里的花。花瓶里的花好不好看?好看。能看多久?看不了几天就谢了,因为它没有根,没有生命力。
所以《孝经》这一段话,确实很有人生的判断力。这一段共三句,“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他对父母孝顺,这种孝心就可以延伸为忠于国家、忠于领导者;第二句是“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下一句是“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以前都是大家庭,在大家庭中成长,他就懂得怎么去帮忙做家务, 管理家里的事情,甚至家里人情上的不愉快、冲突,他也懂得体恤,去帮忙化解,这都是做人做事的能力。我们看《朱子治家格言》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所以一个人从那么小就觉得这个大家庭是我的责任,责任心自自然然就提起来,而且从做事当中他会积累很多能力。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让他做,不让他负责,他的体恤人情,包括做事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地增长。
精彩书摘二
◆孝悌传家,富贵绵延不息
接下来讲,“不知父之兄弟不和,父之过也。”可能有的人会说,父亲跟他的兄弟不和,是伯伯、叔叔不对,有没有道理?告诉大家,一个巴掌拍不响,双方都有错才冲突得起来。其实我们跟亲人有冲突,还是修养不到家。举个例子,古代有个读书人叫周文灿,奉养他的大哥。而他大哥吃他的、住他的、用他的,还总是拿他的钱去喝酒。有一天,喝得烂醉,神志不清,出手就打文灿,而且打得很凶。邻居觉得这个哥哥实在太不像话了,弟弟对他这么好,他还这么对待弟弟,都为弟弟打抱不平,就骂他哥哥。结果文灿一边被打,一边回过头对着这些邻居讲,我哥哥是打我,又不是打你们,你们不要讲我哥哥的坏话,离间我兄弟的感情。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是哥哥在那里打人,听到这话会有什么感想?还打得下去吗?而且当下这些邻居听到这个言语真的是至性的言语,把哥哥放在心中,比自己还重要,人家一批评哥哥,他马上就不舒服。至情一流露, 所有接触到的人都会感动。
今天旁边的人讲几句,就让我们夫妻、兄弟、父子失和, 那也不是对方的问题,是什么?是我们自己已经把亲人的不是放在心里,人家一句话就把那个火给点起来了。圣贤人都没有看到亲人的不好,念念想着怎么让亲人好。孔子在《论语》当中讲到,任何人都不能离间、破坏闵子骞跟他父母、家人的情感。闵子骞的后母虐待他,在这么冷的冬天,用芦花给他做衣服,根本不保暖,而两个弟弟的衣服用棉花做。结果闵子骞帮父亲驾车,冬天已经够冷了,驾车的时候冷风又吹得急,实在是冻得受不了,整个手僵掉了,就没把马车驾好。父亲很生气,用皮鞭抽他,结果把衣服弄破了,芦花飞了出来。父亲一看,非常气愤,就要把闵子骞的后母给休了。当时闵子骞心中只有这个家,有他的后母,有他的两个弟弟,也为他的父亲着想。于是他当下跪下来对父亲讲,父亲,万万不能把我的母亲赶走,“母在一子寒”,母亲在,多我冷一点而已;“母去三子单”,母亲不在,连我两个弟弟都要陪着我挨饿受冻。他的后母看到一个孩子念念都为她、为他的弟弟着想,“人之初,性本善”,就被这种至情至诚给感动了。
所以,今天我们的亲人对我们有不好的地方,我们要“恩欲报,怨欲忘”。比方说今天兄长对我们有不好的地方,身边的人说,你哥哥怎么不好,怎么对不起你了。这个时候我们讲, ……我们记得的都是哥哥的好,别人来离间,我们还讲哥哥的好,这个话一次、两次、三次……传到哥哥那里去,冲突、对立就化解了。其实人跟人在对立的时候,也知道自己有不妥当的地方,但就是拉不下这个面子。假如对方完全不计较,而且还是一样对我们付出,还是一样只记我们的恩德,这一份诚心就能够化解不愉快。
所以这里讲到我们侍奉父亲要明理。父亲与兄弟不和,父亲有过失,“为子者于此”,我们当孩子的看到这个情况,“所当婉转劝谕”。劝的时候当然也要“怡吾色,柔吾声”,也不能指责。“谕”就是劝到让父亲明白、明了。“以合其欢”,来让一家欢乐。“尤宜委曲弥缝,以补其阙”,有时候当晚辈的、当儿子的,常常到这些长辈的家里多关心、多照顾,这样也会弥补父母跟兄弟姐妹之间的缺憾。“若竟曰本父意而为之”,父亲本来就对他这个哥哥、弟弟不满,你顺着父亲的意思去做。“恐其父但一目击”,恐怕你的父亲假如看到你很凶,或者不恭敬地对待自己的兄弟。“无不歉然于中者也”,“中”就是内心,当下父亲也会觉得很惭愧、很不妥当。接下来是讲“上长长而民兴悌”。古代这些领导者,把教化人民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他们是天子,代老天照顾老百姓, 让百姓生活幸福。而人要生活幸福,得思想正确,得懂得孝悌、懂得做人,所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这个教学,首先要以身作则。我们看《三字经》里讲黄香九岁就懂得让父母“冬则温,夏则凊”。当时的地方官都很敏锐,看到好的榜样,赶紧报到皇帝那里,让天下人效法。皇帝赐给黄香八个字,叫“江夏黄香,举世无双”。天下人纷纷效法,黄氏的后代也全都以祖先黄香为榜样。我前不久到马六甲黄氏公会参加了一场讲座, 一看,黄香的后代都挺有福报的,脸很大,耳垂也很厚。为什么?“百善孝为先”。家道传下来,每个后代都想着要孝,哪有可能没福?曾国藩先生讲,只要孝悌传家,富贵可以达到八代、十代,一直绵延下去。黄香是汉朝人,离我们都几千年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