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2.09 3.8折 ¥ 58 全新
库存162件
作者(英)伯特兰·罗素 著,许雅蓉 译 文通天下 出品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22609614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9466186
上书时间2024-11-02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幸福之路》《心的分析》等,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罗素原本是个数学家,他进入哲学领域纯属意外,其哲学思想是在搞科学研究时领悟出来的。他创作《西方哲学史》,更是充满戏剧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素于1938年从英国前往美国谋生。其后,他受到哈佛大学的邀请,进行为期一年的讲学。然而,由于美国时局动荡,罗素不得不终止讲学,以致他几乎无法生存下去。而在此危难之际,罗素得到了巴恩斯基金会的救助,该基金会的创始人巴恩斯博士邀请他担任哲学讲师。这份工作持续了一年多,罗素的演讲深受人们喜爱。1945年,他的演讲稿被整理出版,而且非常畅销,这就是《西方哲学史》。
1950年,罗素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西方哲学史》令罗素名利双收,并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译者认为,《西方哲学史》如此成功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西方哲学史》问世之前,哲学书籍向来被人们贴上“晦涩难懂”的标签。而它的写作风格摆脱了学究气,既文采斐然,又通俗易懂。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大众读者愿意接触、学习哲学。
(2)阅读《西方哲学史》,犹如游览西方哲学画廊,目光所及之处无不五彩缤纷、活灵活现。而罗素这位学识渊博的讲师,则用活泼有趣的表述,令读者心领神会、意犹未尽。
(3)《西方哲学史》深度解读了近百位先哲的思想精华,清晰梳理了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还非常注重哲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囊括了历史、科学、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称得上是一部了解西方文化的入门书。
这样一部旷世奇作,能够推行它的中译本,无疑是一件美事。此次重译,已有商务印书馆全译本《西方哲学史》珠玉在前,这自然给译者提供了充分的参考。不过,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原著内容过于冗长,译者对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精简,以使其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翻译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此次重译,力求文字浅显、通俗,但难免有错漏不当之处,还盼读者朋友们不吝指正。
《西方哲学史》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的生活时代加以描述,从古希腊文明说起,分别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原子论者、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一直讲到逻辑分析哲学为止,在真相所能容许的范围内,充分展现了每一位大哲学家的毕生精髓,以此反映当时社会所共有的思想与感情。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既是西方思想解放和言论自由的见证人,也是当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他一生著述颇丰,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幸福之路》《心的分析》等。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卷一 古代哲学
篇 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
第01章 古希腊文明的崛起
第02章 米利都学派
第03章 毕达哥拉斯
第04章 赫拉克利特
第05章 巴门尼德
第06章 恩培多克勒
第07章 雅典与文化的关系
第08章 阿那克萨戈拉
第09章 原子论者
第10章 普罗泰戈拉
第二篇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第11章 苏格拉底
第12章 斯巴达及其影响
第13章 柏拉图思想的来源
第14章 柏拉图的乌托邦
第15章 柏拉图的理念论
第16章 柏拉图的不朽论
第17章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
第18章 柏拉图哲学中的知识与知觉
第19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20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第21章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第22章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第23章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第24章 古希腊早期的数学与天文学
第三篇 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古代哲学
第25章 希腊化时代
第26章 犬儒学派与怀疑派
第27章 伊壁鸠鲁学派
第28章 斯多葛主义
第29章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
第30章 普罗提诺
卷二 近代哲学
篇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01章 总论
第02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
第03章 马基雅维利
第04章 伊拉斯谟和莫尔
第05章 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宗教改革运动
第06章 科学的兴盛
第07章 培根
第08章 霍布斯及其著作《利维坦》
第09章 笛卡尔
第10章 斯宾诺莎
第11章 莱布尼茨
第12章 自由主义哲学
第13章 洛克的认识论
第14章 洛克的政治哲学
第15章 洛克对后世的影响
第16章 贝克莱
第17章 休谟
第二篇 从卢梭到现代
第18章 浪漫主义运动
第19章 卢梭
第20章 康德
第21章 19世纪的思潮
第22章 黑格尔
第23章 拜伦
第24章 叔本华
第25章 尼采
第26章 功利主义
第27章 马克思
第28章 柏格森
第29章 詹姆斯
第30章 杜威
第31章 分析哲学
《西方哲学史》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的生活时代加以描述,从古希腊文明说起,分别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原子论者、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一直讲到逻辑分析哲学为止,在真相所能容许的范围内,充分展现了每一位大哲学家的毕生精髓,以此反映当时社会所共有的思想与感情。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既是西方思想解放和言论自由的见证人,也是当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他一生著述颇丰,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幸福之路》《心的分析》等。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浪漫主义运动
从18世纪末直至现在,浪漫主义运动所特有的情感影响到了艺术、文学、哲学以及政治等诸多领域。这种影响难以定性,因为不仅有积极的影响,还有消极的影响。在早期,浪漫主义运动与哲学领域无关,但通过一个名为卢梭的人,浪漫主义运动很快与哲学产生联系。
虽然卢梭在某些方面只表现出已经存在的潮流趋势,但他仍是发起浪漫主义运动的个大人物。卢梭在学术和兴趣上都是民主主义者。在其生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作为一名流浪汉,在比他情况稍好的人的帮助下生活。然而,对于别人的照顾,他往往表现得忘恩负义,有时甚至让别人恨得咬牙切齿。作为流浪汉,卢梭自然会厌烦巴黎社交圈的各种束缚。因此,浪漫主义者跟他学会了轻蔑习俗束缚。
与卢梭忘恩负义的行为相反,浪漫主义者并非不道德。相反,他们的道德更真实,甚至真实到让人感到刺痛的地步。不过这两种道德有着截然不同的依据,前者的依据一直为大众认可。然而,从1660年到卢梭生活的年代,这段时期充满了战争的回忆。无论是法国、德国还是英国,都在进行宗教战争和内战。这些战争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混乱的局势、无处不在的危险、无政府主义者的热情、生命的重要以及为正义所做的牺牲。在此时大众看来,谨慎行事的人拥有的美德,冷静理智的人危险,有礼貌的人是防止野蛮习惯传播的好屏障。
但在卢梭的时代,许多人已经厌倦了谦逊、谨慎和小心,他们想要刺激。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让他们好好刺激了一回。1815年,法国政坛逐渐恢复平静,原本沉闷刻板的气氛再次笼罩人心。但这一次,除了保守党外,没有人愿意忍受。大革命前有许多人在思想上默认现状,与那时不同,现在人们的心态已经改变。
到了19世纪,对旧制度的反抗接连爆发。这些反抗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主义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反抗,资本家和无产阶级是这类反抗中工业主义的主体;另一类是浪漫主义的反抗,浪漫主义者放弃安宁和稳定,想要过一种充满激情的个人生活,因此他们的抵抗有时会变成反动甚至革命。在浪漫主义者看来,工业主义想方设法收敛钱财,而且经济组织和经济联盟也对个人自由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总而言之,工业主义是丑陋的。
浪漫主义者还支持民族主义,并通过民族主义进入政治领域。他们相信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自由和精神,如果国家领土与民族领土不重合,那么民族的自由和精神就会遭到破坏。在19世纪上半叶,革命好的借口就是民族主义。
了解浪漫主义者性情的好方法就是研究他们喜爱的小说。他们不喜欢普通而质朴的小说,这对他们来说太无聊了。他们喜欢关于恶魔鬼魂、没落贵族以及阴森城堡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角通常是炼金术士、魔法师、巫师、暴君、海盗等。这些故事宏大、空灵,充满恐怖和刺激,只有这样的故事才能激发浪漫主义者的灵感。菲尔丁和斯摩莱特都曾写过以平淡生活和普通人物为主题的小说,以抵制浪漫主义者的幻想。但在当时,这是注定要失败的。
浪漫主义虽然起源于卢梭,但它初是在德国形成规模。在18世纪末,德国的浪漫主义者还很年轻。年轻人有创造力,能接受新事物。那些不接受浪漫主义的人,终被天主教同化了自己的个性。德国的浪漫主义对后来的柯勒律治和雪莱也产生了影响。19世纪初,浪漫主义开始在英国传播。
从王政复辟到维克多·雨果,浪漫主义在法国的发展一直在延续。虽然浪漫主义在当时已经开始衰落,但其规模仍然宏大。在美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梅尔维尔、梭罗、爱默生和霍桑,其中前两位人物的作品中有着非常纯粹的浪漫主义,而爱默生和霍桑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就没那么强烈。总体来看,浪漫主义者更倾向于旧宗教,但在个人主义方面,他们更倾向于新教。在打破旧习俗和破坏旧制度方面,能让浪漫主义者能取得巨大胜利的国家都是新教国家。
浪漫主义者终失败,这并非因为他们不够热情,而是由于衡量热情的价值标准存在问题。他们崇尚和鼓励热情,只要爱足够强烈、足够浪漫、足够热情,就会被人们所欣赏,至于成功与否并不重要。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热烈和强烈的感情都是有破坏性的,比如怨恨、嫉妒、绝望、羞愤和受到不正当压抑的人的狂怒,以及鼓吹战争和对弱者的蔑视等。
浪漫主义观点的动人之处,是由人的本性和社会环境决定的。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群居,但人的本性总是孤独的,于是人们通过宗教和道德来约束自己,面对现实。为了将来,不得不违背本性,这是令人沮丧的。因此,当浪漫主义激起众人的热情后,人们就难以忍受来自宗教和道德的束缚了。人们纷纷摆脱束缚,享受人性解放后的自由,但他们没有注意到以后可能发生的不幸。
浪漫主义带给无政府主义者一个更大的错觉,他们认为自己就是神。真理和义务是对于同类而言的,而神不必遵守它们。同时,自己认为正确的就是别人的真理,自己的决定是别人的义务。按照本性独自生活,不工作而享受自由带来的快乐。自古以来,只有独裁者和疯子过着这种美好的生活。为什么我们不能?
我们所谓的情操,需要在孤独的本性、浪漫的热情和现实之间达成妥协。但热烈的恋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人们把热烈的恋爱看作是对充满束缚的社会的反抗,因此对其大加赞赏。但事实上,现实中的爱情很快就会成为一种社会约束。此时人们就会憎恶恋爱的障碍,障碍越大,恋爱越困难,这种憎恶也就越强烈。这就是为何人们会认为恋爱就是斗争。
根据上述说法,恋爱的对象,以及所有保持友好关系的对象,好都是另一个“自我”,这样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会无限亲密。现实中,存在血缘关系的人更接近“自我”,血缘越近的人之间代沟越小,因此引发近亲结婚。例如,托勒密的家族就是族内通婚。
对血统和民族精神的推崇,与反犹太主义之间关系密切。浪漫主义重视贵族的意见,同时崇尚热情,不重视交易,所以不重视商业和金融,他们因此反对资本主义。从本质上来看,这种反对不同于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反对。浪漫主义者反对资本主义,是出于对商业和金融的憎恶,也是由于他们讨厌的犹太人在资本主义中的权势变得越来越大的缘故。
浪漫主义运动将人的本性从社会道德的束缚和制约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浪漫主义的本质。社会道德的约束和制约大多没有好处,属于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然而,内心的热情一旦得到释放,就将变得不再受约束。浪漫主义运动崇尚个人自由,消除社会合作,这也使人们不得不面对无政府状态或独裁统治。浪漫主义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别人那里得到父母般的温情,但一旦他们发现“别人”也包括自己,就会格外愤愤不平。他们寻求温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变成仇恨和厌恶。人不是离开群体独自生活的动物,只要社会生活继续下去,道德的原则就不可能是自我实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