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7.95 5.2折 ¥ 54 全新
库存134件
作者熊丙奇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26023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4元
货号29447488
上书时间2024-11-02
序(版)
从2002年开始,我一直在为高三学生进行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工作。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咨询中我发现,有很多高中毕业生对自己怎样选择大学、怎样选择专业,心中完全没底,而且他们也说不出自己究竟有什么兴趣和爱好;还有的则干脆把填报志愿的事完全交给父母,自己好像局外人似的,等父母把志愿表填好之后自己签字即可。
在每次的讲座之后,都有同学告诉我,高中三年的学习都是只想着考出怎样的分数,只有模糊的目标——“考上大学”;如果再具体点,就是上一本线、二本线,对未来人生的发展并没有清晰的认知轮廓,以致到了毕业,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回头审视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则充满了遗憾。如果早几年就针对人生的发展、大学的要求来规划高中生活,安排高中时间,有可能高中会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如果时间倒流,确实“有可能”;可是,时间不可能倒流,人生不是验证性实验,不可以反复尝试。
这何止是高中学生!今天,就是不少大学毕业生,甚至一些职场人士,也很迷茫。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才开始思考自己想干什么、能做什么。媒体的调查显示,有超过30%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很后悔,而希望得到职业生涯规划指点的职场人士占比达到80%。这些其实与他们在成长中没有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得到相关的教育引导密切相关。据我所知,在美国,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就开始接触职业生涯规划,在老师的引导下设想未来干什么——这与我们询问孩子长大后想干啥有些类似,但不同的是,“想干什么”不是模糊的当解放军、做科学家,而是十分“具体”,“具体”到给每个学生每个职业的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岗位要求等信息,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并根据这一职业的要求设计自己的求学路径:上什么学校,选修什么课程。当然,美国的教育给孩子们充分的选择空间,中学即实行学分制,甚至可选修大学的课程,而不像我国中学,大家都得学习语数外,没有多大的选择空间,家长和老师看到孩子专心于高考科目之外的课程学习是心里“发毛”的。
尽管如此,教育环境也在逐渐改变,至少不是以前的坚冰一块。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自主招生改革的深入推进、境外高校内地招生受到追捧,让大家已经意识到,再按照单一的模式培养人才,不解放学生的思想与个性,不但有碍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有碍于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难以从人力资源大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在今天,只注重脚下、不仰望天空的人,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于中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意识、能力与技巧,将是必修的一课,其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不亚于高考科目——如果要界定高考科目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前者是“术”,后者是“道”。或许中学生的选择空间依旧有限,但如果懂得规划之道,则可如庖丁解牛,化解中学生活中的困惑,直面中学阶段的挑战。
为此,我们推出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一课程,不是向中学生谈空幻的大道理,也不是做无用的感慨或提出难以落地的建议,而是立足于中学生们所面对的现实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中学生们一起探讨、寻求成为一名优秀人才的现实路径。本书并不回避应试教育的话题,但却想在应试格局之下,告诉同学们如何把未来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或者更形象的说法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当然,我们期望国家的教育改革能把“夹缝”无限扩大,终给学生们一片广阔的天空和舞台。
熊丙奇
2010.1
立足现实,指导中学生如何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寻找成为一名优秀人才的现实路径。
职业生涯的规划,同高考一样,对中学生的人生有重要的意义。高中三年是中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三年的学习,不能光是以“考上大学”这个单一目标来引导学生。
除了专注高考科目的课程学习,学生自己应当对以后人生的道路有规划。高中生需要了解职业生涯的概念,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这本书,不对中学生空谈幻想,也不提难以实现的建议。
这本书,立足于中学生所面对的现实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回避应试的话题。
这本书,重在告诉中学生,如何把未来的主动权把握在手中,为自己的将来创造一个广阔的舞台。
熊丙奇
著名教育学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主编、编著、著作的书有:《天下无墙》《教育熊视》《中国教育的100份诊断报告》《走出一个时代的教育困惑》《步入大学》《成功宝典(从小学到大学)》《大学生创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八讲》等20种30余版次。曾为《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报专栏作者。2009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腾讯网联合评为“年度致敬之教育时评家”。2011年获评网易“年度教育时评家”,2014年被评为央广十大教育改革杰出人物。
讲 我们面对的高考:高考模式和人才要素
每个学生进入高中之后,都会问自己: 三年之后,我将去哪里?
高考是什么?
什么样的高中生才是人才?
高考模式下的人才标准是什么?
强基计划、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怎么选人才?
一、 传统高考的录取方式
二、 新高考的录取方式
三、 强基计划
四、 高职高专自主招生
五、 境外高校自主招生
六、 继续求学的多元途径
七、 传统高考模式下的人才评价标准
八、 “强基”“综评”模式的人才评价标准
九、 境外高校的招生评价标准
第二讲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大学专业与就业
我要读什么大学,我要选择什么专业,我的职业生涯是什么?
大学的教育到底是什么?
怎么看待大学专业的“冷”与“热”?
大学的专业与就业有怎样的关系?
一、 大学与学院
二、 大学专业划分
三、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讲 三足“鼎立”:社会视角的优秀高中生
我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吗?
我该做一个怎样的高中生?
一、 做一个有个性魅力的人
二、 做一个有兴趣的人
三、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第四讲 完善自我:核心能力与高中困境
我该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高中阶段,如何思考面对的困境?
我该如何走出学习和生活的困境?
一、 六大核心能力
二、 面临的困境与思考
第五讲 自主学习:高中学科学习规划
怎样确定高中学习目标?
怎样制订高中学习计划?
如何让学习更有效率?
一、 制订学习目标
二、 制订高中计划
三、 时间管理
四、 反馈与调整
第六讲 能力拓展:高中个性发展规划
怎么拓展自身能力,怎么规划自我个性发展?
怎样发展自己在学校内的能力?
怎样参加学生会?
怎样参与社会服务?
一、 校内能力拓展
二、 社会能力拓展
三、 自主空间
第七讲 一切皆有可能:高中成长的社会资源
资源整合意识,你有吗?
高中生可以利用哪些社会资源?
各类社会资源有哪些特点?
一、 学校是否决定一切?
二、 属于你的学习资源
三、 到大学去
四、 社会资源
第八讲 多元发展:高中后话题
高三了,毕业后我的选择是什么?
选择大学的原则有哪些?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一、 高考的多元选择
二、 大学的多元发展
后记
立足现实,指导中学生如何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寻找成为一名优秀人才的现实路径。
职业生涯的规划,同高考一样,对中学生的人生有重要的意义。高中三年是中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三年的学习,不能光是以“考上大学”这个单一目标来引导学生。
除了专注高考科目的课程学习,学生自己应当对以后人生的道路有规划。高中生需要了解职业生涯的概念,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这本书,不对中学生空谈幻想,也不提难以实现的建议。
这本书,立足于中学生所面对的现实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回避应试的话题。
这本书,重在告诉中学生,如何把未来的主动权把握在手中,为自己的将来创造一个广阔的舞台。
熊丙奇
著名教育学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主编、编著、著作的书有:《天下无墙》《教育熊视》《中国教育的100份诊断报告》《走出一个时代的教育困惑》《步入大学》《成功宝典(从小学到大学)》《大学生创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八讲》等20种30余版次。曾为《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报专栏作者。2009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腾讯网联合评为“年度致敬之教育时评家”。2011年获评网易“年度教育时评家”,2014年被评为央广十大教育改革杰出人物。
后 记
从2021年起,我国推进“双减”政策。“双减”的直接目标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根本的目的则是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此,不少高中学生、家长对在当前高考升学制度下,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充满疑虑。
这一方面需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努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而另一方面,则需要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化学业与生涯发展规划。简单来说,需要有温度的生涯规划教育,化解基础教育的“内卷”与焦虑。
有温度的生涯规划教育是全员化的。在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要求所有教师“全员化”参与,面向所有学生,指导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不是少数教师的事,而需要班主任、学科教师都参与其中。尤其是学科教师,要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科素养。做到这一点,也就实现了高中育人方式的转变,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兴趣发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专业兴趣、职业兴趣。对学生来说,也需要转变对学科学习的态度,不能只学学科知识,而需要通过学科学习,完善自我认知。
有温度的生涯规划教育是全过程的。新高考改革背景之下,一些学生理解的生涯规划教育,就是高一的选科规划,以及高三的升学规划、志愿填报,这是很片面的。生涯规划教育是体验式教育,贯穿于高中全过程。生涯规划教育,不是让学生掌握生涯规划的概念、大道理,而是要提高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决策能力与执行能力。为此,就必须重视体验,包括参加社会实践,投身社会公益,进行职业体验等等。可以说,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也就是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
有温度的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性化的。我国学生之所以“内卷”,是因为评价体系单一、成才模式不够多。甚至有学生和家长认为,根本无需进行什么规划,搞好学习、提高分数,进好大学就完事了。但是,怎么提高学业成绩,也是需要规划的,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更需要规划。近年来,高考“状元”进大学后对大学、专业不满意的不在少数,有的甚至选择退学再战高考,就说明进行个性化生涯规划,对每个学生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有多么重要。如果每个学生都有理性规划自己成长道路的意识,那么,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从盲目从众,与他人的比拼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做“好的自己”。
这也是我一直重视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原因。“双减”要取得实效,在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要让每个学生人生出彩,既要创造相应的环境,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熊丙奇
2022.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