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5.09 3.7折 ¥ 68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袁运录,袁泽宏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71711368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459174
上书时间2024-11-02
作者根据自身患口吃和强迫症多年,获得康复后的亲身体验,研究总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心理理论体系,并利用网络平台,现身说法,帮助许多有相同痛苦的人摆脱困扰,重拾信心,走上了康复之路。
本书正是根据作者大量咨询案例总结而成。全书系统阐述了强迫症发生的心理机制,颠覆了大众对强迫症的许多看法,揭示了强迫症久治不愈的真相,解析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疑惑。
作者根据自身患口吃和强迫症多年,获得康复后的亲身体验,研究总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心理理论体系,并利用网络平台,现身说法,帮助许多有相同痛苦的人摆脱困扰,重拾信心,走上了康复之路。
本书正是根据作者大量咨询案例总结而成。全书系统阐述了强迫症发生的心理机制,颠覆了大众对强迫症的许多看法,揭示了强迫症久治不愈的真相,解析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疑惑。
袁运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省级公安心理教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上饶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余干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副主任。1988年师从张景晖,开始研究心理学。2006年以来,以“恨若秋水”的笔名在网络平台发表上千篇有关神经症的研究和实践文章,并接受过上万人次各种心理困扰者的求助和垂询。2008年创立逆向心理学——秋水理论。代表作有:《口吃原理与康复》《情绪心理学》。
袁泽宏,心理科普作家,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矢志于心理咨询和心理知识的普及。
篇 强迫症原理
章 强迫概述 003
节 基本概述 003
第二节 强迫定义 004
第三节 强迫症研究和治疗简史 005
第二章 强迫症状 008
节 外显症状 008
第二节 伴随症状 010
第三节 心理症状 010
第三章 条件反射 017
节 建立反射 017
第二节 反射信号 017
第三节 泛化现象 018
第四节 强迫拐点 019
第四章 心理阴影 021
节 面临压力 022
第二节 认知态度 023
第三节 心理阴影 025
第五章 强迫思维 027
节 基本概述 027
第二节 强迫预感 028
第三节 强迫意向 029
第六章 强迫症分类 031
节 轻重分类 031
第二节 阶段分类 032
第三节 表现分类 032
第四节 关注分类 033
第七章 强迫形成 035
节 器质性原因 035
第二节 功能性原因 036
第三节 习惯性原因 038
第八章 强迫机理 040
节 两脑博弈 040
第二节 情感泛滥 042
第三节 错误思维 043
第四节 正常生理 046
第九章 强迫恶化 048
节 案例分析 048
第二节 知道强迫 052
第三节 介意强迫 053
第四节 注意强迫 054
第五节 寻找强迫 054
第六节 对抗强迫 054
第七节 自我诊断 055
第八节 因果循环 055
第十章 恶化的核心 058
节 初原因 058
第二节 知到不知 059
第三节 过度内倾 060
第四节 苛求完美 062
第五节 错误认知 063
第六节 心理障碍 064
第十一章 认知扭曲 065
节 基本论述 065
第二节 前期认知 066
第三节 中期认知 067
第四节 后期认知 068
第五节 思维僵化 069
第六节 不当评价 070
第七节 认知错位 072
第十二章 病态性强迫 076
节 预期性强迫 076
第二节 反习惯强迫 079
第三节 反射性强迫 080
第十三章 强迫症特征 082
节 痛苦性 082
第二节 周期性 084
第三节 多变性 088
第四节 共有性 093
第十四章 强迫的强迫 094
节 “迫前”折腾 094
第二节 “迫中”对抗 098
第三节 “迫后”纠结 099
第十五章 强迫症患者的逃避 104
节 逃避概念 106
第二节 逃避场景 107
第三节 逃避原因 110
第四节 逃避利弊 111
第五节 逃与不逃 112
第十六章 认知误区 114
节 强迫症是一种习惯吗? 114
第二节 强迫症受遗传基因决定吗? 116
第三节 强迫症究竟是什么病? 119
第四节 强迫症的“标”与“本” 121
第二篇 强迫症治疗
第十七章 强迫症因果关系 129
节 基本概述 129
第二节 因果偏见 130
第三节 问题归因 131
第四节 思想问题 133
第五节 大禹治水 137
第六节 治疗误区 140
第十八章 张景晖疗法 143
节 心病心药医 143
第二节 认知是根本 145
第三节 批判是良药 147
第四节 允许是关键 152
第五节 允许有误区 153
第六节 允许的思考 154
第十九章 治疗实施 159
节 面对现实 160
第二节 分析病情 161
第三节 制订方案 163
第四节 解脱之道 166
第五节 道法自然 167
第二十章 放松术 170
节 基本原理 170
第二节 呼吸松弛法 171
第三节 肌肉松弛法 172
第四节 音乐放松法 173
第五节 自我暗示法 174
第六节 倾诉放松法 176
第二十一章 脱敏术 177
节 基本概述 177
第二节 基本方案 178
第三节 突破动力 180
第二十二章 解决方案 182
节 预警时间 183
第二节 预防措施 184
第三节 预感问题 185
第二十三章 强迫症的思考 186
节 我的强迫故事 186
第二节 我的不同观点 187
第三节 不要轻言病愈 188
第四节 强迫症乃记忆 190
第五节 关于第三信号 191
第六节 堵是强迫之源 194
第七节 迂回才是上策 195
第二十四章 治疗误区 198
节 如果长期不发生强迫,强迫症会好吗? 198
第二节 修行就能治好强迫症吗? 199
第三节 故意强迫能治好强迫症吗? 202
第四节 强迫症的治疗一定要暴露强迫吗? 203
第五节 一定要改造性格吗? 206
第六节 为什么找不到自信? 208
第七节 为什么强迫症会越“治”越严重? 209
第八节 “无为而治”是消极等待吗? 211
第九节 强迫症“治”好了,怎么还会复发? 212
第三篇 强迫症康复之路
第二十五章 康复五原则 217
节 巩固防线 218
第二节 “迫前”不折腾 226
第三节 “迫中”不对抗 233
第四节 “迫后”不纠缠 235
第五节 抚平心伤 240
第二十六章 康复标准 248
节 泰山之巅 248
第二节 康复定义 248
第三节 根治标准 249
第二十七章 康复误区 256
节 科学与谬论并存 256
第二节 缓解症状与减轻压力 260
第三节 藐视与重视矛盾吗? 263
第四节 不治自愈的途径 265
第五节 “坏人”不会患强迫? 267
第六节 心理问题与“三观” 270
第七节 走出“方法”的迷宫 271
第八节 如何处理“三我” 276
第二十八章 问题释疑 279
节 关于认知 279
第二节 关于突破 292
第三节 关于疗愈 295
第二十九章 案例展示 307
节 强迫自我疗愈之路 307
第二节 如何才能接纳强迫 308
第三节 强迫思维咨询记录 317
第四节 穷思竭虑如何自救 320
第五节 如何控制胡思乱想 323
第六节 怎样转移注意力 324
第七节 再次陷入强迫 326
第八节 强迫思维二十年 327
第九节 如何面对洁癖的妈妈 333
第十节 强迫症调适 335
第十一节 如何与洁癖症的老公相处 352
第十二节 强迫症实战咨询之道 360
第十三节 强迫症:攻心为上 366
第十四节 强迫性焦虑 370
第十五节 我这是强迫症吗? 375
第三十章 作者寄语 380
节 固本强身是根本 380
第二节 评价强迫为祸手 381
第三节 “迫前”转移显奇效 382
第四节 “迫后”允许更重要 384
第五节 无中创有定乾坤 385
第六节 不如意事常八九 387
第七节 胸怀坦荡天地宽 389
第八节 大智若愚 391
第九节 一进一退乃人生 392
第十节 淡泊名利乐逍遥 393
第十一节 “迫”海无边,回头是岸 395
出版后记 397
作者根据自身患口吃和强迫症多年,获得康复后的亲身体验,研究总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心理理论体系,并利用网络平台,现身说法,帮助许多有相同痛苦的人摆脱困扰,重拾信心,走上了康复之路。
本书正是根据作者大量咨询案例总结而成。全书系统阐述了强迫症发生的心理机制,颠覆了大众对强迫症的许多看法,揭示了强迫症久治不愈的真相,解析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疑惑。
袁运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省级公安心理教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上饶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余干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副主任。1988年师从张景晖,开始研究心理学。2006年以来,以“恨若秋水”的笔名在网络平台发表上千篇有关神经症的研究和实践文章,并接受过上万人次各种心理困扰者的求助和垂询。2008年创立逆向心理学——秋水理论。代表作有:《口吃原理与康复》《情绪心理学》。
袁泽宏,心理科普作家,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矢志于心理咨询和心理知识的普及。
人类自从拥有了思维,就衍生了强迫的问题,也就有了对强迫症的探索。先研究强迫症的不是别人,而是强迫症患者自己。尽管人们对强迫症的许多生理、机理尚不确定,但各种疗法层出不穷。
纵观强迫症研究史,人们开始都是把强迫症当作某种生理疾病来治疗的。因此有人试图用药物、穴位针灸等疗法来治疗,但强迫症不是器质性的病变,这些疗法当然没有根治的效果;也有人试图采用太极、气功、瑜伽、打球、游泳、跑步等运动疗法来提高生理机能,但由于强迫症不是生理机能的问题,这些疗法的治疗结果同样不太理想。
虽有研究者认识到强迫症与心理压力有关,也会使用一些心理暗示和减压的疗法,如鼓励、催眠、音乐、冥想、正念,等等,但作用也不能持久。
继森田疗法之后,日本学者吉本伊信创立了内观疗法。他借用中国儒释道的思想和“观察自省”的方法,以达到自我修养或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然而这些被人看好的疗法,却因无法改变强迫症的病灶而收效甚微。
近30年来,在计算机、神经影像和基因标记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科学家们开始“近距离”观察强迫症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
一些研究人员声称发现了一种引起强迫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基因变异,不少研究者把强迫症归因于某种生理缺陷或遗传基因的假设,但这一假设并不科学。
人类的许多想法或行为都是后天形成的,怎么会是先天的原因呢? 假如真的是遗传或生理上的缺陷,强迫症的表现就不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实际上,强迫症患者在许多场合都不大会出现强迫,他们大多只是在某些熟悉的或者特定的情境才会出现强迫,因为他们曾在这些情境中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强迫。这些都不可能通过遗传而来。
现代人普遍认为强迫行为只是一种坏习惯的延续,只要把这些不良习惯改掉了,强迫症就好了,心理压力和出现强迫的各种怪异行为也会随之消失。
许多研究者也认为,原生家庭问题、强迫症状、强迫现象以及现实压力,才是强迫症的根源。毋庸置疑,如果没有原生家庭问题和现实压力, 没有强迫症状和由此导致的生活、工作受损,就没有强迫症患者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但有原生家庭问题和现实压力,有强迫症状或强迫现象存在的人,未必一定就有强迫的心理问题(简称“强迫心理”)。
我采访过许多人,他们也有原生家庭问题,也面临着生活的各种压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强迫或所谓的强迫现象,有的甚至每天都会出现强迫,也常常因此导致各种现实压力。但在他们看来,上述的各种压力和强迫现象都是正常的,绝不会因此产生强迫的心理问题。虽然有许多强迫症患者,出现的强迫现象极少,但由强迫现象导致的心理压力却非常大。
这说明,强迫现象与强迫心理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
这不是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由于错把现象当本质,才会拼命地去消灭现象,而强迫现象就像韭菜一样——越割越长。
强迫现象之所以逐渐加重,不正是强迫症患者拼命想改却又改不掉的矛盾和焦虑心情所致的吗?世上哪有越改越严重、越改越痛苦的习惯? 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强迫症是因为过于胆小、要求过高、追求完美等心理原因或性格缺陷造成的,只要改变性格,敢于面对就可以成功消灭强迫了。结果出现了一些违反人性的所谓的暴露法,把强迫症患者逼到了痛苦的深渊。
大脑就像一面镜子,客观刺激投射每个人的大脑中所产生的影像都是不同的。显然,决定影像差异的不是刺激本身,而是人脑的功能——思维和认知。
同样的强迫、同样的打击,有的人介意,有的人不介意,这取决于认知。一个人可以形成仇恨,但若长期背负仇恨不放,一定是认知出现了问题。如果强迫症久治不愈,应该反省自己的主观思想。强迫症所谓的生理异常,其实是人的神经系统受到超限压力所导致的功能紊乱的现象,强迫症的先天遗传和器质性病变一说,并无科学依据。
所谓超限压力,往往不是来自客观刺激本身,而是来自强迫症患者的感觉和态度。强迫症的背后隐伏着思想与情感的残酷斗争,或者说,强迫症的实质是对强迫的恐惧和反强迫。这也是强迫症的心理障碍,而错误认知则是形成心理障碍的核心。
迄今为止,强迫症研究者仍然徘徊在“生理论”“习惯论”“心理论”之间,强迫症因此被称为世界性难题。
本书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探索强迫症的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试图解开这道科学难题。
为了便于叙述和理解,本书把大脑中主管人的思想、思维、语言、理性、逻辑、分析和方向等功能的部分统称为思维脑;把主管人的情感、本能、欲望、记忆和动力等功能的部分统称为情感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