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和动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名词和动词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57.42 6.8折 85 全新

库存3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沈家煊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3632

出版时间2016-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85元

货号29378897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从2007年开始,我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汉语里名词和动词的关系谈一种新的看法,由此又引申出一些其他看法,一共有十来篇。这些文章分散在不同的刊物上,因为查找不便,也不利全面的了解,许多读者建议写成一本书来论说。再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前后论述的重点不一样,甚至后来的看法对先前的看法有局部的修正,因此也有必要把讨论的内容系统化。虽然商务印书馆早已约稿,经过两年有余的策划和写作,反复修改和调整,总觉得还有需要补正和改进的地方,所以一直拖延没有交稿。再一想,这样做下去是没有底的,早点出版跟读者见面也好,可以早点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在以往七八年的时间里,收到许多对这种新看法的反馈信息,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有理解的也有不理解的,这些意见大都很有用,促使我作进一步的思考和反思,对论证的重点和表述的方式加以调整和改进,书中也尽量针对听到的批评意见作出应该有的回应。
  关于书名,起初曾想用《汉语里的名词和动词》,后来决定就用《名词和动词》,因为全书关于汉语名动关系的论述不是只在讲汉语词类的特点,而是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参考系来观察其他的语言。
  过去发表过的相关文章在书末尾的参考文献中用*号标出,书中一般不再一一引用,个别内容与过去不一致的地方以此书稿为准。跟本书的观点一致,行文中虚字“de”(的/地)除例句和引文一律写作“的”,免去有时候难以选择的烦恼,而不致影响文意的理解。



导语摘要

《名词和动词》,作者沈家煊。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对汉语词类问题的Z新思考,同时也是其一生研究成果的总结性著作、集大成者。从《马氏文通》开始,中国的语言学领域一直向西方借鉴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中国的语言学界要摆脱印欧语的研究框架、寻找汉语自身的特点,做起来殊为不易。本书则成功摆脱印欧语眼光的束缚,对一些基本的、传统的观念做了大胆的改变。作者从汉语事实出发,指出汉语里名词和动词的性质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印欧语的名词和动词,提出“名动包含说”,动词作为名词的一个次类是“动态名词”。接下来的章节,作者尝试用这一学说解决汉语语法学界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名动词”的问题,违背“中心扩展规约”和“并列条件”的问题,“类无定职”和兼类词的问题,补语和状语的界定问题,等等。同时把汉语置于世界语言的范围内,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母语的认识,也对加深对其他语言的认识有所帮助。后,作者把 “名动包含说”置于语言学之外的更广阔的背景下来讨论,论述了“名动分立”和“名动包含”各自的哲学背景,并把这些新的认识结合起来,对整个汉语语法体系的革新做出一个初步的构想。



作者简介

沈家煊(1946— )著名语言学家,上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哲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前任所长(1999—2009)、国际汉语学会会长、南开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和荷兰莱顿大学进修语言学。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国际《话语研究》杂志(Discourse Studies)咨询编委,《东亚语言学报》编委。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研究领域包括英汉比较语法、语法理论、汉语语法的语用和认知研究、口误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等。国内外发表论文、综述、书评等数十篇,主要有《“有界”与“无界”》、《英汉介词对比》、《口误类例》等,专著《不对称与标记论》,主要译著《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现正从事基础理论课题“认知语法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主持社科院重大科研项目“现代汉语口语语料库”。



目录

绪论 一抛一捡之间
第1节 “名动包含说”的要义
第2节 以“简洁”为准则
第3节 继续摆脱印欧语观念的束缚
第4节 从语言世界看汉语
第5节 “名动包含说”的好处
章 后退没有出路
第1节 摆脱印欧语束缚的重要一步
第2节 必须澄清的几个问题
2.1 关于动词做主宾语
2.2 关于“以词组为本位”
2.3 关于“名词一动词”连续统
第3节 形式类的分与合
3.1 “同形合并”原则
3.2 英语“V-ing形式”的分合
3.3 汉语“动名词”的分合
第4节 关于新的“三层制”
第5节 覆盖而不是推翻
第二章 正视存在的问题
第1节 名词的界定问题
第2节 “名动词”问题
2.1 范围难以确定
2.2 体系不一致
第3节 “中心扩展规约”和“并列条件”
3.1 违背“中心扩展规约”
3.2 违背“并列条件”
第4节 “类无定职”的问题
第5节 “兼类词”的问题
第6节 还有一些问题
第三章 汉语是“名动包含”格局
第1节 汉语和印欧语差异的ABC
第2节 名词和动词的“偏侧分布”
第3节 两种标记类型——“无标记”和“未标记”
第4节 从“零句说”到“名动包含”
第5节 重叠和“大名词”
第6节 “的3”和伊朗语言的EZ
第7节 他加禄语的“动词”
第四章 “实现关系”和“构成关系”
第1节 “指称”和“述谓”作为初始概念
第2节 “实现关系”和“构成关系”
2.1 “实现性隐喻”和“构成性隐喻”
……
第五章 名词和动词的不对称
第六章 谓语的指称性
第七章 “补语问题”和“状语问题”
第八章 “之”和“都”的个案
第九章 汉语、汤加语、拉丁语
第十章 “是”“有”大分野
第十一章 “单双区分”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二章 “标记颠倒”和包含格局
结篇 语法研究的破和立
附录
参考文献
主题词索引
语言(方言)索引
Abstract(英文摘要)



内容摘要

《名词和动词》,作者沈家煊。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对汉语词类问题的Z新思考,同时也是其一生研究成果的总结性著作、集大成者。从《马氏文通》开始,中国的语言学领域一直向西方借鉴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中国的语言学界要摆脱印欧语的研究框架、寻找汉语自身的特点,做起来殊为不易。本书则成功摆脱印欧语眼光的束缚,对一些基本的、传统的观念做了大胆的改变。作者从汉语事实出发,指出汉语里名词和动词的性质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印欧语的名词和动词,提出“名动包含说”,动词作为名词的一个次类是“动态名词”。接下来的章节,作者尝试用这一学说解决汉语语法学界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名动词”的问题,违背“中心扩展规约”和“并列条件”的问题,“类无定职”和兼类词的问题,补语和状语的界定问题,等等。同时把汉语置于世界语言的范围内,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母语的认识,也对加深对其他语言的认识有所帮助。后,作者把 “名动包含说”置于语言学之外的更广阔的背景下来讨论,论述了“名动分立”和“名动包含”各自的哲学背景,并把这些新的认识结合起来,对整个汉语语法体系的革新做出一个初步的构想。



主编推荐

沈家煊(1946— )著名语言学家,上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哲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前任所长(1999—2009)、国际汉语学会会长、南开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和荷兰莱顿大学进修语言学。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国际《话语研究》杂志(Discourse Studies)咨询编委,《东亚语言学报》编委。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研究领域包括英汉比较语法、语法理论、汉语语法的语用和认知研究、口误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等。国内外发表论文、综述、书评等数十篇,主要有《“有界”与“无界”》、《英汉介词对比》、《口误类例》等,专著《不对称与标记论》,主要译著《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现正从事基础理论课题“认知语法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主持社科院重大科研项目“现代汉语口语语料库”。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