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练式父母 : 教育从心开始,好父母就是好教练
  • 教练式父母 : 教育从心开始,好父母就是好教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练式父母 : 教育从心开始,好父母就是好教练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7.76 4.8折 58 全新

库存4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政隆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20819541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9389892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自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教育领域的博主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针对孩子成长的种种问题,大家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似乎每个人都是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其实,这里面鱼龙混杂,发出来的视频质量也良莠不齐,很多人的教育观念更是令人不敢苟同。而且很多人为了带货,为了流量,会专门说一些能引起父母共鸣的话,扎人的心窝子,给人制造育儿的焦虑感。对此,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被动地钻入教育的误区,从而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呢?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识别和规避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呢?下面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个探讨。
   关于教育的概念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而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也说过:“教育就是要把心灵从‘自我’的有限的能量中解放出来。”
   由此可见,教育不是让孩子认识几个字、会背几首古诗、会做几道数学题那么简单,教育的本质是解放孩子的心灵、唤醒孩子的天性。有了这样一个理念以后,我们的教育就要从“心”开始,我们要做好孩子心灵的引路人。具体来说,我们需要透过种种现象洞察孩子的内心需求以及情感模式,也需要通过引导、夸奖、鼓励、理解等方式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我们还需要通过种种教育方法根除孩子思想的“顽疾”,美化孩子的心灵花园,帮助孩子构建健全的人格品质等。
   当然,以上种种只是泛泛而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本书会向大家详细说明和介绍。
   本书将心理学知识与亲子教育紧密融合,它可以帮助父母很好地建立与孩子内心的连接。此外,为了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摒弃了枯燥无味的教育理论,专门收集和采用了大量鲜活的故事、事例。这些故事和事例有些是名人教育的案例,也有些是发生在普通大众身上的故事,还有一些是摘自新闻媒体的作品。读了这些故事、事例,相信大家会收获很多耳目一新的教育启示。
   另外,本书介绍了很多的教子难题,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相信大家读过本书之后一定会收获满满的育儿干货,从而变成引领孩子成长的“好教练”。



导语摘要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自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教育领域的博主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关于教育的概念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本书将心理学知识与亲子教育紧密融合,它可以帮助父母很好地建立与孩子内心的连接。此外,为了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摒弃了枯燥无味的教育理论,专门收集和采用了大量鲜活的故事、事例。这些故事和事例有些是名人教育的案例,也有些是发生在普通大众身上的故事,还有一些是摘自新闻媒体的作品。读了这些故事、事例,相信大家会收获很多耳目一新的教育启示。



商品简介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自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教育领域的博主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关于教育的概念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本书将心理学知识与亲子教育紧密融合,它可以帮助父母很好地建立与孩子内心的连接。此外,为了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摒弃了枯燥无味的教育理论,专门收集和采用了大量鲜活的故事、事例。这些故事和事例有些是名人教育的案例,也有些是发生在普通大众身上的故事,还有一些是摘自新闻媒体的作品。读了这些故事、事例,相信大家会收获很多耳目一新的教育启示。



作者简介

宋政隆:
   中国管理科学院商学院副院长
   宇生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企业管理类专业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商业底层逻辑、管理原理及实践、集团公司战略规划、个人成长设计、人生规划,先后为近千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过专业咨询。
   已出版图书:《商业的本质》《管理的原点:让管理回归本质》《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个人合伙时代》《好人生是设计出来的》。



目录

章  教练式父母的入门课:破译孩子内心的秘密
   从孩子言行探视其内心世界 / 2
   孩子的眼睛会“说话” / 6
   利用兴趣爱好拓展孩子的心灵空间 / 10
   从“不听话”中探索孩子的心理需求 / 14
   破译孩子成绩表象背后的心理密码 / 18
   扮演一个启发者的角色 / 22
   懂得共情的父母更容易读懂孩子 / 25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安全感 / 30
   沟通——走进孩子内心直接的方法 / 34
   了解儿童常见的五大心理特点 / 38
   为人父母课:守好孩子隐私 / 42
第二章  根治思想“顽疾”,做孩子心灵的“美容师”
   用爱和鼓励疗愈孩子的自卑心 / 46
   做好这三点,轻松化解孩子的“孔雀心态” / 50
   三种错误做法惯出孩子的“玻璃心” / 54
   缓解孩子焦虑的六个攻略 / 57
   当心!你的无私养出孩子的自私 / 61
   别把孩子的目中无人当真性情 / 66
   孩子任性胡闹,记住“四个不要” / 69
   孩子出现嫉妒心理,高情商家长这样做 / 73
   揭开孩子说谎的心理“面纱” / 77
   “系统脱敏法”——搞定孩子社交恐惧症的事 / 81
第三章  构建健全人格,美化孩子的心灵花园
   做好这几件事,让孩子成长为有孝心的少年 / 86
   比成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 90
   在孩子心中播下同情的种子 / 93
   让善良之花开满孩子的心头 / 96
   培养孩子“犯错道歉”的意识 / 100
   宽容——孩子成功人生的奠基石 / 105
   孩子养成诚信品格的四个建议 / 109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勇敢不能缺席 / 113
   培养孩子乐观品质的四个要点 / 118
   爸妈常做这几件事,孩子坚强有韧性 / 122
   培养孩子的利他思维 / 125
第四章  激发孩子潜力,从孩子的心理教育开始
   为孩子安装“高性能引擎”——进取心 / 130
   点燃孩子心中那把求知的火 / 134
   目标——孩子疲惫时的一味“强心剂” / 137
   鼓励孩子多些想象力 / 141
   自律的孩子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 / 145
   思考力——强健孩子心灵的一柄利器 / 151
   耐心专注的孩子人生才有后劲 / 155
   兴趣——唤醒孩子内心驱动力 / 160
   简单几招帮助孩子摆脱依赖心理 / 163
   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成就孩子 / 167
   帮孩子卸下心理包袱 / 170
第五章  自练内功,成为教练式父母的几个核心能力
   学会正确爱孩子是教育的前提 / 174
   教练式父母的基本标准——尊重孩子 / 178
   情绪稳定是父母的必修课 / 182
   善于倾听,给孩子一种他被理解的感觉 / 186
   教你五个花式夸孩子的窍门 / 190
   解锁批评孩子的正确姿势 / 193
   好的家庭教育从理解孩子开始 / 197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高级的教养 / 200
   保持自我成长是爱孩子的好方式 / 203
   做成功的父母——从信任孩子开始 / 206



内容摘要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自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教育领域的博主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关于教育的概念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本书将心理学知识与亲子教育紧密融合,它可以帮助父母很好地建立与孩子内心的连接。此外,为了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摒弃了枯燥无味的教育理论,专门收集和采用了大量鲜活的故事、事例。这些故事和事例有些是名人教育的案例,也有些是发生在普通大众身上的故事,还有一些是摘自新闻媒体的作品。读了这些故事、事例,相信大家会收获很多耳目一新的教育启示。



主编推荐

宋政隆:
   中国管理科学院商学院副院长
   宇生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企业管理类专业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商业底层逻辑、管理原理及实践、集团公司战略规划、个人成长设计、人生规划,先后为近千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过专业咨询。
   已出版图书:《商业的本质》《管理的原点:让管理回归本质》《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个人合伙时代》《好人生是设计出来的》。



精彩内容

章  教练式父母的入门课:破译孩子内心的秘密

   从孩子言行探视其内心世界
   俗话说:“言为心声,行为心表。”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里藏着他的思想感情。我们作为家长,要想探知孩子的内心世界,可以从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开始。
   通常来说,孩子们会通过以下几种特殊的“语言”告诉家长他们内心的想法。
   ,时刻追着大人。
   很多低龄的孩子经常喜欢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跑,就好像大人的小尾巴一样。对于这种被“跟踪”的行为,很多家长表示不满,有的甚至厉声呵斥孩子:“你这样跟来跟去,我还怎么干活?”
   其实大家只是看到小跟屁虫们带来的麻烦,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对于稚嫩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内心有情感方面依赖他人的需求,在这种心理需求的支配下,他们总喜欢寸步不离地跟着自己的爸爸妈妈。
   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无情地甩开缠人的孩子,而是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多给予他们一些关注的目光和爱意的表达,以此满足他们情感依赖需求,这样才能保障他们的心理成长不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第二,故意捣乱。
   在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中有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名叫蒋思远,这个孩子是名副其实的“小魔头”。妈妈煞费苦心地买了练习册让他好好做题,转眼间,练习册就被他折成了纸飞机;到培训机构上课,他上蹿下跳,搞得班级不得安宁,其他家长群情激愤,后老师不得不把他从尖子班调到了普通班;在幼升小的节骨眼上,爸爸妈妈好不容易托关系请到一位说得上话的老师,他却拿水枪喷了老师一脸水,弄得他的父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在现实生活中,像蒋思远这样活泼好动、故意调皮捣蛋的孩子比比皆是。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外界表达着内心的诉求。一般来说,孩子会捣乱通常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故意制造出一些大动静,以此获得父母的关注;二是内心充满了好奇,总想做点“出格”的事情,一探事物的究竟,比如把玩具的零件一个个地拆卸下来,看看玩具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三是看到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嫉妒心理作祟,故意捣乱,搞破坏。
   所以,故意捣乱只是孩子的表象,家长要做的是透过这些表象探寻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对症下药,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第三,存在攻击性行为。
   很多时候,孩子喜欢用踢、打、咬、推搡等方式攻击他人。这些攻击性行为一般发生在其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并且此类行为在3—6岁的孩子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孩子之所以有攻击性行为,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发泄某种负面的情绪,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为了博得他人的关注。当然了,如果孩子长期浸泡在暴力环境中,也有可能学习和模仿攻击性行为。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首先应该仔细分析孩子当时所处的特定情境,然后根据情境揣摩孩子的内心需求,并且理智、客观地加以引导,从而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
   第四,喜欢模仿别人。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模仿别人的习惯,比如看着别人的握笔姿势新奇,自己也会偷偷模仿一下;看见别人背诵课文的时候摇头晃脑,自己也想尝试一下;看见爸爸刮胡子、妈妈抹口红,自己也想趁人不注意刮一刮、抹一抹。
   其实这些是很正常的行为,孩子通过这种模仿行为可以有效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更有利于他们理解他人的情感。所以,家长对此不必过于担心。
   另外,孩子之所以喜欢模仿别人,除了自主意识较弱、依赖心理较强之外,还有从众心理支配的原因。孩子模仿和追随他人的行为可以使其更好地获得他人的认可,更快地融入集体,从而满足其需求安全感的心理。
当然,孩子的心理活动并不仅仅通过以上几种行为方式表现出来,除了肢体动作和行为方式,家长也可以通过揣摩孩子的语言特点,探知其内心的世界。
   ,语速。
   孩子的语言速度可以很好地折射其内心的变化,家长可以通过孩子说话的快慢来判断其当时的心理状态。比如,一个平时活泼开朗、滔滔不绝的孩子突然间说话慢慢吞吞、闪烁其词,说明他可能藏着心事,或者做错了某件事情底气不足。而如果孩子说话的速度比平时加快不少,那么说明他内心可能很认可父母提出的某个观点,或者对某件事情很感兴趣,抑或是想迫切地向父母讲述一件引以为傲的事情,以求得父母的表扬和鼓励。
   第二,音调。
   孩子的心态不同,其说话的音调高低也不同。比如,当他意识到自己犯错之后内心是充满愧疚的,所以说话的时候也是细声细气,跟蚊子哼哼一样,声音非常低。但是当他做错事情不承认时,就会大声辩驳,以证“清白”,因为在他看来,大嗓门可以更好地凸显自己的气势,激烈的反抗可以更好地掩盖自己的过失。
   再比如,当孩子想满足某个要求而没有得到父母的应允时,他说话的音调也会由低到高,后演变为大声哭诉。在此过程中,孩子的委屈、急躁、不满等情绪通过音调的变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