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评传(全三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杜甫评传(全三册)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72.13 5.2折 328 全新

库存268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贻焮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1682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28元

货号29378739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著名学者陈贻焮先生的力作,共三卷一百多万字,被公认为“当代杜诗学中的一座丰碑”。全书以杜诗编年为经,以同时代的历史记述与后代重要的杜诗注解为纬,以评带传,考、论相辅,既通脱恣肆又细针密线地为读者复原了杜甫高才大志、仁厚爱民却又颠沛流离、命途多舛的一生:其诗艺的精湛与精神的丰瞻如何在盛唐因安史之乱骤然衰败的历史危局中绽放光辉并绵延久远,成为一代诗圣。

诚如葛晓音先生所言:“(《杜甫评传》)尽可能设身处地,从理解一个人的角度出发,把古人还原成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中的人:像修复一个打碎了的古董花瓶那样,完整地展现作家的生活背景和时代风貌”,因而,本书既涉及了杜甫所遭逢的各种生活际遇、人事悲欢、政治动荡、百姓苦难,以及山川地貌和风俗世态;也大量铺陈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性情面相和体己达物。杜甫用诗歌承载的个人、时代与历史,作者将其完整、细腻且活泼泼地翻译和诠释了出来,如一部以杜甫为主人翁全景书写大唐由盛转衰的史诗,可谓长歌当哭、荡气回肠。



作者简介

陈贻焮(1924-2000),字一新,湖南省新宁县人。194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先修班,次年入中文系,1953年夏毕业,留系任教,并随林庚先生进修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1983年任教授,1986年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诗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王维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积毕生之力创作《杜甫评传》上、中、下三卷,于1982年和1988年出版,为20世纪杜甫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之作;著有《唐诗论丛》《论诗杂著》,选编《王维诗选》《孟浩然诗选》等,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等,参编《中国小说史》《中国历代诗歌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等;古典诗词创作有很高造诣,作品结集为《梅棣盦诗词集》。


 



目录

上 卷


 


序一  林庚


序二  傅璇琮


作者自识


 


章  “未坠素业”的家世


一、远祖的功业


二、祖父的文学


三、几个奇特的亲族中人


 


第二章  童年琐事


一、杜母小议


二、绮丽的童年回忆


三、凤凰——诗人的“图腾”


四、“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第三章  壮游


一、“太平盛世”和“太平天子”


二、盛唐漫游之风盛行


三、首游郇瑕和吴越之行


四、“忤下考功第”和“放荡齐赵间”


五、归筑陆浑庄


六、“二年客东都”


 


第四章  续壮游


一、“心雄万夫”的奇人


二、“亦有梁宋游”


三、“方期拾瑶草”


四、“坡陀青州血”


五、“东蒙赴旧隐,尚忆同志乐”


 


第五章  “应诏”前后


一、一个“口蜜腹剑”的宰相


二、一次“野无遗贤”的考试


三、初来长安时的交游


四、“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第六章  旅食京华


一、“汉皇重色思倾国”


二、缘椒房而至相位的杨国忠


三、彷徨的“白鸥”


四、献三大礼赋的前前后后


五、“才士汲引难”!


六、“率府且逍遥”


 


第七章  续旅食京华


一、两游何园


二、几首陪宴诗


三、游渼陂  登大雁塔


四、移居下杜  寄寓奉先


五、“马萧萧”


六、“杨花雪落覆白蘋”


七、“忧端齐终南”


 


第八章  惊变与陷贼


一、乱唐的“轧荦山”


二、早的一组纪乱诗


三、“血污游魂归不得”


四、奉先·白水·鄜州


五、“日夜更望官军至”


六、“祸转亡胡岁”


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八、在相濡以沫的日子里


 


第九章  长安遁复还


一、喜达行在


二、廷诤忤旨


三、北征途中


四、“生还偶然遂”


五、与《五百字》媲美的名篇


六、闻捷与返京


 


第十章  天上人间


一、如此“中兴主”


二、“几回青琐点朝班”


三、“去住损春心”


四、“近侍归京邑”


五、马和鹰的变化


六、怀人忆旧之什及其他


七、东都之行


八、“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九、“天地终无情”


 


中 卷


 


第十一章 度陇客秦州


一、羁旅生活和归隐之想


二、赞公和西枝村


三、杜佐和东柯谷


四、其他的一地一人


五、“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六、“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七、遣兴之一


八、遗兴之二


九、遣兴之三


十、 即目抒情


十一、 咏物寓意


十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十三、“海内知名士,云端各异方”


十四、“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十五、“郑公纵得归,老病不识路”


 


第十二章 入蜀“图经”


一、“身危适他州”


二、凤凰村里的凤雏供养人


三、一比七


四、“忽在天一方”


五、 山水诗的一大变


 


第十三章 “暂止”的“飞乌”


一、从草堂寺至草堂


二、定居之初


三、戴“白帻”“乌巾”的邻人和两位名画师


四、锦里游踪


五、蜀州访友


六、佛日摩尼珠都无能为力


七、身外无穷事,生前有限杯


八、到底不是陶渊明


九、“幽事颇相关”


十、宁苦身以利人


十一、秋天冬天里的哀乐


十二、杜鹃咏叹调


 


第十四章 转蓬


一、 一月死两个皇帝的年头


二、未能绝俗的“幽栖”


三、感时和惜别


四、难中逃难


五、旅梓游踪


六、“激烈伤雄才”


七、“此行叠壮观”


八、“转益多师是汝师”


 


第十五章 “蛟龙无定窟”


一、 一波又起


二、狂喜过后


三、“随喜给孤园”


四、旅游频繁的春天


五、客中杂感


六、忧乱筹边


七、“归期未敢论”


八、伤春之什


九、惩前毖后之词


十、“殊方又喜故人来”


十一、“却赴蜀”


十二、“喜我归”


 


下 卷


 


第十六章  赢得千秋“工部”名


    一、兴犹未尽


二、入幕之初


三、吏隐与假归


四、“束缚酬知己”


五、长安险些儿再度陷落


六、“已拨形骸累”


七、孔雀的愤懑和悲怆


八、去蜀初程


九、病滞云安


 


第十七章  孤舟一系


    一、莺啭鹃啼时节


二、“且就土微平”


三、“形胜有余风土恶”


四、“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


五、一雨便成秋


六、凉爽了活动就多些


七、诗的自传和列传


八、深浑苍郁的《诸将》


九、“清秋宋玉悲”


十、沉实高华的《秋兴》


十一、藉浇垒块的《咏怀古迹》


十二、追寻兴衰之迹的《洞房》诸篇


十三、诗歌中的寓言和随笔


十四、“即事会赋诗”


十五、倔强犹昔


 


第十八章  丛菊两开


    一、一春搬了两次家


二、双喜


三、村居琐记


四、“淹留为稻畦”


五、“青眼只途穷”


六、“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七、“大或千言,次犹数百”


八、闲情付小诗


九、“万里悲秋常作客”


十、“破甘霜落爪,尝稻雪翻匙”


十一、“俯仰俱萧瑟”


十二、天气像心情一样多变


 


第十九章  江汉风帆


一、“正月喧莺未,兹辰放鹢初”


二、夔艺雌黄


三、乘兴而来


四、“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鳃”


五、失望而去


六、“江深刘备城”


七、“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第二十章  潇湘夕霁


    一、自岳之潭


二、岳麓游踪


三、“望衡九面”


四、回雁峰前的歌哭


五、新知旧雨会潭州


六、赋《变律》者之变


七、“终日忍饥西复东”


八、“落花时节又逢君”


九、“杀气吹沅湘”


十、赞学与谢馈


十一、“羁旅病年侵”


跋  葛晓音


作者赘语


再版后记  葛晓音


三联版跋  葛晓音



内容摘要

著名学者陈贻焮先生的力作,共三卷一百多万字,被公认为“当代杜诗学中的一座丰碑”。全书以杜诗编年为经,以同时代的历史记述与后代重要的杜诗注解为纬,以评带传,考、论相辅,既通脱恣肆又细针密线地为读者复原了杜甫高才大志、仁厚爱民却又颠沛流离、命途多舛的一生:其诗艺的精湛与精神的丰瞻如何在盛唐因安史之乱骤然衰败的历史危局中绽放光辉并绵延久远,成为一代诗圣。


诚如葛晓音先生所言:“(《杜甫评传》)尽可能设身处地,从理解一个人的角度出发,把古人还原成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中的人:像修复一个打碎了的古董花瓶那样,完整地展现作家的生活背景和时代风貌”,因而,本书既涉及了杜甫所遭逢的各种生活际遇、人事悲欢、政治动荡、百姓苦难,以及山川地貌和风俗世态;也大量铺陈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性情面相和体己达物。杜甫用诗歌承载的个人、时代与历史,作者将其完整、细腻且活泼泼地翻译和诠释了出来,如一部以杜甫为主人翁全景书写大唐由盛转衰的史诗,可谓长歌当哭、荡气回肠。



主编推荐

陈贻焮(1924-2000),字一新,湖南省新宁县人。194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先修班,次年入中文系,1953年夏毕业,留系任教,并随林庚先生进修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1983年任教授,1986年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诗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王维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积毕生之力创作《杜甫评传》上、中、下三卷,于1982年和1988年出版,为20世纪杜甫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之作;著有《唐诗论丛》《论诗杂著》,选编《王维诗选》《孟浩然诗选》等,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等,参编《中国小说史》《中国历代诗歌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等;古典诗词创作有很高造诣,作品结集为《梅棣盦诗词集》。

 



精彩内容

三联版跋

 

陈贻焮先生的《杜甫评传》自1985年和198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分别出版上卷和中下卷以来,已有三十多年了。200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至今也近二十年了。两种版本均早已售罄。而读书人对这本著作的阅读热情并未随岁月流逝而稍减,只苦于学术著作向来难以像普及著作一样多次印刷,于是只能以高价到旧书网上寻觅。感谢三联书店慨然以推介高品质学术著作为己任,决定再版此书,实在是作者和读者的大幸。

其实在陈先生《杜甫评传》出版后的三十多年里,杜甫研究又经历了两代学者的推进,很多不同类型的相关研究乃至同名著作始终没有断绝,其中也不乏有新的研究高度和研究视角的佳作,更有两部大型的杜诗全注面世,标志着新时期杜诗注释的重要成就。但是在众多的杜诗研究新著中,能够替代陈先生《杜甫评传》的著作却很难找到,因为这部书在全面考订杜甫一生行迹的基础上,细腻深刻地展示出杜甫的心迹和性情,并对大量杜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做出了精彩分析,已经成为二十世纪杜甫研究的里程碑,也是当今学者研究杜甫不可或缺的参考书。难得的是,以如此生动活泼的文字使杜甫的形象鲜活地浮现在书中,并能让读者随着作者一起下泪的论著,恐怕以后也不可能再有了!这就是陈先生这部《杜甫评传》值得一版再版的原因。

感谢三联书店的大力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宁研究员也为此做了不少工作,杨照、郑韵扬、韩潇三位北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博士分别为上、中、下三卷做了细心校对,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谢意!

 

                                                     葛晓音

2022年1月3日

 

 

葛晓音上古版跋(1984年)

 

陈先生的《杜甫评传》刚动笔的时候,我正在紧张地准备报考他的研究生。忽忽五年过去,这部百万巨帙方始告成,我也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学业,并已留系任教。近年来,每当问学之暇,便与先生对坐清谈,或听先生兴致勃勃地讲一则《评传》中的趣话,或就庆粤师母手中看两节誊清的稿子,常常乐而忘倦,不知不觉就被带进了杜甫的生活。久而久之,逐渐悟出研究诗史本应有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境界,对先生治学的路数和写作的甘苦也多少有些领会。《评传》中卷、下卷付梓之前,我能有幸成为个读者并为之作跋,实出于先生对晚辈的信任和厚望。自思根底尚浅,怎敢妄加评议?不过借此记下点滴学习的感想,以飨读者而已。

先生从小喜欢做诗填词,逃难时口袋里揣一本薄薄的杜诗,对杜甫自然格外感到亲切。四六年上北大念书,对外国文学也很感兴趣,写过一些散文、小说,这就促使他萌生了为杜甫作传的念头。篇关于杜甫的短文仅一千字,曾发表在当时一家报纸的副刊上,这可算是他早的一篇完整的杜甫传记。五三年留校后,随林庚先生进修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史。五六年前后,第二次尝试为杜甫作传,写了五六千字,觉得拿不出去,只好放弃这个打算。此后在深入研究六朝文学和唐代诗歌的基础上,撰写了数十篇学术论文。但关于杜诗却是看得多而写得少,总认为前人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成就,功夫不到是很难有所突破的。

三十年来,先生爱好写小说的兴趣始终不衰,而研究唐诗的心得也愈积愈多,这就形成了他自己的治学路子:习惯于从根本上思考问题,特别重视研究作家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尽可能设身处地,从理解一个人的角度出发,把古人还原成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中的人;像修复一个打碎了的古董花瓶那样,完整地展现作家的生活背景和时代风貌。先生所著《唐诗论丛》中有关孟浩然、李白、王维、李商隐的论文,都本于这一指导思想。《杜甫评传》博采前代和当代学者研究杜甫的众多成果,借助政治、经济、宗教、哲学、绘画、建筑、音乐、舞蹈、风土人情、官场礼俗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详尽地描绘出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画卷,并将唐代几十位诗人编织在这张社会的大网之中,乃至上挂汉魏六朝、下连宋元明清许多作家,运用综合考察、纵横比较的方法塑造出杜甫的真实形象和复杂性格,可说是集中体现了先生治学的特色。若无多年潜心钻研古典文学的深厚功力,要完成从千字短文到百万巨著的飞跃是难以想像的。而随着先生学问的老成,《评传》立论行文也愈加通脱恣肆,较之中年为文的严谨精美,又更臻于老境矣。

《评传》上卷写到杜甫在精神上经受了强烈的震动之后,弃官离开华州。后两卷从客居秦州写起,展开了诗人后半世漂泊西南的人生道路。由于杜甫前后期生活经历的变化,上卷同后两卷的写法也有所不同。在上卷中,杜甫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这一时期的诗歌约有一百七八十首,集中反映了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变过程,因此便于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将历史背景与作家作品密切结合起来,综述时代、社会和创作的大问题,气魄大、议论多,关于作品思想艺术的分析也较完整。在后两卷中,杜甫离开了政治斗争的中心。尽管诗人毕生不忘忧国忧民,究竟因为远离中原和前线,消息传得慢,诗歌反映时事不很及时,加上多发议论而较少记实,内容就不如前期充实具体。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后两卷每章开头撮述《通鉴》和两《唐书》有关史料,对每年的大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