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35.5 6.1折 ¥ 58 全新
库存233件
作者[美]詹姆斯?霍利斯 著,郑世彦 译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30261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9486764
上书时间2024-11-02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中年遭遇如此多的挫折?为什么我们会把这种挫折当作一种危机?这种经历的意义是什么?
中年危机,我更愿意称之为中年之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并提出了一个看似可怕实则具有解放意义的问题:“除了我的过往以及我所扮演的角色,我究竟是谁?”当我们发现自己一直在以虚假的自我生活,被不切实际的期望驱使着扮演一个“临时的”成年人格时,我们就打开了第二个成年期的大门,将迎来我们真实的人格。
中年之路是一个重新界定和调整人格的机会,是介于首次成年的青春期和无可避免的老年及死亡之间的过渡阶段。那些清醒地穿越了这段旅程的人,会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更多的意义。那些没有清醒穿越的人,无论他们在外部世界表现得多么成功,仍然是自己童年的“囚徒”。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的精神分析实践对象主要是中年人;中年之路代表了一个极好的——尽管常常令人痛苦——修正自我感(sense of self)的机会。因此,本书将会探讨以下这些问题:
深度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成长空间取决于他向内看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如果我们总是将自己的生活看作由他人造成的困境,看成一个可以“迎刃而解”的问题,那么就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勇气,人格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荣格在一封 1945 年谈及个人成长的信中写道:
许多人把生活当作一部小说。我们被动地从一页翻到另一页,以为造物主会在后一页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正如海明威曾说过的,如果主人公还没有死,只是因为作者还没写到结尾。因此,无论有没有获得启迪,在人生的后一页,我们都会死去。而踏上中年之路会让我们更加清醒,能够为余下的篇章担负起责任,敢于为召唤我们的广阔生活而冒险。
无论读者身处生命的哪一阶段,所受到的召唤都一如丁尼生(Tennyson)在《尤利西斯》(Ulysses)中所言: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中年遭遇众多挫折?
为什么我们会把这些挫折当作一种危机?
这种危机与经历又代表了怎样的意义?
中年危机——詹姆斯·霍利斯将其称为“中年之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霍斯教授提出了一个看似可怕实则具有解放意义的问题:“除了我的过往以及我所扮演的角色,我究竟是谁?”当我们发现,自己一直在以虚假的自我生活,被不切实际的期望驱使着扮演—个“临时的”成年人格时,我们就打开了第二个成年期的大门,将迎来真实的人格。
在本书中,霍利斯教授基于荣格心理学的视角,以一种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呈现了中年经历的层次,并带领我们重新审视、界定、调整自己的人格,从而了解内心真正的需求,抛开童年创伤与“临时人格”的束缚,从痛苦出发,穿越“中年之路”,前往意义的彼岸,终形成稳定、成熟、完善的人格。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中年遭遇众多挫折?
为什么我们会把这些挫折当作一种危机?
这种危机与经历又代表了怎样的意义?
中年危机——詹姆斯·霍利斯将其称为“中年之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霍斯教授提出了一个看似可怕实则具有解放意义的问题:“除了我的过往以及我所扮演的角色,我究竟是谁?”当我们发现,自己一直在以虚假的自我生活,被不切实际的期望驱使着扮演—个“临时的”成年人格时,我们就打开了第二个成年期的大门,将迎来真实的人格。
在本书中,霍利斯教授基于荣格心理学的视角,以一种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呈现了中年经历的层次,并带领我们重新审视、界定、调整自己的人格,从而了解内心真正的需求,抛开童年创伤与“临时人格”的束缚,从痛苦出发,穿越“中年之路”,前往意义的彼岸,最终形成稳定、成熟、完善的人格。
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 著
荣格派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师、畅销书作家
曾于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所接受长达5年的专业培训,深耕中年人群心理咨询,拥有丰富的个案积累。曾长期担任得克萨斯州休斯敦荣格教育中心执行理事,其后又担任华盛顿荣格协会执行董事直至2019年。
如今,他是华盛顿荣格协会理事会成员,跨区域荣格分析师协会的退休高级培训分析师,费城荣格研究所任培训主任,菲利蒙基金会名誉副主席。此外,他还是美国著名研究生院赛布鲁克大学负责荣格研究领域的教授。
著有《在后半生寻找意义:如何真正地成长》《过被审视的生活:人生后半程的智慧》等作品。
郑世彦 译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副编审、心理咨询师
现从事心理学写作、翻译与出版等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心理学史、心理咨询与治疗、存在主义心理学、荣格心理学等。
著有《看电影学心理学》,译有《生涯咨询》《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等。
第1章 临时的人格 / 001
童年创伤 / 004
个人情结 / 009
第二章 中年之路的出现 / 015
内在压力与预警 / 018
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 024
身份变化 / 027
撤回投射 / 034
身体和时间感的变化 / 041
希望的减退 / 043
神经症体验 / 046
第三章 内在的转变 / 053
人格面具与阴影的对话 / 058
亲密关系问题 / 062
中年外遇 / 081
父母情结的影响 / 087
职业世界:工作与使命 / 105
劣势功能的显现 / 109
阴影入侵 / 113
第四章 文学案例研究 / 117
《浮士德》与《包法利夫人》 / 120
《地下室手记》 / 125
诗人与诗歌 / 128
第五章 个性化:荣格的当代神话 / 143
选择与决定 / 145
个体化的意义 / 149
第六章 航海与孤独 / 157
从孤独到独处 / 159
消化分离的创伤 / 160
经历丧失和撤回投射 / 161
直面恐惧的仪式 / 162
联系失落的孩子 / 163
激情的生活 / 165
灵魂的沼泽地 / 168
伟大的辩证 / 170
牢记死亡 / 175
生命是一束光 / 179
精选参考书目 / 185
普通参考书目 / 190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中年遭遇众多挫折?
为什么我们会把这些挫折当作一种危机?
这种危机与经历又代表了怎样的意义?
中年危机——詹姆斯·霍利斯将其称为“中年之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霍斯教授提出了一个看似可怕实则具有解放意义的问题:“除了我的过往以及我所扮演的角色,我究竟是谁?”当我们发现,自己一直在以虚假的自我生活,被不切实际的期望驱使着扮演—个“临时的”成年人格时,我们就打开了第二个成年期的大门,将迎来真实的人格。
在本书中,霍利斯教授基于荣格心理学的视角,以一种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呈现了中年经历的层次,并带领我们重新审视、界定、调整自己的人格,从而了解内心真正的需求,抛开童年创伤与“临时人格”的束缚,从痛苦出发,穿越“中年之路”,前往意义的彼岸,终形成稳定、成熟、完善的人格。
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 著
荣格派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师、畅销书作家
曾于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所接受长达5年的专业培训,深耕中年人群心理咨询,拥有丰富的个案积累。曾长期担任得克萨斯州休斯敦荣格教育中心执行理事,其后又担任华盛顿荣格协会执行董事直至2019年。
如今,他是华盛顿荣格协会理事会成员,跨区域荣格分析师协会的退休高级培训分析师,费城荣格研究所任培训主任,菲利蒙基金会名誉副主席。此外,他还是美国著名研究生院赛布鲁克大学负责荣格研究领域的教授。
著有《在后半生寻找意义:如何真正地成长》《过被审视的生活:人生后半程的智慧》等作品。
郑世彦 译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副编审、心理咨询师
现从事心理学写作、翻译与出版等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心理学史、心理咨询与治疗、存在主义心理学、荣格心理学等。
著有《看电影学心理学》,译有《生涯咨询》《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等。
当内心的魔法袋突然收紧,得知自己是个凡人时,生活的局限性就突然呈现在眼前。童年的魔法思维,以及延长的青春期(即个成年期)的英雄思维,被证明不足以应对现实生活。扩张、专横的自我将童年的不安全感转变成一种夸大感。“我要名扬天下, 我将长生不老,我将学会飞翔。”新生的自我对不朽和成名的希望, 与童年对世界的无知和恐惧成正比。同样,中年的痛苦和抑郁,与童年幻想中投注的能量也息息相关。
自我需要在一个庞大而不可知的宇宙中建立一个立足点。就像珊瑚环礁由骨骼碎片堆积而成,自我也收集了许多经验的碎片,并把它们塑造成一个结构,以求在汹涌的变化中保持稳定。自我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它必须抵御生活中压倒性的经验,并通过夸大感来补偿不安全感。在不安全感中,夸大的幻觉可以让我们在夜晚进入梦乡时不被黑暗所困扰。但是,在平凡中挣扎是中年人的涅槃。即使那些功成名就的人,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那些教子“有方”的人, 也不比其他人更有可能免遭限制、收缩和死亡。如果名誉和权力能带来和平或意义,甚至是持久的满足,我们所投射的幼稚愿望或许会落到实处。
对年轻人来说,另一个与自我有关的希望是对完美关系的期待。虽然我们看到周围许多不甚完美的关系,但还是倾向于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更聪明,更有能力做出选择、避开陷阱。《古兰经》训诫:“你以为你将进入极乐世界,而不用像前人那样经受试炼了吗?” 我们认为,这样的建议也适用于其他人。关于这一主题,后文会有更多着墨,但这里要指出,中年期望的第二大坍塌便是遭遇关系的局限性。那个会满足我们的需求,照顾我们,永远陪伴我们左右的“亲密他人”,现在将被视为一个普通人,就像我们自己一样,也有需求,并将同样的期望投射到我们身上。婚姻往往在中年时散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童年的巨大希望被强加在两个人之间的脆弱结构上。其他人不会也无法满足那个内在小孩的夸大需要,因此我们感受到了遗弃和背叛。
投射体现了我们内心未被认领或未知的东西。生活自会消解我们的投射;一个人必须在失望和惆怅中,开始为自己的幸福承担责任。没有外人能拯救我们,照顾我们,治愈我们的伤痛。但我们内心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人,一个我们几乎不了解的人,准备并愿意成为我们永久的伙伴。只有当我们承认童年的期望已破灭,并接受为自己寻找意义的直接责任时,第二个成年期才会开始。
我认识一个男人,他承认自己的核心问题是嫉妒。显然,嫉妒是认为别人拥有自己所渴望的东西。这个男人在童年遭受了真正的剥夺,他现在仍然消极地定义自己:“我所缺乏的,正是别人富余的。”认识到童年不能重来,历史不能逆转,没有人能神奇地填补内心的空洞,这肯定令人痛苦,但随后便开启了可能的治愈之路。困难的是,相信自己的心灵足以疗愈自己。人们迟早必须信任自己内在的资源,否则就会继续徒劳地追求童年的幻想。放弃那些不朽的、完美的和夸大的幻想,会暂时伤害一个人的精神和关系。然而,在与自我和他人疏离的体验中,会出现一种孤独,在这种孤独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内在的博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