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史:东方五千年医学发展史
  • 中医史:东方五千年医学发展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史:东方五千年医学发展史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45.42 4.6折 98 全新

库存8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经纬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73003478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388506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一部中医发展通史,作者特别重视医学内史的研究,着重论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继承性发展,尤其注重对中医创新发明事例的记述。全书总体作通史体例,以断代论述,其章节以专科、疾病、人物、文献、轶文故事等内容进行编排。本书章节题目也反映了医学发展的时代特点,作者结合中国朝代与公元纪年的方法,旨在进行比较全面的论述与评介。这本中医史学泰斗眼里的中医通史虽然是以中医发展为主体的,但作者并没有刻意掩盖西医之影响,也没有回避中西医之间紧密相关的内容,其目的在于唤起人们引入现代科学、现代医学为中医所用。



作者简介

李经纬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史杂志》总编。李经纬教授素以发掘古代中国医学发明创造、隋唐医学史、外科学史、疾病史、医史理论研究和主持编撰中医、医史工具书着称。1992年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1929年7月16日生于陕西咸阳,1955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1958年调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全国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后留该院医史研究室从事中国医史研究与教学工作至今。1976年以来先后奉命组建医史文献研究室与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任主任、副所长、所长至1991年。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专家委员会历届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医史文献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主委,《中华医史杂志》总编。1987年应约主持卫生部下达《中国医学通史》四巨册之编撰工作,任常务副总编兼古代卷、图谱卷主编;1989年任中德合作项目《国际中医学规范辞典》总编;199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课题中医学名词术语译释研究。其中《中医名词术语选择》曾获胜全国科学大会奖;《简明中医大辟》曾获中医研究院级乙等奖;《中医大辞典》获1996年一等奖,199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级二等奖,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胜中国广州仲景中医药杰出成果奖,2001年获台湾立夫中医药学术著作奖。在教学上,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在全国首次招收中国医史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编或个人著作二十余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医史学论文百余篇。1983年以来,曾先后应邀多次访问外国。



目录

章    中医药起源    1


   (公元前21世纪前)


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古典医药文献之富,有效医疗技术之多,理论之独具特点等,尚没有其余国家或民族的医学内容能与之相比。所有这一切,读者不禁要问许多个为什么。那么就让中医学发生、发展的文明史来向大家做出历史的客观的回答。


节    中国考古学研究与猿人的疾病和卫生状况    2


第二节    关于医药卫生起源的若干论点    5


第三节    中国汉晋前学者论述中医起源    10


第四节    中医起源讨论    14


 


第二章    早期医疗实践与医巫论争    19


   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771)


医巫分业、医事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为西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医学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节    农业发展促进医药进步    20


第二节    医食同源与伊尹创制汤液    21


第三节    甲骨文与殷商疾病观    23


第四节    巫术与巫医的活动    26


第五节    医事管理    27


第六节    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    28


 


第三章    经验积累与理论形成    3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


中医学在《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产生的基础上,在扁鹊之后,便再也没有出现过鬼神观念统治医坛的情形,使中医学始终沿着唯物的道路向前发展着。


节    早的中医学分科    33


第二节    中医理论高水平研究总结:《黄帝内经》


     《黄帝外经》    35


第三节    划时代的进步——医学战胜巫术    41


第四节    从《诗经》等文献看商周医药水平    44


第五节    大傩与预防疫病    46


第六节    职业医师出现——医和、医缓与扁鹊    47


第七节    中医学步入学术研究    51


第八节    尸体防腐、保护技术    58


 


第四章    中医学术成果的整理与水平的提高    59


  秦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21~280)


秦汉时期,是我国医药学取得重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及华佗等著名医学家的杰出贡献,使西周时代《内经》所确立的理论原则与临床实践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节    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61


第二节    汉文帝为名医淳于意的冤案平反并恢复其名誉    66


第三节    中医之师徒传承    69


第四节    中医部释疑解难之专著——《难经》    72


第五节    针灸由民间到宫廷,再回到民间    73


第六节    外科鼻祖——华佗    76


第七节    医圣——张仲景    82


第八节    杏林春暖与虎守杏林    89


第九节    悬壶之禧与韩康卖药    93


第十节    秦汉时期负责医事管理的医官与医官犯罪    94


 


第五章    医疗实践领域不断扩大    96


  两晋南北朝时期(265~589)


公元5世纪之中国,已确立了医学校教育体制,使医学教育逐渐由师徒、父子传授制,过渡到了官办医学校的教育,是为一大进步。


节    弃戎从医,贡献卓著的葛洪    98


第二节    重视切脉诊断的王叔和    102


第三节    山中宰相——名医陶弘景    106


第四节    竹林七贤——嵇康与《养生论》    109


第五节    系统继承发扬针灸的皇甫谧    110


第六节    药材炮制的祖师——雷敩    112


第七节    精巧的外科手术治疗技术    114


第八节    医方汇集整理与陈延之《小品方》    116


第九节    中国世医传统与徐氏第八代名医徐之才    119


第十节    梁武帝与医学家    121


第十一节    南北朝设医馆与太医署    123


 


第六章    医学发展呈现集大成的特点    125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医疗活动和医药知识,有些还形成了医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学文献,还拥有医学家的传承与发展。这都是今天的“中医”这个概念所不能包括的。


节    古老的医科大学与药用植物园    127


第二节    唐太宗探视百岁名医甄权    135


第三节    大学问家躬身《内经》整理研究    137


第四节    部病因证候专著《诸病源候论》    139


第五节    政府颁布的部药典——《新修本草》    144


第六节    医学文献整理大师王焘    146


第七节    孙思邈与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150


第八节    藏医学集大成巨著——《四部医典》    159


第九节    “仙”医蔺道人与《理伤续断方》    163


第十节    法医学与《疑狱集》    166


第十一节    繁荣的国内外医药交流    168


第十二节    非医学书籍对外科手术的记载    179


第十三节    统治阶级对医学家的迫害    182


 


第七章    医学全面大发展    184


  两宋时期(960~1279)


北宋诸帝多关注医学,甚至亲自征集医方,治疗病人,编撰医书。仕途不通的知识分子,在“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思想指引下,改变了过去以医为小技、为耻之观念,壮大了“儒医”队伍,促进了医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与技术的普及。


节    《访求医术优长者诏》《访求医书诏》    185


第二节    宋太祖等关注的本草修订    187


第三节    太宗诏征医方,编撰《太平圣惠方》    192


第四节    宋仁宗创设“校正医书局”    195


第五节    宋仁宗诏令翰林医官院考次针灸,创铸针灸铜人    197


第六节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改革医学教育    201


第七节    宋神宗在京城创办太医局卖药所    204


第八节    宋徽宗创办“医学”与编撰医学著作    206


第九节    解剖新知:《欧希范五脏图》与《存真图》    209


第十节    疾病诊断水平提高    211


第十一节    临床医学丰富多彩    214


第十二节    宋慈总结法医学著成《洗冤集录》    222


第十三节    科学家沈括、文学家苏轼与医学    225


第十四节    藏医学的发展    228


 


第八章    医学争鸣与少数民族医学融合    230


  辽夏金元时期(907~1368)


战争的掳掠是十分凶残的,但在客观或主观要求上,战争也使医药卫生知识和技术得到了交流。高明的医药学家,著名的医药书籍,先进的教学模具——针灸腧穴铜人等,成为边远少数民族同中原政府作战的目的之一。


节    契丹族医学    231


第二节    回鹘族医学    234


第三节    吐蕃医学    236


第四节    女真族医学    237


第五节    党项族医学    240


第六节    回回医学    241


第七节    蒙古族医学    244


第八节    金元时期的医学争鸣    247


第九节    医学理论与临床各科    258


 


第九章    中医学发展的革新倾向    265


  明代(1368~1644)


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博物学、药物学著作;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流行之成功,为人类免疫带来希望和开辟出新的途径;吴又可撰《温疫论》,对传染病传染途径、传染病因子和特异性的论述,颇有见解;随着明代手工业、采矿业的发展,职业病的防治也取得了明显进步。


节    皇室关注本草学发展    267


第二节    民间本草研究成果卓著    273


第三节    朱橚与大型方书《普济方》    282


第四节    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伟大创造    285


第五节    吴又可《温疫论》与传染病理论革新    290


第六节    临床内科学的发展    294


第七节    外科学理论与技术革新成就    298


第八节    妇儿科学之进展    304


第九节    眼科、口齿科与耳鼻咽喉科成就    308


第十节    针灸学之发展    315


第十一节    医疗经验的宝库——《名医类案》    319


第十二节    中医经典整理与丛书全书编撰    321


第十三节    医德与医林故事    325


第十四节    医事管理与建庙祭祀先医    328


第十五节    创建先医庙与祭祀历代医学家    331


第十六节    中外医学交流    334


 


第十章    医学发展使普及面扩大与发展中的思想阻力    342


  清时期(1644~1911)


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促成学术界转而大兴考据之学,医学领域在古文献整理研究上获得进步的同时,思想则遭受到严重的制约。若干创新发展只能昙花一现,即被淹没在保守的思潮之中,这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和医学科学的发展。


节    医事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343


第二节    传染病治疗学派林立与理论创新    346


第三节    康熙推广人痘接种预防天花获重大成就    353


第四节    乾隆命令编纂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    358


第五节    内科学发展与学派争鸣    364


第六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