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股文小史(从历史上和法制上研究中国的政治制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八股文小史(从历史上和法制上研究中国的政治制度)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2.92 3.1折 42 全新

库存35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卢前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61964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29360539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卢前对“八股文”这类文体所做研究的成果。全书共七章,包括“帖括经义之变体”“八股文章之结构”“正嘉以前之演进”“隆万以后之作风”“清初八股文名作家”“八股文体之就衰”“关于八股之文献”,对八股文的起源、文章结构、兴衰流变过程、名篇名作家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自科举废除后,八股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治学者所忽略,卢前认为,“八股文有五百余年之历史,在文学史上自应占有相当之地位,固不能以一时好恶而竟抹杀之”,于是在暨南大学教授“明清文学”课程时创作此书。本书为研究八股文提供了详实可参的材料。



商品简介

本书是卢前对“八股文”这类文体所做研究的成果。全书共七章,包括“帖括经义之变体”“八股文章之结构”“正嘉以前之演进”“隆万以后之作风”“清初八股文名作家”“八股文体之就衰”“关于八股之文献”,对八股文的起源、文章结构、兴衰流变过程、名篇名作家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自科举废除后,八股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治学者所忽略,卢前认为,“八股文有五百余年之历史,在文学史上自应占有相当之地位,固不能以一时好恶而竟抹杀之”,于是在暨南大学教授“明清文学”课程时创作此书。本书为研究八股文提供了详实可参的材料。



作者简介

卢前(1905年3月2日~1951年4月17日),原名正绅,字冀野,自号饮虹、小疏,江苏南京人。戏曲史研究专家、散曲作家、剧作家、诗人,原南京通志馆馆长。



目录

目录
001 弁言


003 章 帖括经义之变体


014 第二章 八股文章之结构


027 第三章 正嘉以前之演进


055 第四章 隆万以后之作风


086 第五章 清初八股名作家


111 第六章 八股文体之就衰


128 第七章 关于八股之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是卢前对“八股文”这类文体所做研究的成果。全书共七章,包括“帖括经义之变体”“八股文章之结构”“正嘉以前之演进”“隆万以后之作风”“清初八股文名作家”“八股文体之就衰”“关于八股之文献”,对八股文的起源、文章结构、兴衰流变过程、名篇名作家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自科举废除后,八股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治学者所忽略,卢前认为,“八股文有五百余年之历史,在文学史上自应占有相当之地位,固不能以一时好恶而竟抹杀之”,于是在暨南大学教授“明清文学”课程时创作此书。本书为研究八股文提供了详实可参的材料。



主编推荐

卢前(1905年3月2日~1951年4月17日),原名正绅,字冀野,自号饮虹、小疏,江苏南京人。戏曲史研究专家、散曲作家、剧作家、诗人,原南京通志馆馆长。



精彩内容

八股文,一作八比文,或四书文,或曰制艺。称之 为时文者,与古文对待言也。考其渊源,有谓出于唐之 帖括,有谓出于宋之经义,或云创自王安石,或云昉乎 张才叔。要之,为帖括经义之变体,若具体之八股文, 则始于明成化之世。诸家绪论,可考览焉。
侯康曰:“四书文今谓之帖括,帖括二字始于唐。 唐制明经、进士二科。以刘思立奏皆帖经,进士以诗赋 取,故但帖一大经及《尔雅》。明经义取则于九经之 中,随所习而帖之。此外兼帖《孝经》《论语》,其时
《大学》《中庸》杂在《礼记》中,《孟子》亦杂在诸 子中,未尊为经,故但帖《论语》。尊《孟子》,自杨 绾始。绾于宝应二年上疏言:明经但记帖括,请于所习

 


经取大义,听诸家之学,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以

《孝经》《论语》《孟子》兼为一经;议卒不行。然是 时帖经之法,只令全写注疏,无词意发明;与今举业绝 不类。宋仁宗嘉祐二年,增设明经,试法多如唐制,问 义亦及《论语》。”
郑灏若曰:“四书之文,原于经义,创自荆公。荆 公因神宗笃意经学,请兴建学校,苏轼非之。他日又 言:学者专意经术,庶几可以复古。于是改法,罢诗赋 帖经墨义。士各占治《易》《诗》《书》《周礼》《礼 记》一经,兼《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大经, 次兼经大义,凡十道。后改《论语》《孟子》义各三 道。元祐四年,罢试律义,专立经义、诗赋两科。皆各 试《语》《孟》义二道。此则四书文所由昉也。第史只 言《论》《孟》命题,不及《大学》《中庸》。有之, 当在南渡以后。(《宋史选举志》:朱子常为私议,欲 罢诗赋而分诸经子史,时务之年,诸经以子午卯酉四科

 


试之。皆兼《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义一

道。议虽未上,天下诵之。)元太宗时,耶律楚材请用 儒术选士,从之。(《元史选举志》:九年,诏命术忽 ?、刘中以《论》及经义、词赋分三科,考试诸路。) 仁宗皇庆二年,中书省臣奏科举事,专立德行明经之 科,乃不诏及条目颁行,出题亦用四子书。(《元史选 举志》:考试程式,蒙古色目人,场经问五条,
《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 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汉人 南人,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 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 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后至元统,稍有更益,而其 大要,俱仍旧制。”
梁杰曰:“天下之事,惟无所为而为者,乃可以不 朽。宋王介甫作新法,当时之人,岌岌不可以终日,而 为四书文开其先。乃更数世,历六七百年而不废,其所

 


撰诸经新义,列之学官,用之取士,天下靡然皆王氏之

学,其力亦巨矣。南渡禁革,遂罕有过而问者,而四书 之文缘之而起,学者舍此几似无书可读,创之者非邪? 因之者是邪?习之积者不移,利所在者偏重,其初本论 体之小变,特专以四书语命题,其源盖出于唐之帖经墨 义。北宋以前,《大学》《中庸》尚在《礼记》。唐试 经义未立《孟子》,而以《礼记》为大经。治诸经者, 皆兼《孝经》《论语》,亦有以书语为论题者,如《颜 子不贰过论》皆其滥觞也。至代言口气,八股对仗,虽 备于前明;其实南宋杨诚斋、汪六安诸人已为之椎轮, 至文文山则居然具体;而文山之文存于世者,或疑赝 作,盖不可得而辨也。”
周以清曰:“制义之兴始半山。半山之文体有二: 其谨严峭劲,附题诠释,则时文之祖也;其震荡排奡, 独抒己见,则古文之遗也。宗古文者,流为周、归,终 于金、陈。宗时文者,流为王、钱,终于杨、艾。四书

 


之文,临川创之,而即始于嘉祐之朝者也。”

刘 熙 载 于 所 著 《 艺 概 》 之 卷 六 《 经 义 概 》 云 : “《宋文鉴》载张才叔《自靖人自献于先王》一篇,隐 然以经义为古文之一体,似乎自乱其例。然宋以前,已 有韩昌黎省试《颜子不贰过论》,可知当经义未著为令 之时,此等原可命为古文也。”
黄人《文学史明人制艺》章,叙《制艺之创始》, 有云:“考论制艺,本应渐自前明,然自俞桐川、长城 有百二十名家之选,托始于北宋诸公,则不得竟置大辂 椎轮于不问。俞桐川谓制义创自王安石,方望溪则谓制 义昉于吴才叔,(前案:吴应是张字之误。)皆北宋人 也。今考吴才叔《自靖人自献于先王》一篇,见吕东莱 所编《宋文鉴》,而俞桐川所录王荆公文数篇,则不知 所据何本。盖荆公创立制义,原与论体相仿,不过以经 言命题,令天下之文体出于正,且为法较严耳。然当时 对仗不必整,证喻不必废;侵下文不必忌;至后人踵事

 


增华,文愈工而体愈降,法愈密而理愈疏。而俞氏又以

禁侵下文为是,工对仗废证喻为非;强生分别,则未见 其确也。夫连上犯下,不过科举格式,不能不遵。试问 圣贤立言之初,何尝有此界限乎?至文之有对仗,则本 阴阳奇偶之理,不能偏废。无论汉晋以来,文人无不讲 此。即四书五经中,对偶之句,层见叠出,时代愈近, 则其词愈妍,其势使然,岂得专绳之制义。且如王荆公
《浴乎沂》题文中,有“牛山陨泪,朝邑回车”语;杨 诚斋《至于治国家》题文中,有“日转棠阴,风清榆 塞”语;当时初体,又何尝不工于对仗乎?若文之用证 喻,则亦周秦以前即有之。但既严格律,自不能不稍择 雅驯,必如王荆公作《知者动仁者静》题文云:“譬有 二贾,一则既富;一则知富之术而未富”等语,则岂得 谓之与题义相比附哉!”又引《四勿斋随笔》云:“俞 桐川所录百二十名家,于有宋存七家:一为王半山安 石,一为苏颖滨辙,皆在嘉祐朝。一为杨诚斋万里,在

 


绍兴朝。一为陆象山九渊,在乾道朝。一为陈君举傅

良,在淳熙朝。一为汪六安立信,一为文文山天祥,皆 在淳祐朝,大约亦就所见而甄录之。即如朱良矩所录张 才叔、姚孝宁、吴师孟、张孝四家文,凡十余篇,俞录 皆未之及,而俞录所存七家之文,又不言所出何书。故 纪文达昀颇疑之。于编纂《四库全书总目》中,微露其 意;然学者自为论文起见,但取其初体具在,足资考 论,固不必别事深求也。”
前案:宋人经义之绝似后来八股文者,亦自有其 例。如:陈止斋《保民而王》题文,中有一节云:“论 成汤之王者,不观于万邦咸怀之日,而观于子惠穷困之 初。论文王之王者,不观于三分有二之时,而观于不侮 鳏寡之始。”
文文山《事君能致其身》题文,中有一节云: “不为不忘沟壑之志士,则为不忘丧元之勇夫;不
为杀身成仁之仁人,则为舍身取义之义士。”文体变迁

 

之迹,于焉可见;述八股文而推源于经义,亦疏通知远

之义也。顾八股文为学所贱已久,科举废后以至于今, 垂四十年;此体弃置,已无人道;惟自通识观之,盖不 平之甚者也。造文学史者,故应还其应得之地位。往在 成都,亡友双流刘鉴泉咸炘示所作《四书文论》,为 知言。其通论部分,至精核,可作八股文之价值论观。 其言曰:“制艺者,诸文之一也。亦本出于心,亦自成 其体,固与诸文无异。不知其不能等观者安在!谓其 体下耶?文各有体,本无高下,高下者,分别相对之权 词耳。为古文者斥下时文,恐乱其体可也,而时文不以 是贱也。彼为古诗者固斥下律诗;为律诗者固斥下词; 为词者固斥下曲。律诗、词、曲,岂以是贱哉!谓其为 干禄耶?彼唐之律诗、律赋、判词;宋之经义、论策、 四六,孰非干禄之具!今论策盛传于异代,律诗、判 词,皆编在别集;律赋且有总集;韩退之之试论在《昌 黎集》,张才叔之经义入《宋文鉴》。曲剧、平话,今

 


皆有专家考论,列于文学之林。而独于制艺,则掩鼻过

之,是得为平乎?焦里堂循《时文说》曰:‘御宽平而 有奥思,处恒庸而生危论;于诸子为近。然诸子之说根 于己,时文之意根于题,实于六艺九流诗赋之外,别具 一格。’余尝谓学者所轻贱之技,而实为造微之学者有 三:曰,奕;曰,词曲;曰,时文。江国霖《制义丛 话·序》曰:‘制艺指事类策,谈理似论,取材如赋之 博,持律如诗之严。’二论皆非过誉。制艺之足为知言 论世之资,固同于策论齐于诗词,其尤且足上拟诸子; 远非律诗、律赋、四六之所能及。今反谓为不足与于立 言之伦,岂为平乎?谓不足与于立言者,莫刻于龚自珍
‘不自言,而代他人言’之说。其说实非也。章实斋先 生《叶鹤涂文集·序》曰:‘二十年来,举及时艺,辄 鄙弃之为不足道矣。夫万物之情,各有其至,苟有得于 意之所谓诚然而不为世俗毁誉所入,则学问文章,无今 无古,皆立言者所不废也。’此论可谓明且清矣。言之

 


有物与否,固不在于体制。子部不少剽窃之作,制诏亦

有诚恳之言,策论自抒其意而抄纂盛行,曲剧止如其事 而襟抱可见。况四书文题狭而词长,引申推扩,何非己 意耶?明世此道名家论文绪言,罔不崇尚自得。王守溪 鏊谓:‘作文须先打扫心地洁净。’唐荆川顺之谓:
‘作文要真精神透露,肯说理,肯用意,必是真实举 子。’瞿昆湖景淳谓:‘作文须从心苗中流出。’吴因 之默谓:‘着一分词,便掩一分意。意到时,只须直写 胸臆家常话儿,尽是精光闪灿。’(因之作文不看时 艺,不寻讲章,咀味白文,移晷始成一艺。)陶石篑望 龄谓:‘自胸臆中淘写出者为好。’凡此诸说,如出一 口。又王龙溪畿谓:‘作文如写家书,句句道实事,自 有条理。’陶石篑言:‘作文正如人诉事耳。敏口者能 言,其甚敏者能省言而无费。’此二论尤为精到。自汉 以来,文家骛于派别格律,而忽于本质。词华盛而论理 衰,使文不能达意而远于实用,乃为西洋逻辑所乘。其

 


能存论理者,独制艺家耳。若此诸论,不可谓非名言宝

训也。此岂犹可谓为不足立言耶?顾泾阳宪成曰:‘唐 瞿之文,中行也。我之文,狂也。陈筠塘储樊桐之文, 狷也。’梁赞图曰:‘言者心之声,古今诗文往往能自 肖其人。制义则言之尤畅,如徐文长作《今之矜也忿 戾》文,直是自作小传。’俞桐川长城曰:‘忠臣之文 多发越,孝子之文多深沉。’此皆可以知言之明证。桐 川又谓:‘陈白沙为一世儒宗,吾疑其文必方整严肃, 凛不可犯。及诵其集,乃潇洒有度,顾盼生姿。’此自 桐川之疏耳。白沙学风之异于朱派,正以潇洒耳。文且 可以见学风如此。”
是以治八股文者,不独须谙其体制、因其内容,且 可知当时之学术,非特为文学史料已也。昔章学诚尝欲 汇辑名选佳刻,博采前辈评论故事,仿《诗品》《文 心》及唐宋诗话之意,自为一书,以存其家学,竟未能 成,抑可惜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