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44.46 5.9折 75 全新

库存6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卡洛·金茨堡 著,鲁伊 译,理想国 出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38056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5元

货号29260832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第1章 梅诺基奥
第2章 小城
第3章 初审
第4章 “鬼迷心窍了?”
第5章 从康科迪亚到波托格鲁阿罗
第6章 “大声指斥尊贵之人”
第7章 一个落伍的社会
第8章 “他们对穷人百般压迫”
第9章 “路德派信徒”和再洗派信徒
第10章 磨坊主、画家和小丑
第11章 “我的看法是我自己从脑袋里琢磨出来的”
第12章 书
第13章 镇上的读书人
第14章 印刷制品与“奇思异想”
第15章 死胡同
第16章 童女神殿
第17章 圣母马利亚的葬礼
第18章 基督之父
第19章 审判日
第20章 曼德维尔
第21章 矮人族与食人族
第22章 “自然神”
第23章 三只戒指
第24章 书面文化与口头文化
第25章 混沌
第26章 对话
第27章 神话中的奶酪和真实的奶酪
第28章 对知识的垄断
第29章 《*经辅读》中的话
第30章 譬喻的功能
第31章 “主人”、“管家”和“工人”
第32章 一个猜想
第33章 农民宗教信仰
第34章 灵魂
第35章 “我不知道”
第36章 两种灵,七种灵魂,四种元素
第37章 一种理念的传播路线
第38章 自相矛盾
第39章 天堂
第40章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第41章 “杀掉那些教士”
第42章 一个“新世界”
第43章 审讯结束
第44章 写给法官们的信
第45章 修辞手段
第46章 次判决
第47章 牢狱
第48章 回到镇上
第49章 告发
第50章 与犹太人的夜谈
第51章 第二次审判
第52章 “奇思异想”
第53章 “幻象和异梦”
第54章 “哦,伟大、全能且神圣的上帝……”
第55章 “要是我在15岁时就已经死去”
第56章 第二次判决
第57章 刑讯
第58章 斯科利欧
第59章 佩莱格里诺·巴罗尼
第60章 两个磨坊主
第61章 支配文化与被支配文化
第62章 罗马来信

 

致谢
注释
人名译名对照表
中译本说明


【免费在线读】 

世上有许多事,常常纯粹出于偶然,这项研究也不例外。1962年的夏天,我有一部分时间是在乌迪内度过的。在那个城市的大主教教廷档案馆(Archivio della Curia Arcivescovile)中,保存着极其丰富(而且在当时尚未被探索发掘)的宗教法庭档案文献。我在其中搜寻着与某个奇怪的弗留利异端教派有关的审判记录,这个教派的成员被法官定性为女巫和巫医。后来,我写了一本关于这些人的书(《夜间的战斗: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在逐页翻阅这些审判卷宗的抄本时,我偶然读到了一个极其冗长的句子。针对被告的一项指控是,他认定世界起源于腐坏之中。这种说法立刻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但我当时在寻找其他的东西:女巫、巫医和本南丹蒂。于是,我把审判的卷宗号写了下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个批注时不时地就会从我的资料中跳出来,或是浮现在我的记忆里。1970年,我决定追根究底,搞清楚这句话对于说出它的那个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在那个时候,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他的名字:多 梅尼科·斯坎代拉,人称“梅诺基奥”。

 

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他的故事。感谢大量的档案文献,我们得以了解他读过的文字和发过的议论,他的思想和他的情感——那些恐惧、希望、嘲弄、暴怒和绝望。时不时地,这些素材的坦率直白让他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之近:这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就是我们之中的一员。

 

但他也是一个与我们有很大差异的人。对这种差异的分析重建是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重现他那种文化的半隐半现的真容,以及这种文化赖以成形的社会背景。追踪梅诺基奥与书面文化的复杂关系是可能的,考察一下那些他读过的书(或者更确切地说,那些书的一部分)和他阅读这些书的方式就行了。在这样做的时候,一个滤网,一张梅诺基奥无意识地放在他自己与那些落到他手中的或晦涩或简明的文本之间的格孔密写卡(grill),就此浮现出来。这个滤网从另一方面预示了一种口头文化的存在,这种世代相传的口头文化遗产不仅是梅诺基奥本人的,也属于16世纪的很大一部分社会成员。因此,一场起初以一个个体(一个显然不同寻常的个体)为中心的调查,终发展成为对工业化以前的欧洲大众文化(更确切地说是农民文化)的一个普遍性假说。在那个时代,印刷术的传播和宗教改革,以及在天主教国家中对后者的镇压,成为标志性事件。这一假说可以与米哈伊尔·巴赫金曾以十分相似的方式提出的那些理论联系起来,而且能够用“循环运动”(circularity)这个术语加以总结:在工业化以前的欧洲,在支配阶级(dominant classes)的文化与被支配阶级(subordinate classes)的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双方互相施加影响的循环往复的关系,这些影响会从底层向高层流动,也会自高层向底层传送。(因此,这与某位评论家扣在我头上的那顶帽子——“农民文化的自主性和连续性的概念”——恰好截然相反。参见本书第27章注释。)

 

按照我的打算,《奶酪与蛆虫》既是一个故事,也是一部历史著作。因此,它既写给普通读者,也写给专业人士。或许只有后者才会阅读那些注释— 它们被特意放在了本书的结尾部分,而且没有以序号标注,以免妨碍叙述的流畅。但我希望两种读者都能从这个故事中辨识出一个已被湮没大半的真实历史的一个不起眼却非同寻常的片段,而这吉光片羽于默然之中,向我们自己的文化和我们自身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我想要向我的朋友约翰·泰代斯基和安妮·泰代斯基表示诚挚的谢意,他们以非凡的耐心和过人的才智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

 

 

 

卡洛·金茨堡



 
 
 
 

导语摘要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东北的弗留利地区。他能读会写,读过《十日谈》、意大利本国语言版《*经》和曼德维尔游记之类的书,也能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它们。他先后面对乡邻、神父和宗教法庭的法官,表达自己的情感,阐述自己对教会和世界的看法。如果有机会觐见教皇、国王,他也想要慷慨陈词。

他不相信基督救赎,怀疑*经文本,讥讽洗礼等诸圣事不过是一桩生意。他说上帝是一缕空气,视众天使为奶酪中的蛆虫。他大声指斥压迫穷人的教士、贵族,呼吁教会放弃特权、返朴归贫,甚至渴望发起一场激进的宗教改革。对他的两次审判相隔十五年,亲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责和审判官的威吓,皆未动摇他“离经叛道”的立场和信心。

终,在近乎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之后,由于教皇的直接干预,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烧死在火刑柱上,就死在大名鼎鼎的布鲁诺被烧死前夕。

金茨堡在错综复杂的审判档案和精英文化、低层文化之间穿梭游走,编织了一个结构巧妙、叙述迷人的故事。通过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异想、喜怒哀乐和挑战权威的决心,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瑰丽图景乃至欧洲宏大的历史画卷也徐徐展开。



商品简介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东北的弗留利地区。他能读会写,读过《十日谈》、意大利本国语言版《*经》和曼德维尔游记之类的书,也能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它们。他先后面对乡邻、神父和宗教法庭的法官,表达自己的情感,阐述自己对教会和世界的看法。如果有机会觐见教皇、国王,他也想要慷慨陈词。

 

他不相信基督救赎,怀疑*经文本,讥讽洗礼等诸圣事不过是一桩生意。他说上帝是一缕空气,视众天使为奶酪中的蛆虫。他大声指斥压迫穷人的教士、贵族,呼吁教会放弃特权、返朴归贫,甚至渴望发起一场激进的宗教改革。对他的两次审判相隔十五年,亲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责和审判官的威吓,皆未动摇他“离经叛道”的立场和信心。

 

终,在近乎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之后,由于教皇的直接干预,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烧死在火刑柱上,就死在大名鼎鼎的布鲁诺被烧死前夕。

 

金茨堡在错综复杂的审判档案和精英文化、低层文化之间穿梭游走,编织了一个结构巧妙、叙述迷人的故事。通过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异想、喜怒哀乐和挑战权威的决心,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瑰丽图景乃至欧洲宏大的历史画卷也徐徐展开。



作者简介

卡洛•金茨堡(Carlo Ginzburg)


1939年生于意大利都灵,享誉国际学术界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微观史学派的代表学者,曾获有“欧洲诺贝尔奖”之誉的巴赞奖。先后任教于博洛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比萨高等师范学校等。


研究兴趣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到近代早期欧洲,著作涉及社会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等领域,高度体现了资料的原始性和方法的原创性。代表作有《夜间的战斗: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等。


 


译者:鲁伊


旅居澳大利亚的独立译者。曾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获美国科学促进会首届发展中国家科学记者奖及麻省理工学院奈特科学记者奖学金。译作有《蚕丝:钱学森传》《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切尔诺贝利的午夜》《帆与锚:澳大利亚简史》,《张纯如》一书曾获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奖翻译奖。



目录

2013年版前言
英文译者序
英文版前言
意大利文版前言


第1章 梅诺基奥
第2章 小城
第3章 初审
第4章 “鬼迷心窍了?”
第5章 从康科迪亚到波托格鲁阿罗
第6章 “大声指斥尊贵之人”
第7章 一个落伍的社会
第8章 “他们对穷人百般压迫”
第9章 “路德派信徒”和再洗派信徒
第10章 磨坊主、画家和小丑
第11章 “我的看法是我自己从脑袋里琢磨出来的”
第12章 书
第13章 镇上的读书人
第14章 印刷制品与“奇思异想”
第15章 死胡同
第16章 童女神殿
第17章 圣母马利亚的葬礼
第18章 基督之父
第19章 审判日
第20章 曼德维尔
第21章 矮人族与食人族
第22章 “自然神”
第23章 三只戒指
第24章 书面文化与口头文化
第25章 混沌
第26章 对话
第27章 神话中的奶酪和真实的奶酪
第28章 对知识的垄断
第29章 《*经辅读》中的话
第30章 譬喻的功能
第31章 “主人”、“管家”和“工人”
第32章 一个猜想
第33章 农民宗教信仰
第34章 灵魂
第35章 “我不知道”
第36章 两种灵,七种灵魂,四种元素
第37章 一种理念的传播路线
第38章 自相矛盾
第39章 天堂
第40章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第41章 “杀掉那些教士”
第42章 一个“新世界”
第43章 审讯结束
第44章 写给法官们的信
第45章 修辞手段
第46章 次判决
第47章 牢狱
第48章 回到镇上
第49章 告发
第50章 与犹太人的夜谈
第51章 第二次审判
第52章 “奇思异想”
第53章 “幻象和异梦”
第54章 “哦,伟大、全能且神圣的上帝……”
第55章 “要是我在15岁时就已经死去”
第56章 第二次判决
第57章 刑讯
第58章 斯科利欧
第59章 佩莱格里诺·巴罗尼
第60章 两个磨坊主
第61章 支配文化与被支配文化
第62章 罗马来信


致谢
注释
人名译名对照表
中译本说明



内容摘要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东北的弗留利地区。他能读会写,读过《十日谈》、意大利本国语言版《*经》和曼德维尔游记之类的书,也能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它们。他先后面对乡邻、神父和宗教法庭的法官,表达自己的情感,阐述自己对教会和世界的看法。如果有机会觐见教皇、国王,他也想要慷慨陈词。


他不相信基督救赎,怀疑*经文本,讥讽洗礼等诸圣事不过是一桩生意。他说上帝是一缕空气,视众天使为奶酪中的蛆虫。他大声指斥压迫穷人的教士、贵族,呼吁教会放弃特权、返朴归贫,甚至渴望发起一场激进的宗教改革。对他的两次审判相隔十五年,亲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责和审判官的威吓,皆未动摇他“离经叛道”的立场和信心。


终,在近乎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之后,由于教皇的直接干预,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烧死在火刑柱上,就死在大名鼎鼎的布鲁诺被烧死前夕。


金茨堡在错综复杂的审判档案和精英文化、低层文化之间穿梭游走,编织了一个结构巧妙、叙述迷人的故事。通过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异想、喜怒哀乐和挑战权威的决心,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瑰丽图景乃至欧洲宏大的历史画卷也徐徐展开。



主编推荐

卡洛•金茨堡(Carlo Ginzburg)

1939年生于意大利都灵,享誉国际学术界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微观史学派的代表学者,曾获有“欧洲诺贝尔奖”之誉的巴赞奖。先后任教于博洛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比萨高等师范学校等。

研究兴趣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到近代早期欧洲,著作涉及社会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等领域,高度体现了资料的原始性和方法的原创性。代表作有《夜间的战斗: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等。

 

译者:鲁伊

旅居澳大利亚的独立译者。曾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获美国科学促进会首届发展中国家科学记者奖及麻省理工学院奈特科学记者奖学金。译作有《蚕丝:钱学森传》《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切尔诺贝利的午夜》《帆与锚:澳大利亚简史》,《张纯如》一书曾获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奖翻译奖。



精彩内容

英文版前言

世上有许多事,常常纯粹出于偶然,这项研究也不例外。1962年的夏天,我有一部分时间是在乌迪内度过的。在那个城市的大主教教廷档案馆(Archivio della Curia Arcivescovile)中,保存着极其丰富(而且在当时尚未被探索发掘)的宗教法庭档案文献。我在其中搜寻着与某个奇怪的弗留利异端教派有关的审判记录,这个教派的成员被法官定性为女巫和巫医。后来,我写了一本关于这些人的书(《夜间的战斗: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在逐页翻阅这些审判卷宗的抄本时,我偶然读到了一个极其冗长的句子。针对被告的一项指控是,他认定世界起源于腐坏之中。这种说法立刻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但我当时在寻找其他的东西:女巫、巫医和本南丹蒂。于是,我把审判的卷宗号写了下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个批注时不时地就会从我的资料中跳出来,或是浮现在我的记忆里。1970年,我决定追根究底,搞清楚这句话对于说出它的那个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在那个时候,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他的名字:多 梅尼科·斯坎代拉,人称“梅诺基奥”。

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他的故事。感谢大量的档案文献,我们得以了解他读过的文字和发过的议论,他的思想和他的情感——那些恐惧、希望、嘲弄、暴怒和绝望。时不时地,这些素材的坦率直白让他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之近:这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就是我们之中的一员。

但他也是一个与我们有很大差异的人。对这种差异的分析重建是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重现他那种文化的半隐半现的真容,以及这种文化赖以成形的社会背景。追踪梅诺基奥与书面文化的复杂关系是可能的,考察一下那些他读过的书(或者更确切地说,那些书的一部分)和他阅读这些书的方式就行了。在这样做的时候,一个滤网,一张梅诺基奥无意识地放在他自己与那些落到他手中的或晦涩或简明的文本之间的格孔密写卡(grill),就此浮现出来。这个滤网从另一方面预示了一种口头文化的存在,这种世代相传的口头文化遗产不仅是梅诺基奥本人的,也属于16世纪的很大一部分社会成员。因此,一场起初以一个个体(一个显然不同寻常的个体)为中心的调查,终发展成为对工业化以前的欧洲大众文化(更确切地说是农民文化)的一个普遍性假说。在那个时代,印刷术的传播和宗教改革,以及在天主教国家中对后者的镇压,成为标志性事件。这一假说可以与米哈伊尔·巴赫金曾以十分相似的方式提出的那些理论联系起来,而且能够用“循环运动”(circularity)这个术语加以总结:在工业化以前的欧洲,在支配阶级(dominant classes)的文化与被支配阶级(subordinate classes)的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双方互相施加影响的循环往复的关系,这些影响会从底层向高层流动,也会自高层向底层传送。(因此,这与某位评论家扣在我头上的那顶帽子——“农民文化的自主性和连续性的概念”——恰好截然相反。参见本书第27章注释。)

按照我的打算,《奶酪与蛆虫》既是一个故事,也是一部历史著作。因此,它既写给普通读者,也写给专业人士。或许只有后者才会阅读那些注释— 它们被特意放在了本书的结尾部分,而且没有以序号标注,以免妨碍叙述的流畅。但我希望两种读者都能从这个故事中辨识出一个已被湮没大半的真实历史的一个不起眼却非同寻常的片段,而这吉光片羽于默然之中,向我们自己的文化和我们自身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我想要向我的朋友约翰·泰代斯基和安妮·泰代斯基表示诚挚的谢意,他们以非凡的耐心和过人的才智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

 

卡洛·金茨堡



媒体评论

他是我们这个时代颇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他一直对恢复普通人的信仰和态度感兴趣,否则这些人的生活和面貌将不为人知。

——巴赞奖(Balzan Prize)颁奖词

 

《奶酪与蛆虫》是我读过的本微观史著作,那是二十五年前我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撰写博士论文的时候,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至今历历在目。通过挖掘宗教法庭的档案,金茨堡生动展示了一个生活在16世纪意大利的乡村磨坊主的信仰、知识来源和世界观。这本书把我们的研究视野从帝王、精英转向了一般民众,在研究方法、资料分析和叙事风格等方面,都具有开拓性,为我们了解什么是微观史及相关的历史写作,提供了一个经典范例。

——王笛(澳门大学杰出教授、历史系主任)

 

金茨堡的叙述展现了他作为作家的才华……他讲故事具有张力,如散文般轻描淡写、含蓄隽永。

——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

 

一本精彩的著作。金茨堡是一位永远充满好奇心的历史学家,他以天生的侦探的热情追寻微弱的线索,直到每一个证据碎片都能各归其位。他的重建工作非常出色,文字赏心悦目。在本书后时,跟随金茨堡博士在弗留利磨坊主迷宫般头脑中漫游的读者,将带着真正的遗憾与这个奇特、古怪的老人告别。

——J.H.艾略特(Sir John Elliott),《纽约书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