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汉译名著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汉译名著本)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42.31 6.2折 68 全新

库存170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叔本华 著 石冲白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11662

出版时间1982-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29226383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第三版序

 

如果不是那些自己拿不出一件好东西,同时又阴谋不让别人的东西露出头来的人们,那么,真正的和纯粹的东西就更容易在世界上赢得地位了。这种情况,即令尚未完全窒息,也已阻碍了,耽误了好些有益于人世的东西。这情况对我本人的后果是:当这本书版问世时,我才三十岁;而我看到这第三版时,却不能早于七十二岁。对于这一事实,我总算在彼得拉克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那句话是:“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就该满足了。”(《智者的真理》第140页。)我后毕竟也走到了。在我一生的残年既看到了自己的影响开始发动,同时又怀着我这影响将合乎“流传久远和发迹迟晚成正比”这一古老规律的希望,我已心满意足了。

读者将看到第二版所有的一切,都无遗漏地收在第三版内。第三版还包括了更多的东西,因为新加了些补充;如果同第二版一样排印,就会多出136面。

在本书第二版问世七年之后,我还发行了两卷《附加和补充》①.包括在这一书名中的东西,是由一些补充篇章组成的,补充我那哲学已有了的系统的叙述。这些东西如果收在这第三版的各卷内,那倒是很适当的;不过在那时,我只得将就利用当时可能的条件把它安顿好;[须知]那时我是否能看到这第三版,还很成问题呢。这一点是人们在上述《附加》第二卷中可以看到的,并且在各章的标题上也容易辨识出来。

1859年9月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导语摘要

叔本华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只有28岁,是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本书分为“世界作为表象初论”、“世界作为意志初论”、“世界作为表象再论”以及“世界作为意志再论”四篇内容。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一切细节,其后他漫长一生都只不过是在解释或补充这部著作。本书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这位被称为极忧伤、极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他认为“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



作者简介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2.22—1860.9.21),德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学者,哲学史上首先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他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寻求新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形而上学和美学影响了哲学、艺术和心理学等诸多方面。被莫泊桑称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梦想破坏者”。代表作品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附录与补遗》等。


译者介绍:石冲白(1911-1970),中国叔本华翻译人。他一生深受其父的影响,石冲白的父亲石醉六(又名石陶钧),生于1880年,幼时与同乡蔡锷为梁启超弟子,1903年留学日本,结识黄兴、陈天华等,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9应蔡锷之邀到广西讲武堂任战术教官,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 1915参加护国战争,1919-1920年先后在暨南大学和大夏大学教授哲学与军事学,期间认识了匡互生,夏曦,和成仿吾等人,1926年任黄埔军校长沙分校校长,1928年携石冲白赴欧。


石冲白受其父教育和影响,1929年秋考入德国海德堡大学,半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攻研辩证法,其间尤为注重研究黑格尔、费尔巴哈思想,研读资本论、唯物论等学说在德国改学哲学。1936年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归国。于1964年接受商务印书馆邀请翻译了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的部哲学名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此书在文革前译完,但是直到改革开放后,1982年才得以出版。此书被商务印书馆列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受到学术界好评,至今已有15次再版印刷。


 



目录

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三版序



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服从充分根据律的表象


经验和科学的客体


第二篇


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意志的客体化


第三篇


世界作为表象再论


独立于充分根据律以外的表象


柏拉图的理念 艺术的客体


第四篇


世界作为意志再论


在达成自我认识时,生命意志的肯定和否定


附录 康德哲学批判


叔本华生平及大事年表


 



内容摘要

叔本华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只有28岁,是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本书分为“世界作为表象初论”、“世界作为意志初论”、“世界作为表象再论”以及“世界作为意志再论”四篇内容。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一切细节,其后他漫长一生都只不过是在解释或补充这部著作。本书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这位被称为极忧伤、极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他认为“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



主编推荐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2.22—1860.9.21),德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学者,哲学史上首先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他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寻求新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形而上学和美学影响了哲学、艺术和心理学等诸多方面。被莫泊桑称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梦想破坏者”。代表作品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附录与补遗》等。

译者介绍:石冲白(1911-1970),中国叔本华翻译人。他一生深受其父的影响,石冲白的父亲石醉六(又名石陶钧),生于1880年,幼时与同乡蔡锷为梁启超弟子,1903年留学日本,结识黄兴、陈天华等,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9应蔡锷之邀到广西讲武堂任战术教官,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 1915参加护国战争,1919-1920年先后在暨南大学和大夏大学教授哲学与军事学,期间认识了匡互生,夏曦,和成仿吾等人,1926年任黄埔军校长沙分校校长,1928年携石冲白赴欧。

石冲白受其父教育和影响,1929年秋考入德国海德堡大学,半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攻研辩证法,其间尤为注重研究黑格尔、费尔巴哈思想,研读资本论、唯物论等学说在德国改学哲学。1936年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归国。于1964年接受商务印书馆邀请翻译了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的部哲学名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此书在文革前译完,但是直到改革开放后,1982年才得以出版。此书被商务印书馆列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受到学术界好评,至今已有15次再版印刷。

 



精彩内容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这里的叙述是我们跟着从客体出发彻底的哲学体系唯物论进行探讨所得[的结果]。这一叙述同时也有助于使主体客体间,还有不可分的相互依赖性显而易见。在不能取消主客相互对立的同时,这一认识所导致的后果是[人们]不能再在表象的两个因素①中的任何一个里,而只能在完全不同于表象的东西中去寻求世界内在的本质,寻求自在之物;而自在之物是不为那原始的、本质的,同时又不能消解的[主客]对立所累的。
  和上述从客体出发相反的,和从客体引出主体相反的,是从主体出发,从主体找出客体。在以往的各种哲学中,前者是普通而常有的;后者相反,只有的例子,并且是很新的一个例子,那就是费希特的冒牌哲学。在这“”而“新”的意义上,这里必须指出,他那学说虽然只有那么一点儿真实价值和内在含义,可说根本只是一种花招;然而这个学说却是以严肃的道貌,约束着情感的语调和激动的热情陈述出来的;它又能以雄辩的反驳击退低能的敌人,所以它也能放出光芒,好像它真是了不起似的。可是那真正的严肃态度,在心目中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追求真理,不受任何外来影响的态度,是他和所有迁就当前形势的,同他类似的哲学家们完全没有的。诚然,他也不能不如此。人所以成为一个哲学家,总是[由于]他自求解脱一种疑难。这疑难就是柏拉图的惊异怀疑,他又称之为一个富于哲学意味的情绪。区别哲学家的真伪,就在于此:真正的哲学家,他的疑难是从观察世界产生的;冒牌哲学家则相反,他的疑难是从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从一个现成体系中产生的。这就是费希特的情况,他是在康德的自在之物上成为哲学家的。要是没有这自在之物,以他修辞学上的天才去干些别的行当,他很可能有大得多的成就。《纯粹理性批判》这《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使他成了哲学家。只要他真有点儿钻进这书的意义了,他就会理解该书主要论点的精神是这样的:根据律不是一个永恒真理,这和经院学派是不同的。根据律不是在整个世界之前,之外,之上而有无条件的妥当性;任它是作为空间、时间的必然关系也好,因果律也好,或是作为“认识根据律”也好,它单单只是在现象中相对地,在条件制约下有效。因此,世界的内在本质,自在之物,是永不能以根据律为线索而得发现的;相反,根据律导致的一切,本身就总是相对的、有待的;总在现象之中而不是自在之物。此外,根据律根本不触及主体,而只是客体的形式;客体也正因此而不是自在之物。并且与客体同时,主体已立即同在,相反亦然;所以既不能在客体对主体,也不能在主体对客体的关系上安置从后果到原因这一关系。但是,有关这种思想的一切,在费希特那儿是一点气味也没有。在这件事上,他感兴趣的是从主体出发。康德所以选择这个出发点,是为了指出已往从客体出发,因而将客体看成自在之物的错误。费希特却把从主体出发当作有关的一回事;并且有如一切模仿者之所为,以为他只要在这一点上比康德走得更远些,他就超过康德了。他在这个方向所重犯的错误,也就是以往独断论在相反的方向所犯的错误。正是后者招致了康德的批判。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