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6.75 4.5折 ¥ 59.8 全新
库存560件
作者朱永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85771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29142196
上书时间2024-11-02
未来30年,教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如何培养下一代,才能使他们适应竞争更为激烈的社会?
资源如此之多,如何优化教育选择?
如何为每一个孩子定制个性化的成长与学习方案?
在本书中,朱永新教授调研了国内外优秀的教育机构,和读者分享未来学习新趋势——走向学习中心。此学习中心,即未来的学校,将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时间会逐步弹性化,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个性化学习将成为主流;未来的教师也将成为自由职业者,适应“人机共教”的教学模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习过程更轻松,更贴近学生的个性和认知。
未来教育的这些变化,你做好准备了吗?
未来30年,教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如何培养下一代,才能使他们适应竞争更为激烈的社会?
资源如此之多,如何优化教育选择?
如何为每一个孩子定制个性化的成长与学习方案?
在本书中,朱永新教授调研了国内外优秀的教育机构,和读者分享未来学习新趋势——走向学习中心。此学习中心,即未来的学校,将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时间会逐步弹性化,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个性化学习将成为主流;未来的教师也将成为自由职业者,适应“人机共教”的教学模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习过程更轻松,更贴近学生的个性和认知。
未来教育的这些变化,你做好准备了吗?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十六卷)、《致教师》、《未来学校》等,部分著作被译为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俄语、蒙古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哈萨克语等出版。主编“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个系列。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他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感动了千千万万人,被评为“当代教育名家”、“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教育十大风云人物”、“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
章 未来已来——学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学校的发展历程
二、变革学校的诸种努力
三、未来学校的模样
第二章 走向学习共同体——未来学习中心的构架
一、未来学习中心设计的原则
二、未来学习中心的基本构架
三、正在创造和探索的未来学习中心雏形
第三章 我的学习我做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一、学力就是创造力
二、突破时空限制的泛在学习
三、基于合作探究的混龄学习
四、以学定教的个性化学习
第四章 能者为师——适应“人机共教”的新时代
一、智能机器人教师正在走来
二、教师如何不被淘汰
三、回归能者为师的时代
第五章 从文凭至上到课程为王——学习内容定制化与个性化
一、课程为王: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
二、为生命而存在的课程
三、多学科整合的项目学习——未来课程的新形态
四、未来的图书与未来的阅读
第六章 学习就像玩游戏?——新技术革命改变教育手段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学习
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精准学习
三、游戏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快乐
第七章 政府如何治理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新变革
一、科学决策:让教育政策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推进公平:满足人民对于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
三、简政放权:激发地方与民间教育活力
四、依法治教:让教育行驶在法制轨道上
第八章 从鉴别走向诊断——考试与评价的新走向
一、考试与评价改革迫在眉睫
二、第三方评价与未来学习中心
三、考试与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学分银行与未来学习中心
第九章 与孩子一起成长——家校社合作共育的新格局
一、学校不是教育的场所
二、未来社会的家校社合作共育
三、未来学习中心父母的角色
四、教育者应该与孩子一起成长
五、未来如何做父母?
第十章 教育的变与不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在变化中寻求“以不变应万变”
二、追寻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
三、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附录:技术如何释放终身学习者的潜能?
——朱永新与约翰·库奇关于未来教育与学习升级的对话
主题索引
后记
未来30年,教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如何培养下一代,才能使他们适应竞争更为激烈的社会?
资源如此之多,如何优化教育选择?
如何为每一个孩子定制个性化的成长与学习方案?
在本书中,朱永新教授调研了国内外优秀的教育机构,和读者分享未来学习新趋势——走向学习中心。此学习中心,即未来的学校,将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时间会逐步弹性化,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个性化学习将成为主流;未来的教师也将成为自由职业者,适应“人机共教”的教学模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习过程更轻松,更贴近学生的个性和认知。
未来教育的这些变化,你做好准备了吗?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十六卷)、《致教师》、《未来学校》等,部分著作被译为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俄语、蒙古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哈萨克语等出版。主编“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个系列。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他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感动了千千万万人,被评为“当代教育名家”、“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教育十大风云人物”、“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
朱永新教授在《未来学校》的自序中说:“这本书初是按照学术著作的定位写的,而且写了很久,写得很长。”倘读者和我一样真的将此书读完,那么文后所列之参考书目,就足以证明以上一点。
他告诉我,他的朋友一再提醒他:“这本书需要影响的重要群体,是普罗大众,而不是专家学者。”
我赞同他的朋友的建议。因为,教育之改革,说到底要获得中国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支持、拥护;比之于学生的态度,家长们的态度更为关键。一个显然的事实是?D?D在中国,学生们的学习方向及方法往往是由家长们所主导的,而大多数家长是普罗大众。在我看来,他们对于应试教育的迷信程度甚于学生。并且,越是普罗大众,迷信越深。但我对于朱永新教授完成此书毫无影响,我只不过比读者先读到了校样。
永新当然也认为他的朋友的建议有道理。于是,重新构思、删繁就简,压缩成一本普及版的《未来学校》。
问题是,他满腔热忱地为影响普罗大众而完成此书,普罗大众对他又了解多少呢?我想,比之于教育界人士、比之于专家学者,普罗大众中了解他的人肯定相当有限。那么,我又想,我太应该向人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朱永新教授了。
所以,在他的学术版《未来学校》?D?D《走向学习中心》即将出版之际,我通过这篇序言,介绍一下我眼里的朱永新教授。
一、关于朱永新教授
苏州大学是朱永新的母校。
1986年,28岁的朱永新用近5年的时间写作80万字的《中华教育思想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的成就与贡献》;这是一部考证有据、分析严谨、分量不容置疑的学术著作。甫一成书,年轻的他便成为中国教育史研究学界的新星,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教育界的学术地位。当年,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寥寥无几,可用荒芜未垦来形容。一个28岁的年轻人,何以会对自己国家的教育史产生如此赤诚的研究热情,这一点于我至今是个谜。我解惑很容易,再见面时问他就是。但大多数读此书的人若想了解,便只能从网上查查与他的名字相关的资料罢了。我认为,学生的家长?D?D不管你的儿女是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还是大学生,了解朱永新其人,直接体现为对自己儿女的学习理念、方向和方法的关心,并且体现为对自己儿女将来是怎样的人的超前关心。是的,我真的认为,关心自己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而不了解一些朱永新的教育思想,甚至根本不知道朱永新,从长远看,是有遗憾的。
1988年,30岁的朱永新又出版了《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一书,同样是一部学术书。尽管1988年是中国教育之拨乱反正,重新自信地走上正轨的年代,但是30岁的朱永新却深刻洞察到了积弊所在,并为此感到焦虑。
朱永新当年的焦虑是极有预见性的焦虑。可以这么说:如今许许多多家长和学生对教育产生的焦虑,1988年,30岁的苏州大学的年轻教师朱永新几乎都预见到了。可以说,朱永新掌握了大量历史性的教育资料,将中国教育史认真梳理了一遍。
1990年,他应邀去日本访学,用一年时间深入考察日本教育。回国后,主编了一套十余卷的“当代日本教育”丛书,系统介绍了日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从此,他将文学研究的“比较”方法游刃有余地引入对中国教育方向的探赜之中。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模式成为他思考和分析中国教育问题所在的参照系。
1993年,35岁的朱永新出任苏州大学教务长,成为全国综合性大学年轻的教务长。此后5年,他为苏州大学的教改做出了公认的贡献?D?D苏州大学成为当年率先实行激励性主副修制、设在校生“书目”的大学。此时,他对人文教育在大学中的重要作用已了然于心,后来在他关于教育的理论中阐述了这样两句话?D?D“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1997年,朱永新出任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教育文化工作。在此期间,他大力倡导读书习惯,不遗余力地宣传读书的益处,推行各种形式的校内校外读书活动。
后来,他几乎每隔两三年便有新书,大抵是他不断进行教育思考的总结。他一再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D?D从“理想教育”到“新教育”,再到“未来教育”,实行着从思考到实践,立于当下、面向未来的“知行合一”。
他不但是新教育理念的首倡者,而且是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他被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其16卷的《朱永新教育作品》亦被译为英、法、日、韩、蒙古、哈萨克斯坦、尼泊尔等国家的文字在全球发行。
二、我所认识的朱永新
我初识朱永新,是在他任苏州市副市长时?D?D记得那是在“两会”期间,我们民盟召开了一次关于教育改革的研讨会,邀请的一位民盟以外人士,便是朱永新。这一点亦可以证明,他对中国教育改革深度的、具有预见性的思考,在我们民盟是普获认同的,他本人也普获我们民盟教育界人士的尊敬。须知,中国民主同盟的教育界人士皆属资深之人,有十几位院士,一百几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