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曲艺史
  • 中国曲艺史
  • 中国曲艺史
  • 中国曲艺史
  • 中国曲艺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曲艺史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3.57 5.8折 58 全新

库存7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倪锺之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665046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9190014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说唱艺术——曲艺,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小说、戏曲的发展关系密切,因此,对于它的研究,也是我国文学 史、艺术史研究的一项不宜忽略的重要工作。 倪锺之同志撰写的这部《中国曲艺史》,就是一部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我国说唱艺术发 展而有助于研究我国文艺史的著作。

对于我国说唱艺术的研究,远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就已经有一些学者因持有说唱艺术的社会作用与社会对说唱艺术的态度相 互依赖的思想而从事了这项工作, 并取得了不少可观的成果。 但是,由于说唱艺术类型繁多,需要研讨的问题复杂,加之相关研究资料极其零散, 因而研究的成果每多局限于以某些品类的形式特征和存在条件为出发点的体制、渊源、流变及其思想、社会意义等方面问题的探讨。 而有关说唱艺术总体的系统完整的概述,并阐明其艺术发展规律而形成体系的论著,则尚较缺乏。

倪锺之同志长时期以来即对说唱艺术有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中国曲艺史究,同时还担任着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曲艺史、论的教学工作。 他循着前辈学者在说唱艺术研究方面探索出来的道路,  汲取其经验和优秀成果,历经多年的悉心钻研,并通过艺术教学的反复实践, 以所编讲义为基础,修订写成了这部比较全面系统,有着丰富资料和明确观点的说唱文艺史论著。

社会的发展乃是有规律的过程。 在我国历史上,人民生活方式和对文艺功用要求的多样,  决定了说唱文艺的形式及其类型的繁复。 对此,著者从艺术发挥社会功能的条件出发进行研究,全书遂用七章篇幅,分别论述了我国说唱艺术的产生渊源和流变发展,叙述脉络是比较清晰的。 这里,除对我国古代艺术的说唱因素和说唱艺术的孕育、形成有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外,特别在论述近世说唱艺术的稳定、变化和向现代曲艺的转化时,既提出了个人见解,也对前行各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有所选择地汲取利用,  从而增强了论证的科学性。

同时,书中对说唱艺术各类别体裁之间的关系,继承和发展,以及说唱艺术在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与作用等问题, 也做了适当的阐述。 但是,我们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毕竟历史还不算长,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较多的还仅仅是停留在开始阶段,如对于作为中国曲艺史组成部分的各少数民族说唱艺术的研究尚有 缺漏,还需要此后继续搜集资料,深入探讨再加以充实,使论述益趋完备。

总之,倪锺之同志写的这部《中国曲艺史》,是值得研究我国文 艺史和俗文学者参考的。 著者用力所在,既填补了我国文学艺术发展史研究的一部分空白,也开阔了我们对文艺研究的理解。 这无疑也为增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德栋

1990 年 8 月于青岛旅次



导语摘要

本书分为古代艺术中的说唱因素(先秦时期)、曲艺的孕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曲艺的形成(隋唐时期)、曲艺的繁荣(两宋时期)、曲艺的稳定与变化(金元明时期)、古代曲艺向现代曲艺的转化(清代)、曲艺形式的不断丰富(民国时期)几个部分,详细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曲艺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中的地位及其艺术特色,条分缕析地分析了曲艺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曲种和人物。本书自20世纪90年代初版以来广受关注,曾荣获中国图书奖,此次再版进行了全面修订,成为了解、研究中国曲艺史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倪锺之,我国著名曲艺理论家、教育家,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研究员等职。著有《中国曲艺史》、《中国相声史》、《中国当代曲艺史》、《曲艺民俗与民俗曲艺》、《倪钟之曲艺文选》、《刘文亨和他的相声艺术》(主编)、《张剑平和他的曲艺创作》(主编)、《中国曲艺通史》(与姜昆合编)、《中国民俗通志(演艺志)》、《我与曲艺七十年》等专著。



目录

引  言 / 001


节 曲艺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中的地位 / 001


1.传递故事内容 / 002


2.创造艺术形式 / 004


3.培养欣赏习惯 / 005


第二节 曲艺的艺术特点 / 006


第三节 曲艺的分类 / 010


 


章 古代艺术中的说唱因素 / 013


——先秦时期


节 先秦艺术中的说唱因素 / 014


1.早的故事——古代神话 / 014


2.早的叙事歌曲——古代民歌 / 018


3.早的笑话——先秦寓言 / 027


4.早的滑稽表演——优人讽谏 / 031


第二节 瞽矇说唱与《成相篇》 / 032


1.瞽矇说唱的形成与发展 / 033


2.瞽矇说唱的曲艺因素及著作 / 035


3.《成相篇》的内容及形式 / 038


4.对《成相篇》的探索 / 040


 


第二章 曲艺的孕育 / 043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节 秦至南北朝的社会概况 / 044


1.秦至南北朝的政权更替 / 044


2.秦至南北朝的经济和文化 / 046


3.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 047


4.统治阶级豪华生活对说唱艺术的影响 / 051


第二节 古代优人讽谏在秦汉的发展 / 052


1.秦代的优人讽谏 / 053


2.汉代的优人滑稽 / 054


第三节 汉代说书的探索 / 055


1.对古籍中说书记录的探索 / 056


2.关于说书俑的研究 / 057


第四节 汉至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 061


1.汉代的乐府民歌 / 061


2.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 065


 


第三章 曲艺的形成 / 069


——隋唐时期


节 唐代的社会概况 / 069


第二节 转变 / 072


1.唐代以前的讲经活动 / 074


2.中唐寺院的俗讲 / 075


3.转变的发展过程 / 077


4.转变产生的其他因素 / 078


5.转变的演唱形式 / 080


6.变文的分类及内容 / 083


第三节 说话 / 091


1.说话艺术的发展 / 091


2.敦煌话本研究 / 094


3.唐代话本的分类及内容 / 096


4.唐代话本的艺术特色 / 102


第四节 俗赋、词文与曲子 / 105


1.俗赋的发展过程 / 106


2.俗赋的流传方式及内容 / 108


3.词文的演变及形式 / 111


4.曲子的演变及形式 / 113


第五节 参军戏 / 117


1.参军戏的形成及发展 / 117


2.参军戏的表演形式 / 119


3.参军戏的内容简析 / 123


4.参军戏的发展和演变 / 124


第六节 唐代说唱艺术的历史作用 / 126


1.出现了不同的说唱门类 / 126


2.形成自身的表现方法 / 127


3.出现后世许多故事的母本 / 130


4.对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影响 / 131


 


第四章 曲艺的繁荣 / 135


——两宋时期


节 宋代的社会概况 / 136


1.两宋的军事、政治概况 / 136


2.两宋的经济、文化概况 / 138


第二节 北宋的说唱艺术 / 140


1.民间说话艺术的发展 / 142


2.鼓子词与诸宫调 / 144


3.合生与商谜 / 148


4.说诨话及其他 / 152


第三节 南宋的诸般杂伎 / 153


1.像生与杂扮 / 154


2.涯词与陶真 / 157


3.各种杂曲小唱 / 159


第四节 南宋的“说话四家” / 162


1.“说话四家”的划分 / 162


2.宋代话本研究 / 165


第五节 宋代杂剧中的说唱艺术 / 171


1.宋代杂剧的演出形式 / 172


2.宋代杂剧中的滑稽表演 / 173


3.南戏中的“使砌” / 177


4.杂剧中的其他说唱艺术 / 182


第六节 宋代说唱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 184


1.形成具体的曲种观念 / 184


2.以瓦舍为中心,使各种说唱艺术汇合成整体 / 185


3.形成演员队伍及组织 / 186


4.作品内容和主题的纵深开拓 / 187


 


第五章 曲艺的稳定与变化 / 189


——金元明时期


节 金元明的社会概况 / 190


1.金元明时期的政权更替 / 190


2.金元的民族压迫和阶级矛盾 / 191


3.元代的经济和文化 / 193


4.明代社会和艺术竞争 / 195


第二节 金元诸宫调 / 197


1.董解元与《西厢记》 / 198


2.《刘知远》与《天宝遗事》 / 200


3.诸宫调的文学 / 203


4.诸宫调的音乐 / 207


第三节 金元明诸曲杂伎 / 213


1.散曲与时调 / 213


2.货郎儿与驭说 / 224


3.莲花落与道情 / 230


4.宝卷与弹词 / 236


5.院本的演变及其他 / 251


第四节 元明说书 / 256


1.元代说书概述 / 257


2.元刊话本研究 / 261


3.明代说书概述 / 268


4.由话本至小说的演变 / 274


第五节 明代成化说唱词话及影响 / 284


1.成化词话刊本的发现 / 285


2.成化词话的内容简析 / 287


3.成化词话的艺术特色 / 293


4.成化词话的历史作用 / 298


5.关于《大唐秦王词话》 / 301


6.贾凫西与木皮鼓词 / 306


第六节 大说书家柳敬亭 / 310


1.柳敬亭的生平 / 311


2.柳敬亭的说书艺术 / 314


第七节 少数民族曲艺的逐步成熟 / 320


1.关于《格萨尔王传》 / 320


2.《江嘎尔》与《玛纳斯》 / 324


3.其他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 / 327


4.少数民族曲艺形成的意义 / 332


第八节 古代曲艺理论著作 / 334


1.《醉翁谈录》中的说书理论 / 334


2.胡祇遹关于说唱艺人标准的论述 / 339


3.莫后光的说书理论和教学原则 / 341


4.曲艺与戏曲互通的理论 / 344


 


第六章 古代曲艺向现代曲艺的转化 / 347


——清代


节 清代的社会概况 / 347


1.满族的兴起和对全国的统治 / 348


2.清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350


第二节 现代曲种的形成和转换 / 353


1.评话与评书 / 354


2.时调与牌子曲 / 360


3.小唱与琴书 / 368


4.莲花落与道情 / 374


5.弹词与大鼓 / 378


6.象声、笑话及相声 / 389


7.地方性曲种的相继形成 / 396


8.少数民族曲种的发展 / 406


第三节 作家和演员 / 412


1.浦天玉与龚午亭 / 413


2.王周士及评弹“前后四家” / 417


3.罗松窗与韩小窗 / 424


4.宝小岔与司瑞轩 / 428


5.石玉昆与《包公案》 / 433


6.张三禄与朱绍文 / 440


7.土尔巴雅尔与绰旺 / 445


第四节 历代曲目发展的总结 / 446


1.讽刺批判的传统 / 447


2.热爱生活的传统 / 449


3.树立榜样的传统 / 450


4.反映生活的传统 / 451


 


第七章 曲艺形式的不断丰富 / 454


——民国时期


节 农村艺人流入城市 / 454


1.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局势 / 455


2.主要曲种向大城市集中 / 457


第二节 曲种的发展与变化 / 459


1.各地曲种的深入发展 / 460


2.曲艺向戏曲的演变与互存 / 474


第三节 曲艺战斗传统的发扬 / 477


1.沦陷区的曲艺艺术 / 478


2.国统区的曲艺艺术 / 483


第四节 解放区新曲艺的兴起 / 486


1.红军时期的说唱艺术 / 486


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说唱艺术 / 488


第五节 传统曲目概说 / 494


1.传统曲目的组成部分 / 494


2.传统曲目内容简析 / 496


第六节 曲艺社会活动的变化 / 500


1.曲艺界的社团组织 / 501


2.广播电台对曲艺的推广 / 505


3.新文人介入和理论研究 / 508


4.曲艺与其他艺术形式在社会活动上的对比 / 510


结束语 / 513


再版后记 / 515


参考书目 / 519



内容摘要

本书分为古代艺术中的说唱因素(先秦时期)、曲艺的孕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曲艺的形成(隋唐时期)、曲艺的繁荣(两宋时期)、曲艺的稳定与变化(金元明时期)、古代曲艺向现代曲艺的转化(清代)、曲艺形式的不断丰富(民国时期)几个部分,详细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曲艺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中的地位及其艺术特色,条分缕析地分析了曲艺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曲种和人物。本书自20世纪90年代初版以来广受关注,曾荣获中国图书奖,此次再版进行了全面修订,成为了解、研究中国曲艺史的经典著作。



主编推荐

倪锺之,我国著名曲艺理论家、教育家,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研究员等职。著有《中国曲艺史》、《中国相声史》、《中国当代曲艺史》、《曲艺民俗与民俗曲艺》、《倪钟之曲艺文选》、《刘文亨和他的相声艺术》(主编)、《张剑平和他的曲艺创作》(主编)、《中国曲艺通史》(与姜昆合编)、《中国民俗通志(演艺志)》、《我与曲艺七十年》等专著。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