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竞逐与时代守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市场竞逐与时代守望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4.74 5.1折 68 全新

库存8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少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8941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199266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新闻发现与主题提炼

新闻采写与策划,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新闻采写与策划的实战技巧,无论学界还是业界,经常会有各种争论,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热烈讨论的同时,也说明有细致研究的必要。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采编实践,从六个方面就新闻采写与策划的实

战操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一、发现与呈现

什么是发现?发现就是经过观察分析研究,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者规律。呈现则是运用娴熟的新闻采写技巧、恰当的新闻体裁和表达方式,将内容和思想表现出来。20 世纪90 年代,《湖北日报》刊登了一则消息《山村里的“广告墙”》,讲的是我省十堰市房县一偏远山村的土坯房外墙上,原来写着“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大字,现在变成了色彩绚丽的广告。这本是一件很普通很寻常的事情,但在记者眼里它却是一个新闻事件。时任湖北日报驻十堰记者站站长熊瑞隆,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新闻,采写了一则稿件。

熊记者为什么要写这个稿子?我想,这个事件反映的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在偏远农村的体现,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反映的是时代的发展变迁,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这个广告现象,放在大城市当时已司空见惯,但在偏远乡村那就不一样,体现了市场经济大潮对偏远乡村的冲击,反映了时代潮流正以不可阻遏之势滚滚向前。记者以敏锐的新闻嗅觉,发现了这一新闻,写了一篇短消息。这个稿子后来被《人民日报》转载。

再举个例子。2014 年4 月,湖北日报一名年轻记者到鄂东一个村庄调研,适逢村里播放露天电影。他注意到,看电影的人很少,稀稀拉拉不到10 个人,电影放到一半,就散得差不多了。怎么会这样呢?他一问才知道,电影下乡有的时候存在为完成任务走过场的问题。农忙抢种抢收的时候送电影到村里,老百姓能去看吗?这名记者写了篇文章《“三下乡”应下到农民心里》,后来这篇文章也被推荐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反响很热烈。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只要有一双慧眼,就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

还举一个例子:家族祠堂变身文化礼堂。

2015 年4 月19 日,《湖北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发了一篇消息,题目叫《注入先进文化 重塑精神家园——黄石农村家族祠堂变身文化礼堂》,讲的是黄石大冶市还地桥镇菊花湾祠堂办成文化礼堂的故事。

农民重修祠堂,传统文化与封建糟粕泥沙俱下。如何正确引导,让文化阳光照亮乡愁?大冶市菊花湾给出了答案——顺应民意、顺势而为,盘活旧祠堂用途,挖掘特色文化,注入先进文化,激活源远流长的文脉,共筑乡村文明梦。将家族纪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作者简介

韩少林,湖北红安人,硕士研究生,高级记者(专业技术二级)。曾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十佳青年记者、湖北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五个一批”人才、“湖北新闻名人”,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第九届职工职业道德“双十佳”,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荣获中国报业经营奖,2015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017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定的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他先后参与或主持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江汉早报》《楚天周末》《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等多个媒体创刊,担任过《楚天都市报》和《楚天金报》总编辑,现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其采编的新闻作品有100多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荣获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5件、湖北新闻奖一等奖60件(含湖北新闻宣传好稿奖)。曾创作、发表诗作近200首、论文70多篇,编著和主编《城市记忆》等理论、文化、新闻著作和作品集20余部。



目录

章 市场竞逐


002  真诚贴近生活 真情服务读者


013  负责任 重品质 求深度


019  新闻创新 快速制胜


026  “三贴近”精神指导下的创新之举


031  市场化媒体的站位与竞进


035  把握舆论导向 追求特色立报


041  强化责任 提高水平


047  从“外来妹”到“打工女青年”


053  高度就是那么一点点


065  关心民生疾苦 走进百姓心灵


070  个性追求与品牌打造


079  主品牌与延伸品牌的互补竞争


083  创新报道方式 促进社会和谐


088  担当社会责任 传播主流价值


094  论“第二代都市报”突围路径


103  千里冰封: 公共危机中的媒体责任


110  紧扣网络热点 积极引导舆论


115  以建设者的姿态做好时代大文章


124  百姓话题激荡和谐发展主旋律


第二章 时代守望


132  抽丝成绸 化蛹为蝶


136  激情满怀颂英雄


143  重大主题报道的市民化表达方式探索


151  市民报如何解读重大经济主题


156  发掘草根典型的人格感染力


161  论典型报道的平民化风格


169  都市报:在“走转改”中找到自己


172  在众声喧哗中唱响主旋律


177  全国两会报道的平民视角和地域表达


183  在大合唱中亮出“湖北好声音”


189  服务有广度 监督有尺度 引导有力度


第三章 转型探索


196  学习讲话精神 深化媒体融合


201  彰显各自特色 谋求差异发展


210  新媒体时代的坚守与超越


213  提升传播能力 增强媒体竞争力


222  论网络时代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工程


230  沉下去增强黏度 走出去铸就高度


237  媒体转型发展与党报版式创新


第四章 研思践悟


244  新闻发现与主题提炼


265  策划报道操作技法浅谈


271  新闻策划功效论


280  新闻策划的创造性探讨


286  论策划报道的磁场效应


293  策划性报道的题材选择与度的把握


298  旨掘其深 文求以活


300  树精品意识 创名牌专栏


305  中性新闻及其编采艺术


311  文学语言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316  新闻实践中的人文关怀


322  中西新闻采访溯源及探析



内容摘要

新闻发现与主题提炼


新闻采写与策划,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新闻采写与策划的实战技巧,无论学界还是业界,经常会有各种争论,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热烈讨论的同时,也说明有细致研究的必要。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采编实践,从六个方面就新闻采写与策划的实


战操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一、发现与呈现


什么是发现?发现就是经过观察分析研究,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者规律。呈现则是运用娴熟的新闻采写技巧、恰当的新闻体裁和表达方式,将内容和思想表现出来。20 世纪90 年代,《湖北日报》刊登了一则消息《山村里的“广告墙”》,讲的是我省十堰市房县一偏远山村的土坯房外墙上,原来写着“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大字,现在变成了色彩绚丽的广告。这本是一件很普通很寻常的事情,但在记者眼里它却是一个新闻事件。时任湖北日报驻十堰记者站站长熊瑞隆,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新闻,采写了一则稿件。


熊记者为什么要写这个稿子?我想,这个事件反映的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在偏远农村的体现,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反映的是时代的发展变迁,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这个广告现象,放在大城市当时已司空见惯,但在偏远乡村那就不一样,体现了市场经济大潮对偏远乡村的冲击,反映了时代潮流正以不可阻遏之势滚滚向前。记者以敏锐的新闻嗅觉,发现了这一新闻,写了一篇短消息。这个稿子后来被《人民日报》转载。


再举个例子。2014 年4 月,湖北日报一名年轻记者到鄂东一个村庄调研,适逢村里播放露天电影。他注意到,看电影的人很少,稀稀拉拉不到10 个人,电影放到一半,就散得差不多了。怎么会这样呢?他一问才知道,电影下乡有的时候存在为完成任务走过场的问题。农忙抢种抢收的时候送电影到村里,老百姓能去看吗?这名记者写了篇文章《“三下乡”应下到农民心里》,后来这篇文章也被推荐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反响很热烈。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只要有一双慧眼,就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


还举一个例子:家族祠堂变身文化礼堂。


2015 年4 月19 日,《湖北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发了一篇消息,题目叫《注入先进文化 重塑精神家园——黄石农村家族祠堂变身文化礼堂》,讲的是黄石大冶市还地桥镇菊花湾祠堂办成文化礼堂的故事。


农民重修祠堂,传统文化与封建糟粕泥沙俱下。如何正确引导,让文化阳光照亮乡愁?大冶市菊花湾给出了答案——顺应民意、顺势而为,盘活旧祠堂用途,挖掘特色文化,注入先进文化,激活源远流长的文脉,共筑乡村文明梦。将家族纪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主编推荐

韩少林,湖北红安人,硕士研究生,高级记者(专业技术二级)。曾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十佳青年记者、湖北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五个一批”人才、“湖北新闻名人”,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第九届职工职业道德“双十佳”,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荣获中国报业经营奖,2015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017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定的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他先后参与或主持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江汉早报》《楚天周末》《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等多个媒体创刊,担任过《楚天都市报》和《楚天金报》总编辑,现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其采编的新闻作品有100多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荣获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5件、湖北新闻奖一等奖60件(含湖北新闻宣传好稿奖)。曾创作、发表诗作近200首、论文70多篇,编著和主编《城市记忆》等理论、文化、新闻著作和作品集20余部。



精彩内容

新闻发现与主题提炼

新闻采写与策划,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新闻采写与策划的实战技巧,无论学界还是业界,经常会有各种争论,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热烈讨论的同时,也说明有细致研究的必要。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采编实践,从六个方面就新闻采写与策划的实

战操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一、发现与呈现

什么是发现?发现就是经过观察分析研究,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者规律。呈现则是运用娴熟的新闻采写技巧、恰当的新闻体裁和表达方式,将内容和思想表现出来。20 世纪90 年代,《湖北日报》刊登了一则消息《山村里的“广告墙”》,讲的是我省十堰市房县一偏远山村的土坯房外墙上,原来写着“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大字,现在变成了色彩绚丽的广告。这本是一件很普通很寻常的事情,但在记者眼里它却是一个新闻事件。时任湖北日报驻十堰记者站站长熊瑞隆,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新闻,采写了一则稿件。

熊记者为什么要写这个稿子?我想,这个事件反映的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在偏远农村的体现,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反映的是时代的发展变迁,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这个广告现象,放在大城市当时已司空见惯,但在偏远乡村那就不一样,体现了市场经济大潮对偏远乡村的冲击,反映了时代潮流正以不可阻遏之势滚滚向前。记者以敏锐的新闻嗅觉,发现了这一新闻,写了一篇短消息。这个稿子后来被《人民日报》转载。

再举个例子。2014 年4 月,湖北日报一名年轻记者到鄂东一个村庄调研,适逢村里播放露天电影。他注意到,看电影的人很少,稀稀拉拉不到10 个人,电影放到一半,就散得差不多了。怎么会这样呢?他一问才知道,电影下乡有的时候存在为完成任务走过场的问题。农忙抢种抢收的时候送电影到村里,老百姓能去看吗?这名记者写了篇文章《“三下乡”应下到农民心里》,后来这篇文章也被推荐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反响很热烈。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只要有一双慧眼,就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

还举一个例子:家族祠堂变身文化礼堂。

2015 年4 月19 日,《湖北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发了一篇消息,题目叫《注入先进文化 重塑精神家园——黄石农村家族祠堂变身文化礼堂》,讲的是黄石大冶市还地桥镇菊花湾祠堂办成文化礼堂的故事。

农民重修祠堂,传统文化与封建糟粕泥沙俱下。如何正确引导,让文化阳光照亮乡愁?大冶市菊花湾给出了答案——顺应民意、顺势而为,盘活旧祠堂用途,挖掘特色文化,注入先进文化,激活源远流长的文脉,共筑乡村文明梦。将家族纪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媒体评论

《市场竞逐与时代守望》这本书,正是少林同志从事报业30 多年的真实总结。他说得好:“竞争的起点在头脑。”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在市场竞逐中,办都市报,要出思想、出办法,关键是要有一个睿智的头脑。少林同志办都市报有新招:“新闻创新,特色立报”“新闻写作故事化,新闻语言平民化,新闻情感人性化”“保品牌还要拓展品牌”。采

编实战操作,讲究“发现与呈现、角度与态度、逆向与导向、身入与心入、闲笔与妙笔、做大与放大”,等等。边实践边总结,书中收录的论文文稿,是从理论的层面研究《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的发展和壮大,以及党报的创新与转型,既有业务梳理、经验总结,也有专业研究、理论发微。这些论文大多刊发在《新闻战线》《传媒》《中国记者》《新闻前哨》等专

业期刊上,当时的作用也是明显的。今天通读全书,更能看到它的系统性、思想性,不失为一部高质量的专业论文集。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江绍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