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俗史家蔡东藩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通俗史家蔡东藩研究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0.6 4.3折 72 全新

库存3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保明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ISBN9787548456575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2元

货号29202248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绪 言

 

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东藩,谱名椿寿,笔名东帆、东颿,浙江省山阴县天乐乡(今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人,近代著名的通俗史学家。他以10余年的含辛茹苦,秉持“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先后编撰了11部、共计6500000多字的历史演义,记载自秦始皇至民国九年凡2166年的历史。付梓后,一版再版,经久不衰,累计销量超10000000册,在通俗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蔡东藩生活于从晚清到抗战结束这一中国近现代历复杂、动荡、惨烈的历史阶段。作为一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知识分子,从科举应试到致力“教育救国”兼为“稻粱谋”而埋首著述,后终老乡野,其一生是普通而又伟大的。他写尽了中国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一部裨益通俗教育的中国通史,而且还时时地闪现在人们眼前,虽时空远隔,仍有如晤对。然而,他自己的历史却成了谜,未能留下一张照片、一份履历,让研究者难以拨开笼罩在他身上的那层云雾。

历史常常会湮没一些本不该湮没的人,蔡东藩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少得到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民国时期,只有他的一些好友、同行,如邵伯棠、许廑父、徐天啸、卢冀野等,在为其作品所作的序言中略有介绍与评介。如平襟亚为《清代十三朝演义》所作序言云:“蔡子东藩,今之积学士,明习史事,善谈掌故,著《清代十三朝演义》一书,搜罗宏博,褒贬精严,而于种族国际问题,尤三致意焉。是书一出,吾知有裨于学校社会,与夫研究史事者。”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1月,上海文化出版社重版《历朝通俗演义》,并更名为《二十四史通俗演义》,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为之作序。尽管受到当时政治形势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顾颉刚对《历朝通俗演义》的成就与不足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1961年,《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卷)收入范烟桥的《民国旧派小说史略》。范烟桥对蔡东藩及其作品有近千字的评介。1962年1月25日,著名历史学家、蔡东藩的学生柴德赓在《文汇报》发表了《蔡东藩及其<历朝通俗演义>》一文,对蔡东藩的生平著述、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历朝通俗演义》进行了概述和评论。此文可以说是蔡东藩研究史上篇专业性的论文。

改革开放后,对蔡东藩的研究逐渐增多。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泽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学史》首次把《历朝通俗演义》纳入了通俗史学的范畴。1987年,詹文元在《浙江工人报》上刊载近2万字的《山阴道上》,描述了蔡东藩青少年时期的奋斗历程,系篇关于蔡东藩的传记文学。该年7月,中共萧山县委宣传部、政协萧山文史工作委员会等11个单位发起,举行蔡东藩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次年8月,政协萧山文史工作委员会编印了《蔡东藩学术纪念文集》。该书收录吴泽、柴德赓、刘寅生、金名等教授、专家以及蔡东藩后裔和知情者写的文章40多篇,为蔡东藩研究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

21世纪年,范伯群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出版。该书第四编有题为“蔡东藩与‘正史演义’”的专章研究。2003年夏秋之季,蔡东藩的出生地――临浦镇的当地政府举办了蔡东藩学术研讨会,向社会各界征稿。这些研究论文于2005年结集为《蔡东藩研究》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收录文章39篇。2007年,《绍兴名人传略》(文史卷)有2万余字的蔡东藩传略。2010年6月,李保明的《演义大家蔡东藩评传》约22万字由线装书局出版,为部蔡东藩的文学传记作品。该书对蔡东藩的著述作品的考证较为扎实,纠正了以前的许多缪误。其后,又以《浮生若梦――蔡东藩传》重版,并被评为2017年十大传记图书之一。7月,吴桑梓出版《临浦乡贤――蔡东藩》一书。2014年,陈梦麟主编的《二十世纪浙江国学家》出版,计收录57位名人。其中以“演史巨笔 蔡东藩”为题,介绍了蔡东藩的生平和文学贡献,认为蔡东藩在普及中国历史知识方面的贡献是前无古人的。2015年,范志强所著《蔡东藩评传》出版,这部书是蔡东藩研究史上比较有学术价值的专著。除这些专著外,还有龙剑平的硕士学位论文《蔡东藩<后汉演义>研究》、陈姝瑾的《试论信史小说的创作――以<后汉演义>、<三国演义>、<三国志>比较为例》、刘桂梅的《历史演义小说与蔡东藩》等专题论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注蔡东藩及其作品的学者逐渐多了起来。纵观这些研究,其内容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蔡东藩生平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除上述提及的几部(篇)传记类作品外,还有其它三类:

类是回忆性文章。如蔡福源的《颠沛 奋斗 奉献――纪念祖父蔡东藩》、周明道的《我所知道的蔡东藩》、金若水的《<民国通俗演义>的一点旧闻》等,主要集中于《蔡东藩学术纪念文集》中。由于是回忆性质,存在着不少舛误之处,不是很可信。

第二类是年表形式。特别是蔡东藩仲孙蔡福源于1987年所撰的《蔡东藩年表》,以年表的形式记述了蔡东藩的生平大事,次给我们提供了相对完整的蔡东藩生平经历。但依然存在着不少舛误、疏漏之处,如蔡东藩曾就读私塾,《蔡东藩年表》记录为“从二哥课读”;《留青新集》并非为蔡东藩的作品等等。另外,《浮生如梦――蔡东藩传》所附《蔡东藩大事年表》,对《蔡东藩年表》进行了校正,但有些记录依然有待确切史料的证实。

第三类为考释类文章。如陈志放的《关于蔡东藩生平的一些释误和质疑》,对蔡东藩候补知县的地点、临江书舍是租还是赠等问题进行了考证,纠正了不少错误。再如王炜常的《蔡东藩散论》,对蔡东藩的籍贯进行了论证,提出“蔡东藩是萧山人”之说。

由于蔡东藩生前颠沛流离,并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为学术界所关注,其自传性著述《浮生若梦》等未及出版的手稿也在“文革”中散佚等原因,蔡东藩的生平研究依然存在着较多的缺憾。如关于蔡东藩的字号、籍贯、婚娶、科举考试的情况及除教育、著述外的其它生活经历等等,能供佐证的史料少得十分可怜,致使一些不实说法广为流传,居然变身众口一词的常识。

其二,蔡东藩作品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蔡东藩的历史演义上。且由于历史演义的文体特征,研究者要么从史学的角度,要么从文学的角度,作出不同的评介。史学家吴泽充分肯定《历朝通俗演义》是通俗史学发展进程之中的一块里程碑。1979年,他撰写的《蔡东藩与<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以多达1.5万字的篇幅,对蔡东藩生平思想、创作缘起、历史演义的创作观念及其在历史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困惑与矛盾、思想的科学进步与正统保守及历史局限性等,进行了全面、精致的分析。后来,又在《蔡东藩<元史演义>的史料学研究》一文中,从史料学的角度,对蔡东藩在正史和稗史之间的材料处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究。来新夏在《通俗史学家蔡东藩》一文中指出蔡东藩的历史演义自成一“新演义体”,认为不得以小说视之,而当誉之为通俗史学。李志庭的《通俗史学、蔡东藩与中国近代史学》从通俗史学来考察蔡东藩的历史演义,认为蔡东藩堪称通俗史学之集大成者。

张赣生在《民国通俗小说论稿》中指出,蔡东藩明明要写小说,却为得“通俗教育之助”,选择依据正史这条非艺术之路,严重地影响了其作品的艺术质量。楼含松在《从“讲史”到“演义”――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历史叙事》中指出,“蔡东藩新编历朝演义,要求自己‘语皆有本’,不过是历史的通俗化。到这时候,可以说历史演义的文学生命已经结束了。”陈子平在《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第四编第四章中也同样指出,蔡东藩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小说史上“正史演义”创作的集大成者,是“历史”的“通俗化”、“演义化”,认为蔡东藩客观的知识储备和禀赋不能为他提供足够的驾驭“小说”的素养和才能。

正统的史学界、文学界对蔡东藩的历史演义不议不论。通俗史学界、通俗文学界又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作出了不尽相同的评论。这些评论也大都提到了蔡东藩在小说与史学著作之间游移和矛盾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如果我们反向思考一下,这是否正是蔡东藩历史演义的独特之处呢?由此,他又形成了怎样的历史演义观?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历史演义观?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蔡东藩还编著(含订正)8部教育类书籍、3部类书、1部短篇小说集,对这些作品的研究仅有余德泉的《从<联对作法>看蔡东藩的联律观》、杜永毅的《中日外交史上一起教科书纠纷》等寥寥无几的文章。从现有的资料看,自福建“宦游”归来后,蔡东藩一直从事着与教育相关的工作,从为“教育急进”而著述教科书,到“期为通俗教育之一助”而编撰历史演义。这些作品无不融入了他个人的价值观念,既有一脉相承的,也有前后变化的。因此研究蔡东藩的其它作品,尤其是教育类书籍,是准确把握蔡东藩思想观念及其变迁轨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三,蔡东藩思想的研究

作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位中国平民知识分子,蔡东藩的思想呈现出既保守又进步的特点。但研究者都无例外地指出爱国主义是蔡东藩思想根本的纲领基石性的内容。如富利刚在《蔡东藩的救国之路》一文中指出,蔡东藩走过了一条从清官救国、教育救国、演义救国到实业救国的救国之路。

蔡东藩思想形成过程正值中国近现代政治文化思想极为动荡的时期,先进的民主科学思想必然对他产生影响,成为他思想中进步的成分。如吴泽指出,“蔡东藩在五四前后,受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潮的激扬,对鬼神、风水迷信以及某些封建保守思想,采取一定的批判态度。”

但蔡东藩又是一位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人,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陈旧的观念,甚至有时还表现的非常浓烈。如陈子平认为尽管蔡东藩对守旧、落后的历史观点也有怀疑、否定、更新的时候,但“正统”观念是蔡东藩创作历史小说基本的历史观点,表现为突出的是对每次农民起义都作否定性的攻击。同时,天命观、因果报应思想、女祸论等陈旧论调充斥在蔡东藩的历史演义之中。他指出,从精神实质上说,蔡东藩还是沉浸在“历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立德立功立言”的睡梦中的现代儒生。

可以看出,研究者已充分注意到蔡东藩作为一个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平民知识分子的思想中的惶惑、矛盾、复杂的特点。那么,蔡东藩的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决定他在新旧思想之间的选择取舍的原则又是什么呢?厘清这两个关键问题,才能让我们真正走近蔡东藩,进一步深入梳理其思想特点。

如果把邵伯棠于1911年为蔡东藩《中等新论说文范》所作序言作为蔡东藩研究起点的话,迄今已一百多年了。在大众层,他的历史演义在不同的时代从不缺少读者,生命力很强。所以,邵燕祥说蔡东藩是属于人以文传的作者。二月河说蔡东藩的历史演义既拥有读者,也拥有时间,并还要“拥有”下去。但一百多年来,学术圈对蔡东藩的研究显得较为冷清,非但不全面系统,也尚未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如此反差,如此分裂,或许正是研究蔡东藩的意义所在。本书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蔡东藩的生平、著述、思想及其自具一格的历史演义特征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对蔡东藩的研究有所补充、拓展与深化。



导语摘要

 本书是文学传记《浮生如梦――蔡东藩传》后续的学术研究性著作,着重研究蔡东藩的生平与著述、思想与历史演义特征,厘清了过往蔡东藩研究中的许多讹误之处,并首次从教育观、道德观、政治观、历史观四个方面,系统地剖析了蔡东藩的思想观念;从历史演义观、历史演义的编撰目的、《历朝通俗演义》的文体特征、史料处理办法及文笔运用等七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蔡东藩历史演义自具一格的特色。



作者简介

李保明,1970年出生,浙江杭州萧山区人,高级教师,现供职于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小学,十余年来一直从事蔡东藩研究,出版《演义大家蔡东藩评传》《演义大家蔡东藩》《浮生如梦――蔡东藩传》等著作,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章 惨淡的人生


 一 少年寒窗


 二 福建宦游


 三 笔下春秋


 四 晚年避难


第二章 辉煌的著述


 一 教育类著述


 二 历史类著述


 三 短篇小说集


 四 类书著述


 五 对联作法


 六 散佚作品


第三章 新旧杂揉的思想


 一 “教育急进”思想


 二 八德箴


 三 暴君、暴民专制与官僚政治


 四 半是人事,半是天数


 五 浙东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 自具一格的历史演义


 一 历史演义是“良小说”


 二 “期为通俗教育之助”


 三 融“自撰、自批注、自评”于一体


 四 以正史为经,以轶闻为纬


 五 论史以知兴替


 六 化正为奇,用笔曲折


 七 语中藏讽,寓贬于事



内容摘要

 本书是文学传记《浮生如梦――蔡东藩传》后续的学术研究性著作,着重研究蔡东藩的生平与著述、思想与历史演义特征,厘清了过往蔡东藩研究中的许多讹误之处,并首次从教育观、道德观、政治观、历史观四个方面,系统地剖析了蔡东藩的思想观念;从历史演义观、历史演义的编撰目的、《历朝通俗演义》的文体特征、史料处理办法及文笔运用等七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蔡东藩历史演义自具一格的特色。



主编推荐

李保明,1970年出生,浙江杭州萧山区人,高级教师,现供职于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小学,十余年来一直从事蔡东藩研究,出版《演义大家蔡东藩评传》《演义大家蔡东藩》《浮生如梦――蔡东藩传》等著作,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



精彩内容

一 少年寒窗

 

绍兴,古会稽郡,后为越州,为东南名郡、江南大府。清雍正《浙江通志》在“图说”中这样记载绍兴:

 

带山傍海,膏腴重地,以山水为郡,有层冈叠巘而无梯磴攀陟之劳,有大湖长溪而无冲激漂溺之患。领县八:首山阴;次会稽,并附于郭,千岩万壑,环列于鉴湖之上;次萧山,濒江负固,曰固陵;次诸暨,处万山之会,长江汇之;次余姚,壤接四明,与上虞皆在曹娥江之左,江发源浦阳,《水经注》所谓浦阳江是也;次嵊,次新昌,俱负会稽山之阳,并带剡溪,擅沃洲天姥之胜,与天台争奇竞秀于浙东者也。

 

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古代有王羲之、谢安、谢灵运、陆游、王阳明……到了近现代,更涌现出一大批能人志士,如蔡元培、鲁迅、秋瑾、马寅初、竺可桢等等。“鉴湖越台名士乡”正斯谓也。

“绍兴”之名,源于南宋。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驻跸越州,取“绍奕世之宏林,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下诏自建炎五年(1131)正月起改元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辖山阴、萧山、会稽、嵊县、诸暨、余姚、上虞、新昌八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绍兴府为绍兴路,领县六(山阴、萧山、会稽、嵊县、上虞、新昌)、州二(余姚州、诸暨州)。至正二十六年(1366),复置绍兴府,领八县(余姚、诸暨两州又改为县)。明清时期,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府县格局。

山阴县,因其地处会稽山之北而得之。康熙有诗云:“灌木丛篁傍水幽,淡烟晴日漾芳洲。兰桡摇过山阴道,在昔人传镜里游。”东汉时,为会稽郡郡治。清宣统三年(1911),山阴、会稽合并为绍兴县,隶属绍兴府。

山阴县西南接界萧山、诸暨处,为天乐乡。天乐乡,始设于北宋太平兴国

 

               

①(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图说”。

 

三年,因境内有琴石以为天然音乐而得名,北至金鸡山,南至欢潭,西濒浦阳江,东傍大岩、青化诸山。民国初,筹备地方自治,县乡间建行政区。民国十八年,行政区下改称镇、乡,凡二镇(临浦镇、所前镇)三十六乡,属第七区。

临浦因湖名。源自浦江的浦阳江是钱塘江的一条支流。古代浦阳江下游除零星分布的会稽山尾闾残丘外,是一片冲积平原。平原上河港交错,湖泊棋布。在这地区的许多古代湖泊中,重要的有临浦、渔浦和西城湖。后来,经过历代的围垦,临浦湖逐渐缩小,直至围垦殆尽。南宋时,浦阳江改道西小江后,临浦就成为浦阳江和西小江衔接翻坝过闸的航道要冲,商贾云集,形成了市镇。明天顺年间,为解除浦阳江水患,绍兴知府彭谊主持开通了碛堰山。自此,浦阳江折向西北注入钱塘江。

旧时,交通以水运为主。临浦溯浦阳江上游可至诸暨、义乌,沿下游可达杭州,经西小江又可抵绍兴、宁波,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网。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临浦成为一个活水码头,商贸业十分发达。盛时期是民国初年前后,沿江靠埠货船多时达七、八百只,大小店铺八百多家,山水商客云集,茶馆酒肆遍是,时人称之为“小上海”。当时,临浦以大庙为界,东属绍兴县管辖,西属萧山县管辖。直到1950年,整个临浦镇划归萧山管辖,才结束了一镇二管的局面。

清朝末年,国势衰微,内政腐败,外敌侵凌,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之时,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光绪三年,旧历丁丑年六月十三日(公元1877年7月23日),蔡东藩出生在山阴县天乐乡牛场头(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一个平民家庭。父蔡文杰,祖父鼎辉,曾祖父武申。查当地县志稿“选举”栏,未发现三人之名,可见他们三人并没有成为文中之“杰”。蔡东藩的后代以及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蔡文杰只是临浦一家丝行的小店员。蔡东藩排行第六,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三个姐姐。

蔡东藩的仲孙蔡福源在《蔡东藩年表》、《颠沛 奋斗 奉献——纪念祖父蔡东藩》等文中说,蔡东藩幼名椿寿,稍长名郕,号东藩,有时写成东帆或东颿。

 

               

①汤叙:《天乐志》,1935年版,第1-4页。

后他在《我的祖父蔡东藩》等文中改为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民国二十四年《萧山县志稿》也载:蔡郕,字椿寿。但笔者发现宣统二年(1910)本《简易明经通谱(宣统己酉科)》(坤卷)中记载:

 

蔡郕,字东藩,年三十一岁,山阴县附生。曾祖武申,祖鼎辉,父文杰。

 

明经,明清时代贡生的别称。“明经通谱”是科举时代记载贡生姓名、籍贯等资料的册子,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那么,究竟哪种说法准确呢?

郕,春秋姬姓国名。郕国初封于宗周畿内,后改封至今山东境内。本字为“成”(如《中华全史通俗演义》的署名为“蔡成”),与“盛”通假。“东藩”即东方的藩国或东方州郡的泛称,正好解释“郕”字。古人取名,名与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或同义,或相关,或相对。名郕,字东藩,两者相关,这是符合古人取名规律的。而“号以明志”,“号”大都体现其人的思想、志趣、爱好、倾向等。以“东藩”为号,显然难以“明志”。

椿寿,长寿、高龄之意,典出庄子的《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蔡福源的《我的祖父蔡东藩》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在蔡东藩满月之日,蔡东藩的母亲面含希望的微笑,面对前来祝贺的亲友和

家人说:“阿毛(注:当地对婴儿的昵称),今天满月,大家都很高兴,这名字不去请有学问的人取了,就由我给定为‘椿寿’吧!”接着她又解释道:“我请教过别人,这‘椿’是父亲的代称,‘椿寿’就是愿他的父亲长寿,以此求得在父亲的支撑下,培育幼儿成人成才,你们觉得怎么样?”

 

这段文字无疑是蔡福源根据“椿寿”的喻义想象演绎的,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蔡文杰夫妇对新生儿的珍爱与期盼。在蔡东藩的著述作品中,未见其署“椿寿”

 

               

①《萧山县志稿》(民国二十四年版),南开大学出版社,第530页。

②《浙江优贡同年全录》,《简易明经通谱》(宣统己酉科),京师琉璃厂刊本。

③蔡福源:《我的祖父蔡东藩》,《蔡东藩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的。当地乡贤周明道在《我所知道的蔡东藩先生》一文中说,蔡东藩有一兄叫椿台。这一说法如属实,那么“椿寿”极有可能是蔡东藩的谱名。谱名,即族谱中的名字,用作论资排辈之用。如孙中山,姓孙,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谱名德明。笔者也曾在当地“怀远堂”蔡仕庆家的一份房分执中,发现见议栏有署“椿寿,蔡成”的字样。这是蔡氏家族之事,署谱名自然正常不过。

再者,在《国文新范》“著述大意”后的署名为“古越蔡郕甫东藩识”,《高等小学新国文范本》、《中等新国文范本》“著述大意”后署名则为“古越蔡郕东藩甫识&rdq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