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息——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
  • 不息——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
  • 不息——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
  • 不息——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
  • 不息——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不息——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61.84 6.6折 398 全新

库存26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邱志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92265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28997939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借由中国文化部支持的 “不息——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 展览,将展示所有艺术作品、策展人文章、媒体评论和学术探讨文章。<br>标题“不息”来自《易经》。本书是通过捕捉这股“不息”的能量,并解释中国艺术不息的运行机制。用两幅宋画作为“引子”,经过两位民间工艺大师和两位当代艺术家分别对这两幅画做出回应,来阐述“师承”“合作”“民间”三个概念,说明艺术和文明生生不息的机制。



商品简介

本书是借由中国文化部支持的 “不息——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 展览,将展示所有艺术作品、策展人文章、媒体评论和学术探讨文章。<br>标题“不息”来自《易经》。本书是通过捕捉这股“不息”的能量,并解释中国艺术不息的运行机制。用两幅宋画作为“引子”,经过两位民间工艺大师和两位当代艺术家分别对这两幅画做出回应,来阐述“师承”“合作”“民间”三个概念,说明艺术和文明生生不息的机制。



作者简介

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开始介入当代艺术活动。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硕士、博士导师。他作为艺术家曾参加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2002年和2013年的圣保罗双年展及其他各种国际双年展。作为策展人在1996年策划了中国早期的录像艺术展以及1999 年到2005年推介青年一代艺术家的“后感性”系列展览。2012年他是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的总策展人。2017年他是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1 不 息 邱志杰
9 Continuum – Generation by Generation Qiu Zhijie
19 谁还记得逍遥游?— 不息之图注解 邱志杰
27 Who Still Remembers the Untrammeled Journey?
– Annotation of the Map of Buxi Qiu Zhijie
35 合作:互文性的集体创作网络
Collaboration: A Collective Intertextual Network
37 作品关系图 A Network of Intertexual and Collective Creation
38 现场作品 Exhibition View
223 雅集、庙会、剧场
Temple Fair, Elegant Scholars' Gathering, Theatre
248 艺术家简历 Artists
259 师承
The Succession of Teachings
261 文献区 Archives
274 师承关系表 Mentor – Disciple Relationship
327 如何做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国家馆 邱志杰
331 How to Curate a National Pavilion in a Globalized World Qiu Zhijie
339 我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艺讯网对邱志杰的访问
351 I Am Grateful to My Critics Interviewed by CAFA Art Info
367 谁是底层?谁又是精英?
— 从李大钊先生说起 邱志杰
383 Who Belongs to the Bottom? Who Are the Elites?
– Let's Begin with Mr. Li Dazhao Qiu Zhijie
399 民间:重构的故土
Folk Culture–The Inexhaustible Incubator



内容摘要

本书是借由中国文化部支持的 “不息——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 展览,将展示所有艺术作品、策展人文章、媒体评论和学术探讨文章。<br>标题“不息”来自《易经》。本书是通过捕捉这股“不息”的能量,并解释中国艺术不息的运行机制。用两幅宋画作为“引子”,经过两位民间工艺大师和两位当代艺术家分别对这两幅画做出回应,来阐述“师承”“合作”“民间”三个概念,说明艺术和文明生生不息的机制。



主编推荐

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开始介入当代艺术活动。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硕士、博士导师。他作为艺术家曾参加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2002年和2013年的圣保罗双年展及其他各种国际双年展。作为策展人在1996年策划了中国早期的录像艺术展以及1999 年到2005年推介青年一代艺术家的“后感性”系列展览。2012年他是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的总策展人。2017年他是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精彩内容

中国馆的展览标题“不息”来自《易经》。《周易• 系辞》曰:“生生之谓易。”《周易• 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海报和封面上的这两个中文书法,“不”字来自东晋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息”字来自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总主题为“Viva Arte Viva”—“艺术万岁”。
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中,中国人并不在意不朽,而是追求不息。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不朽的太行山和王屋山,在生生不息的愚公家族面前让路。
中国人在钟鼎的铭文上万千嘱托,是对着下一代说话:你们要子子孙孙永宝用。金石不朽,只是为了和后来者对话。如果不能世世代代传香火,没有子子孙孙永宝用,坚固的金石便没有意义。大部分中国人没有为死去的人制作木乃伊,等待复活或者救赎,近似于木乃伊的肉身菩萨出现在外来的佛教中。中国人只要有儿有女,就可以放心地死去。就算国破家亡,只要有后人,就有希望。重整山河待后生。而山河恢复的时刻,诗人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中国神话和古代文本中遍布着各种变化的故事,同样充满一股不息的能量。不息地与太阳赛跑干渴而死的夸父,不息地用小石头试图填平大海的精卫鸟,不息地用十三年时间整治大洪水的大禹……这些不息者的故事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