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高中语文配套阅读)
  • 左传(高中语文配套阅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左传(高中语文配套阅读)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7.92 3.0折 26 全新

库存10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利、纪凌云译注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18011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6元

货号29169098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左传》是中国历史上*部编年体史书。它记载了春秋时期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共12代国君、255年间的史事。作品文约意丰,说理透彻,蕴含着古人深邃的政治智慧,开启了中国优秀史传文学的先河。



商品简介

《左传》是中国历史上*部编年体史书。它记载了春秋时期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共12代国君、255年间的史事。作品文约意丰,说理透彻,蕴含着古人深邃的政治智慧,开启了中国优秀史传文学的先河。



作者简介

刘利,江苏徐州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校长。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汉语语法史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代表作有《全唐文校点》“唐文拾遗”卷、《墨子选注》《左传译注》《大学语文》等。



目录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 1


周郑交质(隐公三年) / 9


石碏大义灭亲(隐公三年、四年) / 12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 19


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 / 22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二年、五年) / 27


晋国骊姬之乱(僖公四年、五年、六年) / 35


子鱼论战(僖公二十二年) / 42


重耳出亡始末(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 / 46


展喜犒齐师(僖公二十六年) / 63


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 / 66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 88


秦晋殽之战(僖公三十二年) / 93


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 / 103


楚子问鼎(宣公三年) / 110


宋及楚平(宣公十四年、十五年) / 113


齐晋鞌之战(成公二年) / 119


楚归晋知罃(成公三年) / 126


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 / 130


晋楚鄢陵之战(成公十六年) / 139


祁奚举贤(襄公三年) / 155


叔孙豹论不朽(襄公二十四年) / 157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襄公二十四年) / 159


伯州犂问囚(襄公二十六年) / 162


蔡声子论晋用楚材(襄公二十六年) / 164


向戌弭兵(襄公二十七年) / 172


季札观乐(襄公二十九年) / 182


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 / 188


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 / 195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昭公元年) / 198


晏婴叔向论齐晋季世(昭公三年) / 201


伍员奔吴(昭公十九年、二十年) / 206


晏婴论和与同(昭公二十年) / 212


子产论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 / 216


鱄设诸刺吴王僚(昭公二十七年) / 219


申包胥如秦乞师(定公四年) / 222


齐鲁夹谷之会(定公十年) / 225


伍员谏许越平(哀公元年) / 229


楚国白公之乱(哀公十六年) / 233







内容摘要

《左传》是中国历史上*部编年体史书。它记载了春秋时期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共12代国君、255年间的史事。作品文约意丰,说理透彻,蕴含着古人深邃的政治智慧,开启了中国优秀史传文学的先河。



主编推荐

刘利,江苏徐州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校长。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汉语语法史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代表作有《全唐文校点》“唐文拾遗”卷、《墨子选注》《左传译注》《大学语文》等。



精彩内容

 

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

 

题解:本文记叙了春秋初年齐楚两个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齐桓公任用管仲后,国势日盛,逐步控制了华夏诸侯。当时南方的楚国也正在向北扩张,成为齐国的一个主要对手。于是为了称霸天下,齐国寻找借口向楚国进军。楚国以武力为后盾,同齐国展开了尖锐的对抗,终在外交战场上化解了齐国的这次发难。本篇文章向来被视为春秋外交辞令的代表作。两国使臣唇枪舌剑,齐国君臣恃强威胁,咄咄逼人;楚国使者不甘示弱,针锋相对。后双方达成妥协,齐桓公许和退兵。

本篇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①。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②:“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③,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④。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⑤?”管仲对曰⑥:“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⑦:‘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⑧。’赐我先君履⑨: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⑩。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注释】①四年:指鲁僖公四年,即公元前656年。齐侯:指齐桓公。齐属侯爵,故称齐侯。以:介词,用,凭借。诸侯之师:各诸侯国的军队。当时与齐国一起参加这次战争的还有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蔡:诸侯国名,姬姓,侯爵。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带。《左传·僖公三年》记载,齐桓公与夫人蔡姬“乘舟于囿,荡公(蔡姬使船摇荡),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使之归蔡),未之绝也。蔡人嫁之(桓公并未与蔡姬绝婚,蔡人却将其改嫁)。”于是次年,即僖公四年齐桓公以此为借口攻蔡。实际上因为蔡是楚的盟国,“侵蔡”只是为“伐楚”作准备。

②楚子:指楚成王。楚属子爵,故称楚子。

③处(chǔ):居住。北海、南海:指北方、南方。这里并不是实指,只是说齐楚两国相距很远。

④唯:句首语气词。风:指牝(pìn)牡(mǔ)相诱相逐。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即使牛马发情狂奔也不能彼此到达。言外之意即:你在北方,我在南方,相距很远,本来互不相干。

⑤虞:料想。涉:蹚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故:原因。

⑥管仲:齐国大夫。姓管,名夷吾,字仲。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⑦召(shào)康公:周文王庶子,名奭(shì),谥号康,食邑在召(今陕西凤翔县)。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封于蓟,建立诸侯国(北燕,在今河北北部及北京地区),他派长子管理燕国,自己仍留在镐京任职,辅佐朝廷。因采邑于召,故称召公或召伯、召公奭。武王死后,其子继位,是为成王,姬奭担任太保。姬奭执政期间政通人和,深受人民爱戴。成王死后,姬奭又继续辅佐康王,开创了“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成康之治”,为周朝打下延续八百多年的坚实基础。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太公,指姜尚,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命:命令。下文就是引用了当初召康公代表周王朝封太公于齐的命令中的话。

⑧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女:通“汝”,你。实:句中语气词,表示命令或祈使。征:征伐,讨伐。夹辅:辅佐。

⑨履:践踏。这里为名词,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⑩海:指渤海和黄海。河:黄河。穆陵:齐国地名,在今山东临朐(qú)县南穆陵关。无棣(dì):齐国北部边邑,在今山东无棣县北。

?贡:贡物。包:裹束。茅:菁茅,楚国的土产。入:进贡。

?共:供给,这个意思后来写作“供”。

?缩酒:渗酒。古代祭祀时的一种仪式,即把酒倒在包茅上慢慢地渗下去,如鬼神喝了一样。

?寡人:古代君主自称。是:代词,指包茅不入的事,是动词“征”的前置宾语。征:问,责问。

?昭王:周成王的孙子周昭王,名瑕。征:行。指巡行。复:返回。相传昭王晚年南巡到汉水时,当地人民怨恨他腐败,故意给了他一只用胶黏的船渡江。结果船行到江心便沉没了。“南征而不复”指的就是这件事。寡人是问:即“寡人问是”的倒装。问,责问。以上都是齐国用以进攻楚国的借口。

?寡君:臣子对别国人谦称自己的国君。敢:表谦敬的副词,含有胆敢或岂敢的意思,这里是岂敢。

?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用在祈使句里含有还是的意思。诸:兼词,“之于”的合音。“之”字指代昭王之不复这件事。水滨:水边。

?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ɡ):楚国地名,在今河南郾城县南。

【译文】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他们)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牛马发情狂奔也不能彼此到达。我想不出您进入我们的国土的缘故是什么?”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来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赐给我们先君可以征伐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当进贡的裹束好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酒请神的东西,我特来责问这件事;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①。师退,次于召陵②。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③。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④。与不穀同好⑤,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⑥。”齐侯曰:“以此众战⑦,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⑧,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⑨,虽众,无所用之⑩!”

屈完及诸侯盟?。

【注释】①屈完:楚国大夫。如:到,去。师:指进驻陉的各诸侯国军队。

②召(shào)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郾城县东。

③陈:陈列,列阵。让诸侯之师列阵,是向楚示威。乘(chénɡ):乘车。

④不穀:不善,诸侯对自己的谦称。是:前后两个都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宾语 是 动词”是古汉语里一种固定格式。

⑤同好(hǎo):共同友好。

⑥“君惠徼福”三句:意思是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收容我们的君主为同好,这本是我们君主的愿望。惠:敬词,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意思是,您这样做是对我的恩惠。徼(yāo):求。敝邑:谦称自己的国家。社稷:土神和谷神,后用来代指国家。辱:谦词,表示承蒙。意思是,您这样做使您蒙受了耻辱。

⑦众:名词,指众将士。

⑧绥(suí):安抚。

⑨“君若以力”三句:意思是说,您如果凭借武力(进行威胁),我们楚国就拿方城作为城墙,拿汉水作为护城河。方城:山名,在今河南叶县南。在句中是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下句“汉水”的用法相同。池:护城河。

⑩“虽众”二句:意思是说,即使兵马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盟:订立盟约。

【译文】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诸侯军的驻地去。诸侯军队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列,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收容我的君主为同好,这本是我们君主的愿望。”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池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凭借武力(进行威胁),我们楚国就拿方城作为城墙,拿汉水作为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