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清音:张充和的百年人生
  • 人间清音:张充和的百年人生
  • 人间清音:张充和的百年人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间清音:张充和的百年人生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50.48 6.3折 80 全新

库存17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晓木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01278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0元

货号29157683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引子  北大女杰

 

1934 年8 月10 日的北平城,天气有些闷热潮湿。

这天是北京大学一年一度的新生招录考试的首日。清晨8 点前,1300 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纷纷涌入该校景山东街第二院和北河沿第三院的大一新生考场。北大校长蒋梦麟、文学院院长胡适、理学院院长刘树杞及各系主任,均到场监考,教务长樊际昌更特备红色汽车一辆,往来奔驰于二院、三院及作为二、三年级转学生考场的沙滩院,忙得不可开交。

二十一岁的张充和是这1300 多名考生之一,或准确说,是文学院499 名考生中的一位——她报了国文系。过去一年,她在此旁听,早对北大各院位置了然于心,因此径直走向三院文法生考场。平时自由出入的大门已被封锁,由校警看守,经检验准考手续合格后,她走了进去,只见蓬席大张,将学生宿舍与考试用的教学楼完全隔绝,据说临时开放了南侧门,供“无路可走”的宿舍同学出入。②不过她此时的身份并非张充和,而叫“张旋”。此前报名时她提交给北大的资料,可谓假多真少:

 

姓名:张旋 别号:充和

性别:女 年岁:一九

籍贯:宁夏中卫 经过学校:甘肃省立中学毕业

 

张充和与西北地区毫无关系。她生于上海,八个月大被抱回张家的旧籍合肥寄养,读了十余年私塾,十七岁重归生父位于苏州的家,到1933 年夏,断断续续在苏沪一带念过至少四所中学,在后一所上海光华实验中学勉强读完高一,就不再继续,来到北平旁听北大课程一年。因此这次应考,她并不具备报考资格:一张中学毕业文凭。在清华大学就读的大弟张宗和托学长、宁夏中卫人苏景泉帮她伪造了一份中学学历,同时又顾虑用真名若考不取,会让自己和家人丢脸,她遂将名字、年龄都改了。

类似张充和用化名、用假文凭考学事,在20 世纪前期的中国并不乏其例。她化名考试的原因之一,是怕考不上让家人和自己蒙羞,这一微妙心思与她的主考官、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在二十四年前的顾忌相当一致。1910 年,胡适投报第二届庚子赔款留美生,成功考取,开启美好人生的大门,当时用的也不是本名:“我在学校里用胡洪骍的名字,这回北上应考,我怕考不取为朋友学生所笑,所以临时改用胡适的名字。从此以后,我就叫胡适了。”

用假文凭考大学,更是一时社会风气。1926 年,未能从所读无锡第三师范学校毕业的徐铸成,借一位高年级毕业同学的文凭考取清华大学,才读一学期,被原三师校长揭发。时任清华教务长梅贻琦答以该生投考时照片与入学时核对无误,且该生入学后品学兼优,似不应追究。但三师复函汹汹,声称如不开革,将向*控告。为平息事态,梅贻琦介绍徐铸成到南开大学暂读,风波过后再回清华。其后虽因事未去,但翌年夏徐铸成再用那位高年级同学身份参加了考试,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就读于国文系。1929 年,未念完所在师范学校且已二十四岁的臧克家,借本村远房族叔的中国大学预科毕业文凭,考入青岛大学补习班就读。翌年暑假,他再行考试,数学得零分,国文由闻一多给了98 分,仍被该校录取,成为正式生。该年秋,开学后不久,学校当局查出有不少学生是用假文凭报考并被录取的,遂勒令当事学生退学,并公布名单,人数不少。被勒令退学的学生抗议道:“不论我们用的是真文凭还是假文凭,既然考上了,就证明我们够入学的资格,不应当开除。”双方互不相让,由此酿成学生罢课风波。终学校强行开除了六十余名学生,其中有持假文凭入学者,也有持真文凭入学者。不过,臧克家躲过了风波,继续留在学校,直到四年后毕业。1931 年,与张充和同龄的周一良,从八岁到十八岁,读了十年家塾,一无数理化知识,二无高中文凭,于是伪造假文凭,其他科自己考,数学科便篡改证件上的个人照片,让亲戚枪替,成功考取辅仁大学。他回忆说:“当时北平流行制造假文凭,琉璃厂的刻字铺兼营这个生意。我家乡秋浦县有一所周氏家族办的宏毅中学,我就假借此名,并未与学校打任何招呼,请刻字铺伪造一张私立宏毅中学高中毕业的书。一般情况下,北平的大学是不会费事去核实的,但是比较知名的五大学(北大、清华、师大、燕京、辅仁)情况有所不同。其中只有辅仁大学当时刚成立不久,制度很不严密,文凭蒙混过关的可能性较大。果然1931 年夏天我在辅仁报上了名,放弃国文而改入历史系,这样就定了我的终身。”进入辅仁后,周一良过从较密的一位同班同学名袁永熹者,几十年后周氏从他人口中得知他实不叫袁永熹,因其报考辅仁时中学尚未毕业,遂冒名用了其姐姐、后成为叶公超夫人的真袁永熹的高中文凭。



导语摘要

作者爬梳史料,重返历史现场,感受时代氛围,还原张充和在诸多历史境遇下的真实面貌,在展现张充和生平的更多细节之外,更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张充和”,一个与你我一样,有血有肉,烦恼不断的活生生个体。在作者看来,张充和的迷人之处在于,她不仅能不受现实拘囿,不被生活淹没,一生与诗词、书法、绘画、昆曲相伴共守,成就一段风雅传奇,还在于她何以能如此。她娴雅而洒脱,温婉而坚韧,恬淡而执着;在她身上,人间烟火、文人雅趣与生命意志,交相辉映。她恰如一曲人间清音,穿越了时空,“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者简介

何晓木,本名王荣先,生于山西高平,现居太原,文史研习者,山水沉迷者。十年前始“识”张充和先生,为之着迷,搜求十载,数易其稿,乃有本作。



目录

引子“北大女杰”/ 1


卷一 合肥时光:1913—1930 / 19


抱养前后


◎“我自传的开宗明义章”/ 21


祖母情深


◎“难道你们不是祖母生的,还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27


十年闺塾


◎“在那两棵梧桐树下,我寂寞十年”/ 34


儿时玩伴


◎“只可惜我那时没有个顽皮的春香婢子伴读”/ 42


卷二 新旧之间:1930—1937 / 51


初归姑苏


◎“我是土包子,从安徽乡下来到苏州,开始什么都不懂”/ 53


结缘昆曲


◎“我的兴趣更被导向专业的品味”/ 66


海上滋味


◎“四姐一直出眼泪水”/ 75


苦乐北平


◎“我自己却把生活过得又骄傲又有趣”/ 89


卧病香山


◎“我只望能同谁打一架”/ 101


晋级曲迷


◎“过去吹笛子把肺病吹好,也唱好,医生还在做梦呢”/ 111


首份职业


◎“半年来写稿子,虽然没有正式做事,但也弄了不少钱”/ 127


理想自我


◎“(我)更有一股傻劲,在这个世界中寻找自己”/ 133


恼人姻缘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44


卷三 风云际会(上):1937—1940 / 163


烽火逃亡


◎“夜夜日机来/ / 听见烧锅声,就当是飞机来了”/ 165


成都寄居


◎“轻云不解化龙蛇,只贴鬓凝成珠饰”/ 178


参编教材


◎“北门街的一个临时大家庭是值得纪念的”/ 186


弦诵春城


◎“忘情处,命玉龙哀笛,著意狂吹”/ 196


呈贡写意


◎“酒罢琴阑漫思家,小坐蒲团听落花”/ 204


煮茗老友


◎“平凡的人才结婚生孩子,像四姐这样的人应当好好保护起来”/ 225


卷四 风云际会(下):1941—1948 / 241


流寓陪都


◎“那时候我们到重庆会朋友,都是到*的防空洞里约会”/ 243


名师高徒


◎“焉能起吾师而告之曰:今吾知师意所在矣”/ 258


北碚纪胜


◎“他们常常过江来找我玩,唱曲、写字、吟诗作画的,很热闹”/ 275


纸上雅集


◎“为防又是懊侬词,小字密行书纸角”/ 289


晦暗心境


◎“(她)正如何生存在另外一个风雨飘摇事实巨浪中”/ 296


胜利歌哭


◎“年年做尽归飞梦,待到归时意转迷”/ 308


江南归来


◎“旧日歌声竞绕梁,旧时笙管逞新腔”/ 319


北平情缘


◎“四姨,我希望你们天天结婚,让我天天有蛋糕吃”/ 328


卷五 加州岁月:1949—1961 / 347


人生重启


◎“我做事吧,你再去读一个中文的PhD!”/ 349


生计维艰


◎“我们才真是被剥削的”/ 360


当家非易


◎“任何国家的主妇都比美国的舒服”/ 366


乡愁诉谁


◎“在美国愈过久愈觉得没意思”/ 374


一抹亮色


◎“总算我昆曲在好莱坞次赚钱”/ 380


卷六 全职主妇:1959—1966 / 391


定居新港


◎“每次换一个地方,总觉得前途茫茫”/ 393


勤俭持家


◎“充和很会弄一个家/ / 我有时候怕她太累”/ 400


北美穷游


◎“晚间三人挤在车子里,四季衣服全带着,一次旅馆也没住”/ 409


舐犊情深


◎“我对孩子不惜牺牲我的所有工作”/ 416


书画遣兴


◎“如能抽出时间来练字画画就是幸福了”/ 427


一曲微茫


◎“昆曲之命运如此,亦无可如何了”/ 437


五十危机


◎“睡在床上,自己像个镜子,反照过去,总觉得一事无成”/ 451


威州教曲


◎“我做昆曲工作亦怕将来亡绝”/ 464


初访西欧


◎“我这个半百的老娘尚有雄心去竞赛”/ 471


远游东亚


◎“有美一人,吹笙鼓簧。乃眷西顾,邦家之光”/ 478


归国梦断


◎“我也是中国人,至今是念念不忘祖国的中国人”/ 485


卷七 耶鲁传道:1967—1984 / 491


书法课堂


◎“如何使人在短时期(一学期)了解中国字的美学部分”/ 493


小园即事


◎“雅俗但求生意足,邻翁来赏隔篱瓜”/ 503


哈佛唱和


◎“横流葭苇总相侵,再整衣冠再陆沉”/ 510


姻缘相长


◎“看来嫁与胡儿,未必非才女之福”/ 519


写字功力


◎“我练字不是消遣,正如唱曲一般,是用全力的”/ 530


归梦重斟


◎“手栽红萼婷婷在,留待归人白发簪”/ 539


百战沙碛


◎“说起曲子,近来在此稍稍得时”/ 546


故国归客


◎“今天带着我的梦来听你们的歌,把我的梦扶回来了”/ 558


卷八 人间晚晴:1985—2015 / 573


退休生活


◎“我平时‘行走如飞’,上天山,踏雪泥”/ 575


特殊护士


◎照顾汉思,“想不到比小孩子还不容易”/ 583


聚光灯下


◎“这样的老太太世间不会再有”/ 591


后时光


◎“先生不废书画,于浊世中留一丝清雅,而其长寿或赖于此”/ 602


附录 张充和年表简编/ 611



内容摘要

作者爬梳史料,重返历史现场,感受时代氛围,还原张充和在诸多历史境遇下的真实面貌,在展现张充和生平的更多细节之外,更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张充和”,一个与你我一样,有血有肉,烦恼不断的活生生个体。在作者看来,张充和的迷人之处在于,她不仅能不受现实拘囿,不被生活淹没,一生与诗词、书法、绘画、昆曲相伴共守,成就一段风雅传奇,还在于她何以能如此。她娴雅而洒脱,温婉而坚韧,恬淡而执着;在她身上,人间烟火、文人雅趣与生命意志,交相辉映。她恰如一曲人间清音,穿越了时空,“装饰了别人的梦”。



主编推荐

何晓木,本名王荣先,生于山西高平,现居太原,文史研习者,山水沉迷者。十年前始“识”张充和先生,为之着迷,搜求十载,数易其稿,乃有本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