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子(精装全注全译版)
  • 荀子(精装全注全译版)
  • 荀子(精装全注全译版)
  • 荀子(精装全注全译版)
  • 荀子(精装全注全译版)
  • 荀子(精装全注全译版)
  • 荀子(精装全注全译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荀子(精装全注全译版)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9.75 3.3折 30 全新

库存154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战国] 荀子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9787519020804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0元

货号29127503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

《荀子》一书作为政论散文的典范,在思想内容上属有为而作,不尚空言,在语言表达上宏论滔滔,博辩无碍,在写作手法上巧譬博喻,联类无穷。这些都给中国古代政论散文的发展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对历代政论散文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商品简介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

 

《荀子》一书作为政论散文的典范,在思想内容上属有为而作,不尚空言,在语言表达上宏论滔滔,博辩无碍,在写作手法上巧譬博喻,联类无穷。这些都给中国古代政论散文的发展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对历代政论散文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汉代因避宣帝讳,写作孙卿。早年曾游学于齐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秦国、燕国,回过赵国。在齐襄王在位时(公元前283年一前265年),荀子第二次回到齐国,“荀卿*为老师。”他三次被推为祭酒(年高望重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在范雎相秦期间(公元前266年一前255年),荀子到秦国见过秦昭王。昭王问:“儒无益于人之国?”荀子回答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儒效》)。“应侯(范雎)问孙卿子日:入秦何见?’’荀子回答说:“形胜”“百姓朴”、“百吏肃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治之至”;然而“殆无儒”,是“秦之所短”。由于秦国实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国的思想就行不通了。齐人有人谗言荀子,于是荀子离开了齐,来到楚国。公元前255年被任为兰陵令。但有人认为荀子对楚国来讲是个危险。所以荀子又辞楚来到赵国,赵国拜其为上卿。后来楚国有人向楚相春申君进言请荀子回楚。于是春申君派人请回荀子,复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园杀害,荀子罢了官。不几年荀子去世,死后葬于兰陵。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蒙恬、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目录

劝学篇
修身篇第二
不荀篇第三
荣辱篇第四
非相篇第五
非十二子篇第六
仲尼篇第七
儒效篇第八
王制篇第九
富国篇第十
王霸篇第十一
君道篇第十二
臣道篇第十三
致士篇第十四
议兵篇第十五
强国篇第十六
天论篇第十七
正论篇第十八
礼论篇第十九
乐论篇第二十
解蔽篇第二十一
正名篇第二十二
性恶篇第二十三
君子篇第二十四
成相篇第二十五
赋篇第二十六
大略篇第二十七
宥坐篇第二十八
子道篇第二十九
法行篇第三十
哀公篇第三十一
尧问篇第三十二



内容摘要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


《荀子》一书作为政论散文的典范,在思想内容上属有为而作,不尚空言,在语言表达上宏论滔滔,博辩无碍,在写作手法上巧譬博喻,联类无穷。这些都给中国古代政论散文的发展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对历代政论散文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主编推荐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汉代因避宣帝讳,写作孙卿。早年曾游学于齐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秦国、燕国,回过赵国。在齐襄王在位时(公元前283年一前265年),荀子第二次回到齐国,“荀卿*为老师。”他三次被推为祭酒(年高望重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在范雎相秦期间(公元前266年一前255年),荀子到秦国见过秦昭王。昭王问:“儒无益于人之国?”荀子回答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儒效》)。“应侯(范雎)问孙卿子日:入秦何见?’’荀子回答说:“形胜”“百姓朴”、“百吏肃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治之至”;然而“殆无儒”,是“秦之所短”。由于秦国实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国的思想就行不通了。齐人有人谗言荀子,于是荀子离开了齐,来到楚国。公元前255年被任为兰陵令。但有人认为荀子对楚国来讲是个危险。所以荀子又辞楚来到赵国,赵国拜其为上卿。后来楚国有人向楚相春申君进言请荀子回楚。于是春申君派人请回荀子,复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园杀害,荀子罢了官。不几年荀子去世,死后葬于兰陵。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蒙恬、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精彩内容
【译文】荀子劝说齐国的相国说:“处在能够制服别人的权势地位上,又能实施制服别人的办法,使得天下没有人怨恨,商汤、周武王就是这样的君主;处在制服别人的权势地位上,却不能实施制服别人的办法来拥有统治天下的权势,最后,哪怕要求做一个平民百姓也不可能办到,夏桀、商纣王就是这样的君主。这样看来,那么得到制服别人的权势地位,远远及不上实施制服别人的办法。
“做君主和相国的,是用权势来制服别人的。能够做到对的就认为对,错的就认为错,有才能的就认为有才能,没有才能的就认为没有才能,摒弃自己的个人欲望,把施行正确的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认为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这就是制服别人的办法。
“现在您相国上能独得君主的宠信,下能独揽国家的大权,处在制服别人的权势地位上,这些方面您的确已拥有了。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利用这制服别人的权势地位、实行制服别人的办法、寻觅仁慈忠厚明智通达的君子而把他推荐给皇上呢?您和他一起参与国家政事,判断是非,如果能够这样,国内还有谁敢不遵行道义呢?“君主与臣子,上级与下级,高贵的与卑贱的,年长的与年幼的,以至于平民百姓,没有谁不遵行道义,那么天下还有谁不想会聚到我们这个遵行道义的国家来呢?贤德的人士向往相国所在的朝廷,有才能的人士仰慕相国管理下的官职,好利的百姓没有谁不愿意把齐国作为自己的归宿,这就是统一天下了。相国如果舍弃了上面所说的这些事,而只是采用那些世俗之人所采用的办法,那么王后太后就会在后宫捣乱,奸诈之臣就会在朝廷捣乱,贪官污吏就会在官府捣乱,群众百姓都会把贪图私利互相争夺作为习俗,难道像这样就可以维持国家了吗?
“如今,庞大的楚国威逼在我们前面,巨大的燕国盘据在我们后面,强劲的魏国进犯我们右边,西部边境形势,像没有断绝的绳索一样危急,而楚国则据有襄贲开阳两城临近我们的左边,这样,只要一个国家图谋进攻,其他三国必然会起来乘我之危。如果这样,齐国必然会四分五裂,国家也就会像借来的城池一样最终归属他国,必定会被天下人所耻笑。怎么办呢?制服人的办法与制服人的权势地位,哪种值得采用呢?
“桀与纣,是圣王的后代子孙,是占有天下的人的继承人,是权势地位之所在,也是天下的王室。土
地之大,仅境内就达方圆千里,人口之多,数以亿万计,但转瞬之间,天下人都断然背离桀纣而投奔汤武,都转变过来憎恶桀纣而尊崇汤武,这是什么原因呢?桀纣哪些地方失策而汤武哪些地方得计呢?回答说:没有别的缘故,桀纣最爱做百姓所憎恨的事;而汤武最爱做百姓所喜欢的事。什么是百姓所憎恶的事呢?回答说:污秽、争夺、贪利。什么是百姓所喜欢的事呢?回答说:礼义、辞让、忠信。现在的君主,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