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7.25 2.9折 ¥ 25 全新
库存27件
作者陈继揆 补辑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ISBN9787518705856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28514606
上书时间2024-11-02
《詩經•國風》共有一百六十首詩歌,《讀風臆評》共點評九十四首,剩下的六十六首有點無評。該書注重從文學藝術的角度對《詩經》進行分析,并注重個人的主觀感受,即序言中所説的“以臆讀,以臆評”。《讀風臆評》的*特色是“以詩讀《詩》”,即結合《詩經》或後世詩篇來闡釋《詩經》的文學美感與詩篇内涵等,如評《邶風•燕燕》云:“一、二、三都虚叙,四纔實點。亦是倒法,與《采蘋》章頗同。”評《周南•卷耳》云:“詩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唐人詩如‘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採葉,昨夜夢漁陽’,亦猶《卷耳》四句意耳。試取以相較,遠近濃淡,孰當擅場?”周作人評此書曰:“不將《三百篇》當作經而只當作詩讀的人,自古至今大約並不很多,至少這樣講法的書總是不大有,可以爲證,若戴君者真是稀有可貴,不愧爲竟陵派的前驅矣。”
本次點校,屬于《讀風臆評》部分(包括戴序、戴評和所引《詩集傳》内容)以中華書局二〇一五年《遼寧省圖書館藏陶湘舊藏閔凌刻本集成》影印本爲底本,《詩經》原文、序文、陳評和書中評點符號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述古堂刻本爲底本,并參考稿本以適當增補。《詩經》經文,則據中華書局二〇〇九年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清嘉慶刊本進行適當校勘。對原書引文有誤之處也盡量核對原文進行改正。
董露露: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参与首都师范大学鲁洪生教授主持的“诗经集校集注集评”项目(中华书局、现代出版社出版),担任副主编。
《詩經•國風》共有一百六十首詩歌,《讀風臆評》共點評九十四首,剩下的六十六首有點無評。該書注重從文學藝術的角度對《詩經》進行分析,并注重個人的主觀感受,即序言中所説的“以臆讀,以臆評”。《讀風臆評》的*特色是“以詩讀《詩》”,即結合《詩經》或後世詩篇來闡釋《詩經》的文學美感與詩篇内涵等,如評《邶風•燕燕》云:“一、二、三都虚叙,四纔實點。亦是倒法,與《采蘋》章頗同。”評《周南•卷耳》云:“詩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唐人詩如‘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採葉,昨夜夢漁陽’,亦猶《卷耳》四句意耳。試取以相較,遠近濃淡,孰當擅場?”周作人評此書曰:“不將《三百篇》當作經而只當作詩讀的人,自古至今大約並不很多,至少這樣講法的書總是不大有,可以爲證,若戴君者真是稀有可貴,不愧爲竟陵派的前驅矣。”
本次點校,屬于《讀風臆評》部分(包括戴序、戴評和所引《詩集傳》内容)以中華書局二〇一五年《遼寧省圖書館藏陶湘舊藏閔凌刻本集成》影印本爲底本,《詩經》原文、序文、陳評和書中評點符號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述古堂刻本爲底本,并參考稿本以適當增補。《詩經》經文,則據中華書局二〇〇九年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清嘉慶刊本進行適當校勘。對原書引文有誤之處也盡量核對原文進行改正。
董露露: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参与首都师范大学鲁洪生教授主持的“诗经集校集注集评”项目(中华书局、现代出版社出版),担任副主编。
李山
经典的研究难,越是古老的经典就越是如此。
难,有各种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研究者在具体研究之前,必须面对千百年的经典研究史。像《诗经》这样一部民族文化诞生时期产生的经典,有两千多年漫长的学术史。欲了解之,就仿佛要进入一座富藏的矿井,先得穿越曲折崎岖的巷道,才能到达矿藏的掌子面。不经过这一步,靠一点个人的聪明和时下学术的流行知见,也可以弄出些“科研成果”。然而,所谓沟浍之盈,其竭可待。浮皮潦草、吠影吠声的学术,很容易落入前人已有知解的范围而不自知。常言道“皓首穷经”,要想真正为经典研究添一块砖、加一片瓦,阅读、吸收和辨别前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需要耗长时间、花大力气。
由此,就说到这部“清代诗经要籍丛刊”的用处了。简单地说,经由点读校勘,将一些重要的《诗经》研究著作出版,可以方便读者了解前人著作,可以令《诗经》研究史中的一段巷道走起来更顺畅些。这部“丛刊”所以选择这几部清人著述,也有其用心。几部著述的年代在清朝早期、中期,像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崔述的《读风偶识》,借笔者老师夏传才先生《诗经研究史概要》的说法,都属于“独立思考派”。此外像陈继揆《读风臆补》、牛运震《诗志》,则属于《诗经》“点评”的一路。它们的共同之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文学性”强,或者说对于今天从文学的路数进入《诗经》的学术殿堂有较直接的帮助,它们在《诗经》研究史中,自有其特定的位置。
两千多年的《诗经》研究,经历了汉唐经学时代、宋元至明的理学时代、清代的考据时代,近代以来又兴起了新式的文学研究(至今还在延续)。经学的研究重视师法、家法。因为经学对包括《诗经》在内的“五经”有一个预设:“经”是孔子为后世所立下的大法,必须遵照实行。经生认为,这些大法的微妙之义,从字面往往看不出,因为限于时局,孔子曾把微妙的大义口授给一些门徒,因此读经必须有师,这就是所谓的“师道尊严”之所在。据载,当年曾子责备同门子夏,就有一条:讲学西河却言不称师(孔子)。后来汉代立经学为官学,考试答题要遵循师法、家法。例如学《诗经》,学的是哪家之说,就照着哪家讲法答题,出了所学之师说的范围,就算错。这样的尊师法、家法,表现为经学著述就是“疏不破注”,如唐代人的“五经正义”,循的就是这样的做法。
可是,师法、家法说法不一,例如《诗经》在西汉就流行鲁、齐、韩三家的师说,说法之间差异颇大,那么读《诗》到底尊崇谁?这样的问题,在汉唐实际已经存在,但“官学”之下的学者只管各守师说,不理会那许多。
…………
解读经典难,所以要“皓首穷经”,要实实在在地面对漫长的学术史,了解汗牛充栋的著述。这几本书的点校,当然是想在这方面为有志于解读经典之人提供帮助。同时,几本着作本身可读性强,对一般喜欢《诗经》的读者,也是颇为不错的读物。
这里还要说一下,几本书的点校者都是年轻的《诗经》学者,据我所知,其中有人还写过不错的《诗经》论著。校点之事非品格方正、做事踏实者不办,这几位都是合乎要求的。再加上几位老前辈的审读,书的学术质量,当有保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