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里洲纪事:一线脱贫攻坚实录
  • 百里洲纪事:一线脱贫攻坚实录
  • 百里洲纪事:一线脱贫攻坚实录
  • 百里洲纪事:一线脱贫攻坚实录
  • 百里洲纪事:一线脱贫攻坚实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百里洲纪事:一线脱贫攻坚实录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2.27 5.6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朝敏 著 华景时代 出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41915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8547182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百里洲是长江的zui大江心岛,因四面环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经济多年来发展缓慢,贫困人口有6076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枝江市有上万名扶贫干部投身百里洲的脱贫攻坚战,作者朱朝敏参与其中,两年多的时间多次走访当地驻村干部、贫困农户,真实记录鳏寡孤独、贫困独居者、留守儿童、困难户、五保户、孤儿、有基础疾病者当下的生活原态,记录他们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悲辛欢愉,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弱势群体在脱贫攻坚战“zui后一公里”的窘迫、困惑以及对未来的思虑,呼吁社会不仅要关注贫困者的“物质脱贫”“精神脱贫”,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脱贫”。同时,作者通过乡村一隅这一特殊群体的脱贫纪实,折射了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探讨了如何把握当下乡村的问题症结,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等诸多难题,引领读者对脱贫攻坚给予特别关注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

朱朝敏

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人,湖北省作协签约专业作家、湖北省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百万字的小说、散文发表于《人民文学》《北京文学》《花城》《上海文学》《天涯》等文学期刊。小说转载于《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著有散文集《涉江》《山野虚构》《循环之水》《黑狗曾来过》和小说集《遁走曲》《鱼尾裙》《万物无邪》。散文和小说分别荣获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芳草》文学女评委奖zui佳抒情奖、湖北文学奖。部分作品被介绍到国外,译成英语、韩语和西班牙语。



目录

自 序I

塔 灯001

请你说话023

养蛙记051

我们想要虞美人073

后遗症101

棉花之殇121

沉默的羊子153

从前的暴风雪177

钟 声203

多雨的九月227

好人周建波247

后 记265



内容摘要

百里洲是长江的zui大江心岛,因四面环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经济多年来发展缓慢,贫困人口有6076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枝江市有上万名扶贫干部投身百里洲的脱贫攻坚战,作者朱朝敏参与其中,两年多的时间多次走访当地驻村干部、贫困农户,真实记录鳏寡孤独、贫困独居者、留守儿童、困难户、五保户、孤儿、有基础疾病者当下的生活原态,记录他们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悲辛欢愉,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弱势群体在脱贫攻坚战“zui后一公里”的窘迫、困惑以及对未来的思虑,呼吁社会不仅要关注贫困者的“物质脱贫”“精神脱贫”,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脱贫”。同时,作者通过乡村一隅这一特殊群体的脱贫纪实,折射了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探讨了如何把握当下乡村的问题症结,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等诸多难题,引领读者对脱贫攻坚给予特别关注和深入思考。



主编推荐

朱朝敏

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人,湖北省作协签约专业作家、湖北省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百万字的小说、散文发表于《人民文学》《北京文学》《花城》《上海文学》《天涯》等文学期刊。小说转载于《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著有散文集《涉江》《山野虚构》《循环之水》《黑狗曾来过》和小说集《遁走曲》《鱼尾裙》《万物无邪》。散文和小说分别荣获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芳草》文学女评委奖zui佳抒情奖、湖北文学奖。部分作品被介绍到国外,译成英语、韩语和西班牙语。



精彩内容
自序我又说到了它,我的故乡百里洲。
它是长江中下游交汇处的一个洲岛,千年泥沙淤积而成,曾有九十九洲。时光荏苒,流水东逝,大小洲岛终又连成一个整体,耸立于江心。被水包围又临水而生,这种充满悖论的地理环境,提供了矛盾的生存哲学。它的逼仄常常反转出阔豁,它的遗世独立不经意就走出了桃源似的松散逍遥。然而,它天生闭塞保守,它拒绝工业提速,如此,相比其他乡镇,物质上的贫困在所难免。但我必须说起它,不间断地说起它,就像说起我的母亲。这是我的命运。
现在的讲述,我给它设置了前提,精准扶贫政策下的乡村叙述。
作为一名写作者,多年来,我用文字反复地叙述我的故土,以散文、小说的形式。记忆是叙述的桥梁。在记忆的干预下,“钩沉”这个动词质变出再次构建的意味。但是,真切地、忠实地记录它,记录这块土地上的人,记录他们当下的生活原态,记录他们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悲辛欢愉,却是以镜头的形式。
我是拍摄者。在四周环水的地理环境下,洲岛耸立,沙土沉淀的孤岛阡陌纵横,却是良田千顷,“桑田甘果,映江依洲”(出自郦道元《水经注》),大美而不言。它因环江堤防长74公里,合百余华里,故俗称百里洲。百里洲拥有212平方公里的版图面积,41个村庄和10万有余的常住人口。这方地域,因水孤立,因水拔擢而出,“孤岛”的称谓再合适不过。我的文字无一例外地称它为“孤岛”。看看,洪水年年冲击,它备受打击却始终不倒,死亡与生存毗邻,却年年翻转出命运的新绿,它的气质天生就具备文学意义。
在水中央……历史的辙痕深刻而显眼,似乎注定这个地域行进缓慢,几近笨拙。但有时,又感谢它的缓慢,唯其缓慢,万物才能幸运地葆有时光之痕。它包容、阔豁又砥砺,从而成全了一个不精通拍摄技术的拍摄者。
我更是一名忠实的记录者。时代浪潮,堪比江水风起浪涌,席卷每个在水中央的个体的命运。曾经困守在物质和精神旋涡里的人,如何走出困境,抖落一身水花到达彼岸?而每一个伸手拉拽他们的助力者,又是如何蹚过江流稳稳地落脚于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几百万人次的干部群众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枝江有上万名扶贫干部投身其中。而百里洲镇因为四周环水,经济发展缓慢,贫困人口有6076人。脱贫攻坚战下来,百里洲镇每年减少300余名贫困人口,尤其是2017年以来,枝江市每名工作人员均对口帮扶1~5户贫困户。2019年,百里洲镇圆满完成了脱贫任务,将贫困人口数减至0。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巩固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年。这些年来,帮扶者和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就在他们拉手的一刻,两者便融合成一个动词:脱贫。你知道,他们总是偶数,总是彼与此融合,而在融合中,身份便互换。何为?助人者即自助。那些身处生活低谷的人,不过是早先领受命运的困厄再给我们这些幸运者提供生存之道。如此,我拿笔记录时,记下的绝不是他人的故事,而是自己的命运。
摄影和记录——说到底,画面和文字搭配出的版图,矗立在扶贫的这些年,以它固有的无法概定的方式呈现。
而我又是聆听者,还是一名接受恩典的受惠者。
他们的事迹,被还原为日常生活的原态,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不动声色地展开,并细化为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简单概括——“生老病死”,生活有所保障,生存能获得尊严。这哪是只属于他们的课题,还是大家的,是所有人无法摆脱的共同命运。大家能够幸福地生活,活出尊严,是这个时代的共同课题。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突出两个中心词:课题和时代。而时代提出了“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课题,以文学的观点来概括,人活在这个世上,不仅要在物质上获得满足,精神上还要拥有价值和尊严。物质和精神,从来就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而贫穷和富裕,哪是两条铁轨似的简单?它们无限长,却曲曲折折地交叉贯通,再扭曲蛇状盘起。它们行进的路线总是风起波澜。但是,冬去春来、春耕秋收,一切都那么自然有序,一切都充满了生命运行的法则。在枝江市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百里洲总是走在前面,且成效显著,在2014年至2019年的5年时间里,已成功将贫困人口数减少到0,贫困发生率从8%下降到0,减贫人数和减贫幅度位居全市甚至全地区的前列,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聆听者、记录者,在这些角色的界定下,我遇到的人、事,不是故事传闻,而是一曲曲朴实的不屈不羁之歌。这是大地和水流共同建造的一座寺庙。每个闯入者不经意间就被幸运地点化,福祉的声音贯穿周身。此际,大地在,流水在,天空在,孤岛在,我在,你在。
而我们,万物归一。写下它,孤岛的扶贫纪实文字,不如说是写下新农村的当下生活,或者说是当下时代的农民原生态的生活。这里,并非一马平川,而是症结突出。
显然,这部有关精准扶贫的纪实作品,它是物质方面的,收入、支出、房子、家庭、身体、环境……充满了日常。但是,人之为人,又岂止……它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留守儿童、养老送终、老弱病残、精神障碍、心理隐疾、道德信仰、人性人心……如何深刻地把握当下乡村的问题症结?如何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两方面唇齿相依,互为依靠。物质贫乏的表象下,是人性人心问题,是人情世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由此,精准扶贫的国策和文学意味的叙述恰恰在这里发生了重合。
我之所以强调当下乡村问题的时代背景,用具有代表性的精准扶贫的事例,记录当下乡村的生态环境、道德信仰、人性人心、生存现状……旨在不仅要记录精准扶贫政策下乡村的生存现场,还要记录精神现场。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文字系列,我给予当下乡村里的人们一些心理关注。因为在这样高速发展的时代,没有谁能够避免心理问题,且心理问题已呈疾速上升趋势,何况身处生活低谷中的他们?我写出他们的心理状况,以及在扶贫攻坚战中关于心理病患的相应治疗,旨为提供一个参考——从心理层面展开关注,反映这个群体内心的困惑甚至障碍。在这样的基础上,解决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解决弱势群体的精神障碍和心理隐疾,帮助他们活出尊严,才有依据。
荣格说:“谁向外看,他就在梦中;谁向内看,他就会醒来。”给予身处低谷中的他们的关注,不再只局限于物质上,还要着重于精神和心理层面,帮助他们获得价值感和尊严,这才是真正的脱贫,扶贫攻坚战也就落到了实处。
2020年,全国的脱贫攻坚战将圆满收官,这不是梦想,而是正在到来的事实,我充满了期待。此刻,我又想起关于孤岛的传说。
传说,一只巨鳖在长江里来回巡游,寻找栖身之处。它游啊游,游到了长江中下游之间,看中这里温润的气候和绵软、平坦的河床,就扑在河床上安心休憩。而巨鳖占有的面积太大了,沉重的身体嵌进泥沙之中,身体周围漫溢出沙子和长江腐殖质。那些沙土和腐殖质覆盖在巨鳖身体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江心小岛。
睡眠、江水漫溢的泥沙、在水中央……这些词语之上的小岛,简直摇摇欲坠。于是巡游者出现了。
一个老人每天沿着孤岛附近水域撒网捕鱼,早上迎着太阳出门,夕阳西沉时返回并将捕获的鱼重新放回长江。第二天又沿着孤岛四周的水域撒网捕鱼,再把捕捉到的鱼重新放回长江。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他是在为休憩的巨鳖巡游,预防巨鳖惊醒,如果巨鳖爬出孤岛底部,整个孤岛就会塌陷。没有谁看见过撒网的老人,也没有谁因为没有看见老人就否定老人的存在。相反,老人捕鱼的传说在一代又一代的孤岛人中流传。
故事在我们一代代的孤岛人中流传,并将继续流传下去。
我相信这个传说,并引以为豪,常常仔细玩味“孤绝”这个词语下的抗衡。逼仄、肃严的时空,在天骨开张的叙述中折射出光辉的人性。老人在时光隧道里巡游,成为一个象征、一个和他保护的巨鳖一样的象征——他们是佑护孤岛的神灵,只要孤岛存在,他们就永恒地存在。换言之,只要他们存在,孤岛就会永恒地存在。你知道,那“永恒”便是我们孤岛人的“初心”,抑或是信仰。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文字因为涉及诸多隐私,故而,在征求帮扶人员和被帮扶者意见以及他们要求的基础上,他们基本用了化名,相应的基本信息也做了艺术处理,帮扶人员所在的单位、对接的村庄名称、人物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帮扶的对子关系也已错开。
朱朝敏2019年11月20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