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数字化转型
  • 银行数字化转型
  • 银行数字化转型
  • 银行数字化转型
  • 银行数字化转型
  • 银行数字化转型
  • 银行数字化转型
  • 银行数字化转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银行数字化转型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41.75 4.7折 89 全新

库存1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付晓岩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651130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9元

货号28537450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似乎人尽皆知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现今已是各行各业热议的话题,讨论“数字化”的书籍和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是,与热烈讨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对何为“数字化”众说纷纭。现在既没有可以划断时代的、一致的概念,也没有公认的成功案例。

到底“数字化”是什么?企业当前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与数字化又是什么关系?数字化转型到底该怎么做?对于这些问题,人们似乎还没有找到清晰的答案。

其实“数字化”并不是一个新生词汇,与我们今天谈论的“数字化”颇为相近的理念已经存在20多年了。尼葛洛·庞帝1996年书写《数字化生存》、比尔·盖茨1999年出版《未来时速》时,“数字化”就已经提出,只不过当时它还是颇具科幻色彩的事物,毕竟那时还是一个手机还没有广泛智能化、电脑性能还较弱、上网还很昂贵的年代。

彼时,信息化已经兴起并开始蓬勃发展,但“数字化”依然显得非常遥远,因此,几乎无人特别在意“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区别。

现在,即便是在偏远山区,只要网络信号能覆盖到,小产量的农产品也能实现在线销售。技术的普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使“数字化”尽管概念尚不明确,但已经成为公认的发展趋势。大到国家层面的“数字中国”,小到个人层面的“数字生活”,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包围着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企业的经营,谈论“数字化”也变得很自然。

对个人而言,多数时候,数字化更像是一种诱发性的传播过程,一种数字产品的出现会引起一部分人的生活变化,进而扩散并引发大部分人的变化,这是一个从接触到爆款再到新的生态形成的过程。对企业而言,来源于社会整体技术进步的数字化,则伴随着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竞争的需要,时刻弥漫着“生存”的味道。

尽管大家对于“数字化转型是趋势”这一点似乎没有争议,但是,在巨大的社会潮流下,对被裹挟的企业而言,信息化与数字化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吗?数字化时代会成为人类社会新的时代吗?在数字化越来越热的今天,确实该认真讨论这些问题了。

虽然可资借鉴的资料很多,但是讨论“数字化”这个主题依旧面临着很大困难,既有概念和业务上的不明确性,也有技术发展上的不确定性。人们追捧过的理论、架构、系统甚至设备已经数不胜数,标杆立了再立,但数字化转型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也给笔者留下了一个讨论的机会。

在笔者看来,当今的企业,作为信息化的积极实践者,推升了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这些在信息化方面的努力和技术进步正是数字化时代到来的基础;数字化是信息化的第二曲线,是信息化的延续,但它又不同于信息化,将开创一个延续人类社会发展基调——充分赋能个体、释放个体潜能的虚实结合的新时代。

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银行目前在既有的传统领域中不断经受技术和以技术为武器的跨界竞争者的双重挑战,数字化转型无论是在银行追求卓越的内部驱动之下,还是在生存之战的外部压力之下,都是必须采取的动作。那么,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呢?

,“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众说纷纭。“名不正则言不顺”,概念不清楚,方向就不明确,力量用得对不对也就无从判断。企业转型是合全企业之力的“大动作”,怕的就是战略出错,而“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恰恰决定了企业会采取何种战略,战略出错就等于输在“起跑线”上。

第二,对“数字化转型”的路径莫衷一是。概念不清,路径自然也是各说各的。从技术层面看,数字化转型路径确实可以有多种,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技术实现的要求不同,实现的数字化结果也是不同的,但是,从企业管理层面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则可以是一般性的,基于对“数字化转型”的统一认知,可以形成转型路径上的共同参考。

第三,“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管理能力不足。“数字化转型”的动力终究还是来自数字化技术,银行过于偏重应用型的技术管理能力定位、企业架构在技术管理中指导性作用的不足,都是面向“数字化转型”时需要克服的问题。

第四,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不够深刻。尽管很多银行都已经意识到金融行业会因技术的发展而出现重大改变,“银行消失论”等观点纷纷涌现,但是,到底金融行业因此而站上了一个什么样的十字路口,银行自身对此的认知还不够深刻,还没有站在历史的角度充分认知金融自身可能发生的变革。银行对金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二者并非天生绑定,银行只有能够更好地履行金融职能,才有生存的基础。行业的兴替不过是历史中常见的戏码,历史并不关注被淘汰的企业曾经付出了多少。

本书写作动机

笔者曾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从业多年,先后在业务条线和IT条线工作过,并有幸在IT条线参与了一次为期多年的企业级转型工程,承担企业级业务架构设计与管理职责。企业转型、企业架构是笔者一直深感兴趣的工作领域,银行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也是笔者乐于研究的主题。

2019年有两件事触动了笔者:一是美国第八大银行Capital One发布《2018年致股东的一封信》,信中介绍了其二十几年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二是Facebook发布的Libra白皮书,其中描绘了借数字货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整体构想和技术实现。

Capital One向世人展现了数字技术是如何帮助一家地方银行(相当于我国城商行规模)的信用卡部门成长为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并且在信用卡这个很难真正赚钱的领域获利丰厚的。Capital One坚持让自己作为一家从事银行业务的技术公司去跟使用技术的传统银行竞争,不关心别的银行怎么做,而是认真研究技术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如何运用技术为生活环境已经改变了的人们提供金融服务。

Facebook的Libra则再次回归区块链技术的初衷,从加密货币和底层支付做起,试图摆脱现有金融机构形态,为十几亿人提供金融服务。如同比特币证明了无银行支持的货币发行与流通体系在技术上行得通一样,Libra体系也许能够通过区块链证明金融是必要的,但银行未必。

这两件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这样一种观点:技术可以让我们跳出银行办银行,甚至演变成“跳过”银行办金融。对于今天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名列前茅的银行业而言,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要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行。在竞争中,打败你的往往不是对手,而是新手。

作为一名曾在银行从业多年,而今又在金融科技领域工作的金融行业从业者,笔者出于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希望通过本书跟各位读者共同探讨“银行数字化转型”这个真的可能会让金融业为之一变的课题。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以银行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内容,通过对银行信息化历程的回顾、对新技术的思考,应用企业架构方法,从企业管理和技术设想两个方面阐述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并对转型后的银行形态进行了预估。书中给出了笔者对数字化的定义和度量方法,区分了信息化和数字化两个技术发展阶段,以为转型方法论的设计提供方向性指导。具体内容如下:

第1~2章是对银行信息化过程与现状的介绍。其中,第1章回顾了银行大约40年的信息化历程,包括与互联网公司的竞争;第2章则从新技术应用的角度,盘点了国内外银行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方面的应用案例与不足。

第3~6章则集中论述了银行数字化转型问题。其中,第3章介绍了银行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给出了笔者对数字化转型的定义;第4章介绍了转型需要具备的基础,要先进行思维转型,业务思维、技术思维都要转变;第5章以企业架构方法为指导,通过企业级业务架构设计介绍了数字化银行的战略、价值链和转型关键点,给出了基于企业管理视角的完整数字化转型指导;第6章则是从现有的技术趋势出发设想数字化转型后的银行外在形态,是技术视角的展望,并给出了对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度量建议。

附录A和B分别收录了笔者研究数字货币的一篇论文和关于“第二曲线”研究的工作报告(节选),前者有助于读者理解银行业务可能面临的转变,后者有助于读者理解如何衡量银行转型的结果。

如何阅读本书

本书适合于多类读者群体阅读。

银行管理者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而充满变化的过程,对于如此长期的工作,战略方向的正确性、对企业整体转型工作的把控能力至关重要。本书第1~2章有利于银行管理者了解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来龙去脉;第3~4章有助于银行管理者分析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做好思维上必要的准备工作;第5~6章有助于银行管理者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掌握通过企业架构分析、落地企业战略的方法,了解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提升全局管理能力。

银行业务人员

本书为银行业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银行信息化历程和新技术应用的介绍,以及对数字化银行转型方法与发展趋势的介绍,书中并无高深晦涩的理论,易于理解,能够帮助业务人员建立对行业发展的认知。

金融科技研发人员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来自数字化技术,而对于掌握数字化技术的银行内外部研发人员来讲,本书提供的信息化历程介绍、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比较、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情况、数字化转型理论和路径、实现设想,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在实现业务与技术融合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向业务侧多迈出一步,更好地了解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应用技术来推动转型过程。

研究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人员

本书提供的银行信息化历程、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竞争过程、新技术应用案例、数字化转型理论及数字化银行的发展趋势,可为研究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人员提供支持。

企业架构、业务架构的实践者

本书以数字化转型为主题,以金融行业为应用领域,全面讲解了银行业的企业架构、业务架构,以及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资源和支持

笔者公众号“晓谈岩说”中载有部分笔者研究用的资料和探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文章,可供读者借鉴。读者如对本书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发送邮件至yfc@hzbook.com。

致谢

特别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杨福川老师对笔者的支持,尽管笔者对这一主题关注已久,但从未想过以图书形式分享,正是在杨老师的鼓励下,笔者才开始本书的写作。

同时也感谢曾与笔者进行过这方面讨论的领导、同事、友人,灵感往往来自于交流。

后,感谢家人对我一如既往的无私支持。



导语摘要

这是一部指导银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著作,对金融行业乃至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都有借鉴意义。
本书以银行业为背景,详细且系统地讲解了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具备的业务思维和技术思维,以及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具体路径,是作者近20年来在银行业从事金融业务、业务架构设计和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复盘与深刻洞察,为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给出了完整的方案。
全书一共6章,逻辑上可分为两部分:
第1部分(第1~2章) 重回顾
第1章从宏观的角度梳理了全球银行业近40年来的信息化历程,以及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与合作,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信息化对银行业带来的变革,以及银行业对跨界挑战的应对。
第2章以案例的形式阐述了银行在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时的积极态度与战略举措,银行敢于尝试和拥抱新技术,同时也有困惑和力不从心。
第二部分(第3~6章) 谈转型
第3章首先对数字化转型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同时分析了银行为何要数字化转型,以及转型会面临的问题。
第4章讲解了银行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先让思维转型,核心的是业务思维和技术思维,不仅为思维转型指明了方向,而且指明思维转型的“利器”是企业架构方法论。
第5章以企业架构方法为指导,给出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与路径,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银行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自顶向下依次实现战略转型、架构转型、技术转型和业务转型。
第6章不仅讲解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该关注的技术以及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度量,而且还对银行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后行业形态会发生的变化进行了预测。

 



作者简介

付晓岩


IBM副合伙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金融核心锐变团队业务发展和交付总监,


资深的企业级业务架构师,有超过20年的金融行业工作经验,原就职于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加入建行从事金融业务,2012年调入建行总行成都开发中心,2016年调入建行总行北京开发中心,各中心2018年整体转制,成立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从事金融业务期间,多次作为核心业务人员参加业务系统开发工作,并就此转入技术开发部门,多年专职从事企业级业务架构设计。


工作期间,认真钻研软件过程、系统设计与分析、架构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将其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融合设计思路,逐渐超脱原有工作经历和指导理论的限制,形成对企业级业务架构设计一般方法的认知。


InfoQ中文站专栏作家,发表《中台之上》系列文章,累计阅读量超过10万。维护着个人微信公众号:晓谈岩说,与各行业读者广泛交流,持续提升方法的普适性。



目录

前言


第1章 “先行”而“后觉”的银行1


1.1 “先行”:银行业近40年的信息化历程2


1.1.1 昂贵的信息化基石:IBM System/360系统2


1.1.2 网络化和支付业务的发展4


1.1.3 整体架构的3次变迁8


1.1.4 金融科技给银行带来的4大变革11


1.2 与互联网科技公司竞争的16年16


1.2.1 交锋:里程碑事件16


1.2.2 技术:架构演进的比较20


1.2.3 投资:广袤的战场23


1.2.4 “和解”:短暂的握手25


1.2.5 金控和规划:监管规则逐渐统一27


1.3 “后觉”:重启数字化战略的银行们29


1.3.1 提升科技战略在整体战略中的位置29


1.3.2 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投入大量资源32


第2章 新技术“竞赛”35


2.1 理想的技术试验场36


2.2 底层竞赛: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37


2.2.1 云计算应用案例37


2.2.2 云计算应用的不足39


2.2.3 大数据应用案例43


2.2.4 大数据应用的挑战46


2.2.5 延伸的底层:物联网应用案例47


2.2.6 要持续接近客户49


2.3 当家“花旦”:银行的人工智能应用50


2.3.1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50


2.3.2 值得关注的RPA53


2.3.3 关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思考55


2.4 渠道之争:银行的移动端应用57


2.4.1 移动端应用案例57


2.4.2 移动端竞争上的不足60


2.5 面向连接:银行的开放银行应用61


2.5.1 国外开放银行发展情况62


2.5.2 国内开放银行发展情况64


2.5.3 关于开放银行的思考66


2.6 游走边缘:银行的区块链应用67


2.6.1 国外银行的区块链应用68


2.6.2 国内银行的区块链应用69


2.6.3 银行如何应用区块链技术71


2.7 对新技术应用问题的思考76


2.7.1 对银行新技术应用情况的简要回顾76


2.7.2 银行在新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78


第3章 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83


3.1 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什么84


3.1.1 咨询公司的理解84


3.1.2 科技企业的理解86


3.1.3 银行的理解87


3.1.4 信息化与数字化89


3.1.5 笔者对数字化的理解94


3.2 银行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吗96


3.2.1 24年前的旧话重提96


3.2.2 来自区块链的挑战97


3.2.3 转型似乎已无争议99


3.3 现有银行的信息化程度如何101


3.3.1 应用水平仍然有待提升101


3.3.2 技术人员占比太低102


3.3.3 组织结构老化104


第4章 转型需要先转变思维106


4.1 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是什么107


4.2 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的业务思维转变110


4.2.1 重新认识社会与客户110


4.2.2 重新认识银行业务模式112


4.2.3 重新认识竞争者117


4.2.4 重新认识监管者120


4.2.5 业务向技术靠近一步121


4.3 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技术思维转变122


4.3.1 重新认识技术应用的体系性122


4.3.2 重新认识基础研究124


4.3.3 技术向业务靠近一步128


4.4 思维转变的利器:企业架构129


4.4.1 企业架构简介129


4.4.2 企业架构对数字化转型的意义130


4.4.3 企业架构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环:业务架构131


第5章 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目标134


5.1 数字化转型总体路径135


5.2 战略转型137


5.2.1 战略与企业架构的关系137


5.2.2 银行数字化战略139


5.3 架构转型153


5.3.1 数字化银行的关键能力和价值链结构153


5.3.2 数字化银行的基本活动156


5.3.3 数字化银行的支持活动160


5.4 技术转型170


5.4.1 基于企业架构的技术管理170


5.4.2 关注数字孪生175


5.5 业务转型176


5.5.1 总体模式的变化177


5.5.2 业务大类的变化180


5.6 外部支持184


5.6.1 信用体系建设184


5.6.2 数据保护策略186


5.6.3 基础设施管理186


5.7 小结188


第6章 对数字化银行的展望190


6.1 银行形态彻底改变191


6.1.1 视觉方面191


6.1.2 数字人类193


6.1.3 语音交互方面193


6.1.4 数字身份194


6.1.5 法定数字货币194


6.1.6 数字孪生195


6.2 与全社会连接196


6.3 应关注的关键技术199


6.4 对转型程度的衡量201


6.4.1 信息化高级阶段201


6.4.2 数字化阶段203


尾 声 冷静看待数字化205


附录A 关于数字货币可能诱发现金社会的经济活动的模拟及思考209


附录B 对第二曲线理论的认识和银行业的应用建议219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指导银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著作,对金融行业乃至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都有借鉴意义。
本书以银行业为背景,详细且系统地讲解了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具备的业务思维和技术思维,以及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具体路径,是作者近20年来在银行业从事金融业务、业务架构设计和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复盘与深刻洞察,为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给出了完整的方案。
全书一共6章,逻辑上可分为两部分:
第1部分(第1~2章) 重回顾
第1章从宏观的角度梳理了全球银行业近40年来的信息化历程,以及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与合作,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信息化对银行业带来的变革,以及银行业对跨界挑战的应对。
第2章以案例的形式阐述了银行在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时的积极态度与战略举措,银行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