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51.53 4.8折 ¥ 10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傅海燕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56356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08元
货号28483446
上书时间2024-11-02
《周易》的历史地位与核心价值(代序)
《周易》为群经之首,是我国现存古老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易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至深至远。《周易》天人合一、太和中正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包容态度,居安思危、慎终敬始的忧患意识等,都已融入中华民族的人文心理和价值观念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一书以其宏富的内容、精深的思想,传承不绝,历久弥新,数千年来始终受到人们的特别推崇和高度重视。从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到作为中国古代文献总汇的《四库全书》,《周易》一直在其中占据着首要地位。如果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是经学,那么《周易》则是经学之冠冕。随着历史的发展,《周易》一书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升华,逐渐由原始的卜筮之书发展为人文化、哲理化的哲学著作,并对中国的传统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制度建设,对天文、历法、地理、数学、化学、农林、医药、建筑、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前,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业已成为一种国家战略。若想深入了解、真正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其演变历程、发展规律,《周易》和易学都是无法回避的关键之所在。
一 易学的研究内容
《周易》一书所自甚早,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提出了“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将《易》之成书,......
该书以时代为线索,从易学的产生开始,将中国易学的发展分为先秦易学、秦汉易学、两晋南北朝易学、唐代易学、宋代易学、元代易学、明代易学、清代易学、现当代易学九个阶段。本书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通过选取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易学人物与学派进行具体的讨论与介绍,一方面避免了通史作品常见的繁杂寡要的通病,同时也突出了中国易学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在研究方法上,本书注意运用新材料,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义理与考据并重。在视野上,跳出门户之见,对历史上的象数派与义理派的易学成就都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在吸取了大量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融汇众家之长,删繁就简,勾勒出了中国易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基本规律。
该书以时代为线索,从易学的产生开始,将中国易学的发展分为先秦易学、秦汉易学、两晋南北朝易学、唐代易学、宋代易学、元代易学、明代易学、清代易学、现当代易学九个阶段。本书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通过选取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易学人物与学派进行具体的讨论与介绍,一方面避免了通史作品常见的繁杂寡要的通病,同时也突出了中国易学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在研究方法上,本书注意运用新材料,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义理与考据并重。在视野上,跳出门户之见,对历史上的象数派与义理派的易学成就都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在吸取了大量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融汇众家之长,删繁就简,勾勒出了中国易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基本规律。
傅海燕,在《世界宗教文化》《周易文化研究》《中华易学》等刊物发表《智旭易学与佛学会通的义理面向》《智旭天台宗六即思想与易学思想研究》《智旭论<周易?乾卦>“变易”之探析》等学术论文。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学科易学文化方向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章 先秦易学/1
节 易学的产生与早期发展/2
一 易学的产生/2
二 易学的早期发展/4
第二节 《易传》的成书与学派归属/6
一 《易传》与儒家/7
二 《易传》与道家/9
三 《易传》与诸子百家/10
四 综合·扬弃·超越/13
五 清华简与战国易学/15
第二章 秦汉易学/17
节 秦始皇与《周易》/18
一 《周易》的宗教巫术形式与秦文化传统/19
二 秦始皇君臣对《周易》和易学的取鉴/20
三 秦始皇不焚《周易》的影响和意义/22
第二节 象数易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24
一 董仲舒与象数易学/24
二 象数易学兴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政治根源/29
三 魏相以政治力量推进易学发展/35
四 孟喜为象数易学的兴盛奠定了坚实基础/37
五 京房象数易学体系的推出/41
第三节 象数易学的盛极而衰/50
一 郑玄象数易学体系/50
二 荀爽象数易学体系/57
三 虞翻象数易学体系/61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易学/68
节 王弼与《周易注》/69
一 “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的取义说/70
二 重义而不扫象的“取象说”/76
第二节 韩康伯易学/77
一 韩康伯《易》注的特色/78
二 韩康伯易学的学术价值及其影响/81
第三节 南北朝易学的发展/82
一 北朝易学/82
二 南朝易学/90
第四章 唐代易学/99
节 《周易正义》的源流及其意义/100
一 《周易正义》的源流/101
二 《周易正义》的文化史意义/111
第二节 汉宋易学之津梁——李鼎祚的《周易集解》/114
一 象数与义理并重的易学倾向/115
二 《周易集解》的学术史价值/122
第五章 宋代易学/126
节 疑经变古思潮中的宋代易学考辨/128
一 欧阳修对“十翼”的考辨/129
二 朱熹、杨简对“十翼”的考辨/132
三 叶适对“十翼”的考辨/135
四 宋代易学考辨的学术史意义/139
第二节 邵雍、程颐的易学思想/141
一 图数与义理/141
二 “数”、“理”与新儒学建构/148
第三节 史事易学的发展/155
一 李光与《读易详说》/156
二 胡宏与《易外传》/162
三 杨万里与《诚斋易传》/167
四 李杞与《用易详解》/169
第四节 朱子易学/175
一 朱子易学的主要内容/176
二 朱子易学的特色/178
三 朱子易学在朱子学术中的地位/181
第六章 元代易学/182
节 元代朱子易学的总体面貌/183
一 朱子易学著作的研究/183
二 朱子易学观点的研究/185
三 折衷程朱易学/188
第七章 明代易学/190
节 心学易学的发展/191
一 王阳明易学思想/191
二 王畿易学思想/195
第二节 来知德易学思想/201
一 “不知其象,《易》不注可也”/201
二 来知德易学评价/207
第八章 清代易学/210
节 明清之际的易学/211
一 顾炎武易学/211
二 王夫之易学/217
三 黄宗羲易学/221
第二节 朴学易学的产生与发展/227
一 胡渭易学/228
二 李光地易学/232
三 惠栋易学/238
四 钱大昕易学/241
五 张惠言易学/249
六 焦循易学/252
第九章 现当代易学研究/260
节 易学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261
一 二十世纪前二十年:新因素的孕育/263
二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易学发展的大变革/267
三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易学的重建与发展/273
四 1949~1978:海峡两岸迥异的治《易》门径/280
五 二十世纪的后二十年:易学发展的多元化/284
六 关于现当代易学的一点思考/286
参考文献/289
后记/300
该书以时代为线索,从易学的产生开始,将中国易学的发展分为先秦易学、秦汉易学、两晋南北朝易学、唐代易学、宋代易学、元代易学、明代易学、清代易学、现当代易学九个阶段。本书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通过选取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易学人物与学派进行具体的讨论与介绍,一方面避免了通史作品常见的繁杂寡要的通病,同时也突出了中国易学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在研究方法上,本书注意运用新材料,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义理与考据并重。在视野上,跳出门户之见,对历史上的象数派与义理派的易学成就都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在吸取了大量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融汇众家之长,删繁就简,勾勒出了中国易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基本规律。
傅海燕,在《世界宗教文化》《周易文化研究》《中华易学》等刊物发表《智旭易学与佛学会通的义理面向》《智旭天台宗六即思想与易学思想研究》《智旭论<周易?乾卦>“变易”之探析》等学术论文。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学科易学文化方向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