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裂变与认同:微博传播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裂变与认同:微博传播研究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59.59 6.8折 88 全新

库存10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畅,陈华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28404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28485179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以微博在中国的沉浮为背景,以媒介环境学理论为主要支撑,立足于微博媒介本身,系统分析在其技术特点下呈现出的文本指向、用户属性、对中国现有媒介体制的结构性冲突,并从社会和信息两个层面分析微博的影响,*后提出微博发展的隐忧,以此关照微博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目录

目录
前言
章 媒介分析:裂变中的传承 1
节 微博的技术偏向:裂变与扁平 2
一、微博的技术背景 2
二、微博的技术表达与呈现路径 6
第二节 微博的静态分析:类型与本质 9
一、微博的媒介类型 9
二、微博的媒介本质 13
第三节 微博媒介环境的演变:反叛与平衡 17
一、微博对拟态环境的重构 17
二、媒介霸权的地位被打破 21
第二章 文本分析:无主题絮语式的文本生成 26
节 微博的文本指征 26
一、微博文本的形式 26
二、微博的文本指向 29
第二节 微博文本的书写特征 32
一、微博书写主体的全民化 32
二、微博书写动机 35
三、微博书写特征 39
第三节 微博对碎片化时间中的消费性满足 42
一、微博接受的目的 43
二、微博接受的主要方式 45
三、微博的审美追求 49
第三章 用户分析: 微博用户的认同研究 53
节 微博用户关系的“主体间性”呈现 54
一、从“全景监狱”到“共景监狱”的社会结构变迁 54
二、微博对主体间性哲学理论的拓展 55
三、微博主体间性的特征 57
第二节 微博用户认同的文化底图 58
一、微博影响的文化环境 59
二、微博草根性构成的大众文化 62
三、微博推动的后现代性认同 64
第三节 微博的个体认同:静态“内观”与动态分裂 68
一、微博主的自我呈现 68
二、微博用户的个人认同 72
第四节 微博的群体认同:个体群组关系的构建 76
一、群体认同的微博交往方式 76
二、微博群体认同的类型 80
三、主体自由选择的话题圈有助于认同的多样化 83
第四章 控制分析: 微博的通关与把关 89
节 传统的媒体把关方式 89
一、传统媒体的把关:职能明确的人工把关注重过程控制 90
二、网络媒体的把关:偏重技术把关强调抓大放小 91
三、我国媒体管理模式:确保了强有力的外部宏观调控 93
第二节 微博对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传播的更新 94
一、信源的更新:报道视野扩大 94
二、新闻生产的更新:丰富采编手段 96
三、新闻传播的更新:丰富内容输出渠道 97
四、反馈机制的更新:增强与受众的互动 103
第三节 微博的通关技术本质与对把关制度的冲击 104
一、人人都是信息源:报道主体的把关能力参差不齐 104
二、时效性增强:事前把关反应时间短促 106
三、信息容量大:把关工作量剧增 108
四、强烈的互动性:舆论迅速形成把关难度增加 109
第四节 微博的信息把关对策 111
一、引导控制:增强主流话题的影响力 112
二、技术把关:强化信息监测技术 114
三、宏观控制: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115
第五章 效果分析: 微博的议程设置功能考察 118
节 微博舆论场的“蒸腾效应” 119
一、舆论“瀑布模式”与“蒸腾模式”的冲突 119
二、微博议程设置特点 120
三、议程设置效果的分化与整合 123
第二节 微博中的信息茧房 124
一、信息茧房的关键因素 124
二、微博中的信息茧房效应 127
第三节 “后真相时代”的事实与共识 129
一、事实:共写的流动文本 129
二、舆论:多元表达的观点碎片 131
第六章 微博发展的隐忧 135
节 技术特性与媒介体制的结构融合问题 135
一、微博网站的生存现状 135
二、技术特性与媒介体制的冲突 136
第二节 微博虚假问题 139
一、主体虚假 139
二、粉丝虚假 140
三、内容虚假 141
第三节 精英化、娱乐化问题 141
一、微博的精英化、娱乐化趋势 141
二、草根本性与精英化的根本冲突 143
第四节 微博内容贡献及质量问题 144
一、发文质量要求 144
二、内容贡献动力问题 144
三、大众评价机制问题 145
四、内容整合问题 146
结语 148
参考文献 150



内容摘要

本书以微博在中国的沉浮为背景,以媒介环境学理论为主要支撑,立足于微博媒介本身,系统分析在其技术特点下呈现出的文本指向、用户属性、对中国现有媒介体制的结构性冲突,并从社会和信息两个层面分析微博的影响,*后提出微博发展的隐忧,以此关照微博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