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维善口述历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杜维善口述历史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3.63 4.3折 78 全新

库存12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维善 口述 董存发 撰稿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45817546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7918949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杜维善



商品简介

生长于旧上海豪门、名伶世家,当过一晚上兵,没有“子承父业”,而终成为台湾软玉勘探地质师、中国和丝绸之路古钱币收藏研究大家。亲睹以其父杜月笙为主的黄金荣、张啸林三位个大亨的成败兴衰,与以蒋氏为核心大家族的明争暗斗,与京剧名家梅兰芳、孟小冬,书画大师张大千,收藏家谭敬、孙家骥、张寿平等的传奇交往。领风骚百年的风云人物,亲口讲述杜家真实故事传奇、父母为人处世精髓、京戏票友和收藏趣事,几十幅首次公开的自藏照片,将彻底颠覆坊间概念,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整理者董存发,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攻读MBA,从事金融业多年,积累一定财富后,致力于文字工作,采访杜维善多年,坚持整理其口述。



目录

编撰说明 …… 1


部分 我的父亲 海上闻人杜月笙 …… 1


杜氏祠堂已不见,旧事流传不断 …… 3


杜家的房产 …… 6


天下头号戏迷 …… 13


看重忠义气节 …… 20


青洪帮总教主 …… 26


创办敌后抗日武装 …… 30


戴笠死亡之谜 …… 37


国共合作沪港抗日大营救 …… 44


上海滩的三大亨 …… 55


带着特殊使命来杜家的孔二小姐 …… 62


与共产党的密切往来 …… 67


与国民党的纠结 …… 73


对新政权的迟疑 …… 74


愚忠与解不开的心结 …… 76


刀切豆腐两面光 …… 78


暗恋孟小冬由来已久 …… 83


陆京士在我父亲后的日子 …… 88


对我父亲临终的误解 …… 91


我父亲的归宿 …… 94


后一件善事 …… 103


同科兄弟顾嘉棠 …… 108


账房先生黄国栋 …… 111


五十根金条,到地下去算账吧 …… 114


吴家元、李裁法命案与于右任 …… 116


杜家子女无“子承父业” …… 126


我父亲的书不好写:历史与传奇 …… 134


写我父亲的书 …… 138


我与我父亲时空对话 …… 147


真实的父亲 …… 151


 


第二部分 我的母亲 一代名伶姚玉兰、孟小冬 …… 169


杜家的太太 …… 171


不会唱几句戏,进不来杜家的门 …… 174


我的母亲姚玉兰 …… 181


质朴低调的母亲 …… 181


明媒正娶八抬大轿进杜家 …… 186


出入士林官邸 …… 189


与宋美龄几十年关系 …… 193


北平的张吴朱三家与上海的杜家 …… 197


演艺界的老朋友 …… 201


我的庶母孟小冬 …… 209


情系北平拈花寺 …… 209


绝响《搜孤救孤》 …… 212


与张大千的往来 …… 215


慷慨助人,学生弟子 …… 219


邀请回大陆 …… 222


台湾度晚年 …… 223


冬皇故物 …… 225


真实的孟小冬 …… 227


 


第三部分 思古楼主 古钱币收藏 …… 241


《思古楼记》与我的一生 …… 243


抵押房子买半两 …… 249


“我的钱都保值增值到了上博”,收藏是为了研究 …… 253


丝绸之路古国钱币 …… 267


丝路古国钱币的历史故事和补白 …… 276


不尽的钱缘 …… 306


钱币与精神 …… 309


思古楼主的金石缘 …… 312


五铢半两故土情 …… 317


不尽的禅意 …… 324


为人之道不张扬 …… 332


我的简单经历 …… 336


鲜为人知的两岸传书信使 …… 345


我看得很开,有病没病都得走 …… 349


土字多一点,意思不同 …… 356


院中有悟,人生似梦 …… 358


 


主要参考书目 …… 362


 


后记 …… 365



主编推荐

整理者董存发,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攻读MBA,从事金融业多年,积累一定财富后,致力于文字工作,采访杜维善多年,坚持整理其口述。



精彩内容
 杜氏祠堂已不见,旧事流传不断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这是杜家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也是在当时我的浦东老家和上海滩,发生的一件大事。我那时还没有出生,但我常常听我的长辈和朋友们谈起这件事。我父亲出身贫苦,是个孤儿,基本上没有受过什
么正规的教育,他自己去上海滩十六铺码头打杂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将来会发达成为上海滩的名人。他是个老派的人,就和过去的人们一样,在自己发达以后,希望能够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恩泽邻里。所以,他就花了很多钱,修建了杜家祠堂,里面有一个收藏十万册图书供乡里人使用的图书馆。杜家祠堂落成的时候,很多人送了匾额。蒋介石送的是“孝思不匮”,于右任送了“源远流长”的牌匾,有一块匾是日本海军部次长永野修身送的。为什么要
特别提到永野修身这个事情呢?是因为那个时候,他想讨好我父亲、拉拢我父亲。祠堂落成的时候,请了南方北方京剧界的所有名角儿来唱义务戏,就是现在说的义演,唱戏的部分收入用于赈灾。当时,除了余叔岩生病以外,所有的南北名角儿都来了。印了很多纪念册和戏单,来的人人手一份,还有纪念品。各个军政要员送的匾额、颂词和戏单都写在了当时的纪念册子里,如果能够找到当时的册子,就可以找到匾的文字和送匾的人。那次的活动是在特殊时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以后也不会再有了。
纪念册收了章太炎写的杜氏祠堂记。我父亲亲自请国学大师章太炎专门为杜氏祠堂写了《高桥杜氏祠堂记》,收在了他的文集《章氏丛书三编,太炎文录续编(卷六下)》,中国近代史专家陈铁健还撰文,考证了这篇祠堂记的真实性。我父亲与章太炎很早就认识,请国学大师写这篇祠堂记,显然是想借国学大师的笔墨,扬杜氏宗族的名声,其中肯定是溢美之词。不过,章太炎运用渊博的国学功
底,考证了“杜”姓的起源,谈到了中华文化祖制的宗庙祠堂的作用:“夫祠堂者,上以具岁时之享,下使子孙瞻焉,以捆致其室家者也。”浦东高桥的杜氏祠堂,不仅仅是我们“杜”一支家族,也包括了其他“杜”姓宗族,“始就高桥祠堂祀其父祖以上,同堂异室之制,近世虽至尊犹然。故诸子庶不立别庙,独为一堂,以昭穆叙群主,盖通制然也。凡祠堂为址八亩,其蠕地以诗设塾及图书馆,所以流世泽帅后昆也。”章先生说,在汉唐时期杜姓出了很多名人,比方说东汉的杜林、西晋的杜预和唐代的杜佑,他们为杜氏宗族彰显了荣耀,创造了德言行的不朽。“古之训言,保姓受氏,以守宗彷,世不绝祀,不可谓不朽。称不朽者,惟立德立功立言,宜追视杜氏之先,立德莫如大司空林,立功莫如当阳侯预,立言莫如岐公佑,其取法非远也。”按照章太炎的说法,立祠堂、修宗庙是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维系家族、宗室的传统,借追溯先祖恩德、以遗泽后世子孙,追求立德、立言、践行是古人推崇的三不朽。“有是三者,而济以和宗族,勤地材,则于守其宗枋也何有。”我父亲也不例外,他请国学大师章太炎来写杜氏祠堂
记,也是想光宗耀祖、恩泽乡里宗室、留芳后世。我父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