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迈向理性和规范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4.78
4.4折
¥
56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于凤霞 等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64297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27879548
上书时间2024-1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共享经济,尚需“闯三关”
对共享经济的认知,大体需要三个阶段。阶段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第二阶段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三阶段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认知上也就会处在不同的阶段。目前多数人处在阶段,所以对共享经济有太多的疑问和争议。少数人处在第二阶段,各种探索层出不穷。只有极少数人到达第三阶段,也就有了成功者的脱颖而出。
认知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积极推进者有之,犹豫观望者有之,排斥阻挠者有之,动作错乱者亦有之。这些情况表现在政府部门,表现在行业企业,也表现在消费用户。
行动决定结果,不同的行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我们已经看到一些领域的共享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地区的创新明显增多,一些企业顺利走上了转型之路,更多的个人通过共享经济改变了生活。
尽管共享经济终会使所有企业和个人受益,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带来的可能是差异。那些对共享经济寄予更大期望、给与更大包容和支持的地区,转型发展的道路会顺畅许多,也会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也是整个社会创新的源泉。利用互联网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供需间的智能化匹配,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也正是因为如此,共享经济得以成为大趋势,所有能共享的终将被共享。
共享经济改变了人们对资源的定义和利用方式。只要有需求,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变成有效资源,借助网络实现共享并获取收益,物质、资金、知识、数据、时间、空间、能力、情感等等皆有可能。
共享经济还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所有可以称得上是资源的东西都可以考虑用共享的方法去获得或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用。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所有的痛点都将是机遇。
中国共享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全球的引领作用还会进一步加强。我们已经看到共享出行、共享住宿、共享办公、共享物流、共享餐饮等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但制造、农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共享还没有真正开始。
种种迹象表明,共享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期。人们对于共享经济的认识需要提升,监管创新需要强调良法善治,平台企业需要强化自我完善。
共享经济,尚需“闯三关”。
是为序。
张新红
2019年4月22日
前言
共享经济:迈向理性和规范
如果从爱彼迎、优步等共享经济企业相继成立算起,共享经济已经走过十个年头。这十年,不管是在全球还是在中国,共享经济都赚足了眼球: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概念,到资本的趋之若鹜,再到问题频出和争议不断,乃至各国不甚相同的政策取向和监管措施,无一不成为政府、公众、媒体、研究者以及从业者关注的焦点。
从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看,中国共享经济的表现无疑可圈可点。国家信息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的增速连续三年超过40%,新业态新模式犹如一个个火种,以燎原之势快速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至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形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发展浪潮,这在经济发展史上并不多见。值得一提的是,与过去几十年我们在诸多领域始终处于跟跑、追赶的状态完全不同,在共享经济这个领域,我们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有了同台竞技甚至成为主角的机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给出了这样的判断:“我国已成为全球共享经济创新发展的主阵地和示范区。”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经济版图也正因此重新定位一个崭新的中国。
然而,在2019年初这个节点上谈论共享经济,或许更多人想到的,是街头巷尾无序破烂的单车,是乘坐顺风车遭遇不测的年轻空姐,是一个个“爆雷”的网贷平台,甚至是资本的狂热与贪婪。尽管这些并不是共享经济的全部,恰如顺风车不是网约车的全部;但这一年,它们俨然已经成为部分人眼中共享经济的缩影,甚至是代名词。
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恶性事件的发生,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和公众的强烈不满,共享经济监管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公共政策议题。监管成为重中之重,监管之严、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行政、法律、技术等监管手段多管齐下,规范发展成为社会共识。针对各领域集中暴露出的问题,相关部门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力政策落地与执行。“强监管”无疑是可以用来描述共享经济这一年的关键词。2018年也必将成为共享经济发展和监管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也是在这一年,共享经济是“伪命题”、是“昙花一现”,以及“寒冬论”“死亡论”等负面的新闻、评论和言论大量出现,不仅直接影响了公众与市场对共享经济发展的信心和信任,也对监管部门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这些争议和质疑是新业态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烦恼”。客观上说,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上述言论存在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非理性现象:将某一领域面临的困境等同于共享经济的整体状况,将某个具体模式的失败看成是整个共享模式的失败,将发展中遇到的阶段性问题看成是长期性问题。
从发展前景看,共享经济是一种技术、制度和组织的组合创新方式,能够大幅降低交易过程中供需双方的相互寻找、讨价还价、安全保障等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无论是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还是从满足消费者巨大的潜在需求来看,共享经济的作用远未充分释放,共享经济向各领域加速渗透融合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正如2019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在回答澎湃新闻记者提问时所言,共享经济“作为新事物,和任何新事物一样,在发展中总会有利有弊。”“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面向未来看,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将走向深度融合,“互联网 ”将全面融入到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社会事业发展和机制体制创新之中,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增进人民福祉。在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经济亟需培育和壮大新动能的大背景下,“互联网 ”将成为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要驱动力。正如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 ”,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这些都是共享经济未来发展的重大政策红利。
大趋势不会变,但外部监管环境和市场竞争的重点已然出现了明显变化。
一是监管与合规将是未来几年的关键词。
2018年5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发出《关于做好引导和规范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构建综合治理机制、推进实施分类治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市场准入限制、加强技术手段建设、推动完善信用体系、合理利用公共资源、保障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完善应急处置保障等11个方面的要求。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这是共享经济连续第5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比较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不难发现,今年的报告中,一方面延续了过去的“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提法,同时又着重突出了“包容审慎监管”和“健康成长”。 3月15日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再次强调,对于新业态新模式,要“划出安全的底线,也不允许打着‘互联网 ’、共享经济的招牌搞招摇撞骗。”
“底线思维”是我国在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发展时必须坚持的监管原则。坚持底线原则,意味着大限度地扩大市场准入,鼓励竞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要对那些可能侵犯用户合法权益、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等创新模式,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底线思维为创新探索提供空间,留有余地,底线之上则应鼓励大胆探索与创新。
因此,从宏观政策层面看,我国对共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态度没有改变,共享经济将继续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方面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个别新业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将得到更多关注,避免“因小失大”,影响共享经济整体的健康成长,加上《电子商务法》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2018年出现的强监管态势不会放松。在共享经济主要领域,围绕服务者的资质和许可、服务规范、安全和应急保障等,合规化管理将持续加强。
二是市场竞争重点将从规模驱动走向效率驱动。
过去几年,共享经济领域多数企业走的是“规模化之路”,追求的是量的扩张,既体现在用户量,也体现在用于共享的物品或服务的种类与数量,似乎只有以快的速度成为市场上规模的那一家,享受成为行业领头羊所带来的头部效应,才有可能成为赢家。当对规模和发展速度的追求一度胜过对主营业务本身的效率追求,而成为考量一切的核心指标时,企业运营风险、社会责任、道德风险等也都退居到了次要地位,出现问题是必然的、迟早的事情。
貌似“变凉”的共享经济,真正在面对的是回归理性的阵痛,“规模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回归本真的商业逻辑,为市场和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才是真正的王道。
盲目“烧钱”抢流量的路子越来越行不通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负债减缩的去杠杆、防风险的形势下,从政府到市场投资机构,都将会更加注重效率、收益和风险控制。规模驱动的时代过去了,效率驱动和以质量求发展的时代到来。
基于对过去几年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新形势下我国共享经济主要领域发展态势和趋势的分析,形成了《共享经济:迈向理性和规范》这本书。因个人水平有限,加之经济社会不同领域共享经济的发展态势差异巨大,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领域实践创新步伐加快,书中难免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希望已有的浅见能够引发业界同仁更多的讨论和思考。
于凤霞
2019年3月28日
导语摘要
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依旧保持高速增长,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动能,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业转型,也成为新型、弹性就业的重要源泉,我国共享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生力军”作用的发明显。但是部分领域问题集中爆发,公众和舆论热议不断,甚至引发了社会关于共享经济如潮的争议和质疑。负面新闻、评论和言论大量出现,直接影响公众与市场对共享经济发展的信心和信任,也对监管部门造成一定的困扰。本书主要介绍在新的社会发展和国家监管政策下,共享经济何去何从,如何监管等问题。
作者简介
于凤霞,博士,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信息化相关理论与政策研究,作为执行负责人和主要执笔人,完成了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商务部、农业部等多个领域信息化政策的研究工作,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著有《聚焦第四差别:中欧数字鸿沟比较研究》、《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年度报告)、《信息化城市发展指南》、《分享经济》等,公开发表文章数十篇。
目录
目 录
上篇 共享经济:走过2018
CHAPTER 01 喜忧参半002
一、市场扩张蹄疾步稳003
二、新型就业的源泉007
三、新技术的魔力012
四、资本的力量与争议014
五、问题频出引发的反思018
六、价值衡量的困惑021
CHAPTER 02 服务业 转型新动能025
一、共享催生新业态026
二、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032
三、转变消费方式034
四、共享经济助力公共服务037
CHAPTER 03 强监管时代何处去042
一、进入强监管时代044
二、多措并举047
三、成效和影响053
四、五大挑战056
五、五大趋势061
六、五点建议066
下篇 共享经济:九大领域“面面观”
CHAPTER 01 网约车:风口浪尖上前行072
一、安全事件引发行业强监管074
二、入局者众多仍难消垄断疑虑077
三、监管政策创新的挑战080
四、企业创新如何把握好底线081
五、监管与合规仍将是未来几年的关键词082
六、“大出行”领域将融合发展083
CHAPTER 02 共享单车:潮起又潮落085
一、市场显著降温087
二、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089
三、政府监管的三个重点090
四、大起大落的冲击093
五、回收利用的难题095
六、盈利模式之困与未来之路096
CHAPTER 03 共享汽车:政策利好却困难重重098
一、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099
二、各有优势的不同玩家101
三、市场布局重点104
四、困难重重的企业105
五、复杂的责任界定和监管难题107
六、未来108
CHAPTER 04 共享住宿:慢生意将走向快车道110
一、快速下沉的二三线城市市场111
二、灵活就业创业新途径113
三、乡村振兴新力量114
四、城市民宿与社区管理的矛盾115
五、制度之困与行业自律116
CHAPTER 05 内容共享:告别“野蛮生长”120
一、知识付费引发的争议121
二、终身学习新渠道124
三、供给的挑战125
四、“泛娱乐化”之忧127
五、强监管趋势129
CHAPTER 06 共享医疗:政策明朗带来新契机132
一、市场规模快速扩大134
二、互联网医院大幅增加135
三、人工智能应用步伐加速136
四、监管政策进一步明确137
五、四大挑战140
六、未来142
CHAPTER 07 产能共享:前景广阔143
一、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145
二、大型制造企业创新转型147
三、生产性服务新模式150
四、“无工厂”制造与柔性制造服务151
五、任重道远153
CHAPTER 08 生活服务共享:百花齐放155
一、竞争白热化的外卖服务市场156
二、孕育中的家政服务共享157
三、共享充电宝前景如何158
四、不断强化的行业监管160
CHAPTER 09 共享式缴费:便民服务新模式164
一、日常缴费之困扰165
二、缴费服务市场的垄断168
三、基于共享的开放式服务171
四、缴费服务创新与银行业转型177
五、释放金融科技赋能效应179
六、两大潜力市场182
后记188
内容摘要
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依旧保持高速增长,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动能,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业转型,也成为新型、弹性就业的重要源泉,我国共享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生力军”作用的发明显。但是部分领域问题集中爆发,公众和舆论热议不断,甚至引发了社会关于共享经济如潮的争议和质疑。负面新闻、评论和言论大量出现,直接影响公众与市场对共享经济发展的信心和信任,也对监管部门造成一定的困扰。本书主要介绍在新的社会发展和国家监管政策下,共享经济何去何从,如何监管等问题。
主编推荐
于凤霞,博士,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信息化相关理论与政策研究,作为执行负责人和主要执笔人,完成了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商务部、农业部等多个领域信息化政策的研究工作,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著有《聚焦第四差别:中欧数字鸿沟比较研究》、《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年度报告)、《信息化城市发展指南》、《分享经济》等,公开发表文章数十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