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影(图文本)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9.2
4.2折
¥
46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清)张潮 著 肖凡 注评 吕波 吕莉 书籍插图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807293262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6元
货号27850905
上书时间2024-1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前言
张潮(1650—?),字山来,号心斋,别署心斋居士,安徽歙县人。出身名门,其父曾视学山东。这样的家庭,决定了他少年起,便学习四书、五经,走八股科举之路。由于禀赋聪颖,十五岁,他的制艺文章即受到当道者褒奖,得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大背其运,连试不授,终,也仅捞了个岁贡生的资格;仕途上,也只取得翰林孔目这从九品的小官。
举业不顺,也只是其困顿生涯的一个方面,在人生道路上,张潮的坎坷、挫折与磨难也多不胜举。据他在《八股诗自序》中说,自十五岁迄二十六岁,十年间,遭逢了许多不幸,以致“壮志雄心,销磨殆尽”。当半百之年,还遭“中山狼”诬陷,锒铛入狱,从而使他精神上蒙受了巨大的羞辱与打击,在其有关作品中,提到此事,他便不胜愤慨,怨恚之情,溢于言表。
张潮一生好游历,喜交友。他到过很多地方,其中与江苏如皋、扬州因缘尤深。如皋有他的别业,在扬州他不只度过了相当的岁月,更在此著述立说,创造了他自己人生的辉煌。他交游极广,当时名流黄周星、冒辟疆、曹溶、张竹坡、尤侗、吴绮、吴嘉纪、孔尚任、杜浚等,都曾与他往还。
张潮的著作,有《心斋聊复集》、《花影词》、《笔歌》、《幽梦影》等,编辑评定《昭代丛书》、《檀几丛书》、《虞初新志》。《幽梦影》约在三十岁动笔,前后历十五年,方才完稿。
《幽梦影》为清言小品。“小品”一词,《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中已经出现,曰:“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可见,所谓“小品”,本来用于佛教,指节略了的佛家经籍。而到了晚明,小品兴盛,小品的内涵,则在佛经以外,还包含诸子、随笔杂记、笔记小说,乃至别集等。但小品之谓小品,其特点固在,这便是:一、篇幅短小,文字隽永;二、重在品字、品物、品人、品事、品文、品花、品酒、品茗、品玩,不一而足。应该说,这些特点,在《幽梦影》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幽梦影》品评鉴赏的范围极广,自然历史、社会人生,无不在其品鉴范围以内。修身养性、为人立品、山水园囿、音乐声音、读书收藏、诗文创作、花月美人、饮酒品茶、书画器玩、弈棋剑术、佛家禅悦等等,均一览无余地包笼进了作者的视野之中,得到他别出心裁、独具慧眼的赏鉴。所谓“石火之一敲,电光之一瞥”(《原跋》),在在闪现出思想的火花;“饶广长舌,散天女花,心灯意蕊,一印印空”(杨复吉《跋》),如散金碎玉,处处表现出耀眼的辉芒。而书中表现出的作者丰富的想像联想能力,娴熟的排比、比喻、对偶技巧,及高超的文字驾驭功夫,使其呈现出节奏美、声韵美、匀称美的和谐统一,进而在语言艺术上臻于相当完美的境界。
晚明以来,小品文字众多,如屠隆《娑罗馆清言》、李鼎《偶谈》、陈继儒《小窗幽纪》《岩栖幽事》、吴从先《小窗自纪》等,均擅一时之名,但《幽梦影》以它赏鉴眼光的不凡,境界的脱俗,文字的优美,后来居上,似乎更得读者青睐,褒誉者揄扬评价之高,颇能说明问题,如林语堂《张潮的警句》文中就认为:“这是一部文艺的格言集,这一类的集子在中国很多,可是没有一部可和张潮自己所写的比拟。”《幽梦影》当然没有登峰造极,但它的确是一部十分出色的清言小品。读之能开人心智,增广见闻,得到美的愉悦和享受,这都是毋庸置疑的。
《幽梦影》的版本,有一卷本、两卷本两种,本书整理,即以《昭代丛书续集》所收一卷世楷堂刻本为底本,标点校勘。另有简注及评析,旨在方便读者阅读。谬误与不当处,尚望方家匡正。
导语摘要
明代后期到清代前期,是清言小品这种文体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像屠隆的《婆罗馆清言》、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吕坤的《呻吟语》、洪应明的《菜根谭》等一大批优秀之作。这类作品一般采用简洁的格言、警句、语录形式,表现哲理思考或生活情趣,在经传、史鉴、诗文之外别立一体。张潮所著《幽梦影》也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目录
幽梦影
前 言001
一 读经宜冬002
二 经传宜独坐读003
三 无善无恶是圣人003
四 天下有一人知己004
五 为月忧云006
六 花不可以无蝶007
七 春听鸟声008
八 上元须酌豪友008
九 鳞虫中金鱼010
一○ 入世须学东方曼倩011
一一 赏花宜对佳人011
一二 对渊博友012
一三 楷书须如文人013
一四 人须求可入诗014
一五 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015
一六 春者天之本怀016
一七 昔人云017
一八 愿在木而为樗018
一九 黄九烟先生云019
二○ 古人以冬为三余020
二一 庄周梦为蝴蝶021
二二 艺花可以邀蝶022
二三 景有言之极幽而实萧索者022
二四 才子而富贵023
二五 新月恨其易沉024
二六 躬耕吾所不能025
二七 一恨书囊易蛀026
二八 楼上看山027
二九 山之光028
三○ 假使梦能自主029
三一 昭君以和亲而显030
三二 以爱花之心爱美人030
三三 美人之胜于花者031
三四 窗内人于窗纸上作字032
三五 少年读书033
三六 吾欲致书雨师033
三七 为浊富034
三八 天下唯鬼富035
三九 蝶为才子之化身036
四○ 因雪想高士036
四一 闻鹅声037
四二 一岁诸节038
四三 雨之为物039
四四 古之不传于今者040
四五 诗僧时复有之040
四六 当为花中之萱草041
四七 物之稚者042
四八 女子自十四五岁至二十四五岁043
四九 寻乐境044
五○ 富贵而劳悴044
五一 目不能自见045
五二 凡声皆宜远听046
五三 目不能识字046
五四 并头联句047
五五 水浒传武松诘蒋门神云048
五六 花之宜于目而复宜于鼻者048
五七 高语山林者049
五八 云之为物050
五九 值太平世051
六○ 天下器玩之类052
六一 养花胆瓶052
六二 春雨如恩诏054
六三 十岁为神童054
六四 武人不苟战055
六五 文人讲武事056
六六 斗方止三种可存057
六七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058
六八 凡花色之娇媚者058
六九 著得一部新书060
七○ 延名师训子弟060
七一 积画以成字061
七二 云映日而成霞062
七三 大家之文063
七四 由戒得定064
七五 南北东西065
七六 予尝谓二氏不可废066
七七 虽不善书067
七八 方外不必戒酒068
七九 梅边之石宜古069
八○ 律己宜带秋气070
八一 厌催租之败意070
八二 松下听琴071
八三 月下听禅071
八四 有地上之山水073
八五 一日之计种蕉074
八六 春雨宜读书075
八七 诗文之体075
八八 抄写之笔墨076
八九 人非圣贤077
九○ 史官所纪者078
九一 先天八卦078
九二 藏书不难079
九三 求知己于朋友易080
九四 何谓善人080
九五 有工夫读书081
九六 人莫乐于闲082
九七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083
九八 平上去入083
九九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085
一○○ 读书乐086
一○一 发前人未发之论086
一○二 一介之士087
一○三 风流自赏088
一○四 万事可忘088
一○五 芰荷可食090
一○六 宜于耳091
一○七 看晓妆091
一○八 我不知我之生前092
一○九 我又不知在隆万时093
一一○ 文章是有字句之锦绣094
一一一 予尝集诸法帖字为诗095
一一二 花不可见其落096
一一三 种花须见其开096
一一四 惠施多方097
一一五 以松花为粮097
一一六 玩月之法099
一一七 孩提之童100
一一八 凡事不宜刻100
一一九 酒可好101
一二○ 文名可以当科第102
一二一 不独诵其诗103
一二二 无益之施舍103
一二三 妾美不如妻贤104
一二四 创新庵不若修古庙104
一二五 字与画同出一原106
一二六 忙人园亭106
一二七 酒可以当茶108
一二八 胸中小不平109
一二九 不得已而谀之者109
一三○ 多情者必好色110
一三一 梅令人高110
一三二 物之能感人者112
一三三 妻子颇足累人113
一三四 涉猎虽曰无用114
一三五 所谓美人者115
一三六 蝇集人面116
一三七 有山林隐逸之乐而不知享者116
一三八 黎举云118
一三九 五色有太过119
一四○ 许氏说文分部119
一四一 阅水浒传120
一四二 春风如酒121
一四三 冰裂纹极雅122
一四四 鸟声之者122
一四五 不治生产123
一四六 昔人云123
一四七 善读书者124
一四八 园亭之妙125
一四九 清宵独坐125
一五○ 官声采于舆论126
一五一 胸藏丘壑127
一五二 梧桐为植物中清品127
一五三 多情者129
一五四 蛛为蝶之敌国129
一五五 立品130
一五六 古谓禽兽亦知人伦130
一五七 豪杰易于圣贤131
一五八 牛与马132
一五九 古今至文133
一六○ 情之一字133
一六一 孔子生于东鲁134
一六二 有青山方有绿水134
一六三 严君平135
一六四 人则女美于男135
一六五 镜不幸而遇嫫母136
一六六 天下无书则已136
一六七 秋虫春鸟137
一六八 媸颜陋质138
一六九 吾家公艺138
一七○ 九世同居139
一七一 作文之法139
一七二 笋为蔬中尤物140
一七三 买得一本好花142
一七四 观手中便面142
一七五 水为至污之所会归143
一七六 貌有丑而可观者143
一七七 游玩山水144
一七八 贫而无谄144
一七九 昔人欲以十年读书145
一八○ 宁为小人之所骂146
一八一 傲骨不可无147
一八二 蝉为虫中之夷齐148
一八三 曰痴曰愚149
一八四 唐虞之际150
一八五 痛可忍150
一八六 镜中之影151
一八七 能读无字之书152
一八八 若无诗酒153
一八九 才子而美姿容153
一九○ 陈平封曲逆侯154
一九一 古人四声俱备154
一九二 闲人之砚155
一九三 如何是独乐乐157
一九四 不待教而为善为恶者157
一九五 凡物皆以形用158
一九六 才子遇才子158
一九七 予尝欲建一无遮大会160
一九八 圣贤者161
一九九 天极不难做161
二○○ 掷“升官图”162
二○一 动物中有三教焉162
二○二 佛氏云163
二○三 苏东坡和陶诗164
二○四 予尝偶得句164
二○五 空山无人165
二○六 镜与水之影166
二○七 水之为声有四167
二○八 文人每好鄙薄富人167
二○九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168
二一○ 先读经169
二一一 居城市中169
二一二 乡居须得良朋始佳171
二一三 玉兰172
二一四 无其罪而虚受恶名者173
二一五 臭腐化为神奇173
二一六 黑与白交174
二一七 耻之一字175
二一八 镜不能自照176
二一九 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177
附录179
幽梦影序一179
幽梦影序二180
幽梦影序三181
原跋一182
原跋二183
幽梦影跋184
内容摘要
明代后期到清代前期,是清言小品这种文体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像屠隆的《婆罗馆清言》、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吕坤的《呻吟语》、洪应明的《菜根谭》等一大批优秀之作。这类作品一般采用简洁的格言、警句、语录形式,表现哲理思考或生活情趣,在经传、史鉴、诗文之外别立一体。张潮所著《幽梦影》也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主编推荐
别有天地的小品文字
精彩内容
幽梦影
一 读经宜冬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原评】
曹秋岳曰:可想见其南面百城时。
庞笔奴曰:读《幽梦影》则春、夏、秋、冬,无时不宜。
【评析】
所谓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一种分法。经指经典,儒家有十三经;史为历史类著述;诸子原指先秦时期各家学派,这里则
称儒家以外的各家著述;集指总集、别集之类的作品。
书有不同的内容、写法,阅读的方法自当有别。在张潮看来,经书简奥深邃,须心平气静,耐心咀嚼,冬季天寒,不思起动,人的精神易于
集中,故为读经书的季节。史书纪事,兴衰治乱、人事纠缠,要前后观照,通盘把握,才能正确认识,夏季日永,时间充裕,读史正得其时。诸子百家风格互异,思想各别,需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尘滓不染的心境,才能权衡其得失,吸收其优长,秋季天高气爽,云淡风清,“秋水文章不染尘”,此时人思绪明净,显然是阅读的合适时机。诗文词赋类乃文学创作,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阅读时非调动丰富的情感与想像便不能入其境中,也难与作者发生共鸣,从而无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脉搏。春季万木复苏,生机盎然,是人情感充沛的季节,读集部创作,不亦宜乎!
这当然是张潮自己读书经验的总结。但经验不能视作教条,是否对每一个人都能适用,这必须要用每个人的读书实践来验证。
二 经传宜独坐读
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原评】
孙恺似曰:深得此中真趣,固难为不知者道。
王景州曰:如无好友,即红友亦可。
【评析】
读圣人经传,乃为了进德修身,首先是个人的事,所以要独自读;经传简约深奥,不认真品味揣摩,难得其神髓,故必须独坐读。读史则可
以广见闻,开心智,与友共读,既能相互切磋,互相发明,彼此启发,还可以达到学问共进,避免因个人阅历有限而误解误读丰富繁杂的历史。
三 无善无恶是圣人
无善无恶是圣人(如“帝力何有于我”{1}、“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一介不与,一介不取”{4}之类),善多恶少是贤者(如颜子“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5}、子路“人告有过则喜”{6}之类),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其偶为善处,亦必有所为),有善无恶是仙佛(其所谓善,亦非吾儒之所谓善也)。
【原评】
黄九烟曰:今人“一介不与”者甚多,普天之下皆半边圣人也。“利之不庸”者亦复不少。
江含徵曰:先恶后善是回头人,先善后恶是两截人。
殷日戒曰:貌善而心恶者是奸人,亦当分别。
冒青若曰:昔人云:“善可为而不可为。”唐解元诗云:“善亦懒为何况恶!”当于有无多少中,更进一层。
【注释】
{1} 帝力句:语出古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见《群书治要》卷十一引《帝王世纪》。{2} 杀
之而不怨二句:语出《孟子·尽心上》:“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庸,酬功。{3} 以直报怨二句:语出《论语·宪问》: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4} 一介不与二句:语出《孟子·万章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5} 颜子句:语出《论语·雍也》:“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6} 子路句: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评析】
率天之下,莫非王土,在权力社会,要漠视帝力的存在,过自己隐居的生活,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被杀而不怨恨,得到好处也不以为
应该酬劳,在凡人辈想来,是否恩怨香臭不分?而拿公平正直来回报怨恨,拿恩惠来酬答恩惠,不合道义,一点不给予别人,一点不从别人处索取,都是理想的做人原则,可以追求,但做到并不容易。相比较,贤者的能正确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不犯同样的过错,欢迎人家指出自己的缺点,这些品德,只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还是可以努力去做的。做平庸的人缺点多优点少,但较之小人的一意害人,性质截然不同。所以做不了贤者,宁可做一个庸人,千万不能堕为小人。
四 天下有一人知己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1},梅以和靖为知己{2},竹以子猷为知己{3},莲以濂溪为知己{4},桃以避秦人为知己{5},杏以董奉为知己{6},石以米颠为知己{7},荔枝以太真为知己{8},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9},香草以灵均为知己{10},莼鲈以季鹰为知己{11},蕉以怀素为知己{12},瓜以邵平为知己{13},鸡以处宗为知己{14},鹅以右军为知己{15},鼓以祢衡为知己{16},琵琶以明妃为知己{17}。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若松之于秦始{18},鹤之于卫懿{19},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
【原评】
查二瞻曰:此非松、鹤有求于秦始、卫懿,不幸为其所近,欲避之而不能耳。
殷日戒曰:二君究非知松、鹤者,然亦无损其为松、鹤。
周星远曰:鹤于卫懿,犹当感恩。至吕政五大夫之爵,直是唐突十八公耳。
王名友曰:松遇封,鹤乘轩,还是知己。世间尚有■松煮鹤者,此又秦、卫之罪人也。
张竹坡曰:人中无知己,而下求于物,是物幸而人不幸矣。物不遇知己而滥用于人,是人快而物不快矣。可见知己之难,知其难方能知其乐
。
【注释】
{1} 渊明: 即东晋大诗人陶潜。其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2} 和靖:即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终身未娶
。{3} 子猷:即东晋王徽之,大书法家王羲之之子,性喜种竹。{4} 濂溪:即北宋学者周敦颐,著有名篇《爱莲说》。{5} 秦人:语本陶渊明《桃花源记
》。{6} 董奉:三国吴名医。据说他为人治病不取酬,愈者植杏即可。{7} 米颠:即宋代书法家米芾,嗜藏金石古玩,人称米颠。{8} 太真:即唐玄宗宠妃杨玉环,嗜食荔枝。{9} 卢仝、陆羽:均唐代诗人,并通茶道。卢仝有《茶歌》,陆羽有《茶经》。{10} 灵均:即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其诗往往以“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王逸《离骚序》)。{11} 季鹰:即晋人张翰。史载其见秋风起而思故乡吴中的莼鲈,遂辞官还乡。{12} 怀素:唐代僧人,书法家。传说他好用蕉叶写字。{13} 邵平:即召平,秦广陵人,封东陵侯。秦亡,其种瓜长安城东,瓜硕大甜美。{14} 处宗:晋沛国人,官兖州刺史。传说他养有一鸡,能作人语,并能谈论。{15} 右军:即晋人王羲之,著名书法家,性喜鹅。据载他为山阴道士书《道德经》,讨鹅为润笔。{16} 祢衡:东汉人。为人气刚性傲。曹操欲辱之,召为鼓吏,终反受其辱。{17} 明妃:汉元帝时宫人,出塞和番,又称王昭君。 {18} 秦始:即秦始皇。史载其游泰山返,遇暴雨,避松下,因封松为五大夫。{19} 卫懿:即卫懿公,好鹤。其所养鹤享有大夫之俸禄与车乘。
【评析】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