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44.78 5.7折 ¥ 78 全新
库存31件
作者叶永烈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36591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6922198
上书时间2024-11-02
序
从千里之外飞回上海,坐进书房“沉思斋”,我的身上似乎还散发着重庆的雾气。我写作的纪实长篇《毛泽东与蒋介石》,重庆谈判是全书的高潮。我实地踏勘了当年毛泽东下榻的红岩村、国共谈判所在地张治中公馆“桂园”以及蒋介石的官邸,采访了许多当事人,使我下笔之际,充满了现场感。
蒋介石与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诚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还有一个是蒋介石。”
我正是选择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视角,透过国共两党的领袖蒋介石与毛泽东以及周恩来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边谈边打、边打边谈,把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浓缩于本书之中。
《红色的起点》和《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是断代史:《红色的起点》写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虽说也写及中共一大代表们后来的命运;《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写的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虽说也写及遵义会议前后的一些事件。然而,《毛泽东与蒋介石》却囊括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现当代历史。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时间跨度那么大,给写作带来的困难,比前两部长篇要大得多。我不能不做更为广泛的采访,包括国共双方的人物——而前两部书的采访,主要是在中共人物的一方。我在写作时,绘制了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历史曲线”,描出他们之间关系的“波峰”和“波谷”。这起伏的曲线,既是中国现当代史的艰难发展历程,也是全书情节起伏的波澜。
由于内容实在太丰富,我不能不详略结合。西安事变、皖南事变是毛泽东与蒋介石关系史上一起一伏的重大事件,而重庆谈判则是两人关系史上的高潮,我均予以详写。尤其是重庆谈判,是毛泽东和蒋介石面对面交往的43天, 写了5万字。而1949年10月后至他俩去世,漫长的二十六七年,也只写了两章而已。
关于毛泽东和蒋介石在20世纪20年代的交往,是历史研究的一个空白点。我徜徉于历史的文献之中,从雪泥鸿爪中加以细细考证,终于写成本书的章“初岁月”。
世上有“比较文学”“比较政治学”,我不知道有没有“比较领袖学”。本书着眼于比较,即处处、时时把毛泽东和蒋介石加以比较,比较他们的策略, 比较他们的品格,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毛泽东与蒋介石一辈子都是政治对手,无处、无时不在思索着如何战胜对方。正因为这样,我认为只有用比较的目光、比较的手法,才能写好他们,才能写好这本《毛泽东与蒋介石》。也正因为从未有人这样写过,从未有过这样的“比较领袖学”,我感到艰难,也感到只有用人所未用的观点和手法,才能创新。
内中,我设计了三场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书面对话”,即如何看待西安事变,如何看待皖南事变,以及1949年元旦的“新年对话”。这样的“书面对话”, 除了所用手法是作者虚拟之外,“书面对话”中所采用的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每一句话,以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准确的,都是出自历史文献,都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原话。这三场“书面对话”,正值历史的关键时刻。设计这样的“书面对话”,也正是出自“比较政治学”。
美国《世界日报》曾经这样评论《毛泽东与蒋介石》一书: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个人传记多如牛毛,但将这两位影响中国半个世纪历史风云的国共两党领袖,以比较政治学的手法合在一起来写,本书应是本。正因为作者选择了特殊的视角和人所未用的手法,使本书令读者耳目一新。
《毛泽东与蒋介石》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用文学笔调写党史,属于新品种——“党史文学”。它是文学与史学的结合,讲究史实的准确性。正因为这样, 我做了大量的采访,也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史著。我注重“两确”,即立论正确、史实准确,亦即史观、史实“两确”。
在中国大陆,历来对于毛泽东仰视,对蒋介石俯视;而在台湾,正好相反,历来俯视毛泽东,仰视蒋介石。我写这本《毛泽东与蒋介石》,对他们两人都以平视的角度看待。两人之中,相对而言,写蒋介石难于写毛泽东。我采访过毛泽东多位秘书和身边工作人员,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对他的评价也有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为依据。对于蒋介石则不然。我只能以自己的分析,来对他做出评价。我对他的一生进行了仔细查考。在《毛泽东与蒋介石》的1993年初版本中, 我便明确指出:
蒋介石一生,虽始终反共,但也做过三件好事:一是领导北伐,二是领导抗战,三是退往台湾之后,坚持“一个中国”,并着力于发展台湾经济(虽然台湾的经济起飞是在蒋经国时代)。
在中国大陆,蒋介石向来被视为“独夫民贼”。在1993年这样评价蒋介石, 在当时是独特的,不多见的,冒着政治风险的。果真,《毛泽东与蒋介石》在1993年完成之后,不像《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那样在中国大陆列为献礼书,而只在1993年10月由香港利文出版社出了香港版、1993年11月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出版了台湾版,却无法在中国大陆出版。其中台湾版《毛泽东与蒋介石》成为台湾畅销书,一版再版。
13年之后的2005年2月,《毛泽东与蒋介石》终于获准在中国大陆出版。此书在中国大陆问世,才过了5个月,一篇题为《纪念抗战胜利要警惕一种倾向》的文章,便把《毛泽东与蒋介石》一书作为值得“警惕一种倾向”进行“批判”:
叶永烈出了一本《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书。某报7 月12日转载该书时,使用的标题竟是《蒋介石在上海血战日军》。叶永烈写道:蒋介石“一生有三件事是受到人们赞赏的:一是领导北伐,二是领导抗战,三是振兴台湾经济”。蒋介石“毕竟是中国抗战的领袖。为抗日做出了贡献。”…… 叶永烈这样叙述,显然是在突出蒋介石的“积极抗战”的形象,……除了愚蠢、无知和可笑之外,恐怕还是别有用心的。
幸亏在一个多月之后,2005年9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肯定了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贡献: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由于胡锦涛的这一讲话,使《毛泽东与蒋介石》不再成为“纪念抗战胜利要警惕一种倾向”。
正是因为作者在1993年写作本书初版本的时候,就能够给蒋介石以准确的评价,所以《毛泽东与蒋介石》在2000年再版时,并没有在观点上作大的修改,而只是在史料上作诸多补充。尤其是作者8次前往美国、7次前往台湾地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查阅蒋介石日记,在台北进行诸多采访,包括采访蒋介石侍卫长郝柏村(后来担任台湾“行政院”院长)等,对《毛泽东与蒋介石》一书做了很多补充。
2013年1月,波兰马尔沙维克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与蒋介石》英文版MAO ZEDONG AND CHIANG KAI-SHEK。
接着,在2013年,美国全球按需出版公司Demand Global 出版了《毛泽东与蒋介石》法文版MAO ZEDONG ET JIANG JIESHI 。
叶永烈
1993年7月30日 完成初稿
2000年5月3日 修改、补充
2014年6月24 日 改定
蒋介石与*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蒋介石与*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更是半个世纪的中国风云史。
叶永烈独辟蹊径,从*与蒋介石领导两党间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边谈边打、边打边谈,把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浓缩于本书之中。同时运用“比较领袖学”的手法,将*与蒋介石进行比较,以彰明二者的策略和品格、思想和功过。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上海文史馆馆员,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著作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以及《“四人帮”兴亡》《邓小平改变中国》《他影响了中国:陈云》《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钱学森》《陈伯达传》等。
小 引 世纪棋局
章 初岁月
毛泽东挥泪别妻赴粤
孙中山电催蒋介石赴粤
国民党“一全”大会冷落了蒋介石
毛泽东春风得意进入国民党高层
转眼间毛泽东跌入逆境
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
毛泽东携妻回故里
蒋掌枪杆子、毛握笔杆子共事于广州
毛、蒋在国民党“二全”大会一起登台
“政治新星”蒋介石处境不妙
蒋介石披起“红衣衫”
爆发“中山舰事件”
毛泽东头一回痛斥蒋介石
蒋介石果真“得步进步”
毛泽东专心于农民运动
蒋介石陷入国民党内部的群雄纷争之中
国共分别确立蒋介石、毛泽东为领袖
第二章 幕后密使
陕北小城保安成了红都
“马夫”叶剑英潜入西安
毛泽东、张学良之间架起了热线
天主教堂里的彻夜密谈
毛泽东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杨虎城曾两度申请加入中共
红色密使频访杨虎城
射向汪精卫的子弹帮了蒋介石的大忙
何香凝的裙和续范亭的血
“波茨坦”号上奇特的“随员”
国共莫斯科密谈
肩负重任的“红色牧师”
在上海四马路暗中接头
毛泽东和蒋介石开始幕后对话
张子华穿梭于南京与陕北之间
筹划中的蒋介石、周恩来的秘密会谈
周小舟联络“姜府”和“龚府”
“小开”架起新的国共之桥
潘汉年、陈立夫会谈于上海沧州饭店
蒋介石的“猛力进攻”和毛泽东的“决战动员令”
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
第三章 西安斗智
刘鼎子夜急购干电池
华清池笼罩着紧张气氛
张、杨终于发出扣蒋令
九秩老人张学良回首当年
“先礼”不成,这才“后兵”
古城西安沸腾了
毛泽东笑谓“元凶被逮,薄海同快”
南京衮衮诸公各抒己见
毛泽东提出公审蒋介石
宋美龄急派端纳飞赴西安
红军先声夺人:占领延安
周恩来成为“西安之谋主”
拘押之中的蒋介石
中共、张、杨结成“三位一体”
苏联否认“莫斯科魔手”
斯大林反对“倒蒋”
毛泽东改变了对蒋策略
中共定下“和平解决”“放蒋”方针
宋美龄终于飞往“虎穴”
“三位一体”和二宋谈判
阔别十年,蒋介石、周恩来晤谈于一室
圣诞节的“赠礼”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圣诞之夜都未合一眼
毛、蒋对西安事变作了“书面对话”
第四章 再度合作
蒋介石又在演戏
审张、赦张、幽张
密使又活跃起来
周恩来、顾祝同西安会谈
曲里拐弯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蒋介石和毛泽东讨价还价起来
西子湖畔蒋、周会谈
毛泽东笑谈“换帽子”
枪林弹雨突然朝周恩来袭来
蒋介石居然要毛泽东“出洋”
蒋介石、周恩来庐山会谈
蒋介石密邀毛泽东赴南京
中共首脑聚集洛川私塾窑洞
国共终于第二次合作
第五章 并肩抗日
蒋介石和毛泽东在抗日中分工合作
蒋介石在上海血战日军
毛泽东再度成为“游击专家”
南京陷落于一片血海之中
毛泽东以“齿病”婉拒蒋介石之邀
毛泽东致信蒋介石盛赞其抗日精神
毛泽东战胜了分庭抗礼的王明
汪精卫突然出走河内
第六章 皖南突变
蒋介石着手“溶共”
毛泽东坚决拒绝“溶共”
“摩擦”成了流行的政治术语
毛泽东以“有理、有利、有节”为反“摩擦” 方针
周恩来摸透了蒋介石的脾气
蒋介石“三喜临门”
你发《皓电》,我来《佳电》
毛泽东和蒋介石眼中的叶挺
叶挺、项英先后掼“纱帽”
蒋介石下令解决“N4A”
蒋介石在圣诞节演了一幕轻喜剧
鲜血染红了皖南山林
叶挺军长身陷囹圄
项英之死迷雾重重
皖南事变引起蒋介石和毛泽东的论战
第七章 风云多变
国共关系陷入僵局
蒋介石想找台阶下台
毛泽东在参政会得了大面子
蒋介石夫妇笑宴周恩来夫妇
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
毛泽东以“感冒”为由第四次拒晤蒋介石
蒋介石、林彪重庆谈判
共产国际的解散如同“新闻原子弹”爆炸
毛泽东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共领袖
毛泽东抓住张涤非来了个“质问国民党”
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引起一番风波
蒋介石出席开罗“三巨头”会议
赫尔利邀毛泽东去重庆会晤蒋介石
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
对台戏: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全”大会
第八章 重庆谈判
毛泽东说“蒋介石在磨刀”
妙棋乎?刁棋乎?
各方关注延安枣园的动向
毛泽东决策亲赴重庆
毛泽东的八角帽换成了巴拿马盔式帽
枣园•桂园•林园
国共两巨头历史性的握手
初次会谈风波骤起
国共谈判在山城艰难地进行着
各方关注桂园“何先生”的行踪
“毛诗”引起的“《沁园春》热”
毛泽东临别前山城突然响起枪声
周恩来冷静平息“谋杀”风波
毛泽东握别蒋介石
第九章 国共决战
《双十协定》只是“纸上的东西”
迷航的飞机泄露了蒋介石的“天机”
大规模内战正“不宣而战”
马歇尔充当“调解人”的角色
紧张时刻发生紧张事件
毛泽东笑称蒋介石是“纸老虎”
毛泽东用林冲战略对付蒋介石
蒋介石为“光复中共赤都”兴高采烈
毛泽东笑谓胡宗南“骑虎难下”
蒋介石下令“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称蒋介石为“匪”
蒋介石步上中华民国总统宝座
大决战前夕双方摩拳擦掌
东北之败使蒋介石气得吐血
55万蒋军被歼淮海
古都北平在没有硝烟中交接
第十章 风卷残云
蒋介石“文胆”陈布雷之死
毛泽东和蒋介石新年对话
毛泽东斥责蒋介石求和是虚伪的
蒋介石忍痛宣告“引退”
李宗仁“代行总统职务”
毛泽东论蒋介石、李宗仁优劣
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受到冷遇
敏感时刻发生敏感事件
“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通向李宗仁的“暗线”
蒋介石在上海差一点被活捉
“紫石英号事件”震惊世界
国共之战已进入尾声
别了,司徒雷登!
五星红旗的诞生
毛泽东在北京主持开国大典
蒋介石对中国大陆的后一瞥
杨虎城将军遇害
第十一章 隔着海峡
蒋介石只能实行第三方案
蒋介石对退往“美丽岛”作了周密部署
蒋介石迫使李宗仁让位
蒋介石反思失败的原因
美国政府既“抛蒋”又“弃台”
朝鲜的枪声使蒋介石喘了一口气
毛泽东的解放台湾和蒋介石的“fan gong大陆”
“克什米尔公主号”的迷雾
周恩来在万隆首次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章士钊和程思远各负特殊使命
曹聚仁为北京和蒋经国牵线
蒋介石派出宋宜山密访北京
第十二章 未完的棋
万炮齐轰金门震惊了世界
金门成了毛泽东和蒋介石争斗的焦点
叶飞透露了炮击金门的内情
曹聚仁在紧张时刻出现在北京
戏剧性的炮击金门
毛泽东的经济政策失误使蒋介石幸灾乐祸
毛泽东笑谓李宗仁归来“误上贼船”
曹聚仁穿梭于北京—香港—台北
“文革”狂潮时期的毛泽东和蒋介石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着手安排身后事
基辛格密访北京如同爆炸了原子弹
台湾被逐出联合国成了太平洋中的孤舟
尼克松眼中的毛泽东和蒋介石
毛泽东派章士钊赴港“重操旧业”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垂垂老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