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9.61 4.1折 ¥ 48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邵思睿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08777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6923091
上书时间2024-11-02
自序
这本书发布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生活了八年的美国到了香港。过去的八年是我青春里好的八年,是开心的八年也是难忘的八年;是形成我人生观价值观的八年,也是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更勇敢去闯的八年。我并不觉得这是我留美工作生活的结束,也不认为自己未来一定会在某个地方定居。相反,我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新的开始,是鼓起勇气暂时放下当下拥有的一切拥抱新生活的开始,我从未如此刻这般平静,我的心情也从未如此刻这般辽阔无比。一个人心的归属,并不止于一块土地,而是一种坦然自在的心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心境一起,就自然有了归属之感。
人生注定是场远行,从中国北端到美国南方,从阿拉巴马到哥伦比亚,从塔斯卡卢萨到纽约,再从纽约到香港,变的只是空间和方位。
我很难定义我更爱哪一座城市甚至更珍惜哪一段经历,它们在我的生命中都曾是重要的角色,陪我走过非常珍贵的一段时光。那些十七八岁的疯狂,十八九岁的努力,二十出头的迷茫,二十三四的执着和二十五岁的奋不顾身,都是组成人生的不知几分之一,但却形成了我人格里重要的DNA,像是把一段记忆以纹身的形式埋进肌肤和刻到心底。
我躺在阿拉巴马大学图书馆前面的草地上听着钟塔的整点钟声,我坐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门口的台阶上吃着马路对面买来的5刀一份的鸡肉盖饭,我穿梭于时代广场的人流与霓虹灯中,也偶尔趴在中央公园的草地上和朋友聊天。这些都是我平淡的生活,却又是现在想起来让人欣喜的瞬间。
还记得四年前在哥大新闻的一节新闻写作课上,精神不集中的我脑海里一直构思着刚到这个万花筒般的纽约该写些什么做些什么才不会辜负在纽约的时光的时候,《百态常春藤》这个专访计划慢慢地在脑海里成形。从想到它到个采访,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我仍然记得2016年初,深夜对着采访记录却毫无头绪写不出一个字的自己,记得给一些很重要的人物发采访邀约时的忐忑,也记得在每一段采访中每一个人露出的信任与真诚。我的采访对象中有还在读书的学生,有初期创业者,有艺术家,也不乏颇有地位的社会人士,但他们每一个人都不顾一切地在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拼去闯去争取。我敬佩他们,他们让我看到青春该有的样子,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热爱。
名校光环很多时候是刚入社会的敲门砖,扇门后面的世界仍然需要独自探索,而真正的勇士从不畏惧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他们顺应着自己的心意,一路摸爬滚打,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会记得这是自己选择的路,他们诠释了什么是勇敢无畏,也印证了坚持和洒脱。
我们常说要做一个世界人,要打开自己的眼界。到底什么是世界人?什么又是理想的生活?我终于想通了美国这八年教会我的,重要的是不顾别人的言语勇敢地做自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是拥抱不确定性,在变数发生时不动声色地积极面对;是独立思考享受孤独,用辩证和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
这是一本常春藤校友的成长故事,也是我的成长笔记。它记录了他们在面临选择时的心境,记录了这些年我的每一次欣喜和挣扎,也真实地记录了我在哥大新闻学院读书那一年的生活和感受。我想把它分享给你们,愿你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忠于自己,勇敢无畏;也愿你们可以成为自己的三棱镜,色散每一束白光,在平平淡淡中领略自己的神奇。
思睿于纽约
2019年2月14日这里有传记作家、创业者、摄影师、独立纪录片导演;
社会创新组织创始人、公益人、媒体从业者、生活家的故事。
他们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一心想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他们有的摆地摊卖眼镜,有的去南极冒险,也有的去感悟唐吉坷德;
他们有人穿着旗袍游世界,有人抛弃出租屋住民宿,也有人跟着大船去航行。
他们的每一段经历在外人看来都足够洒脱和令人神往。
——————————————————————————————————————
◆ 关于选择:他们毕业于名校,本可以带着名校光环轻松扣响投行咨询的大门,但他们却偏偏选择了更难的一条路。
◆ 关于热爱:人生ZUI大的幸福就是在ZUI美的年华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计后果和代价。
◆ 关于冒险:按部就班的生活未免略显无味,充满不确定性的日子才更加刺激、令人向往。
◆ 关于勇气:一个人ZUI大的勇敢是敢于归零。敢于跳出舒适圈,才能看见更大的世界。
◆ 关于未来:无论梦想有多大,自己多渺小,只要一直在前行,你就是自己的未来。
17岁离开中国东北去了美国南方,一个人独自闯荡。
21岁实现小时候的梦想录取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25岁完成20岁的心愿在纽约外媒担任财经记者,
CEO、CFO和他们聊融资并购IPO,
工作外她专注于寻找生活中有趣的故事。
留美八年,她的足迹踏遍美国南北,
深受阿拉巴马大学橄榄球精神影响,
她相信一切事情都可能发生,
但不到后一刻绝不可以放弃,
因为生活处处都存在着惊喜。
她是记录者也是美食博主,
她想要简单踏实地把她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讲给你听。
目 录
CONTENTS
你比想象更自由
范海涛:很多事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 003
郑辰雨:温柔的冒险 / 008
詹青云:人生不需要辩论 / 013
何江:哈佛毕业演讲之后 / 019
方可成:我想做一个入世的学者 / 025
张源:从零到一的极致 / 031
林海音:沉静柔和有力量 / 037
赵勇:用中餐搭建文化交流之桥 / 042
吴冰:影响我人生的两个选择 / 049
王典典:才不要只做一件事 / 055
魏文杰:4 年为山区孩子捐赠1.6 万副眼镜 / 059
石旻玥:我没有理想的生活 / 064
吴争:不只是书生 / 069
万柳朔:创业好比打怪升级 / 075
杜韵:征服美国的华人作曲家 / 080
朱英楠:哥大正经历着一场品牌危机 / 087
胡榛:大不了做完一辈子的西服 / 093
刘逍然:我用镜头讲故事 / 097
常春藤加行.indd 9 19-3-20 16:15
桂家勋:收割儿时梦想的不安少年 / 101
何勇:外国人其实不了解中国 / 107
李彦瑾:我离开纽约的这一天 / 112
张潇冉:我离开纽约去了别处 / 118
陶艾琳:教育的目的是成人而非成才 / 122
严伯钧:活无激情枉为人 / 129
Julia Xu:公益不是靠捐款 / 133
赵轩:我一定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 138
谭秋韵& 丘深:人文不等于符号 / 144
我在美国这八年
哥大新闻教给我的不只是新闻 / 150
纽约,我可能不再爱你了 / 155
我从未如此刻这般想念纽约 / 158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 161
我们一定会重逢 / 166
大学教会我的十件事 / 170
我离死亡近的那一刻 / 176
七年了,我只想和你说三件事 / 180
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事? / 185
这里有传记作家、创业者、摄影师、独立纪录片导演;
社会创新组织创始人、公益人、媒体从业者、生活家的故事。
他们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一心想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他们有的摆地摊卖眼镜,有的去南极冒险,也有的去感悟唐吉坷德;
他们有人穿着旗袍游世界,有人抛弃出租屋住民宿,也有人跟着大船去航行。
他们的每一段经历在外人看来都足够洒脱和令人神往。
——————————————————————————————————————
◆ 关于选择:他们毕业于名校,本可以带着名校光环轻松扣响投行咨询的大门,但他们却偏偏选择了更难的一条路。
◆ 关于热爱:人生ZUI大的幸福就是在ZUI美的年华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计后果和代价。
◆ 关于冒险:按部就班的生活未免略显无味,充满不确定性的日子才更加刺激、令人向往。
◆ 关于勇气:一个人ZUI大的勇敢是敢于归零。敢于跳出舒适圈,才能看见更大的世界。
◆ 关于未来:无论梦想有多大,自己多渺小,只要一直在前行,你就是自己的未来。
17岁离开中国东北去了美国南方,一个人独自闯荡。
21岁实现小时候的梦想录取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25岁完成20岁的心愿在纽约外媒担任财经记者,
CEO、CFO和他们聊融资并购IPO,
工作外她专注于寻找生活中有趣的故事。
留美八年,她的足迹踏遍美国南北,
深受阿拉巴马大学橄榄球精神影响,
她相信一切事情都可能发生,
但不到后一刻绝不可以放弃,
因为生活处处都存在着惊喜。
她是记录者也是美食博主,
她想要简单踏实地把她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讲给你听。
我从未如此刻这般想念纽约
原以为关于纽约的文章是要等几年后我决定彻底离开的时候,才 会提笔写起这段经历和我对这个城市的种种念想。
甚至我已经设想好了写作情景。
我可能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的下午,抱着电脑,走进 SOHO 的 Ladure?e,穿过店内,走进后院,坐在里面的一个可以纵观整个 院子的角落,点上一壶水果茶,慢慢地度过一个午后,把这几年的情感全部宣泄在车水马龙里。
但是,我错了,我对这座城市汹涌的想念在我抵达伦敦后的第三 天就毫无防备地向我袭来。在纽约的时候,我总嫌弃它。
嫌弃时代广场总是熙熙攘攘吵得不行,嫌弃它满城的急救消防飞 驰而过,让人不得安宁。
嫌弃它春天的尾巴上突然下雪,让人猝不及防;嫌弃它夏天的地 铁站月台像蒸笼,让人浑身不舒服;嫌弃它秋天太短,还没准备好就 直接入了冬;嫌弃它冬天下雪不正经落地即化。
回想起一年前的毕业典礼,当我们手舞报纸,扭动着身体和身边 挥舞着美元的商学院还有全校一起合唱“Empire State of Mind”时, 纵使心里有万般不舍,但那响彻校园的“NewYork New York”提醒 着我们,我们就要冲出象牙塔,奔向这座让人欢喜也让人胆怯的城市。
哥大毕业典礼的后一个环节,好像硬生生地在告诉你:去吧, 纽约是你们的。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纽约;如果你恨他,也送他去纽约。如果 他在纽约可以活得好好的,那他在哪里都可以活得好好的。
这些话,是有道理的。
两年前入学哥大新闻的天,老师布置了一个音频作业,作业的 题目是“Howdo you like New York”。我从 116 街一路走到 96 街,在 半个小时里和 16 个陌生人聊了天。有游客,有行人,有商贩,也有乞讨者。
他们说,纽约 amazing,fastspeed,noisy,diverse。我回到教室边剪音频边琢磨着我心里的纽约是什么样的。
然而无解。至今无解。怪我,词穷,没有办法用一个词来形容它。 我到底爱纽约什么呢? 说来惭愧,我也不知道。这个充满欲望、洋溢着热情,以及时时刻刻提醒你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地方,有着说不出来的魔力。 上半年我陆陆续续送走一些准备回国发展的朋友,我问他们走了以后会想念纽约的什么。正经一点的跟我说,想念它只要你肯付出、肯努力,生活总会给你回报。不正经的插科打诨地跟我说,想念它的开放包容,和作为一个同性恋者可以有尊严地活着。
我有个朋友打趣着跟我说:“你看那街边和流浪汉一起乞讨的狗 狗,它们从来不叫。就那样静静地看着车流的川流不息,看着人群的人来人往,偶尔抬起高傲的头,又时而伏在地上安安静静地睡觉。它们仿佛看尽了纽约的繁华,看透了人们的欲望,也深谙在这座城市生存的方法。但凡你怎么逗它,抬起眼皮看你一眼已然算是卖个面子,它们是见过世面的狗。”
我另一个朋友和我说:“在纽约的傍晚,叫上几个好朋友,先休 息一下,揣个五美元现金就可以出门了,随便找个爵士吧,便可以点上一杯,聊一晚上。他也可以用合理的以及不会觉得有负担的价格奖 赏自己一顿日料,抑或是其他国家的菜肴。”
可是,自离开纽约后,这样的日子好似不复返,因为再也没有这 样的惬意,似乎也变得没有这样的财力。有些地方的通货膨胀,还真不是年轻人可以凭自己的力量承担得起的。
阴差阳错在伦敦出差了快一个月,每天下班后穿梭在伦敦还算热 闹的街道上。这城市好似晚上 8 点之后人群就自动散去,只留下华灯、 红色公交车,还有到整点准时敲响的钟声。
它的地铁站里没有那么多街头艺人,地铁里也不会有人突然带着 音响跳进来,钩住栏杆和扶手大肆跳舞。它的地铁站和纽约一样闷热,但在列车里却无法带来一样的清凉。
于是我开始想念到凌晨还人声鼎沸的时代广场,想念 Ktown 那些只有晚上才开的酒吧,想念那些深夜看的电影,还有晚上的草坪电影节。
在这时,那些我在纽约经历的自以为是的理所当然,突然间就变 得鲜活,跳跃在我的脑海里,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这是我该珍惜的日子。
而想念的,可能还是深夜,喊上几个朋友,随便扎进一家东村 的居酒屋,点上几杯酒,聊到凌晨,或欢笑,或哭泣,或愤怒,或憧憬。而后,收拾好情绪,打开手机里的 Uber,在目的地里自动输入 Home,回家倒头就睡。纵然万千灯火,却没有一盏可以为我留到深夜。
纽约依旧是一个不能给人安定感的城市,但它的的确确是一个人年轻时该待几年的城市。
《百态常春藤》这本书用真实的语言描述了海外学子在留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是窥见海外精英教育内幕的一本好书。思睿通过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给读者呈现了人们在接受海外高校教育后,得到的各种历练以及真正的生命成长。
--- 范海涛 传记作家,海涛口述历史·人物传记工作室创始人 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是一个人青春里ZUI美的姿态。只有跟随自己的内心做选择,才能实现真正的心灵自由。如果你正在十字路口徘徊,希望这本书能给想要改变自己的你一些勇气。
---杨晖 ,资深媒体人,唯众传媒创始人&CEO
局内人的常春藤故事。真正的教育从不限于校园,而是深入一草一木的日常、一颦一笑的人际。
---- FT中文网教育主编 刘皓琳
从他人的故事中,看见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书中的人物都在告诉你:勇敢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吧。
---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候选人,政见CNPolitics和新闻实验室发起人方可成
这是一本给你带来能量的书,思睿用她自己美国留学的真实经历以及百位藤校优秀学子的真实故事,用她独到的视角来诠释了成长和梦想。
---- 智课教育董事长兼CEO 韦晓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