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城市协同创新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城市协同创新研究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48.1 6.2折 78 全新

库存6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刚等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22308104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9377250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也趋向于以城市群形态发展为主。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创新要素资源的主要集聚地,城市群要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增强区域经济协调性,更应充分发挥创新“动力”作用,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本书稿在系统梳理城市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上,分别从城市生产网络与知识协同创新、城市生态协同创新、城市治理协同创新、城市文化创意协同创新四个维度出发,深入诠释城市协同创新的内涵与机制,并通过具体案例加以实证分析,试图为我国城市与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全书分成六篇十八章。篇从城市生态复合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城市网络、创新经济地理等概念出发阐述城市协同创新的理论体系。第二篇从城市生产网络、城市知识流和研发合作网络、城市群创新绩效评价等维度出发阐述城市在经济活动中的协同创新关系。第三篇从城市生态创新能力评价、城市环境治理与制度创新、生态创新对城市转型的影响出发探讨城市生态协同创新机制。第四篇从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城市社会阶层分异、城市外来人口管理与制度创新探讨城市治理协同创新。第五篇着重从城市文化产业(电影)、数字创意网络、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等视角出发探讨城市文化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第六篇通过三个不同地理尺度的协同发展案例(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和上海)来展示我国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

作者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聘专家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及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副会长/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任《经济地理》、《世界地理研究》副主编以及《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等刊物编委。近年来,先后在国外出版著作6部、国内出版著作10部,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生态文明与区域发展模式、企业网络与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与技术扩散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目录
第一篇  城市协同创新理论

第1章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1.1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

1.2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不足与创新

第2章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2.1  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与内涵

2.2  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

2.3  区域创新系统的分类

第3章  城市网络理论

3.1  城市网络的内涵、类型与结构特征

3.2  城市网络形成与演化

第4章  创新经济地理

4.1  创新经济地理的发展阶段

4.2  创新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城市创新网络

第5章  跨界创新网络与区域发展关系

5.1  跨界创新网络类型与特征

5.2  跨界创新网络的影响因子及动力机制

5.3  跨界创新网络与区域发展空间关系

5.4  跨界创新网络的长三角实践

5.5  跨界创新网络与区域发展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6章  生产网络视角下的城市协同创新

6.1  基于生产网络视角的城市协同创新理论综述

6.2  案例1: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网络

6.3  案例2: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网络

6.4  案例3: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网络

6.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  知识流视角下的城市协同创新

7.1  知识的分类及其差异性

7.2  知识创造与本地网络的作用

7.3  知识创造与远距离管道的作用

7.4  临时性产业集群的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城巿生态协同创新

第8章  城市环境治理与制度创新

8.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8.2  案例研究一:地方两会召开与环境污染治理

8.3  案例研究二:环保部“约谈”与环境污染治理

8.4  政策与启示

参考文献

第9章  产业集聚特征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9.1  文献综述

9.2  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

9.3  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特征

9.4  产业集聚特征对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

9.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四篇  城市社会治理协同创新

第10章  城市治理协同创新

10.1  城市基层治理创新

10.2  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的创新成效及发展态势

10.3  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0.4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第11章  “过渡性市民化空间”中的市民化路径研究——基于上海的5个典型案例

11.1  概念解析与实证来源

11.2  外来群体的市民化路径选择

11.3  内生群体的市民化路径选择

11.4  总结:理解中国市民化路径的多样性

11.5  启示:正视“过渡性市民化空间”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第12章  高学历人才的城市迁移抉择与“居有所安”

12.1  研究青年人才住房的背景和意义

12.2  青年人才的概念界定

12.3  青年人才的住房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12.4  高学历人才居住满意度的案例分析:以上海为例

12.5  实现人才城市居有所安的路径探索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篇  城市文化协同创新

第13章  电影生产网络研究

13.1  国内外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13.2  研究数据与方法

13.3  中国电影生产网络特征分析

13.4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14章  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生产与消费者认同

14.1  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生产的内在逻辑

14.2  案例分析:南京市先锋书店文化消费空间生产与消费者认同

14.3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六篇  区域一体化

第15章  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能力研究

15.1  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发展的背景

15.2  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的研究进展

15.3  研究数据和方法

15.4  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的分析结果

15.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16章  上海自由贸易区协同发展研究

16.1  国内外自贸区内涵理解的差异分析

16.2  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

16.3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板块整合与空间细分

16.4  上海自贸试验区九大板块的协同发展探索

16.5  上海自由贸易区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也趋向于以城市群形态发展为主。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创新要素资源的主要集聚地,城市群要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增强区域经济协调性,更应充分发挥创新“动力”作用,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本书稿在系统梳理城市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上,分别从城市生产网络与知识协同创新、城市生态协同创新、城市治理协同创新、城市文化创意协同创新四个维度出发,深入诠释城市协同创新的内涵与机制,并通过具体案例加以实证分析,试图为我国城市与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全书分成六篇十八章。篇从城市生态复合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城市网络、创新经济地理等概念出发阐述城市协同创新的理论体系。第二篇从城市生产网络、城市知识流和研发合作网络、城市群创新绩效评价等维度出发阐述城市在经济活动中的协同创新关系。第三篇从城市生态创新能力评价、城市环境治理与制度创新、生态创新对城市转型的影响出发探讨城市生态协同创新机制。第四篇从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城市社会阶层分异、城市外来人口管理与制度创新探讨城市治理协同创新。第五篇着重从城市文化产业(电影)、数字创意网络、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等视角出发探讨城市文化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第六篇通过三个不同地理尺度的协同发展案例(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和上海)来展示我国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

主编推荐
华东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聘专家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及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副会长/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任《经济地理》、《世界地理研究》副主编以及《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等刊物编委。近年来,先后在国外出版著作6部、国内出版著作10部,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生态文明与区域发展模式、企业网络与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与技术扩散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