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32.27 5.6折 ¥ 58 全新
库存117件
作者戴东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ISBN9787557024796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9268585
上书时间2024-11-02
序篇 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家长的问题
你看待事物的态度决定你的价值观,你对某个事物爱憎的层次决定你对它的喜恶程度。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跟世界本身什么样无关;你看到的孩子是快乐的、幸福的, 跟孩子无关,只跟你有关。你就是摄像机, 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对世界的投射。
家长什么样决定孩子什么样
几乎每天都有家长发信息问我不同的问题。有一位家长问我的问题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戴老师,我的孩子不开心。你能不能跟他沟通一下?”我说:“我已经安排助教老师去联系他了,您不用担心。”她还是不放心,坚持说:“老师,还是你去跟他再沟通,效果好一点。”
我对她说:“在情况没有了解清楚之前,表面上我或许可以直接跟你产生关系,解决你的问题;我也可能直接跟你的孩子产生关系, 解决他的问题。但是,这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现在其实是你跟孩子之间出现了问题,你想让我一下子彻底解决你们之间的问题,这就有点难了。”
有两类孩子的问题我是解决不了的:一类是家长不学习,这样的家长无论把孩子送到什么地方去学习都没有用;还有一类是被家长骗着去学习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并不愿意上课,因为家长没有尊重他们。这样的孩子一般什么也不愿意跟我交流,经过我的追问,才会说:“是我妈(爸)骗我来上课的。”我是没有办法解决这种亲子关系问题的,因为孩子会先入为主地觉得我是家长派来的说客,对我有防备心理,他们可能会听不进我说的话,增加我们沟通的难度。
这位家长希望别人来解决她的孩子的问题,因为家人之间不好讲道理。但其实她的孩子的问题与父母的关系,我是希望她能通过学习,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家长。家长缺位、跑错位十几年,不能指望我用几天时间就帮你解决问题。我如果说我能立刻解决,那就是在骗你了。
家长和孩子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不同
每个人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提到“家长”,很多人的感受是“榜样”,一部分孩子会说爱父母,也有一部分孩子会说 “烦、唠叨,什么都管”。提到“孩子”,很多人平时的感受是“天真、活泼、健康、善良、可爱、有希望”,但是“熊孩子”调皮的时候、不听话的时候、不学习的时候、跟家长耍横的时候,家长又是另外一 种感受了。
我问孩子们:“提到‘夏天’,你们会想到什么?”他们说的一般不是“热”,而是“爽”。女孩子说可以穿裙子了,男孩子说可以吃冰激凌了。同样,提到“冬天”,孩子们一般不会像大人一样说“冷”,而会说“可以滑雪了”。
每个人对待同一个事物的感受不一样,是因为生活背景、人生经历、个人喜好和价值观不同。人的价值观、能量、智慧会随时发生变化,不同价值观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感受会截然不同;不同能量的人, 看到的事物也会截然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同。
这些人之所以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只顾自己,是由他们的价值观决定的。他们一开始树立价值观的时候出现了偏差,所以才会这么自私自利。
价值观不一样的人,其行为也是不一样的。仅仅靠讲道理、听课, 是不能解决价值观问题的。是什么让他们变成了这样?是欲望。如果说贫穷会让人奋起,那欲望则只会限制、迷惑人的思想。
我去名胜古迹游玩时,一般不会在景区买东西。景区明明是有历史、有故事、有传承的地方,但是有些商户让人感觉民风变了。他们甚至生活在了一种交易中,你给我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眼中只有利益。慢慢地,就开始不注重品质和内涵了。有这样想法的家庭一代一代传承,会让当地民风越来越差,每个人都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物质至上。
人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是真实的,于是希望所有人理解自己的感受。当别人不理解他们的感受时,他们会感到痛苦、纠结和不快乐。
家长要改变固有思维
人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那这句话对吗?很多人说对,但实际上,感觉这理解有点肤浅?想要楼盖得高,必须要地基打得深。还有一句话,“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这句话在蒸汽机时代是对的,但是用在磁悬浮列车上就不对了。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跟车头没有关系。 “大河有水小河满”,这句话对吗?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哪条大河的水是流向小河的。雪山的雪融化了,变成了水,千万滴水汇聚到一起变成小溪,千万条小溪汇聚到一起,会变成江河。所以实际自然规律应该是“小河汇聚大河满”。
一些传统思维会限制、误导我们。比如去饭店吃饭,无论是几个人,都要点一大桌菜。这是因为以前父母经常会对我们说“多吃一点”,我们长大后,招待客人时,也会习惯性想让他们多吃一点,以为菜少了就是招待不周。其实,父母会让我们“多吃一点”,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物质比较匮乏,很多人吃不饱,他们为了我们不挨饿, 才让我们“多吃一点”。
现在,我们不应该再让人多吃一点了,而应该让人少吃一点。很多人都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问题,需要控制饮食。我们做沙漠徒步项目的目的是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但是一些家长会担心孩子搭不起帐篷,要帮孩子搭。我态度坚决地把他们赶回去了。我经常拿家长和孩子做比较,发现其实孩子的能力很强大,完全不像家长想象的那么脆弱。
家长教孩子一万遍,都不如让孩子来亲身实践。很多道理孩子要亲身经历过才能明白。
家长过去的一些固有思维习惯是需要提升的,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做不了,不要以为孩子离开家长就没法照顾好自己,其实有时候过于唠叨说教,也不一定能给孩子真正想要的。
你真的会教育孩子吗?
你给予孩子的究竟是爱还是伤害?
对于孩子你能否做到不管成绩好坏始终如一?
你是否觉得孩子满眼的缺点一无是处?
你是否盲目望子成龙,以为放弃一切就是对孩子好?
孩子犯错时,你是火冒三丈一味打骂,还是和风细雨耐心教育?
本书旨在帮助家长提升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商、逆商、沟通、生活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能力。帮助家长学会爱、表扬、确认、鼓励、理解、陪伴、宽容、提醒,从而与孩子平等沟通和交流,进而体会教育孩子的真正快乐。
戴 东
亲子教育专家,艺博教育创始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联盟副主席,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圆计划公益项目发起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圆计划—父母学院”秘书长,圆网慈善基金会理事会理事/教育基金委员会主席,全国300多所中小学校名誉校长,2020年中国公益慈善十大影响力人物,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智库专家、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甘肃传爱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举办家庭教育讲座5000多场,1000多所中小争相实践,数百万名学生受益终身,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中央网络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网、搜狐、人民网、人民论坛《两会国是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读者》、《语言文字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改革报》、“学习强国”App等数百家媒体争相报道和宣传。曾被评为“科学发展十年辉煌·中国素质教育十大杰出贡献人物”“十年印象·中国教育事业十大公益人物”“中国民办教育管理创新先进个人”“十二五中国家庭教育领军人物”等,荣登《中华儿女》杂志70年70人国庆特刊。
序篇 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家长的问题
家长什么样决定孩子什么样
家长和孩子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不同
家长要改变固有思维
家长眼中的孩子,其实是家长自己
家长的境界决定孩子的未来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孩子变成真正的人
家长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能力
大智慧:正确爱孩子
爱是教育子女的基石
爱是需要学习的
爱是需要表达的
爱是无条件的
爱是有层级的
第二大智慧:懂得表扬孩子
关注孩子的优点,孩子才有优点
表扬优点,接纳缺点
放大优点,有针对性培养孩子
第三大智慧:学会鼓励孩子
鼓励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信任、鼓励会让人获得新生
给孩子稳定的爱
第四大智慧:积极确认孩子
确认是对自己的态度
别被标签束缚
家长的每句话对孩子来说都有极重的意义
家长给孩子确认什么,孩子就走什么样的路
撕掉负面确认的标签
家长先确认自己
第五大智慧:准确理解孩子
对孩子产生误解是常态
理解孩子,孩子才能理解你
理解的前提是要有共同经历
第六大智慧:有质量地陪伴孩子
孩子 90% 的问题来源于家长陪伴太少或不会陪伴
有质量的陪伴胜过一切
第七大智慧:对孩子宽容
学会了宽容,就拥有了智慧
沟通是宽容的前提
改变思维方式,客观对待孩子的问题
第八大智慧:提醒孩子的艺术
善用提醒,分清对事还是对人
提醒不是简单的发泄情绪
后记 教育孩子是家长一生的事业
附录
教育子女问题记者招待会
家庭教育调查问卷
如何处理孩子常出现的 17 种问题
你真的会教育孩子吗?
你给予孩子的究竟是爱还是伤害?
对于孩子你能否做到不管成绩好坏始终如一?
你是否觉得孩子满眼的缺点一无是处?
你是否盲目望子成龙,以为放弃一切就是对孩子好?
孩子犯错时,你是火冒三丈一味打骂,还是和风细雨耐心教育?
本书旨在帮助家长提升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商、逆商、沟通、生活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能力。帮助家长学会爱、表扬、确认、鼓励、理解、陪伴、宽容、提醒,从而与孩子平等沟通和交流,进而体会教育孩子的真正快乐。
戴 东
亲子教育专家,艺博教育创始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联盟副主席,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圆计划公益项目发起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圆计划—父母学院”秘书长,圆网慈善基金会理事会理事/教育基金委员会主席,全国300多所中小学校名誉校长,2020年中国公益慈善十大影响力人物,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智库专家、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甘肃传爱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举办家庭教育讲座5000多场,1000多所中小争相实践,数百万名学生受益终身,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中央网络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网、搜狐、人民网、人民论坛《两会国是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读者》、《语言文字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改革报》、“学习强国”App等数百家媒体争相报道和宣传。曾被评为“科学发展十年辉煌·中国素质教育十大杰出贡献人物”“十年印象·中国教育事业十大公益人物”“中国民办教育管理创新先进个人”“十二五中国家庭教育领军人物”等,荣登《中华儿女》杂志70年70人国庆特刊。
大智慧:正确爱孩子
孩子成绩好,你要爱他;孩子成绩不好, 你更要爱他,因为他是你的孩子。有风有雨的时候,你得给他遮着。
爱是教育子女的基石
要建成万丈高楼,必须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家长想要教育好孩子, 也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爱”字怎么写?
一撇三点,一个秃宝盖,下边一个友谊的“友”。繁体字的“爱” 在友谊的“友”里面加一个“心”字。一撇象征着风,三点象征着雨, 秃宝盖象征着家。无论风也好,雨也好,在家里面都要用心、友爱、尊重。
其实不只人类有爱,动物界也有,只不过动物界的爱跟人类的爱的维度不一样。动物爸爸妈妈,也给孩子喂吃的。但是动物生活的环境要比人类生活的环境残酷,动物们完全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小鸟长大了,不会飞怎么办?爸爸妈妈会把它从山崖上推下去,如果它能够飞起来,就能活下来;如果它还是飞不起来,就会被淘汰。
和动物相比,人类有更高的维度,人类不仅懂得爱,还会把爱不断延伸放大。
在大灾难面前,一些伟大的父亲、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甚至愿意牺牲生命。
人类除了爱孩子,还懂得互相给予爱。人类懂得世界是“依他” 而存在的。无论自己多有本事,一个人都是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我把力量给予你,你把力量给予我,我们两个人的力量又给了另外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力量又传递给那两个人,这样慢慢形成了社会。社会是一个爱的团体,在这个团体里需要互相爱对方,我们身上的衣服没有一寸布是自己织的;我们吃的饭菜,没有一粒米、一棵菜是自己种的;我们住的房子也是别人盖好的。明白了人人是为我的,我是为人人的,也就懂得了什么是人类社会意义上的爱。
有家长说:“我很爱我的孩子,也表扬他,鼓励他,但是他并不听我的话,也不认同我。我为他付出,他总是觉得理所应当。这是为什么?”这是孩子跟家长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这里说的关系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而是心与心之间的关系。
有些家长对孩子说:“我是爸爸 / 妈妈,你就应该听我的。”如果孩子在心里认同家长,家长说什么他都会听。如果孩子心里不认同家长,那家长亲他,对他来说可能都是一种冒犯,一种伤害。
有的家长说孩子完全不听家长的话,甚至家长让他往东,他非要往西走。有些有这种表现的孩子到了我的课堂上学了几天之后,情况明显好转,这让家长感到纳闷:“我给他吃,给他穿,养他这么大,我说什么他都不听,怎么到你那里学了几天时间,他什么都听了。你有什么魔法吗?”我说:“我没有魔法。我只不过明白人与人之间除了爱,还需要尊重。我知道他也是渴望爱的孩子,于是变换了一种爱的方式。我知道你们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而爱能修补一切关系。”
孩子和家长之间之所以出问题,主要原因是原本合理的关系现在变得不合理了,爱出了问题。家长们要明白,爱是教育孩子的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所有方法都会成为家长打着爱的名义来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爱是需要学习的
你真的会爱你的孩子吗
各位家长,你爱你的孩子吗?你会爱你的孩子吗?你爱孩子的方式对吗?有的家长说:“爱还需要学习吗?”其实爱是需要学习的。家长原本对孩子的爱的方式都是对的,但是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逐渐对爱产生了很多误解。
有的家长说:“我的父母就是这么教育我的,为什么我用父母教育我的方式教育孩子就不行了,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这又回到了我在序篇提到的问题,时代已经不一样了,家长的境界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过去,生活不富裕的时候,老王家的孩子裤子打补丁,老李家的孩子衣服也打补丁;老张家吃不饱,老赵家也吃不饱。物质不那么丰富,孩子又多,没办法对每个孩子都认真教育,家长甚至有时会动手打孩子,在爱的背后也给孩子造成了很多伤害。现在国民整体素质提升,家长都认识到了打孩子不对,现在如果再照搬几十年前的教育方式,那就是大大的不妥了。
我建议家长们自己反思一下,有没有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有没有在孩子已经感到非常惊恐的情况下,还继续“战斗”?有没有在孩子害怕到极致的时候,依然吵得忘乎所以?你们的不停争斗,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你们再说自己很爱孩子, 孩子其实已经感受不到了。
有的家长看到这里,会担心说:“这种事我干过,怎么办?”知道总比不知道强,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所以也不用太担心,你现在明白了也不晚。家长给孩子留下的每一颗种子都会影响他的未来,所以教育孩子千万要注意方式、方法。
爱是精神而非物质
一个男孩向一个女孩求婚。他问女孩:“你可以嫁给我吗?我们家有两台拖拉机、三头老母牛、一个大院子。如果你嫁给我,这些东西都给你。可以吗?”
女孩说:“不可以,因为我不了解你。”
男孩接着说:“我不是告诉你了吗?我们家有两台拖拉机、三头老母牛、一个大院子。如果你能嫁给我,这些都给你。”
“我没跟你相处过,不知道我们合不合适。”
“我再跟你说一遍,我们家有两台拖拉机、三头老母牛、一个大院子。如果你能嫁给我,这些都给你。”
“我不知道你爱不爱我。”
“我不爱你,能把我们家的两台拖拉机、三头老母牛、一个大院子都给你吗?我当然爱你!”
“可这是物质,不是爱。我需要的是爱。”
看完这个故事,家长也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我经常听到家长说:“我爱孩子,我给他吃,给他穿,给他找好的学校。”但家长给孩子的是物质,还是精神?只给物质,这是不是爱?故事中女孩不嫁给男孩的原因就是男孩给的都是物质。那她如果嫁给那个男孩,是嫁给了人,还是嫁给了拖拉机?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辛苦的付出、花了的钱错误地归纳成爱。很多夫妻之间发生矛盾,也是天天在争论“我干得多了,你干得少了; 我挣得多了,你挣得少了”,基于此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都是只看到了物质,忽略了爱的表现。
由于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及其他因素影响,现在有一些孩子过于追捧物质,而忽略了精神,价值观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甚至有人的婚姻观是“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这种婚姻观就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而忽略了精神,忽略了爱,或者说是把物质误以为是爱了。
时代变化,全新的观念也在不停地影响着我们。随着物质的丰富、生活条件的改善,开始有人把物质财富当成衡量成功的标准。每到各种节日,就见到很多人晒礼物,甚至有人刻意炫富,精神层面的东西反倒越来越淡化,以至于孩子从小生活在被物质包围的环境中。
我要告诉大家:不要给孩子带来这种过于重视物质的影响,爱是精神的,不是物质的。不要把给予孩子更多东西当成爱,这是你在跟孩子做交易,并不是真正的给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