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5.46 5.1折 ¥ 49.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彭立勋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77071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342294
上书时间2024-11-02
1986年,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出版社的徐汉明编辑约我写一本美学书。我当时正在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西方美学史专题课程,手边积累了许多讲稿,于是便加工整理,写成了《西方美学名著引论》,并交给出版社。1987年该书由华中工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1989年台湾木铎出版社曾将它再版。30多年来,这本书在一些大学美学教学中常被采用。有的院系开设美学和艺术理论课程,将它列为参考书;也有的院系将它用作“西方美学名著导读”课程的教材。不少学生告诉我,他们考美学和文艺理论专业研究生时就是用这本书作备考书之一。有一次我去一个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看到这本书有好多本摆在书架上。随手翻阅了一本,竟发现书页上用铅笔画上了许多线条和记号。鉴于这本书在社会上和读者中的影响,为了适应读者学习西方美学史和阅读西方美学名著的需要,我一直想对它加以修改增补,但因忙于工作和其他课题研究而搁置。现在终于有了时间,于是我便对这本书做了修改和补充。
这次对书的修改和补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书仅选择了10位美学家的美学名著进行分析和评论,固然重点非常突出,但有些美学史上重要派别的代表著作未包括进去,对20世纪以来的美学名著选择也较少。现在增选了8位美学家的名著进行评析,包括新柏拉图主义、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等美学派别和思潮的代表著作,从而使本书内容更全面、更具有代表性。(2)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西方哲学史和西方美学史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我对西方美学的学习和研究也有了新的认识。这次修订吸取有价值的新成果并根据自己的新认识,对原有10章的内容和文字做了一些补充和修改。(3)删去了原书的2篇附录文章。同时,将书名改为《西方美学名著导读》。经过修改补充,全书内容更为丰富和全面,也更适合大学美学教学和广大美学爱好者学习使用。
朱光潜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西方美学史》中曾明确指出:“美学史的基本训练要求从头到尾精读几部精选的名著。”精读一些精选的西方美学名著,是学习和研究西方美学史的好门径。美学史上出现的重要理论、学说、概念、范畴,都包含在具有代表性的美学名著之中。只有通过精读名著,才能直接了解这些理论、学说、概念、范畴的形成过程和真正内涵,也才能对美学史有真实、正确、全面的认识。不仅学习和研究美学史要精读美学名著,学习和研究美学理论也要精读美学名著。今天的美学理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理论家头脑中自生的。它是在批判继承和借鉴以往美学理论和思想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和创新发展而来的。美学理论、学说、概念、范畴中都包含着历史的内容,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精读历史上的一些美学名著,才能对它们的形成和含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精读名著不仅是美学史的基本训练,也是理论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当代美学理论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不仅学派林立,而且学说繁多。对于美学基本理论问题,各个学派、各种学说的观点分歧很大。面对纷繁复杂、鱼龙混杂的美学理论,只有提高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才能加以识别,分辨是非优劣,吸取合理的、有价值的东西。而精读名著正是提高理论素养、训练理论思维的好途径。这也是本书一再强调学习和研究美学必须精读一些精选的美学名著的重要原因。
本书对精选的18位西方重要美学家的美学名著逐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论,对其中的重要理论、学说、概念、范畴等进行了深入阐释。为了突出重点,深入剖析,本书对每本名著的内容进行评述,着重分析其中有代表性、有独创性、有较大影响或有较大现实意义的论点和范畴,并力求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对于名著文本的阐释,既充分阐明其历史的本有的意义,也努力从今天的时代眼光对其进行新的阐发,揭示其在今天的价值。希望它能对读者学习西方美学和精读美学名著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
这18位美学家的名著是经过反复考量、比较才选定的。它们基本上代表了西方不同时期出现的重要美学派别和思潮,具有重要创见和重大影响,在美学历史上具有标志性、典范性意义,可以说是集中了两千多年西方美学思想的精华。在选择名著篇目时,除了我对西方美学史的认识外,也参考了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K.E.吉尔伯特和H.库恩的《美学史》、门罗?C.比尔兹利的《美学简史:从古希腊至当代》,还参考了一些西方编者的美学名著选本,如D.汤森编的《美学:西方传统经典读本》、E.库珀编的《美学:经典读本》、M.凯亨和A.麦斯金编的《美学:综合选集》等,力求使所选择的美学名著具有高公认度和权威性。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所选名著文本,本书中选取的美学名著引文基本上采用已有的中文译本。部分名著引文是我从英文本原著直接翻译的。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大力支持《西方美学名著导读》的出版,薛蒂、林凤瑶、孙念三位编辑为策划、编辑此书付出了许多辛劳,在此谨表示衷心感谢!
彭立勋
2021年6月
学习美学,需要精读一些美学名著。本书从由古希腊至今(20世纪以后)浩如烟海的西方美学思想宝库中,精选出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思潮中有重要创见、重大影响、*具代表性和得到公认的美学名著18部,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对其理论、学说、范畴进行介绍、分析和阐释,同时也注意对其研究方法进行考察、归纳和探讨。全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分析深入,评论中肯,力求在文本阐释中实现视界融合,提出新颖独到见解,是学习和研究美学的良好辅导和参考读物。
彭立勋,1937年生于湖北。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曾任中文系副主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1987年由国家*选派至英国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88年后调深圳,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教授、研究员。被聘为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著作有《美感心理研究》《审美经验论》《美的欣赏》《西方美学与中国文论》(合著)、《西方美学名著引论》《美学的现代思考》《西方美学史》(合著)、《趣味与理性∶西方近代两大美学思潮》《审美学现代建构论》《中西美学范式与转型》等。获得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等。1992年被评选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绪言/1
章 古希腊思辨美学的结晶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9
节 “美是理念”说/11
第二节 美的认识和美感学说/15
第三节 艺术的本质和作用/19
第二章 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作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23
节 文艺和现实的关系/26
第二节 文艺的美感教育作用/31
第三节 悲剧理论/35
第三章 宗教美学的肇始者
——普罗提诺的《九章集》/41
节 美在“太一”所流溢的理念/43
第二节 审美观照是灵魂上升之途/48
第三节 艺术美的本源和作用/52
第四章 古典主义的美学法典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57
节 没有笛卡尔的笛卡尔美学/59
第二节 崇尚理性的美学原则/62
第三节 类型化模式化的创作理论/67
第五章 美学学科建立的标志
——鲍姆加登的《美学》/73
节 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75
第二节 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80
第三节 美的认识与诗的特性/85
第六章 趣味心理研究的开拓者
——休谟的《论趣味的标准》/91
节 趣味: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关键词/93
第二节 趣味的心理构成和特点/97
第三节 趣味的差异性及其原因/101
第四节 趣味的普遍标准及其形成/104
第七章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杰作
——伯克的《关于崇高与美两种观念根源的哲学探讨》/109
节 崇高感和美感的心理根源/111
第二节 崇高和美的对象的性质/118
第三节 诗画表现崇高和美的比较/125
第八章 启蒙运动美学的卓越成果
——《狄德罗美学论文选》/129
节 “美在关系”说/132
第二节 现实主义艺术理论/140
第三节 戏剧创作和表演理论/147
第九章 现实主义美学的一座丰碑
——莱辛的《拉奥孔》/157
节 德国启蒙运动美学的杰出代表/159
第二节 论画与诗的界限/162
第三节 现实主义的诗学理论/169
第十章 批判哲学的美学体系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上卷/175
节 美学在康德哲学体系中的地位/179
第二节 美的分析/183
第三节 崇高的分析/192
第四节 艺术、天才和审美理念/198
第五节 历史贡献和调和特点/207
第十一章 现代美育理论的开创之作
——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213
节 人性的分裂与美育的目的/215
第二节 游戏冲动与美的本质/220
第三节 审美状态与人的自由/225
第十二章 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的《美学》/231
节 美学:精神自我认识的一种形式/233
第二节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36
第三节 自然美和艺术美/242
第四节 人物性格理论/250
第五节 悲剧和喜剧理论/260
第十三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的代表作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267
节 “美是生活”的定义/270
第二节 崇高和悲剧的概念/275
第三节 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关系/282
第十四章 作为精神哲学的表现论美学
——克罗齐的《美学原理》/291
节 直觉:克罗齐美学的出发点/294
第二节 “艺术即直觉”说/298
第三节 “美即表现”说与审美快感说/303
第四节 审美的创造和再造的统一/307
第十五章 实用主义的美学经典
——杜威的《艺术即经验》/311
节 经验:杜威美学的核心范畴/313
第二节 作为经验的审美和艺术的性质/316
第三节 从经验看审美和艺术的表现性/321
第四节 思想价值与当代意义/326
第十六章 存在主义的艺术哲学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331
节 探索艺术本源的新路径/333
第二节 艺术本质:存在者之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337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创作、保存及诗意/341
第四节 深刻意蕴与理论困境/344
第十七章 现象学的审美经验理论体系
——杜弗莱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349
节 审美经验与审美对象/351
第二节 审美对象的形成和本质/355
第三节 审美知觉的过程和特点/360
第四节 现象学美学特点与审美主客体关系/364
第十八章 符号学的艺术理论探讨
——苏珊·朗格的《艺术问题》/369
节 符号学美学的兴起和特点/370
第二节 艺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374
第三节 幻象、艺术抽象和艺术知觉/384
学习美学,需要精读一些美学名著。本书从由古希腊至今(20世纪以后)浩如烟海的西方美学思想宝库中,精选出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思潮中有重要创见、重大影响、*具代表性和得到公认的美学名著18部,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对其理论、学说、范畴进行介绍、分析和阐释,同时也注意对其研究方法进行考察、归纳和探讨。全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分析深入,评论中肯,力求在文本阐释中实现视界融合,提出新颖独到见解,是学习和研究美学的良好辅导和参考读物。
彭立勋,1937年生于湖北。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曾任中文系副主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1987年由国家*选派至英国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88年后调深圳,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教授、研究员。被聘为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著作有《美感心理研究》《审美经验论》《美的欣赏》《西方美学与中国文论》(合著)、《西方美学名著引论》《美学的现代思考》《西方美学史》(合著)、《趣味与理性∶西方近代两大美学思潮》《审美学现代建构论》《中西美学范式与转型》等。获得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等。1992年被评选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的《美学》
黑格尔(Hegel,1770—1831)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正如他的哲学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发展的高峰一样,他的美学也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美学发展的高峰。黑格尔次使美学成为一门完整的系统的历史科学,从而在美学领域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他的三卷巨著《美学》,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他的美学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黑格尔的一生主要是从事学术活动和教育活动。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担任过家庭教师、大学讲师、中学校长、大学教授等。教学和著述占去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但是,他和康德不同,不是对政治漠不关心,而是非常关注现实的社会政治。从政治思想上来看,黑格尔一生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发展道路。青年时代,他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具有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他表现出热烈拥护的积极态度;但当革命发展到雅各宾派专政时,他又产生了动摇。不过,他始终没有抛弃法国革命的理想。青年黑格尔像启蒙运动者一样,无情地批判宗教,抨击当时德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性。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欧洲的政治形势发生巨变,此后,黑格尔思想日趋保守。1818年,他应普鲁士政府的邀请,担任柏林大学的哲学教授,在著作中赞颂普鲁士国家,承认普鲁士专制的合理性。可见,黑格尔晚年时期的政治思想与青年时期有很大差距。这种变化是当时德国社会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情况的反映。
黑格尔的美学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的基础之上的。他的美学本身就是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分析《美学》这部巨著之前,必须首先对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以及美学在其中所占的地位有一个了解。
节 美学:精神自我认识的一种形式
在哲学上,黑格尔继承了康德、费希特、谢林等人的唯心主义基本路线,同时又对他们作了这样或那样的批判。他在欧洲哲学史上创立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且个系统地阐发了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有一种精神的实体存在。这种精神实体不是人或人类的精神,而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某种宇宙精神。黑格尔把它叫做“精神”或“理念”。“精神”或“理念”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的概念,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就是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和自我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的论述。按照黑格尔的论述,“精神”是整个世界的基础和本原,是构成宇宙万物及其一切现象的核心和灵魂。精神由于自身包含着内在矛盾,因而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不过是精神的外在表现,是精神实现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根据黑格尔的划分,精神自我运动、自我认识的过程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所以,他的哲学体系相应地也是由“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在逻辑阶段,“精神”仅仅作为纯粹抽象的概念而存在,“精神”的运动和发展只表现为纯粹抽象的概念的转化和过渡。“逻辑学”的内容就是论述概念的辩证运动,它包括三个部分:“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这三个部分就是“精神”在逻辑阶段自我发展过程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在自然阶段,“精神”不再像以前以纯粹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披上了自然的、物质的外衣,以感性事物的形式出现。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精神”“自我异化”或“外在化”为自然的、物质的存在。“精神”在自然阶段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机械性”“物理性”“有机性”;“自然哲学”也相应划分为“力学”“物理学”“有机物理学”三个领域。在精神阶段,“精神”扬弃了外在性的自然——这个与它自身不相适应的形式,而回复到自身,重新作为精神而出现;这也就是说,“精神”体现到了人类历史之中。“精神哲学”就是描述精神产生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黑格尔把精神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精神”;“精神哲学”也就相应分为这三个部分。黑格尔哲学体系所描述的“精神”从逻辑阶段经自然阶段到精神阶段的转化,也就是由思维、精神转化为存在、物质,又由存在、物质转化为思维、精神的过程,这是他的唯心主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说的直接表现。在黑格尔看来,精神、思维是整个世界的基础和本质,不是物质、存在决定精神、思维,而是精神、思维派生物质、存在。“这样,一切都被弄得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黑格尔的美学作为他的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包括在“精神哲学”的范围之内的。“精神哲学”的后部分是“精神”。从精神发展过程说,“精神”是“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完全统一,是通过漫长曲折的辩证发展过程之后,完完全全回复到它自身,达到了完全认识自己的阶段。“精神”的自我发展过程又包括三个阶段:“艺术”“宗教”“哲学”。这三个阶段也是“精神”自我认识的三种形式。黑格尔认为,艺术、宗教、哲学三者的内容是相同的,它们的对象都是“精神”;“这三个领域的分别只能从它们使对象,即,呈现于意识的形式上见出。”就是说三者在表现形式上各异,艺术是以“感性观照的形式”表现;宗教是以“想象或表象”的形式表现;哲学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现。按照黑格尔的三段式,宗教是对艺术的否定,而哲学又是对宗教的否定,于是,“艺术和宗教这两方面在哲学里统一起来了”。在黑格尔看来,哲学乃是“精神”的后完成,是“精神”认识自己的形式。到这里,一切矛盾都调和了,发展也后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