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36.01 6.2折 ¥ 58 全新
库存14件
作者廖平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22200804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9246525
上书时间2024-11-02
校注说明
近代经学大师廖平著述宏富,《知圣篇》是其中颇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知圣篇》又称《知圣编》,分上、下两卷,刊行时分别以《知圣篇》(即正篇)和《知圣续篇》命名。书中所载,除序、跋之外,皆为经话札记,共一百四十一则,其中正篇七十则,续篇七十一则。《知圣篇》的成书过程,颇费周折。光绪戊子(1888)冬,廖平撰成《知圣篇》,为廖氏经学“二变”时期尊今思想之代表作。次年,廖平客居广州广雅书局,欲刊此本,然而其论非常可骇,“或以发难为嫌,东南士大夫转相钞録,视为枕中鸿宝,一时风气为之改变。湘中论述,以为素王之学倡于井研者,此也”。不久,廖平以该书稿示康有为,康有为“遂据之撰为《孔子改制考》,且于廖氏说大有发展。近世学林流行之托古改制说,盖即肇始于此”。此书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康有为撰《孔子改制考》,而《孔子改制考》则是戊戌变法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可见此书的历史意义非同一般。
据《知圣篇》自跋,壬辰(1892)以后,该书稿屡有修改。但因“借钞者众,忽失不可得”。庚子(1900)得广雅书局己丑(1889)钞本,遂略加修改,渗入“三变”时期大小统、“四变”时期天人学思想,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绥定府中学堂付梓。廖平晚年又于家藏《知圣篇》(以下简称“家藏本”)上续有批改,“五变”时期孔子造字等说亦入之,可见其治学之善变思进。
《知圣续篇》成于光绪二十八年,随即与正篇合为上、下两卷,由绥定府中学堂刊行,此即原刻本,后收入《六译馆丛书》。是书“卷内仍题为《知圣篇》《知圣续篇》,盖以示二篇非一时之作也”。《续篇》撰成之时,廖平已渐悟天、人之学,开启经学“四变”,故其较多地反映“三变”“四变”时期思想。
《知圣篇》以“知圣”命名,何为“知圣”?盖“知圣”二字取自《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知足以知圣人”,“圣”即孔子。廖平云:“欲明经学,必先知圣与制作六经之本旨。……学者必先知圣,而后可以治学;必先知经,而后可以治中西各学。”
治经治学的前提在“知圣”,“知圣”即知孔子为素王制作六经之义。“孔子为生民未有之人”,以宰我、子贡之智方足以“知圣”,圣不易知,学圣更不可矣。
《知圣篇》开篇云:“孔子受命制作,为生知,为素王,此经学微言,传授大义。……今欲删除末流之失,不得不表章微言,以见本来之真。洵能真知孔子,则晚说自不能惑之矣。”
《知圣篇》开篇即明言“孔子受命制作”,“为素王”,此为全书核心要义,亦即公羊家之素王论。廖平在本篇中多方引经据典,对素王论加以阐述和发挥,提出如下一些重要论点:六经皆孔子改制救弊之作,“六经旨要,以制度为大纲,而其辨等威、决嫌疑,尤为紧要”;孔子托古改制,有德无位,“存空言于六经,托之帝王,为复古反本之说”;孔子为中国立万世法,“集群圣之大成,垂万世之定制”,等等。
至于“三变”时期大小统、“四变”时期天人学思想,在《知圣篇》的部分段落中有所反映,当为1900至1901年间所增订,而在《知圣续篇》中,廖平则不厌其烦,详加阐述。所谓小统,是指以《春秋》为经、《王制》为传的王伯学,为中国治法;所谓大统,是指以《尚书》为经、《周礼》为传的皇帝学,为全球治法。此说当本之于公羊家之大一统说。“四变”之后,廖平以《春秋》《尚书》为人学,“为着明之行事”,适于中外开通后之全球;以《诗》《易》为天学,“为隐微之思想”,适于数千万年后六合之外。此皆为孔子翻定六经而为后世所立之大法,后生所为仅“知圣”而已。
就现存《知圣篇》早期版本而言,除光绪二十八年绥定府中学堂刻本、民国时期《六译馆丛书》刻本(较前者除多郑跋外,其余版刻实与之相同)外,还有宣统三年(1911)上海国学扶轮社发行的张钧衡《适园丛书》铅印本(以下简称“适园本”)。适园本在原刻本的基础上校订,但亦有未尽改、错改和夺字者。此次校注,即以《六译馆丛书》本为工作底本,以适园本参校,并参考了《廖平学术论著选集一》(李耀仙主编,巴蜀书社1989年版)等点校本。惜家藏本真颜无从得见,今乃据巴蜀书社本校勘记转録廖氏晚年之续改内容(共二十九处),以资参阅。
本书系“经典与解释”丛书之一,其校注的主要体例如下:
一、全书采用繁体横排,施加现代标点,于难解语词、人名地名、典章制度等,作简明笺注。
二、正文用大号宋体字,原书自注和校注者新增注释用小号宋体字。新增注释文字较短者,采用随文夹注形式,外加圆括号(单独注音除外);文字较长者和校勘记,则采用脚注形式。
三、为适应现代排版和阅读的需要,版式方面作了适当调整。如将长段引文改为“独立引文”格式,采用仿宋字。双行小字改为单行。对于篇幅较长的段落,酌情再分段;同时,标出原书正文段落的序号(原书每则杞记为一自然段),以便查检。
四、对于底本文字涉及讹、脱、衍、倒者,一般在页下出校记说明。若有文献依据,或系明显错误,将底本文字改正;若仅为笔划小误,如日曰、己已等之类混淆,则径改而不出校记。
五、逐一核实引文,并尽量标注出处。廖氏引书,有节引、意引乃至“改经”等多种情况。若文字有讹、出入较大,一般出校记说明,或据材料改正,或存异文;若仅系虚词出入或词句省略,而不影响阅读,则不出校记说明。
七、凡原书沿用习惯,为避圣讳、清讳所改字,径予回改,不出校记。
八、凡原书字迹漫漶而无法辨认者,用“□”表示。
九、异体字一般仍如其旧;但若前后混用且无异义,则统一为通用字。为规范起见,将旧字形悉改为新字形。
十、增列主要征引书目,附于全书末。
六译先生学术闳深,后学虽竭驽钝之材,书中疏谬难免,尚祈方家郢正,有以教之云尔。
潘林
庚子暮秋
识于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
《知圣篇》是廖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廖平提出,搞通六经的起点在于“知圣”,而圣人之事是哲学,因此经学就是哲学。廖平以此抨击“六经皆史”说以史学取代或冒充哲学,使圣人作经的主旨蔽而不明。《知圣篇》即重在阐明六经并非前代散佚旧文,而全部为孔子作为素王为万世立法的制作。全书包含正篇和续篇。正篇主要反映“尊今”思想,提出孔子是受命改制,六经皆孔子为改制而作,康有为曾据此书着成《孔子改制考》;近世学林流行的“托古改制”说,盖即肇始于此篇。续篇又加入“小统大统”“天人之学”等学说,在时空上进一步推衍,可以考见廖平经学“二变”以后的学术发展历程。
廖平(1852-1932),号六译,清末民初经学大师,张之洞的学生和康有为的老师。廖平早年于干嘉考据、宋学义理等无所不窥,后专心探求圣人微言大义,其经学思想的意义曾被誉为明“两千年来不传之学”。廖平一生学术有六次转向,著述逾百种,以经学为主,兼及史学、小学、医学、堪舆等,有《四益馆经学丛书》《六译馆丛书》等传世。然而由于学界长期只关注曾参与重大政治事变的大儒,加之廖平经学一向以“精微幽窅”着称,因此,其学术思想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然而近年来,廖平作为经学思想大师的意义逐渐开始被学界所重视。
目 录
校注说明
知圣篇
知圣篇自序
知圣篇
自跋
郑跋
知圣续篇
知圣续篇自序
知圣续篇
主要征引书目
《知圣篇》是廖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廖平提出,搞通六经的起点在于“知圣”,而圣人之事是哲学,因此经学就是哲学。廖平以此抨击“六经皆史”说以史学取代或冒充哲学,使圣人作经的主旨蔽而不明。《知圣篇》即重在阐明六经并非前代散佚旧文,而全部为孔子作为素王为万世立法的制作。全书包含正篇和续篇。正篇主要反映“尊今”思想,提出孔子是受命改制,六经皆孔子为改制而作,康有为曾据此书着成《孔子改制考》;近世学林流行的“托古改制”说,盖即肇始于此篇。续篇又加入“小统大统”“天人之学”等学说,在时空上进一步推衍,可以考见廖平经学“二变”以后的学术发展历程。
廖平(1852-1932),号六译,清末民初经学大师,张之洞的学生和康有为的老师。廖平早年于干嘉考据、宋学义理等无所不窥,后专心探求圣人微言大义,其经学思想的意义曾被誉为明“两千年来不传之学”。廖平一生学术有六次转向,著述逾百种,以经学为主,兼及史学、小学、医学、堪舆等,有《四益馆经学丛书》《六译馆丛书》等传世。然而由于学界长期只关注曾参与重大政治事变的大儒,加之廖平经学一向以“精微幽窅”着称,因此,其学术思想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然而近年来,廖平作为经学思想大师的意义逐渐开始被学界所重视。
[廖子]明两千年不传之学,义据通深,度越一世,香象渡河,众流截断。(蒙文通 语)
“六经皆史”说阉割了中国哲学智慧的血脉,以至于如今在经学领域竟然要以哲学为耻了。廖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坚定地要经史分家,实为拯救中国哲学智慧之壮举。(刘小枫 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